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西藏

西藏

西藏

7月-9月是西藏户外旅游的最佳时间。 但每年10至2月间前往拉萨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那时游客较少,因高原日照时间长,白天并不是很冷,夜间较冷,早晚温差大。 阿里地区建议夏季前往,那时路况较好,且可以转山。 有“中国瑞士”之称的林芝地区夏季去较好,可以看到茂密的林海和河流及成群牛羊。

类乌齐县

类乌齐县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东西宽120公里,南北长110公里,总幅员面积61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0天左右。县城所在地桑多镇热扎卡地处国道317线和214线交汇处,距拉萨947公里,距昌都地区所在地105公里,距邦达机场101公里,距青海省囊谦县230公里,距成都市1400公里。   类乌齐县行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县辖10个乡(镇),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4所,其中:中学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县城建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建有卫生所(站),常见疾病和一般手术可在当地医治。  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县10个乡(镇)均通电话,县城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好易通”网,通讯畅通便利。  能源以五个水电站组成为全县的能源供应网,总装机容量2640千瓦,另外还建有光伏电站6所。  类乌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素有“藏东明珠”、“西藏小瑞士”之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区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广阔的草原,有清澈的高原湖泊,有纵横交错、体态各异、气势多变的河川,有多种野生动物,有传奇的“神山”……  类乌齐镇历史悠久。类乌齐寺有7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建筑风格。高37米,3层楼殿,雄伟壮观,是一处极佳的名胜古迹游览地。其它旅游景点还有伊日温泉、马查拉溶洞和西藏唯一的野鹿饲养场。  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仲确”节在类乌齐镇举行,届时青海、四川、云南迪庆等地的人们接瞳而来,朝拜寺庙转神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了解更多>>

朗孜夏

朗孜夏

朗孜厦位于拉萨市老城区八廓街北段,南依大昭寺,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占地72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7世纪中叶,原为拉萨市政府,后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监狱。    虽然地处闹市,但自1959年3月28日被正式关闭以来,朗孜厦几乎从未对游人开放过。    现在每年到拉萨旅游的人很多,他们热衷于参观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转热闹的八廓街,对近在身边的朗孜厦从未投去太多的目光,在他们眼里,它或许是西藏众多寺庙中的一个罢了。    2003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经过特许走进朗孜厦,希望从中了解旧西藏的一些真实面目。    关重刑犯的地牢天井     朗孜厦的大门开在第二层。推开大门,一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味扑鼻而来,监狱楼内一片昏黑,外面明媚的阳光只能从一个天窗射进来,昏暗中的阴森让人觉得阵阵发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地牢天井,从井口向下望,里面只有方桌大小的一块阳光,犯人们在此可以喝到雨水。这里是关押“重刑犯”的地方,里面曾施行骑铜马、站笼、戴木枷、脖子上挂石环、胸口上压石头、戴石帽等酷刑。其中骑铜马的酷刑是让犯人骑在铜做的马上,铜马肚子里烧牛马粪,将铜马烧热、烧红,最终能把人活活烤死。  采访的记者中有人试图走下地牢,但被一把铁锁挡住。     二楼的展品和刑罚      朗孜厦的二楼有9间牢房,每间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口,里面一片漆黑。这里是关押一般囚犯的地方。突然,陪我们前来的藏族姑娘央珍一声惊叫,脸色惨白,急急跑出门去。原来,是墙上陈列的照片惊吓了她。一张照片中,赫然是两张从人身上活剥下的整张人皮,还有被剁去手足的妇女,被刺瞎双眼的男青年……      我们在监狱的几根木柱子上发现了人啃咬的痕迹,这是当年饥饿的囚犯留下的。在一处墙角陈列着封扣手脚架、皮鞭、铁球、脚镣、手铐等刑具,虽已锈迹斑斑,但仍狰狞骇人。     据文书记载,这座监狱曾施行过种种酷刑:割鼻舌、割耳、抽筋、挖心掏肠、割头、割生殖器、剥人皮活埋、下油锅,还有将活人剖腹露出五脏,游八廓街一圈后杀死。这些刑罚,主要针对交不起赋税的平民和小偷小犯,动刑要得到达赖喇嘛的准许。    祭品和法器提供地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在朗孜厦没有找到曾经关押西藏大学问家根敦群培的牢房。这位“雪域奇僧”因有不取悦于统治阶层的言论而被关押于此并遭受毒打和摧残,出狱后不久就去世了。      十四世达赖喇嘛至今仍在宣称:旧西藏是一个人人平等、幸福的佛国天堂,西藏人民享有最充分的人权。而事实上旧西藏的“法典”规定:“人有上、中、下三等,每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级”,下等人触犯了上等人就要处以各种刑罚。“十三法典”甚至规定,“人有等级之分,因此命价也有高低”。上等人杀下等人只需赔付“偿命费给以一草绳”。     当时,达赖喇嘛的私人经堂每年不定期地举行念“咒经”仪式,朗孜厦便随时提供“祭品”。这使得一些农奴的头盖骨、腿骨、整张的人皮、完整的童尸成为宗教活动场所的祭品或经加工做成男童皮小鼓、处女大腿骨号等作为祭祀用的法器。    除了朗孜厦之外,布达拉宫脚下还有一个更为令人恐怖的“雪列空”监狱,那里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地洞,这是当年对付平民的地牢,百姓俗称“蝎子洞”,里边曾蓄养无数手掌般大小的蝎子,专门噬咬犯人。     步出朗孜厦,只见今天的八廓街繁华热闹,转经者络绎不绝,大昭寺金顶在阳光下灿烂夺目,孩子们在街上追逐玩耍。

