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长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众多名山名湖,堪称为人间天堂。去浙江自驾游最佳季节是每年3-5月和9-11月。

钱仓荆溪景区

钱仓荆溪景区

【双塔、龙虎岩】 两处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1982年省文管会拨款修缮,重展古拙浑厚的风姿。
【龙虎岩】 在双塔后面凤山麓,1858年赵起等人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发动金钱会起义的纪念地。
【摇动岩】 在凤山西南山坡上,由两块上圆下尖的巨石组成。一块如陀螺般浑圆,约5米高;另一块却像河马的头,高7米,嘴鼻3米,额下压着一块扁岩,却留下个大空隙,可供人避雨。游人躺在“河马”的鼻子上,双脚用力向“陀螺”推桑,那“陀螺”就能摇动,发出声音。摇动岩上有“石乐”、“动静随缘”等明、清年代摩崖石刻10余处。
【烟台岩·史伯漩墓】 在凤山西南坡上。屏风般巍然耸立,在10来米见方的壁上没有一处皱襞,也没有小草或苔薛,仅有大字一行:“元儒史先生墓。”是清乾隆年间平阳县今何子祥所题。墓地右侧有苍老的杂树,奇特的岩石,碧绿的小潭,仿佛是个小花园,似乎为这个古墓设计的。
【横虹石】 从烟台岩往西南,有两块巨岩对峙,中间搁着一块扁长的巨石。石长7米,宽约2米,两端厚处1米,中央凹处不到1米。真像被刀剑磨损了的磨刀石。当地人称它是“杨文广磨剑石”或“关老爷磨刀石”。
今名“横虹石”。


【石鼓岩】 在烟台岩附近的民房后面。基石长24米,宽12米,上面堆垛着两块岩石,一块长4米,宽25米。高1.7米;另一块长10米,高4米。两块巨石上又斜架一块更大的巨岩,长12米,宽、高各4米。岩石堆垛的空隙间,狭处可让童稚出人,宽者可容两三个大人同时进出。基石和叠石上面可同时坐卧数十人。石鼓岩上还有摩岩题字。中有“来扣石鼓”四字,说明石鼓岩系取其声似。1984年险遭村民炸毁,取石出售,幸得政府及时制止。至今岩上钻孔里还留有炸药,钻孔口已密封。
【松台山】 在石鼓岩前方田舍后面。由两块各长24米、宽10来米的巨岩斜倚叠成,上大下小,由一块称为“抱岩”的小石头顶住。南面岩壁下,有篆书“起相岩”三字,旁有刻石题名“宋庭佑”等数人,落款时间是绍兴丁卯年(1147)。它可能是纪念南宋主战派名臣赵鼎的。绍兴初年赵鼎曾两度被起用为宰相,后被秦桧流放于吉阳军(今广东崖县),三年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秋八月绝食而死。
松台山南面有巨岩名斑鸠,名虽俗,但形态与石色却酷似一只斑鸠欲凌空飞去。山麓基座石坡上还有刘恭夫题的八分书“松台”二字。
【凤山】 钱仓景区在南雁荡山宋代就享有盛名。凤山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曾出刊过《平阳钱仓凤山志》。乾隆《温州府志》中《南雁荡山图》就包容进去。凤山上最早题字是“东洛赵羲之累游,熙宁改元清明日题”,熙宁乃宋神宗年号。山上单是宋代摩岩就有13处之多。历代名人在钱仓景区记下凤凰台、来仪亭、石门洞、罗汉洞、悟公洞、望海坛、醉翁岩、麒麟石、凤雏石、喝开石、蟾蜍石、欲凤峰、石鼓、石凤等胜迹。许景衡、王十朋等均有题诗。明代方鹏游记中载山“多巨石,或覆如屋,或仰如舟,或比如林,或伏如怒猊卧虎。其色皆如墨泼,间有纹理,如玉如雪,莹洁可爱”。
【凤凰岩·凤山寺】 凤凰岩雄踞于凤山之上。岩形如大鲸,全身黝黑,脊背上留下一条条白色的斑纹。游人由尾端岩缝进入,宛如一条大回廊,凉风习习,清幽冷静。折过回廊便是凤山寺、“凤凰岩”是宋代学士胜南命名题字,清代赵端礼又在岩上篆文演书“栖凤之山”四字。此处崖面很奇,弥勒岩身踞寺后,与寺里的塑方头弥勒菩萨相似。合掌岩的掌缝里有很大空间。还有鸡飞岩、鸡卵石、“老虎搔痒’等怪石。寺侧有一硕大风翅已遭破坏,被切成石板出售,令人痛惜。
【碧泉寺】 在梅溪岩庵山上,唐代僧幽谷开山创建。寺后有悬石钟岩,隙有泉清碧空明,故名。千年来几经兴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僧西震委托僧各空主持重兴古刹,得邻近村民支持,终于建成。该寺背倚高峰,寺前有湖,四周山峰拱立,富有诗情画意。附近有龟山、棋盘宝台、观音洞、卧牛岩、屏风岩、仙人岩、涌泉亭、三折瀑等景观。
【荆溪山】 出鳌江镇2公里许,就是荆溪山麓下河。荆溪山最高点是440多米,山上都是奇形怪状的岩石。清人潘耒在《游南雁荡记》中形容它们“如笏拱,如剑削;如花簇等,如芝承盖;如鱼鼓厚者,如乌拂盲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列者,迄还不绝”。山顶东西两个山头古木参天,翠竹茂密,好像梳得整齐光亮的发髻,故有东(髟,下面赞字)、西(髟,下面赞字)之称。东(髟,下面赞字)有荆山寺,西(髟,下面赞字)有啸云寺。在寺里凭栏远眺,鳌江两岸和东海的景色尽收眼底。
【青山寺】 在荆溪山的西尽头,山高20O米处,乾隆年间建有瑞峰寺,俗名山外寺,后来废弃。1973年僧西震新建青山寺,寺依崖洞建筑,有数进,全系青石结构,规模宏大。赵朴初为其寺题匾额并书写对联:“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联语是苏渊雷所撰。寺内还有不少当代名人墨迹。

