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松坪沟风景区

松坪沟风景区

位于茂县西北叠溪镇松坪沟乡境内,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九环线公路穿景区而过,是九环线西线上第一个省级风景区。景区东以沿九环线茂(县)松(潘)公路沙湾至普安路段两侧山脊,南以叠溪地震遗址至龙池山,西以大岩窝至云华山、桦子岭,北以桦子岭至马道山航标架(海拔4283.3米)为界。面积3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60平方公里。松坪沟风景名胜区主景以地震遗址、海子、森林、群山、民俗风情为游客瞩目。急流怪石、群海奇峰-是镶嵌在成都-九寨沟旅游干线上的一颗明珠。.松坪沟景区由三沟六海子组成,三沟为松坪沟(主沟)、鱼儿寨沟(支沟)、水磨沟(支沟)呈丫型分布, 松坪沟:发源于日多沃山鲁兹郎古东西,全长39公里,以公棚海子、水磨沟、白腊寨海子为核心景区,核心景区别具匠心叠溪地震遗址11.9公里,景区内生态环境原始古朴,群峰挺拔,植被层次分明,以桦木、云杉、冷杉、高山矮灌木为主50多个科. 鱼儿寨沟:得名于地震前的羌寨鱼儿寨,相传寨下沟内鱼儿众多,该寨于地震中毁灭,鱼也从此无踪。寨址之上是湖光潋滟的鱼儿寨海子。鱼儿寨沟中,丛林风貌尤佳,其沟口正对叠溪下海子口,紧傍神龟、沟口一带,落叶阔叶丛林密生,林中多野免、旱獭、雉。沟口小路,上行约公里,可见鱼儿寨海子。海子因人迹罕至,帮添一种神秘,湖面常有飞鸟,野趣为今景区中少见。 水磨沟:因沟中有水磨得名,实为松坪沟之支沟,全长10余公里。其因地震而成之两山紧夹之水磨沟海子尤有特色。此外,沟中清泉流韵,树写画意,水流诗情,乌鸣春色,令人心旷神怡。两海风光“高峡出平湖”,但行齐相呼。叠溪海子以他60多年的历史风貌,在峡谷中给人一种明净和超脱之感。 白石海,也称公棚海子:位于松坪沟中段的公棚海子距松坪沟口约11.5公里,它是松坪沟中最大的海子。它长有1600余米,最深处80余米,集水面积403亩,容积达到1000万立方米。 水磨沟下海子:属地震堰塞湖,位于松坪沟支沟水磨沟内,与白石海仅一岩相隔,岩壁缝中断裂使之相接. 水磨沟上海子:距水磨沟下海子38公里,海拔高度2900米,水域面积110亩,长约900米,积水80万立方米,两岸植被原始古朴,冬季冰雪覆盖,山体空朦,树如雪雕展翅,尽显诗情画意。 上白腊寨海子:位于松坪沟主沟上的白石海下方,相距约1公里,海拔2470米,水域面积101亩,积水70万立方米,长约900米,宽250米,水中藻类介生,同一水面呈现墨绿、深蓝、翡翠色彩,阳光照射林木,群峰倒映,水色变幻,令人如痴如醉。 下白腊寨海子:距上白腊寨海子0.5公里,海拔2430米,水域面积127亩,长约800米,积水量95万立方米,水中游鱼穿梭,野鸭成群,与岸边青山、羌寨相辉映,勾画出一幅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鱼儿寨海子:位于坪沟支沟鱼儿寨沟内距叠溪下海子1公里,海拔2570米,水域面积201亩,长约850米,宽200米,湖面平静如画,花草碧绿,百花争艳,彩蝶纷飞,湖中野鸭嬉戏,尤如仙境。 门票:30元/人地址:四川阿坝州茂县西北叠溪镇松坪沟乡内。距成都250公里,距九寨沟190公里。 景点管理处主管:茂县旅游局茂县旅游局电话:0837---7422187

了解更多>>

松柏寨

松柏寨

距内江城东10公里的高桥镇松柏寨上。始建于唐,明清以来,香火鼎盛。寨建于清康熙年间,寨墙十里三分,雄居于四周诸峰之上,被誉为中州胜景。寨四周现存摩岩造像4处,唐宋明清造像2000余尊,高近10米的2尊。各类石刻题记、碑刻20处。寺寨上下,奇石林立,八景七堰闻名久远。