了解更多>>

朗巴郎增

朗巴郎增

朗巴郎增位于芒康县然堆村,距芒康县城70公里。  该寺有唐代石雕群像,传为文城公主入藏时雕成,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石像雕刻精美,线条柔和细腻,人物感情丰富,兼顾藏汉之长,是石雕艺术精品,也是藏汉关系史上的丰碑。康区群众认为朗巴郎增威望是自然形成的,而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是人工铸造的。因而可与大昭寺的佛像相媲美,在区内久负盛名。这里年年都有固定的朝圣节。   

了解更多>>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

围绕着来古村的多条冰川,在村子前形成了多个冰湖,因不同的冰川所在的地质和土壤成分不同,每一个冰湖都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有一个冰湖上还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看上去真有点到了南极的感觉。冰川的未端与冰湖之间,断裂的冰川露出十数米高蓝幽幽的冰层。 身在来古村,可以同时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因为所有这些冰川都围绕着来古村,所以它们被人们统称为来古冰川。其中生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雄壮,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它在宏伟之中再添上几分美丽,在其它的冰川很难看得到。 沿然乌湖边而行的简易村道,到来古村就算走到底了,70多户人家的来古村至今还保持着最为原汁原味半农半牧型的藏族村庄风采。村子里的房子相对比较分散,细分为沙土那、拉那格、曲娥、然母等几个更小的村庄和定居点,最远的相距两三公里,小村之间分布着块块田垅。 来古村是一个纯藏族的村子,有年轻人会讲汉语,村里不少人家里已有摩托车,有些人家家里还有个小小的发电机。每家每户都备纯正有酥油茶和青稞糍粑及风干牛肉,甚至有一两家还会为你炒一两个简单的川菜。

