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台湾

台湾

台湾

台湾很小,台湾也很大,从城市到乡村,高山到大海,峡谷到湖潭,每个地方都散发着不同的风情,值得细细品味。9月-11月,天气晴朗凉爽,是适合旅游的好季节。 每年6~10月是台风季节,其中7~9月台风次数最为频繁,需特别留意气象报导。台湾知名的旅游景点有:台湾苏花公路、台北故宫、日月潭、阿里山国家森林公园......

台北海洋生活馆

台北海洋生活馆

关渡宫原称灵山庙,位于灵山山顶,约在1661年创立,是台湾北部最古老的妈袓庙。相传公元一八九五年,庙口的三棵老榕树,竟然在同一个晚上枯死,居民认为可能是妈祖在向他们警告会灾难。果然不久,日军占领关渡,到处烧杀,居民却因为早有预防,所以能逃过灾难。关渡宫年代久远,殿口的龙柱、石狮、壁雕等,都非常精巧,尤其是门神,用浮雕表现,和一般彩绘方式有很不同的韵味。进入殿内,殿顶的藻井、斗拱、梁椽都有很丰富的雕塑、彩绘,非常美丽。而拥有许多传说的妈祖神像,安坐在正龛上,神态慈祥,和她的部将千里眼、顺风耳的造形,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关渡宫右边,是一个约八十公尺长的古佛洞。入口处有镇洞宝臼,能镇压一切邪恶。进入洞内,两旁有二十八天王像。走到后头,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千手千眼代表的是「普渡众生」的意思。绕过神像后面,就是古佛洞的出口,可以欣赏河口风光。

了解更多>>

台北海事博物馆

台北海事博物馆

海事博物馆位于台北县淡江大学院内,由原商船学馆改造而成。馆内软硬件兼备,可充分了解海运的发展史。此博物馆二、三楼为主要展示厅,经过架设的“船桥”,即可看到40多艘从15世纪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由世界各国名家手工制作的船舰模型,除了中国以外,还有挪威、俄罗斯、丹麦、阿根廷、荷兰、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日本、葡萄牙等13个国家的船舰模型。造型之美,镂刻之细,令人叹为观止。每艘模型价值都在100万元台币以上。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海霸王”号战舰,它是该博物馆内造价最昂贵的一艘船舰,其船舷和船尾镶金,极其华丽耀眼,是海权极盛时期的代表船舰。另一艘清朝中国舰,也是船舰中的精品,是由名模型师鲍威尔斯费时3年制作完成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船舰模型还有:荷兰商船“和平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旗舰“圣玛利亚号”,英国纳尔逊将军旗舰“胜利号”、海滩船“铁达尼号”等。在三楼展示厅,还有结合一座最新超导体科技的“超导体电磁推进船”模型和一座地球仪,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详细且带有三段75瓦特日光照明的地球仪。同时,这里储藏海事书籍和各海运国家的科技书籍很多,并定时播出各种录像带供观赏。

了解更多>>

台北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坐落在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之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该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每边由14支灰色大柱,以黄色屋顶采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形状,为彷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雄伟。馆内展出关于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文物,由三军仪队的卫兵守卫。如今这里也是台北市民进行户外运动及举办各种文艺展览的多元化场所。每个整点,纪念馆内都会进行庄严的“三军仪队”卫兵换岗仪式,整个过程约10分钟,酷炫指数爆表,让人为之震撼,是来到纪念馆不可错过的参观内容;纪念馆大厅内坐落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本体高5.8米,总高8.9米,重16.7吨。铜像基座刻有孙中山先生亲自书写的《礼记·礼运》首段部分内容,第一句为“大道之行也”,最后一句为“是谓大同”。铜像两侧立有“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由“三军仪队”的卫兵守卫;国父纪念馆门前的开阔地,是观赏和拍摄101大楼全貌的绝佳地点;

了解更多>>

台北观音山

台北观音山

观音山的海拔不高,却相连着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汉岭也不过612公尺,山形犹如横卧的观音像,庄严地矗立在澹水河南岸八里地区,与北岸的澹水市镇、大屯火山群相望,为澹水河口的著名地标。

