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西藏

西藏

西藏

7月-9月是西藏户外旅游的最佳时间。 但每年10至2月间前往拉萨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那时游客较少,因高原日照时间长,白天并不是很冷,夜间较冷,早晚温差大。 阿里地区建议夏季前往,那时路况较好,且可以转山。 有“中国瑞士”之称的林芝地区夏季去较好,可以看到茂密的林海和河流及成群牛羊。

昌都盐井盐田

昌都盐井盐田

盐井属芒康县,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海拨3000米左右,紧依澜沧江,乡所在两侧都是4000多米的高山。
江两岸卤水丰富,呈自然泉涌状而出。人们在各泉眼处垒石固水,形成一处井盐,然后背取卤水至江边低平处,同样地围成田,让日光蒸晒,水尽后便是粗盐,再将粗盐背回各家平坦的屋项进一步晾晒打理就可等候盐商的收购了。
盐井晒盐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从格萨尔王时期就有晒盐历史。格萨尔王与纳西为争夺盐井盐田还有过一场战争。据历史考证,从唐朝以前就有盐井晒盐的历史。要从世界盐业史上查找,也没有盐井式的晒盐方式,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游览盐井盐田,你会看到独特而又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素的盐民和纯朴的民俗。

了解更多>>

昌都旅游风景区

昌都旅游风景区

昌都

地理位置: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约527公里,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10个镇(区)。159个乡。总人口57万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21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

气候:
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政策:
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为帮助昌都发展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引进外资方面,除国家禁止和需要国家、自治区综合平衡的项目外,外商投资项目一律由昌都地区行政公署自行审批,不受规模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税收方面,所有地方税种的开征,减免均由由西藏自治区自定。

公路:
全地区以川藏(南、北)青昌、滇昌为骨架的公路网已形成,境内国道317线、318线和省道302线横跨东西,国道214线纵贯南北,通车里程4582公里其中国道1521公里,省道507公里,县道 121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 3700余辆,年货物运量达26万吨。可起降波音大型客机的邦达机场,辟有昌都至成都的航线,每周两个航班,年客运量 13500人,贷运量 125吨。

通信:
全地区有邮电局(所)14处,邮路单程2383公里,已建成13座卫星通信地面站,卫星长途电路242条;市话交换实现了程控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376门,已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拨、移动电话、电视电话等业务。

能源:
全地区现有水电站10座,总装机量21875千瓦,昌都电厂技改增加装机容量98年内完成。近两年安排的一批能源建设项目正处于紧张实施阶段,将陆续建成投产,大大增强了全地区的能源基础。

工业:
全地区有食品、民族纺织、电力、采矿、建材、森工、印刷、藏药等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部分产品打入国内市场。民族手工业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卡垫、氆氇、地毯、腰刀、民族服装、民族家俱、玉器、金银首饰等,有着独特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品种畅销国内外。

农业:
全地区耕地面积73.68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等以及较我品种的蔬菜。由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生长期长等特殊原因,本区的农作物和蔬菜产量高、质量好,绝大部分为高山雪水灌溉,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理想的开发地

矿产资源:
昌都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铬、钼、铀、锡、铅、砷、煤、水晶石、冰川石、宝玉石、大理石、石灰石等70多种,矿产地96处,有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产24处。位于江达县的玉龙铜矿储量达650万吨,不但储量大,品位高且伴生有相当数量的金、银、钼、铁、硫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集中,易于露天开采,是我国的特大型铜矿之一。

旅游:
旅游业前景广阔,昌都地处西藏自治区的东部,是西藏东部的重镇,地处我国独特的横断山脉,走向纵贯南北,自东向西。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地形复杂,扎曲、昂曲两条大河流经昌都镇汇合为澜沧江,向南流去,昌都即意为两河汇合处。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虔诚的宗教信仰、纯朴的风情民俗,闻名的昌都寺和几十座大小寺庙,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其特殊的魅力,令人神往,吸引着日益增多的旅游者、科学工作者和登山探险者。

了解更多>>

昌都多吉扎寺

昌都多吉扎寺

在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16世纪末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僧人扎西道杰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与敏珠林寺齐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军队侵扰西藏期间,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颇罗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期间(1728—1747)又加以重修。

了解更多>>

察隅自然保护区

察隅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角,喜玛拉雅山脉呈“丁”字形的交汇处。以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珍稀动物种类,云南松高产林为目的,是西藏东南角气候温暖湿润、物种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的地区。
保护区由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夭朱村自然保护点、拉木弄巴沟自然保护点三部分组成。保护区内无人居住。其中慈巴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夭朱村保护点以保护亚热带原始针叶高产林为目的,这里的云南松林原始景观完整,林相整齐,活立木总蓄积量约20万立方米,单位蓄积量每公顷1200立方米以上。各项生长因子是我国同种的4-5倍。拉木弄巴沟珍稀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点。在整个保护区内,森林原始景观十分完整,珍稀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其中有孟加拉虎、熊、豹、穿山甲、金雕、绯胸鹦鹉、蟒等。在未建保护区之前曾有少数猎人入沟狩猎,使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有所下降;建立保护区后,狩猎现象基本被杜绝,区内野生动物数量大量增加。

