又到了农历三月三,这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为代表。在古代,这一天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对壮族人来说,这一天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近几年,“壮族三月三”这个网络IP也是红遍了大江南北。“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壮族山歌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代表人物刘三姐可谓是无人不知。那么,壮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先民属于古代百越族群,壮族的称呼因地而异,有布爽、布壮、布侬、布曼等20余种。
最早在中国南方,有西瓯、骆越为代表的百越,既然说“百越”,那一定是很多的“越”,不是一个纯血统民族,其实就是各个非常分散的部落,有的用龙图腾,有的用蛇图腾,有的用牛图腾,有的用蛙图腾,等等。后来,各民族之间交流多,人口迁移,壮族学汉族,汉族逃难融入到壮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互相学习,经过多次民族融合,大家形成了类似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在识别时,根据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家庭意愿等多种因素统一划分分为壮族。
我国在划分为民族时,各项指标都是文化性质的,不是看血缘,所以在中国没有血缘形成的民族,不像犹太人那样。比如,壮族人去北京定居,风俗习惯都改了,基本会被划分为汉族;北京人到壮族地区定居,风俗习惯和周围人一样,基本会被划分为壮族。
壮族在中国最早驯化了野生稻,以生产水稻为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现在的壮族的文化特色是农民在稻作生产时形成的。
比如,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动物成了远古部落的图腾,青蛙,牛,蛇;为了稻谷丰收而产生了各种祭祀礼仪、节日习惯、歌舞;为了保存稻谷而做的糯米饭、米粉、糍粑,还有酿酒;为了祭祀,把糯米饭做成五色,把粽子做成超大个;绣球里面是放稻谷的;壮锦是为了重大节日做成衣服穿的,或者做成被套;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很多壮族民间故事;农业劳动时形成了很多山歌,刘三姐的山歌几乎句句讲农,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结籽半中腰?
民族特色就是大部分民族没有的东西。我国发展几千年,民族融合了几千年,汉族、壮族、瑶族等的民族特色不再单纯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样子,都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壮族的民族特色,大家耳熟能详,如山歌、绣球、壮锦、五色糯米饭、大粽子、各种节日等。
壮族普遍淳朴而热情好客,有客人来必然好酒好菜招待,而且壮族的酒量都比较不错,早些年劝酒很厉害,现在国家出台政策也就好了很多。
壮族人再穷,他家的土鸡、糯米一般不卖,就为了有东西招待客人。壮族人关心国家大事,也参与国家大事,抗击法军、太平天国、国民革命、百色起义、援助越南、自卫反击等等,在历史上发挥重大作用。
民风、民俗方面,壮族应该是被汉化的比较严重的民族之一了,现在很多壮族的孩子已经完全不会说壮语,也听不懂壮语了,但是还是保留了一些自己的节日,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赶花街节就是壮族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
说“汉化”“壮化”“西化”只会让人不舒服,因为我们实际是在近代化、现代化。根源是我们的经济基础变了,我们主要的生产方式从稻作生产,转变到家庭手工业,再到大工业,再到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远离了乡村,渐渐少过乡村的节日;靠近了互联网,渐渐过网络节日(购物节)。但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并没有变。北京人到广西生活,广西人到北京生活,生活的形式可能一样,但是风俗习惯、言行举止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一定不会一样。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和云南省文山州境内,少部分分布在广东、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