了解更多>>

拉孜县

拉孜县

一、概述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处于东经87°24′-88°21′,北纬28°47′-29°37′之间,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县驻地区下镇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拉孜县辖九乡两镇(其中半农、半牧乡四个),10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纯牧业村10个),全县共有378个居民居住自然村和二十多个游牧落住点。拉孜县历来是西藏后藏地区的粮仓之一,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自1980年中央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后,拉孜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粮油总产持续上升,同时,拉孜县也是自治区十个重点商品粮基础县之一,“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的十八个县之一,是西藏自治区西部农业与牧业生产的结合部。到2002年,拉孜县总人口为45395人,男女比例为1:1.01,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7.92。拉孜县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藏族的聚居地,在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均为进藏,援藏干部职工及其家庭子女,藏汉人口比例为1:0.0015。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选派了大批内地干部进藏工作,这些干部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扩大了党的影响,宣传贯彻了党的政策,使汉、藏民族关系逐步改善,现在拉孜县藏汉人民空前团结,关系融洽和谐。  二、历史沿革  拉孜是西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吐蕃王朝时期之前,部落分居,地界混乱,元朝正式统一西藏并归入其版图后,萨迦地方政权在拉孜一带设置千户、百户。帕莫主巴,藏巴第司和原西藏等地方政权均分别在管辖区域内设置拉孜和彭措林两个宗(相当于县)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奚卡,并直接归属地方政权管理。从1713年起清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并通过达赖噶厦政府将原归嘎厦政府管辖的后藏部分地区封给班禅额尔德尼,扎什伦布喇章(即班禅堪布会议厅)管理直至民主改革。拉孜宗,彭措林宗(不含柳、西嘎、扎西岗、若作,这四个奚卡仍归西藏地立政府达赖嘎厦政权直接管理)从那时起就由扎什伦布喇嘛管理。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并将原彭措林宗,拉孜宗和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奚卡合并,设置了拉孜县。  拉孜县人民政府-1959年12月正式成立,当时县政府防地为拉孜雪(现拉孜镇),录属中共日喀则分工季和日喀则地区专员公署(现行政公署),1968年7月,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拉孜雪迁驻曲下区(现曲下镇)。  曲下镇总面积54平立公里,镇建筑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5万左右,县城海拔4010米,镇内有农机修配厂,粮油加工厂,自来水站,影剧院,农贸易市场,广播电台,中学,完全小学,医院,书店,多家商店,饭店,汽修部,宾馆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主要街道也均铺设成柏油路面。另外,拉孜地处拉萨至樟木口岸的黄金旅游线上,每年过往中外游客数以千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拉孜呈现出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社会发展状况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拉孜县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勤恳创业,努力发展经济,三十多年来,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牧业生产发展,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逐步得到改善,到二十世纪末,全县农牧民群众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拉孜县由于地理环境相对较好,土地广阔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发达。特别是民改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对西藏的各项工作指示,狠抓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大搞水利,推广新式家具,改进耕制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实行科学种田,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粮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粮油亩产从1951年的68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187公斤,1989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1.98万吨,其中油料作物总产0.13万吨,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800吨,粮油总产比1952年增长3.67倍,人均产量525公斤;到2000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8219万斤,本县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料作物是油菜籽、蔬菜主要是萝卜、土豆、白菜、西红柿、黄瓜等。