了解更多>>

察隅

察隅

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交接的地方,境内重山峻岭,峡谷深切,河流密布,雨量充沛。除农产品外,察隅的森林,药材,矿藏和畜牧品也很丰富。著名的梅里雪山就位于察隅境内,每年观者甚众。
察隅为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31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森林面积864万亩。总人口近2.5万。辖6个乡,23个村民委员会。
察隅藏语意为“人居住地”。吐蕾时期这里就有了宫衙建制。公元1371年帕竹政权的释迹坚赞当政后,宗址设在科麦。清代设科麦县。民主改革前为西藏噶厦政府所辖,此处设立的桑昂曲宗归朵麦基巧领辖。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迁至吉公。
该县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很大,垂直高差悬珠。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00米的梅里雪山。全县平均海拔2300米。属喜马拉雅山南冀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为1615.6小时。年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793.9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水、泥石流、干旱、虫灾等。
名特产品主要有广柑、桔子、甘蔗、藏式木碗、木盒、竹编盒、木制马鞍等。
吉公地处海拔2326米。邮电、银行、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了解更多>>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

仁达摩崖造像位于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当地群众依据造像而称之为仁达大日如来殿。造像利用丹玛山峭壁岩石依山雕凿而成。分为主供佛大日如来佛,陪衬佛八大随弟子和两个女飞天神,附加佛护贝龙王,以及殿堂上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刻像等。造像下面有吐蕃时期凿刻的藏文铭刻和数十个汉字。在造像右边刻有藏文的《普贤行愿品》经文。
察雅仁达丹玛摩造像及石刻,是康区一带唯一能确定为吐蕃时代的造像铭文,它对于研究吐蕃时期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书法雕刻艺术均有重要意义。

了解更多>>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

生钦朗扎山 伊日温泉 乃旦寺 德庆颇章神山 八宿嘎学岩画 多拉神山 丁青孜珠寺 波罗吉荣大峡谷 噶玛寺 卡若遗址 强巴林寺 查杰玛大殿 仁措湖 然乌湖 布托湖 长毛岭养鹿场 卡玛多塔林 波罗古泽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 果布白宗山 朱葛山 谷布神山 同卡寺 昌都扎堆 三色湖 多拉日追 朗巴郎增 吉斯寺 红拉山自然保护区 尼果自然保护区

原始链接:http://www.yoyv.com/guide/s/%B2%FD%B6%BC_%B2%E9%BD%DC%C2%EA%B4%F3%B5%EE/

了解更多>>

草原八塔

草原八塔

草原八塔位于青藏公路当雄至那曲约三分之一段路旁,苍茫的大草原上兀立这一组塔群使草原又带上了几分神秘悲壮色彩。。据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这里驰骋征战,他旗下的一名大将夏巴战死于此。为表彰夏巴的功勋,格萨尔修筑八塔安葬夏巴。现今藏历每月的十五日、三十日,草原上的牧民都要从几十公里外来此转经朝拜草原八塔,祝愿英雄在天之灵,也祈祷英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好运。一些乘车路过此地的信教群众来不及下车朝拜,便从车上抛下大量的印有战马在妖孽群中奔驰图案的纸片,据说这样也可祛灾避难,保佑今生今世平安。

了解更多>>

藏王墓

藏王墓

藏王墓是公元7-9世纪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至第四十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陵墓群,位于山南琼结县琼果区,琼结宗山西南方向,是西藏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王陵。著名的是松赞干布墓和与松赞干布墓邻近的赤德松赞之陵。
????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远望犹如一座座起伏的小山。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墓的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虔诚。墓上有座小庙,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也是守墓人的居所。据史料记载,墓内共设五个神殿,殿内供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和观世音的塑像,还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墓左面埋有他出征时穿的金盔甲,脚部埋有珍珠2.5克(克,是藏族的重量单位,约28斤)。墓右面埋有用纯金作的骑士和战马,作为松赞干布死后的侍从。由于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隐约估辨为9 座陵墓。
????藏王墓前,尚有镇墓石狮一对、石碑两方。其中于1984年挖掘出土地赤松德赞碑,高7.18米,碑面有云龙、四蛇、飞天、日月等浮雕图案,并刻有59行歌颂赤松德赞的古藏文。雕刻手法有明显的唐代风格,造型简练生动,因此,藏王墓不仅反映了一千余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同时对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吐蕃文化与唐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交通
乘飞机或汽车到拉萨,转乘到山南地区的班车,再换乘班车到琼结县,再乘班车或包车前往。

了解更多>>

布托湖

布托湖

布托湖是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的通称,位于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不通汽车。
布托湖是澜沧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60米至4600米,两湖相隔约5公里。布托措青湖面积约9平方公里,布托措穷湖位于措青湖的东面,面积约6平方公里。布托两个大小湖泊的水来源于附近雪峰林立的冰川,湖四周的地势为高谷盆地,地势开阔,牧草丰盛,是丁青一带最为难得的夏季牧场。两湖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当夏季,宽阔的草场水草丰美,野花艳艳。牧民的帐蓬斑斑点点散落在草原上,肥壮的牦牛和雪白的绵羊如繁星般点缀其间,高原牧场风光十足。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