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新疆

新疆

新疆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5-10月都适合去新疆自驾游,其中去新疆自驾游最佳的季节的7-9月的夏秋季节。新疆是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泥火山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泥火山

克拉玛依泥火山位于独山子北部的一个山峰上,主要有两个喷出口两者相距约100余米,较大的一个喷口直径约60厘米,高出地面1米余。喷口内是粘稠的泥浆,泥浆呈灰绿色,略带油气味,不停的向外翻泥泡,汇集的泥浆沿西南侧的开口外溢。涌出的泥流在地表形成锥型丘,底部直径在10米以上,表面是干裂的泥浆块。泥火山所在的独山子亦很有特色,该山的南北长约7千米,东西宽约6千米,最高峰1283米,孤立的突兀于倾斜平原之上,西隔奎屯河与乌苏县的海烈非山相望。  泥火山又称假火山,是夹带着水,泥,砂和岩屑的地下天然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不断的喷出地表所堆成的泥丘。可为火山活动尾声,也可为天然气苗喷出的产物。独山子泥火山应属于后者。我国台湾省台南和高雄之间有不少的泥火山。独山子泥火山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距独山子城区近,交通便利,与第一口井、第一口锅等景点相对组合,又是俯视独山子城区的观景点,来独山子的国内外游客经常前来观看。

了解更多>>

坎尔井

坎尔井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达12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我国各族人民指挥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你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县城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愈短,约有10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连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 ,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覆勘垦地,途径吐鲁番县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粮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了解更多>>

喀什师范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概况 喀什师范学院是一所民汉合校、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的多民族、多学科、多形式的高等师范院校,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也是祖国最西部的大学。 学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上半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决定将原新疆师范学院和新疆大学合并,从中抽调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我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从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间,学院是自治区5所高等院校(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八一农学院、新疆医学院、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新疆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启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所在地喀什市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地区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接壤,边境线长近3000公里。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含义为“玉石般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西汉时,喀什就是驰名中外的国际商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喀什被誉为“丝路明珠”。不朽的维吾尔古典名著《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就诞生在这里。这里还是世界语言学名著、第一部《突厥语大词典》的编纂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故里,是维吾尔音乐瑰宝??木卡姆的发源地,是极富传奇色彩的香妃的故乡。这里有闻名伊斯兰世界的全国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艾提尕大清真寺。沙皇俄国曾在这里建立领事馆,英国曾在这里建立总领事馆,瑞典基督教行道会曾在这里设立代办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东西交汇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喀什闻名遐尔,享誉中外。 学院教学机构现设有人文系、法政系、语言系、数理系、生命与环境科学系、信息工程技术系、体育系、艺术系、汉语教学研究部和成人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中心和网络中心。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教育学、汉语言、民语言(维语)、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3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1076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6%。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教师576人,正、副教授161人,常年聘有2名外籍英语教师。 学院占地31.02万平方米,永久性建筑20.9万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4.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9亿元,图书馆藏书60万册。已建成2000个信息点的计算机校园网,通过DDN专线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及INTERNET网连接。 在各族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形成了“民汉合校、艰苦朴素”的传统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缩影,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光荣称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截止2005年7月,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学校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为教育战线和其他行业上的骨干,为新疆特别是南疆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已成为新疆主要是南疆培养各族中学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的摇篮。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教育振兴的历史机遇,适应新疆尤其是南疆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以稳定为前提,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建成在南疆有重大影响、在新疆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院定位和发展思路是: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上坚持以下基本定位: 目标定位:把学校建成在南疆有重大影响、在新疆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类型定位: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定位:以师范类基础学科为主,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疆,面向新疆,服务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各项工作的运行和开展中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坚持以稳定为前提、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策略。 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 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非师范类应用专业和学科。 坚持以汉语言进行各科教学,大力提高广大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2020年的远景目标是: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综合实力较强,在新疆有较大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喀什大学。 当前,学院党委团结和带领各族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为前提,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师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学院的奋斗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喀什师范学院 2006年2月15

了解更多>>

喀什高台民居

喀什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只有到这里,你才会从奇特的民居中,真正感受到古老喀什和悠久民族的脉搏。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这里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了解更多>>

喀纳斯河

喀纳斯河

喀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主要支流,河的上源就是喀纳斯湖。湖水倾泻而下,在山谷中蜿蜒,形成了卧龙湾、月亮湾等秀丽绝伦的水湾河滩。喀纳斯湖南端出水口以下到鸭泽湖的河段巨石密布,水流湍急,浪花四溅;鸭泽湖到卧龙湾河段,则河面宽阔,水流缓慢,河滩上绿草如茵,两岸林木葱郁。

了解更多>>

喀纳斯村

喀纳斯村

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人村落是蒙古族图瓦人生活的村落。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库门恰克”。 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哈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   图瓦人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哈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现在的蒙古不同。现在的图瓦人学校基本是普及蒙古语。在生活习惯方面,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哈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在蒙古包。   喀纳斯图瓦村与哈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哈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民族风情。                          

了解更多>>

喀拉喀什河

喀拉喀什河

喀拉喀什河,因出产墨玉又名墨玉河、黑玉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喀拉昆仑山南端的开拉斯山,自西南向北流经墨玉绿洲,在阔什塔什与玉龙喀什河汇流成和田河。全长808公里,年径流量21.9亿立米。1995年在上游建有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  喀拉喀什河是一个与新疆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了解更多>>

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440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喀拉墩维吾尔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了解更多>>

喀尔里克冰川

喀尔里克冰川

哈密喀尔里克冰川位于盐池乡政府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处尚无一人攀到顶峰的处女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小63条冰川,尤其是喀尔里克山的平顶冰川,面积约0.7平方公里,平顶山之侧的高山湖泊,其景色不亚于台湾的日月潭,素有固体天然水库之称,系美丽的伊吾河的发源地。 冰川如娴静的少女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山下是一天然瀑布,有如万马奔腾,倾泄而下,势不可挡,被水底岩石激起的水滴如烟如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 山脚下是天然草场,草地如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山峦,牧民的毡房,像白色的花朵,点缀其间,羊群则如片片云朵,慢慢地在山间飘荡。 有时真正的云会掩盖过来,把所有的美丽变得朦胧而神秘,若在冬季大雪飘过之后,是地道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会令所有的来访者心灵震颤,禁不住为大自然创造壮观、美妙和神秘而赞叹不已。是人们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了解更多>>

军垦第一连

军垦第一连

军垦第一连位于石河子境内的玛纳斯河西岸的红山北麓。这里原是五十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保存着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还有木轮牛车、木犁、石磨等垦荒工具和生活用品。2002年~2003年,农八师152团投资300多万元,在驻地原址上建造了由军垦第一犁型彩门、军垦地窝子、军垦打麦场、打靶场、滑雪场等组成的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景点“军垦第一连”。 这里不仅是人们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更是弘扬石河子精神、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极好场所。游客在此不仅能感受到五十年前开拓者的艰辛,对比现代,更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