牧业是拉孜县第二大支柱产业,民主改革前发展缓慢,民改后,通过狠抓牧管理,调整畜群结构,畜种改良,疫病防治,草场建设,使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到1989年全县牲畜存栏达28.52万头(只、匹),比1952年增加近一倍,全年出栏牲畜总头数达5063达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948.75吨,其中提供商品肉100吨,酥油72吨,山绵羊至产量78吨,山羊绒,牛绒15.4吨,山绵羊皮,牛皮7.3吨,全县人均占有牲畜7.6头(只)。本县畜禽种类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羊、鸡等。林业生产方面在解放前近年为零,解放后特别是自1980年后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当年零星种植1685万株,年木材采伐量0立方米。经济林木树种主要是藏青杨,藏红柳、沙棘树,银白杨,榆树,剌柴等,果木树种有苹果树,桃树,核桃树等。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牧区的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较1980年以前有长足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常年或季节性劳务输出的劳力已占当时劳力总数的15%左右,副业总收入达300多万元。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44.37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9%,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354.95元。  民改前,拉孜县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手工业也十分落后,民改后,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发展,到1989年底,全县共有企业2个,即粮油加工一个和械修造一个,职工人数达35人,全县工业产值为12.3万元,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1%,主要产品为糕点、青油、面粉等,特别是拉孜青油享誉后藏地区。民族手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从事藏腰刀加工,卡垫加工,氆氇,藏鞋等生产,原料自行采购,产品自由交换销售,尤其是拉孜腰刀,曾在1971年初选为广交会商品,先后荣获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外,被作为地方名牌特产赠送贵宾游人。  四、自然条件  拉孜县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五年气候可分为冬半年、夏半年、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日变化天、年变化小,春秋季气温升降缓慢,雨热同季,燥旱同季,冬春干燥且多大风,年平均气温为7.0。因高原奇异多变,气候、降雨量极不稳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达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数平均为70天,日最大降水量为36.5毫米,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极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多集中在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最大风速曾达20米/秒,由于年日照时数高,风多风大,降水偏少,气候极为干燥,相对温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气温度仅为百分之十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早灾,霜灾、雹灾、虫灾、洪涝灾等,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等少见而危害特大的自然灾害。旱灾为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每年因雨季到来晚,影响适时播种和庄稼幼苗生长,造成粮油减产,农民减收。冰雹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平均每年受雹灾和霜灾面积约为2.3万亩,损失粮油300万斤至500万斤,对牧业生产威胁最严重的是春雪灾和冻寒。  五、资源状况  拉孜县属雅鲁藏布江流域。该江由县境内西南向江北斜贯于拉孜县北部长达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两侧众多支流的拉孜县河流分布,全县有大小河道155条,总长约4580公里,其中较大的河有芒嘎河、热萨河、萨迦河、雅鲁藏布江和多雄藏布江等五条江河。境内有大小湖泊九处,其中以拉轨山娘顶湖面积最大,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县有雪山面积13平方公里。全县江、河年总径流量约9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约20万千瓦。  县境内已考察可资提供能旅游景区有下列几处。  (一)芒普旅游区,区内不仅有名具建筑特色的佛教庙宇,而且有墓格林温泉,还有供人们小息的山间林长,草坪坎。特别是芒普乡秋古温泉,泉水清澈,温度适宜,疗效很好,九世班禅生前曾在该泉沐浴半月余。  (二)拉孜木扎山石窟,位于拉孜镇拉孜村以西,是西藏现存较少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  (三)昌木钦墓地,该墓地位于本县曲玛乡,墓葬封土各异,气势状观。  (四)锡钦温泉,用该泉水洗浴,能治病洁身,并没有温水游泳池。  县境内已知的矿产资源有锡、铭、铁、金、铜、珠、砂等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中尼公路沿线和拉孜镇附近等地,但因矿产诸景,品位均未探明,无法开采。  拉孜县珍稀动物资源有:灰颈鹤、獐子、水獭、岩羊、黄羊、黑颈鹤、雪鸡、野鸭、野驴、羊邻、狐狸、天鹅等,尤其是颈鹤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在县境内栖息繁殖的有300多只,部分野生动物如獐子,黑颈鹤等具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植物资源主要有藏青杨、藏红柳、沙刺、银白杨、榆树、柏树、剌柴等。果木树极少,据统计,全县有苹果树300余棵,桃树1000余棵,核桃树10棵。此外,还有少许的红景天,雪莲花等药材滋补佳品。  土地资源:本县土地辽阔、面积大、人均拥有量多。全县土地总面积4382.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6000亩(其中,可灌地占57.4%,保灌地占38.4%)农村人均耕地2.63亩,草场总面积449.2方亩。