了解更多>>

千丈岩瀑布

千丈岩瀑布

景点概况:在奉化市,镇雪窦寺前。崇岩壁立,高千仞,故名千丈岩。有水流自千丈岩顶泻下成瀑,喷薄如雪崩。瀑高186米,飞珠溅玉,五彩纷呈,蔚为壮观。王安石观瀑诗云:“拔地万生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面瀑旧有飞雪亭,后圮。现为1986年重建。瀑下有仰止桥、午雷亭。
门票:妙高台与千丈岩瀑布联票18元

了解更多>>

千丈崖

千丈崖

千丈崖顶有近百平方米的巨石,光滑似经过琢磨。游人至此,仰望蓝天,似可揽青天,摘白云,恍恍然如入长空;环四周,则普陀洛迦、白沙、葫芦尽收眼帘。

了解更多>>

千丝岩

千丝岩

千丝岩位于县城东南14公里的山口镇,这里岩层重叠成级,水流自上倾注而下,分流成丝。旁有崖刻“千丝岩”三字,为沙孟海题书。这里山奇、石奇、水奇,景点众多。有千丝瀑、观音听瀑、旱瀑、千丝潭、阴阳床、将军岩、青蛙石、蛙洞、千层糕岩、天梯、天门、十八罗汉等近20处奇异景观。崖壁上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十八罗汉像高大雄伟,赵朴初为之题写了“罗汉壁”三字。

了解更多>>

千岛湖密山岛

千岛湖密山岛

密山岛位于千岛湖东南湖区。距千岛湖镇15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岛上山顶有一座密山禅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古以来,密山就是一处佛教胜地,近年来又得到大规模的治理,如今已成了浙西黄金旅游线上一处独具神韵的湖中仙苑,善男信女云集,香火旺盛。岛上有神秘的磴道、吟诗亭、摩崖滚钟、佛手、大雄宝殿、放生池、骨塔等。

了解更多>>

千岛湖

千岛湖

千岛湖,是一个纯净的湖。在这里群山绵延,森林繁茂,绿视率100,湖区573平方公里的湖水晶莹透澈,能见度达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 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它的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湖中拥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78座。它以千岛、秀水、金腰带(岛屿与湖水相接处环绕着有一层金黄色的土带,称之名“金腰带”)为主要特色景观。从水面到以下10米处,水温在10℃—30℃之间来回变动,为变温层,10—25米之间为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发生变化,以7—8月变化最显著,大约从26℃降到10℃,水深每降1米,水温下降1℃,1月水温变化不显著,从水面到25米都为10℃,从水深25米至湖底为滞温层,水温常年保持稳定,其中上半年滞温层为25米以下,下半年35米以下,水温常年保持在10℃左右。 千岛湖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等多处,五龙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小塘坞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遗址,水碓的春秋战国至晋的文化遗址;还有蜜山岛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庙建筑,以及叶公墓、郑允中墓等古墓葬。
风味美食:千岛湖美食以烹调湖鲜为主,色味俱佳。千岛湖盛产85种淡水鱼,还有大森林中盛产的山珍野味,均是城里难以吃到的美味佳肴。千岛湖镇上的鱼味馆堪称中国淡水鱼品尝中心。当地特色菜有清蒸桂鱼、葱油白花、清汤鱼圆、椒盐野猪排、千岛玉鳖、银鱼羹等。

