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长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众多名山名湖,堪称为人间天堂。去浙江自驾游最佳季节是每年3-5月和9-11月。
蚂蚁岛地理位置:蚂蚁岛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区金三角旅游区内,与沈家门隔海相望,与桃花岛隔港相邻。蚂蚁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绿树成荫,海岛风俗浓郁,渔民纯朴好客。 早在50年代,蚂蚁岛成立“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从此,蚂蚁岛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代名词。现在,蚂蚁岛已成为舟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蚂蚁岛努力做好“游”字文章,大力开发“渔家乐”...
了解更多>>
六横列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镜内,由六横岛、悬山岛、砚瓦岛等105个岛屿组成,宛如撒在东海中的一串明珠。全岛陆域面积113.82平方公里,为舟山第三大岛,也是舟山第一大镇。辖60个行政村,2个居委,6.5万人口,1993年被列为全国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1996年被列为浙江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行使部分市、区行政管理职能。六横距宁波北仑6公里海峡,两艘汽渡交叉对开,被称为“宁波海上后花园”。与海天佛国普陀山,中国渔都沈家门,沙雕胜地朱家尖,武侠之乡桃花岛仅一水之隔,海陆交通十分便利。六横列岛旅游资源丰富,岛上奇礁怪石遍布,葱郁古木参天;蓝天白云碧海金沙使人留连忘返,活鱼活蟹海鲜美食尽享休闲生活。渔港、渔村、渔家乐构画出独特的海岛风情。古庙、古道、古战场凝结 成悠远的海洋文化。现已全新推出:“龙头跳假日海滩”,“悬山岛铜锣甩度假村、”台门港“海上人家”等三大景区,同时开发了“海上野生鱼锤钓、生态杨梅园、柑桔园手摘等休闲旅游项目、更有王安石庙、张巷水隐居地、太平军古战场、黄荆寺、资福庵、兵营遗址、古民居、海盗洞等几十处历史遗迹”。 勤劳聪慧的六横人民,正不断地开发着六横岛、六横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寻幽访古、探奇揽胜、弄湖玩海、休闲度假。
蒲壮所城位于苍南县海滨玉苍山支脉山山麓,是明代东南沿海的抗倭名城,保存完整。 明初,倭寇屡犯间浙沿海。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巡视,蒲门即于 此时兴筑城墙。二十年十一月,汤和“度地浙东西,置卫所”,遂设金乡卫,下辖蒲门、 壮士、沙园等千户所。蒲门所城即于同年筑成,为“濒海筑城五十有九”之一。其后壮士 所并入蒲门,遂改称“蒲壮所”。 所城地处浙闽交界,依山临海,开势险要。全城周长五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趾阔 一丈二尺,城门三座,设有护城门(瓮城),城垛六百一十口,敌台六座,窝铺二十二座。 城外高有南堡岭烽火墩,由北向南分列顶魁山、大尖山,对面山。直至霞关烟墩。海上敌情, 通过多处烽火墩迅速传到所城。
蒲溪从碧溪渡口至蒲潭垟一段称蒲溪,全长5.5公里,溪面开阔,溪水澄碧。宽处达百米,窄处仅容竹筏来往,两岸山色空蒙,急流如万马奔驰。沿溪步行或顺流坐筏不觉心旷神怡。
在明王峰周围,面积900亩,分12个林点,1959年开发。大都是柳杉林。中有1株柳杉高22.5米,胸围8米,已经有300多年树龄。
蒲潭垟在水头镇西南2公里处,是南雁荡山几个主要风景区的入口处。蒲尖、蒲潭、蒲岭均是南雁主要景点。蒲潭祥在蒲尖峰南,水头至南雁公路经此,沿途约有10O0亩芦苇滩,溪滩四周,竹树相映,景色迷人。村里有建于清代的蒲潭宫,宫内有株2OO年以上的榆树。
蒲岭古道从蒲潭垟至蒲岭,有两公里长的古道,路面卵石与野草相间,林荫夹道,郁郁葱葱,时闻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真是一片清幽世界。
又名灵岩,朝南。进入南天门,迎面可见。嶂“高广数百丈,壁立于霄,色五彩相间,如大锦屏。”明刘芳誉《屏霞嶂》诗:”摩天峭壁俯禅关,炫目丹砂好铸颜。恍愧仙源迷路处,乱霞飞绕赤城山。”可谓写出了它的容采风神。
瓶山公园位于市区中山路上,是嘉兴一个宋代酒文化遗址,现已辟为瓶山公园。瓶山高仅16米,上由瓶山阁、瓶山坊、灵光井、月波楼、八咏亭、枕峦亭和儿童乐园组成。关于瓶山名称的来由,有三种说法,相传宋时置酒务于此,积瓶成山。二是相传南宋高宗用御酒十万瓶犒劳抗金名将韩世忠、粱红玉及众军士于此,酒后积瓶成山。三是相传春秋时期越王献美女西施到吴国,路过嘉兴时,曾遣侍女月波送酒3000瓶,至此饮宴,积瓶如山。该处曾多次出土陶制酒瓶,人称“韩瓶。在瓶山坊前有一口灵光井,水质清洌,大旱不竭。据有关部门测定,其井水水质明显优于其他井水。“瓶山积雪”曾是“嘉禾八景”之一,大雪纷飞时,这里白雪茫茫,俯看禾城,银装素裹,景色迷人。山上除了亭台楼阁以外,还有桃、梅、李等树木。
平远炮台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型.,长20米、高5.3米。曾置克虏伯21公分口径后膛炮一尊,1936年抗战前夕撤平远炮台,将大炮移至钳口门镇远炮台,2007年由文物部门将炮台底座移至蔚斗小学旧址收藏。现平远炮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