了解更多>>

拉萨游乐园

拉萨游乐园

拉萨游乐园是由西藏林氏娱乐有限公司投资修建的投份制企业,是集幼儿 教育、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游乐场所。

了解更多>>

拉萨磨盘山头关帝庙

拉萨磨盘山头关帝庙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style="BORDER-LEFT-COLOR: #000000; FILTER: ; BORDER-BOTTOM-COLOR: #000000; BORDER-TOP-COLOR: #000000; BORDER-RIGHT-COLOR: #000000" alt="" src="http://www.tibettour.cn/cms/ie_edit/uploadfile/20060724103612249.jpg" border=0>点击更多图片  关帝庙是拉萨很奇特的一个小寺庙,参观一下花的时间不多,得到的乐趣却不少。关帝庙位于拉萨西效磨盘山山顶。这里原来叫巴玛热山,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原来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等在此修建关帝庙一座,就叫做磨盘山头关帝庙。  在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犯西藏边境。1788年,廓尔顺利完成因商人的税收问题,出兵西藏,占领了济咙、聂拉木、宗喀三个地方。由于清朝派往西藏查办此事的巴忠等人“将就了事,含国邀赏”,致使廓尔喀借口讨要赔偿银两,于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点据了夏拉木、济咙,抓走了噶伦丹津班珠尔,8月到达日喀则,大肆抢掠扎什伦布寺的财物、金银、粮食和后藏地区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当时中国正值国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统帅大军迎战廓尔喀入侵者。虽然在历史上廓尔喀一向以战功著称,但是中国博士后显然更胜一筹,再加上西藏当地百姓合力支持,七战连捷,不到3个月的时间,不仅把入侵者赶出国境,还一路打到了廓尔喀的都城,今天的加德满都。廓尔喀的国王不得不出城请降。  班师回到拉萨,土兵们认为在边陲万里险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中,能顺利击败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廓尔喀人,一定是武圣关羽在冥冥之中相助,于是上下官兵捐银7000两,由福康安将军和当时的摄政王达拭呼图克图总领其事,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巴玛日上新修一座关帝庙。因为关帝形象与藏族史诗中的古代英雄格萨尔非常近似,所以拉萨人称之为“格萨拉康”,即格萨尔宫殿。  关帝庙正殿原来悬挂有许多匾额来颂扬关羽的英雄业绩,据说共有50多块木匾。经过文革一乱,所存不多,现在多见于山下老百姓家里的门板上。  庙内最大的建筑就是关帝高正殿。里面有关羽和他结义兄弟张飞的塑像。  正殿后面还有一个佛堂,藏语叫做“绛央拉康”,意为文殊殿。里面主供文殊菩萨,两边塑金刚持和千手观音。藏族人认为中央政府的领导人都是文珠菩萨的化身,是最大活佛。在清朝的时候当然就是抵御外敌入侵的皇帝,在西藏的民主改革后,很多翻身的农奴对中央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认为毛主席也是伟大的文殊菩萨的化身,甚至很多老百姓还坚信如果毛主席信藏传佛教的话,他一定也会转世的。  因此二百年来这座神高遗址为拉萨人所信奉的,很多信徒香客到关帝像前抽签占卜吉凶,决断疑难。 关帝庙是拉萨很奇特的一个小寺庙,参观一下花的时间不多,得到的乐趣却不少。关帝庙位于拉萨西效磨盘山山顶。这里原来叫巴玛热山,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原来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等在此修建关帝庙一座,就叫做磨盘山头关帝庙。  在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犯西藏边境。1788年,廓尔顺利完成因商人的税收问题,出兵西藏,占领了济咙、聂拉木、宗喀三个地方。由于清朝派往西藏查办此事的巴忠等人“将就了事,含国邀赏”,致使廓尔喀借口讨要赔偿银两,于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点据了夏拉木、济咙,抓走了噶伦丹津班珠尔,8月到达日喀则,大肆抢掠扎什伦布寺的财物、金银、粮食和后藏地区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当时中国正值国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统帅大军迎战廓尔喀入侵者。虽然在历史上廓尔喀一向以战功著称,但是中国博士后显然更胜一筹,再加上西藏当地百姓合力支持,七战连捷,不到3个月的时间,不仅把入侵者赶出国境,还一路打到了廓尔喀的都城,今天的加德满都。廓尔喀的国王不得不出城请降。  班师回到拉萨,土兵们认为在边陲万里险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中,能顺利击败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廓尔喀人,一定是武圣关羽在冥冥之中相助,于是上下官兵捐银7000两,由福康安将军和当时的摄政王达拭呼图克图总领其事,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巴玛日上新修一座关帝庙。因为关帝形象与藏族史诗中的古代英雄格萨尔非常近似,所以拉萨人称之为“格萨拉康”,即格萨尔宫殿。  关帝庙正殿原来悬挂有许多匾额来颂扬关羽的英雄业绩,据说共有50多块木匾。经过文革一乱,所存不多,现在多见于山下老百姓家里的门板上。  庙内最大的建筑就是关帝高正殿。里面有关羽和他结义兄弟张飞的塑像。  正殿后面还有一个佛堂,藏语叫做“绛央拉康”,意为文殊殿。里面主供文殊菩萨,两边塑金刚持和千手观音。藏族人认为中央政府的领导人都是文珠菩萨的化身,是最大活佛。在清朝的时候当然就是抵御外敌入侵的皇帝,在西藏的民主改革后,很多翻身的农奴对中央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认为毛主席也是伟大的文殊菩萨的化身,甚至很多老百姓还坚信如果毛主席信藏传佛教的话,他一定也会转世的。  因此二百年来这座神高遗址为拉萨人所信奉的,很多信徒香客到关帝像前抽签占卜吉凶,决断疑难。