了解更多>>

台北关庙大桥

台北关庙大桥

关渡大桥横跨于台湾北部的淡水河,连结台北县八里乡与台北市北投区关渡,也是目前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桥。
简史:
在清朝雍正年间,逃避萧陇社追杀而迁居到小八里坌社(今日台北县淡水镇的竹围一带)的八里坌社原住民,为了能来往于淡水河两岸,于是在今关渡一带搭建了藤桥,此桥史称为“关渡藤桥”或是“雍正藤桥”,藤桥存在的时间并未很久。此后要往来淡水河两岸只能依靠渡船。
1976年,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指示台湾省公路局研究在关渡八里一带兴建一座可便利交通又兼顾国防需要的桥梁。公开征图后,由林同炎国际工程顾问公司以及中华顾问工程司联合设计的钢构桥设计图在竞图中脱颖而出。桥梁从1980年4月起动工,1983年10月31日完工通车。
工法:
由于关渡大桥靠近淡水河出海口,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而舍弃了施工容易且省钱的钢筋混凝土桥,以大跨距的钢构桥为主桥。三座巨拱成为施工的难题,由于向国外租用可容纳三座巨拱的驳船昂贵又缓不济急,因此施工承包商唐荣公司发明出潮汐施工法。先将三座巨拱分别在驳船上制造焊接,同时间进行桥墩的施工。桥墩施工完毕后,将承载巨拱的驳船利用涨潮时拖到定位点,待退潮后水面降低,则巨拱的基部自然就定位到桥墩,再撤走驳船,如此不需重型的起重设备。而主桥钢材大部份也由中国钢铁公司自行生产。
未来:
在关渡大桥的下游,也就是淡水河出海口处,计划兴建一座长1公里的淡江大桥,预定采用大跨距的斜拉桥设计,目前仍在规划中。

了解更多>>

台北故事馆

台北故事馆

台北故事馆,旧名“圆山别庄”,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圆山东侧缓坡的基隆河南岸,北眺台北剑潭,是一栋英国都铎式洋楼的市定古迹。该二层楼建筑一楼为砖造,二楼则为原木结构。因为有其尖塔,铜瓦,塔楼,新鲜的色彩描绘,极像童话故事中的建筑,因此有“童话奶油屋”的别称。

了解更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台湾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士林区外的双溪旁。它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外形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数不胜数。院内收藏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总藏品数大约60万件;其中碧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都是稀世罕见的镇馆之宝,即使花费一天时间,也不能一览博物院内的所有珍贵藏品。博物院的展览形式分为常设展与特展,特展内容会定期更换,出发前建议去官网查询展览信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雄伟的建筑在绿色山峦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阔。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皆是精巧绝伦的工艺品,栩栩如生的造型足以以假乱真;而毛公鼎则是迄今为止镌刻铭文最多的重器,珍贵程度世所罕见(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霸气“墨宝”带回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品销售处,推出了极受欢迎的文创商品:“朕知道了”系列胶带,引起一阵抢购热潮;据悉胶带上的字样源于康熙皇帝满汉文朱批的真迹“知道了”,如此有趣的纪念商品一经上市便一炮而红。

了解更多>>

台北府城门

台北府城门

1882年(清光绪八年),台北府城建成。当时城开五门,东门曰景福,西门曰宝城,大南门曰丽正,小南门曰重熙,北门曰承恩。五座城市戍楼建筑形式相同。
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和急风苦雨,台北府城门也饱经苦难和磨砺,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只有承恩门,为全省一级古迹。身临其地睹物生情,成戍楼的雉堞甍瓦、飞檐楹柱不由使人想象当年“戍楼笛声”的情景。清人李秉钧诗:“一声长笛海门秋,云树苍茫耸戍楼。凭吊高歌缘底事,废兴只合门江流。”令人感慨万千,并为它和整个台湾的命运深思。

了解更多>>

台北当代艺术馆

台北当代艺术馆

台北当代艺术馆于2002年5月27日开幕,现今的前卫和悠然的欧风及日本前辈建筑师作风,塑造了当代艺术馆独特的融合度与迷人样貌,成为台北人文地上的新地标。台北当代艺术馆位于大同区的长安西路上,在日据时代是一所日本人才能就读的学校 ~「建成小学校」,也是一所台湾人少数优秀子弟能进入就读的学校,于民国34年光复时,在此成立台北市政府,也让这栋原本充满教育功能转为政治性的建筑,民国83年台北市政府迁入新馆舍,建筑改委由台北市立美术馆进行整修及规划,规划为正面为台北第二美术馆,两翼为建成国中校舍,也创造古迹与学校共生的共识营业(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06:00;下午05:30停止售票;周一休馆 交通:搭乘捷运澹水线至中山站下,沿中山地下街往台北车站方向步行约5分钟至出口R3或R4长安西路,出站后右转即抵。

了解更多>>

台北大屯火山群

台北大屯火山群

大屯火山群由16个火山喷发口造成的圆锥形山体组成,大屯山居于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顶上呈漏斗状的火山口,直径360米,深60米。火山口雨季积水成湖,称为“天池”。在大屯山东南有座更大更高的火山,顶上有7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亭亭玉立,故名七星山,它是大屯火山群中最新的火山,山顶上巨大的爆裂火口仍不断吐出硫气浓烟。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之间,还有座小观音山,顶上火山口直径有1200米,深300米,是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
大屯火山群景区包括大屯、七星、纱帽、竹仔、面天、莱公坑、小观音诸山,山容奇拔,风光秀丽妩媚,很早就以“大屯春色”闻名台湾。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