了解更多>>

千瓷亭

千瓷亭

位于湖州市区东门月河街,是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的宅院建筑,因藏有汉、晋等朝古砖而得名。陆心源(1834—1894),字刚文,号存斋,又号潜园老人,湖州人。以藏书之富名冠两浙,与杭州八千卷楼丁氏、山东聊城海源阁杨氏、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并称海内四大藏书家。所撰辑《潜园总集》940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千瓷亭建于光绪七年(1881),著名学者杨岘隶书题额。千瓷亭构建于大门内左侧转角处,形同扇面,飞檐翘角。亭前凿有小池,池上架桥,院中有方形小厅,后有楼屋三楹,上为“(两个百)宋楼”,是陆氏藏书处。楼下左壁嵌多刻石,有文天祥、赵孟畹仁榉淌?1方。亭内收藏石砖千块,均出于吴兴、长兴、武康等县古墓。砖上花纹别致,字迹奇肆,尤其是砖上刻有古代纪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资料。陆氏将砖文、纹饰拓出考证后辑成《千瓷亭砖录》6卷、《续录》4卷、《千瓷亭古砖图释》20卷。因卷文可“闻古事,证异文”,故引起清代学者重视,认为对历史、书法、治印等有重要研究价值。抗战时,古砖散失甚多。解放后,陆氏后裔将其所剩全部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保存着古砖拓片400页。

了解更多>>

启灶坟山窑址

启灶坟山窑址

在永嘉罗溪乡启灶坟山南麓,面积800平方米,1982年发现,保存完整。为唐、五代窑。主要生产青瓷,产品有碗、罐、壶、瓶、盏等,以碗、盘为大宗。胎骨细密,胎面平整,呈色较白;釉色以淡青或青中泛绿为主,釉面光洁,并有开片纹;碗内大多刻划荷叶纹,也有在壶、罐、碗的适当部位施加褐色圆斑,其边缘有明显晕散区。器盖多作柿蒂形纽,器底多玉璧形底,为唐五代瓷器的主要特征。窑具有垫具、支钉、匣钵三种。

了解更多>>

祁门历山阊江

祁门历山阊江

位于祁门县城西39公里处,背倚历山。由历山发源的彭龙河、古溪河自北流南,汇此出口得名。历水河穿镇而过,将村镇分为河东、河西两片。始建于宋。既是誉满中外的祁红创始之地,也是祁门县西乡木材的集散地。
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湿润,是薪蛇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1876年,黔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归来,在历口仿效闽红制祁红,由于历口上质好,空气湿润、云雾笼罩、山花多,花叶上熏染了一种天赋的苹果、兰花香气,外国人称之为祁门香。祁红自此誉满中外,历口的制茶业也由此兴起。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口商业日益繁荣形成一个以经营茶叶为主的山村小镇。距枯牛降自然保护区约15公里。

了解更多>>

齐云山

齐云山

古称白岳,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齐云山海拔585米,境内有36奇峰,72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山峰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值得一提的是,齐云山的云海堪称一绝,每年有一半时间都有机会看到云海。由于齐云山是道家风水宝地,藏风聚气,云海非常之稳定,最多持续时间可达5个小时(6:00-11:00)。齐云山是个清静之地,即是节假日游人也不多,适合喜静寻道之人。月华街景区 山中道教集中的地方,新修复的天宫府建筑最为显眼,山中道场多数在此府举行,届时香客云集,佛钟道鼓齐鸣、热闹非凡。景区的精华地段──真仙洞府。楼上楼景区 楼上楼有上下两洞,当年有8个道士住在洞内避世修炼。区内有观音崖、飞天蜈公、万寿山、石佛塔、白云崖等景观。距楼上楼不远处有“仙人挂画”一景。云崖湖景区 湖边唐宋摩崖碑刻林立,丈书“亘古奇观”为齐云一绝,灯笼峰为湖中奇景。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