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长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众多名山名湖,堪称为人间天堂。去浙江自驾游最佳季节是每年3-5月和9-11月。

沙堤亭

沙堤亭

唐模村沙堤亭 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
沙堤亭现属于省重点保护文物。它上下共三层,中空,上有回廊。因为它是一种镇风水的标志性建筑,不是用来攀高游玩的,所以没有上楼的楼梯。站在东面进村的路上可以看见“沙堤”二字出村时的西面可以看见“云路”二字,这都是分别蕴涵深意的:古时候唐模村有许多人在外经商、为官,逢年过节都衣锦还乡,村人为表示欢迎,往往在这亭前路上铺上一层黄沙,相当于现在隆重场合的红地毯。这条路又在溪边堤上,故名“沙堤”;出村离开时,踏在我们脚下的青石板路上,抬头望亭,便见“云路”二字,寄托从此将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沙堤亭的独特造型可谓举世无双,全国原样就这一座。1991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水,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无私捐助,特复制了此亭于北京陶然公园,取名“风雨同舟亭”,意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精神。
步出沙堤亭,有一条青石板路,它是一种采自浙江的上乘石料—— “茶源石”铺筑而成。从这里一直到村西头的主街,都是采用这种石料铺路,共有3360块,一年365天,十年约3360天,这也寓意着唐模村学子经十年苦读,一朝中榜,走出村去,从此平步青云。如此精细严谨的建筑构思和建筑体系的完成,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唐模村经济的繁荣、财力的富足和建造的艰辛。

了解更多>>

桑岩寨

桑岩寨

在小赤壁山后。相传古有桑姓人居此而得名。王诰《仙都百咏》大组岩诗中有“桑寨高凌鸟影直。”且自注“桑岩亦岩名。”寨中有戏台岩,金龟岩,仙牧岩等。

了解更多>>

桑潭

桑潭

好溪水,经仙都九曲潺潺而下,最后从子母、豹狮之间谷口奔出,注入名山畈小平原。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溪面宽阔,水草茂盛,有沙鸥翔集、岸芷汀兰之美,这就是桑潭。潭后有士庵一处,以潭名庵,相传古时由桑姓人居此而得名。明刘基《仁佑郑先生招引文》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冬,朱元璋率义军攻占婺州金华,他派大将胡大海、耿再成和都事孙炎驻军缙云黄龙山,与元军主力对峙。都事孙炎是个奇气风生、才学超迈的人,他具体负责搜罗人才和瓦解敌军工作。经过寻访,发现仙都周村郑葆是水镜卧龙武的人物。郑葆、字仁裕,善天文、星纬之学。在孙炎支持下,他秘密邀请青田刘基,驻札桃花溢元军主将丽水叶琛;驻守龙泉元军元帅胡森等好友,到桑潭舟中,用玳瑁鱼宴请。席间郑仁裕推阴阳,观天象,认定真龙已现婺州之间。他和孙炎一起,说服三人投奔朱元璋帐下。从而使元军全线崩溃,义军乘胜占领处州,刘基成了明朝开国军师。郑仁裕见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与功臣只可同打天下,不可共享富贵。刘基久荐不出,甘为山人,被尊为郑国师。由于刘基识见稍逊一筹,终为朱元璋所害。

了解更多>>

散水瀑

散水瀑

散水瀑在雁荡山庄屋村东北,属显胜门景区。四周群山环抱,峭壁耸天,成圆弧状。散水瀑以飘散多姿而闻名,它从峭壁飞湍而下,中途触石,又腾空抛落,散为水珠,化为雨雾;当阳光映射瀑面时,色彩缤纷,分外妖娆。风起时,因风作态,或徐飞林杪,或直注碧潭。在春夏交接多雨的季节,匹练横空,水势如银河倒垂,瀑声如雷,声撼天地。瀑布下有散水潭,潭大水深,潭水潋滟。散水岩的岩壁上有山洞,攀援至洞口,眺望瀑水,又好似一幅飘动的珠帘。山洞的东南角有“石天窗”,形似台阁。

了解更多>>

散花坞

散花坞

散花坞在黄山北海景区北海宾馆右侧,散花精舍门前。环坞诸峰奇险难言,坞内苍松怪石,应有尽有,如“梦笔生花”、“扰龙石”、“姜太公钓鱼”等。春夏之交,奇花争艳,万紫千红,若天女散花,故明代黄汝亭命名为“散花坞”。坞上有新建的观景台一座,立台观之,奇景尽收。清人程之竣有诗:“何来天女散天花?原是天都仙子家。一坞花香分两度,争传秋实与春华。”

了解更多>>

三衢石林

三衢石林

三衢石林风景区位于中国胡柚之乡-常山,是浙江风景线上的一个亮点。
景区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分三部分组成。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石林景区,石林与藤蔓相互交错,尽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无穷变幻。东面三衢山是衢州母亲山,景观以典雅精致见长,主要景点有赵公岩,三衢圣母;中不的小古山,景观以奇,险,美为主要特色,其景点有猴子观海,独树江南;西面的大古山,景观以曲折幽深,气势宏伟著称,其中的三衢长廊,紫滕峡谷,仙人洞等被中外游客称之为“江南一绝”。整个石林景区观类型多样,各种动物造型惟妙惟肖,素有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动物园”的美称。 距县城5公里处的二都桥黄泥塘的“金钉子”剖面,是国际地科组织在我国确立的首枚:“金钉子”,也是我国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人类地质和古生物遗产,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距“金钉子”剖面不远处的同弓太公山白鹭生态保护区,在不到4公顷范围内聚集了3万多只鹭鸟,主要有大白鹭,白鹭,中白鹭,苍鹭,池鹭,灰鹭的等,它们习性不同形态各异,有的雍容优雅,有的娟秀婀娜,有的色彩亮丽,有的活泼洒脱,,它们群起落,形成了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
整个三衢石林景区人文内涵丰富,据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毛泽东祖籍世居三衢;北宋名臣赵抃曾在赵公岩面壁苦读,后成为一代清官——“铁面御史”。
三衢石林风景区毗邻江西,福建,安徽等县,与周边地区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金华双龙洞,龙游石窟,淳安千岛湖,武夷山,三清山,庐山,黄山相距不远,与衢州机场相距仅4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您旅游探险,休闲,科考的理想去处。

了解更多>>

三总兵塑像

三总兵塑像

1841年9月,英军再犯舟山,定海抗英“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5800名将士血战六昼夜,全部殉国。三总兵像塑于定海城区鸦片战争遗址纪念公园竹山公园山顶。

了解更多>>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位于鲁迅纪念馆对面,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此。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鲁迅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求学,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字,是鲁迅先生当年亲手刻下的。有一次他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了解更多>>

三条桥

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年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

湖面的石塔就是三潭印月主景。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之间相距62 米,塔高2米,塔基系扁圆石座,塔身呈球形。四周排列着五个小圆孔。饰着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 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就由此得名. 位于西湖中“小瀛洲”岛南端 ,有三座明代的葫芦形石塔,塔内有孔,月夜置灯其间,圆光映水,与水中明月辉映,成为奇观。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北宋词家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0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