了解更多>>

拉萨火车站

拉萨火车站

拉萨火车站是青藏铁路线上最大的车站,也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拉萨火车站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境内,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海拔3600多米,是青藏铁路的终点站,也是全线最大的客货运输综合站。拉萨火车站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遥相呼应。拉萨火车站既有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又体现了现代化建筑的风格。车站的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上一层为 1号候车室,二层为2、3号候车室及配备供氧设施的医务室。拉萨车站有8组铁轨、6个候车站台。据介绍,为缓解旅客缺氧、疲劳等症状,拉萨火车站尽量缩短旅客进出车站的路程,车站内将设立电梯。同时,为了保护周边环境,车站将尽量采用当地丰富、无污染的太阳能作为取暖原料。拉萨火车站位于拉萨南郊的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境内,南、东、西三面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初夏时节,透亮的阳光照耀下,周围高山郁郁葱葱,主楼的穹顶上用藏汉双语书写着“拉萨站”三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车站大楼的支撑体是钢结构,外面是古朴典雅的木质装饰层。外墙参照布达拉宫设计,自下而上全部采用藏族惯常的白色、暗红色为主色调。外墙面以彩色混凝土干挂,没有采用任何砂浆搅拌,全部用钢轮骨骨架悬挂。据介绍,干挂彩色混凝土技术实现了高原建筑的一大突破,其中最大的一块坡度挂体重达700公斤。 拉萨车站的站前广场面积有6万平方米,广场东侧,拉萨公交公司已以拉萨火车站公交枢纽总站为基点向市区开通了9条公交线路,只等投入运营。火车站正门是进站口,按“顺时针”走首先是西侧的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藏式风格贵宾室。藏式风格贵宾室在一号候车室东侧,厅内灯火辉煌,地上是厚厚的藏毯,四周围着一圈沙发。从十多米高处垂直悬挂的藏式画毯,天顶上五颜六色雕画的藏式吉祥物,周围暗红色高大的梯形立柱,体现着雪域高原车站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对门口的两个主座后面挂有10×5米大小的巨幅唐卡,绘有极富立体感的布达拉宫全景,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布达拉宫挂毯。贵宾室内还设有一个吸氧室,能够同时容纳40人左右,是为解决乘客高原反应提供的便利设施。车站的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上一层为1号候车室,二层为2、3号候车室及配备供氧设施的医务室。大厅与候车室里布置了莲花与双鱼等藏式图案,并挂有数十台液晶电视,大厅的液晶屏足有6平米大。电视的内容显示:拉萨开往北京西的T28次列车,发车时间8点48分,开往广州的T24次列车,发车时间22 点10分。主楼二楼控制室里,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测试各仪器的连接情况,控制台有8台显示器,可通过摄像头监控火车站各个角落。乘电动扶梯或登楼梯上到二层,是两个母婴候车室、军人候车室,一样地秉承藏式建筑采光好、通风流畅的特点。据介绍,这里采用地板下热水滚动取暖,冬天室温能达到20多摄氏度。 透过控制室的窗户,可以看到火车站的月台和铁轨,一个宽约七米的天桥将月台连接。光这个天桥表面就有600多平米的面积。无柱雨棚下8组铁轨、6个候车站台已基本打扫得干干净净。站台上垂直悬挂的电子显示屏将站台名称清楚无误地标出,准备引导乘客进站上车。在一楼的售票大厅里还专门设置了汽车、飞机售票窗口。主楼西侧的售票厅有9个窗口,主楼东侧为出站口。由于使用藏式的装修风格,所以工艺比内地要复杂。出站口西边是补票处和公安局值班室,东边是100多平方米的“青藏高原旅游图”巨型浮雕:层层叠叠的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一湖四色的天湖纳木错……在浮雕上逐一呈现,让人倍感青藏高原的神秘与浩瀚。在拉萨火车站中穿行,几乎每面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墙雕”。这些墙雕的主要构成图是金鱼、胜利幢、宝伞、白海螺、莲花、宝瓶、吉祥网、金轮,藏语中称为“扎西达杰”,意思是“吉祥八宝”。甚至挂在墙上的广播器都成为渲染浓郁高原文化的重要环节。这些广播器就是一幅幅雪域高原的风景画,蓝天、白云、藏羚羊、野牦牛、千年雪峰

了解更多>>

拉姆纳错

拉姆纳错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style="BORDER-LEFT-COLOR: #000000; FILTER: ; BORDER-BOTTOM-COLOR: #000000; BORDER-TOP-COLOR: #000000; BORDER-RIGHT-COLOR: #000000" alt="" src="http://www.tibettour.cn/cms/ie_edit/uploadfile/20060714050750471.jpg" border=0>点击更多图片 "拉姆纳错"藏语意为"圣母湖"。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站在海拔5100米的雪峰上俯看,圣湖周围峻峰环抱,圣湖犹如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镶嵌在群峰之下。  据说,圣湖能呈现每一个去朝拜圣湖的人未来的各种景象。西藏历代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都是在圣湖的启示下寻找的,而且每代达赖喇嘛都要到圣湖朝拜一次。圣湖,在西藏是吸引无数善男信女探求命运的宝镜;圣湖,在西藏家喻户晓,神秘而又神圣。  圣湖景区,途径乃东、桑日、曲松、加查四县,形成一条环行线路,全程360公里,旅程时间约5天。景区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平均气温8度,最高气温28度,最低气温零下18度,整个景区呈高山谷地状。结拉雪山、布丹拉山、那玉河谷、拉姆纳错、沃卡温泉、色吾温泉等自然景观,山势峻奇,风光绚丽;却柯杰、巴朗却康、恰嘎曲德寺庙,拉加里王府宫殿等文化意蕴,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每年5月初至8月底,这里是游客乘车、骑马、徒步旅游的理想景区。 "拉姆纳错"藏语意为"圣母湖"。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站在海拔5100米的雪峰上俯看,圣湖周围峻峰环抱,圣湖犹如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镶嵌在群峰之下。  据说,圣湖能呈现每一个去朝拜圣湖的人未来的各种景象。西藏历代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都是在圣湖的启示下寻找的,而且每代达赖喇嘛都要到圣湖朝拜一次。圣湖,在西藏是吸引无数善男信女探求命运的宝镜;圣湖,在西藏家喻户晓,神秘而又神圣。  圣湖景区,途径乃东、桑日、曲松、加查四县,形成一条环行线路,全程360公里,旅程时间约5天。景区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平均气温8度,最高气温28度,最低气温零下18度,整个景区呈高山谷地状。结拉雪山、布丹拉山、那玉河谷、拉姆纳错、沃卡温泉、色吾温泉等自然景观,山势峻奇,风光绚丽;却柯杰、巴朗却康、恰嘎曲德寺庙,拉加里王府宫殿等文化意蕴,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每年5月初至8月底,这里是游客乘车、骑马、徒步旅游的理想景区。

了解更多>>

拉鲁湿地

拉鲁湿地

湿地,按照国际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浅水湖泊、河流、泛洪区等),包括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  拉鲁湿地是西藏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被誉为“拉萨城市之肺”、“拉萨城市之肾”的拉鲁湿地位于拉萨西北城区,过去是西藏贵族拉鲁家的领地,是一块水草丰美、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现存面积6.2平方公里。拉鲁湿地对拉萨市这样缺氧、干燥的高原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对拉萨市区起着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空气中含氧量的作用,是20多万拉萨市民健康的保护神;也是多种高原特有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它是拉萨市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不断循环的关键纽带。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