了解更多>>

四洼尼姑庙

四洼尼姑庙

雪域高原众多金碧辉煌的庙林亭塔中,像四洼尼姑庙这样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尼姑庙为数极少。金碧的尼姑庙和灵秀神奇的尼姑不像喇嘛庙约定俗成,每座尼姑庙都有神奇的故事和传奇的来源;每一位秀雅神秘的女尼们也不似喇嘛庙里的喇嘛因一种约定的风俗自幼被父母抱入寺庙,而是因为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各种情感世界的变化,离开喧嚣的社会抛弃名利诱惑,割舍情思遁入空门。使尼姑庙里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尼姑庙和尼姑更加传奇神秘;极为珍稀的藏传佛教尼姑庙成为研究了解雪域高原上神奇神秘的藏传佛教尼姑庙的珍贵文物、活化石。 四洼尼姑庙座落在川西北藏区高原上阿坝县城西部阿(坝)久(治)公路北侧的四洼乡四满村,东距县城5公里。尼姑庙修建在嘛呢小山峦的山坡上,依山傍水,庙宇结构小巧玲珑、豪华典雅,在蓝天骄阳下映日生辉,透射出藏区民族宗教文化广博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走进寺院,小巧玲珑的经堂、转经廊,清亮高雅的尼姑住房都散发出女性灵秀爱美的气息。尼姑庙的法事,尼姑的生活令人望而生奇,女尼们念出的朗朗佛经恰似一首首婉转的赞歌。 四洼尼姑庙藏语称“觉么贡巴”。据史料记载,该寺创建人帕木塔洛让求坚活佛(或译作韩塔求坚)于公元1854年出生在大商倍出的阿坝县龙藏乡卡西村大坝帕木塔家中。帕木塔洛让求坚降生时出现了各种祥瑞征兆,幼年时就被虔信藏传佛教的父母送入了著名的查理寺院。由于他聪明好学,精通大小五明经典,后到甘肃拉卜楞寺拜师求学,潜心研究深造,对佛学有很高造诣。公元1886年大师32岁时从拉卜楞寺学成返回阿坝,在四洼的嘛呢山上建成修行洞传教修法。公元1894年,在喇嘛40岁这年,大师扩建修行点,招收二十余名尼姑传授经典佛法,尼姑庙的规模和影响都不断扩大,成为县境及附近雪域高原规模较大,独具特色的尼姑庙。公元1913年帕木塔洛让求坚活佛59岁时圆寂。1983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四洼尼姑庙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并逐渐成为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旅游景观。

了解更多>>

四方山

四方山

四方山地处赫山区岳家桥镇境内,距319国道仅几公里,离长沙和益阳市区仅几十分钟车距,交通便利。 四方山是名副其实的四面环山,丘陵起伏,流水潺潺,层林叠嶂,古木参天,有乔木及草本植物二千余种。益阳县志云:县有佳境,绵延四方。四方山因四周群山环抱而得名。 原691基地20世纪七十年代,四方山曾作为国家的重点援外项目,即代号“691”基地加以建设。后情况变化,基地空置。有至今保存完好的68栋建筑物,有容水3万立方米的水库和大型游泳池,有各式花坛、花园和亭阁,有供电供水和取暖的全套设备;还有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多种桂花树,所有这一切曾给这块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市政府1997年接收这个“基地”后,沉寂多年的四方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被益阳市政府列为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之一。现建成的四方山度假村,有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综合服务、会议中心,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了解更多>>

四渡赤水纪念地

四渡赤水纪念地

太平镇位于古蔺县东,距古蔺城35公里。太平地处古蔺河与赤水河汇合处,全境东南高、西北低,向太平渡倾斜,属深丘河谷地貌。太平依山傍水,街道呈阶梯分布,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称,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   1983年,被收入《今日中国旅游世界》丛书,以七国文字向世界介绍;1996年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陈列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  遵义会议后,为了摆脱蒋介石调集重兵妄图把红军围歼于川、滇、黔边界的困境,红军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巧妙周旋于川、滇、黔边境,分别在贵州的土城、元厚、茅台和四川古蔺县的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等主要渡口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甩脱了四十余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总计72天,其中三进古蔺,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太平渡作为红军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重要渡口,“太平阻击战”的主战场,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此留下了许多的革命遗址、旧址。其中著名的包括太平渡渡口,毛泽东同志休息处和红一军团部驻地旧址荣盛通盐号、红军驻地长征街(又称红军街)以及散布于太平渡蜿蜒街道上的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炊事房等。  红军在古蔺还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国家文物。“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的军队!”、“国民党自古以来是最太(地方语意“大”)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军阀王家烈!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帮助工人、农民的……!”、“工农群众起来建立自己的权利!、“加入红军打日本帝国主义去!”、“贫苦农民当红军去!”、“反对打骂妇女!”等书写在全县乡镇的标语、口号;“红军木质圆形印章”(圆形印章上刻有竖排五行阳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团一营之印”14个篆体字);“红军医书”(江西瑞金出版,32开本);“红军盆”(搪瓷面盆,盆内壁印有蓝色北伐军侧胸像图案和“掏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舞,膏我弹刃。”十六个隶书字);“红军铜口笛”、“红军马灯”(灯罩上有一对浅浮雕的哈叭狗);“苏维埃纸币”和“苏维埃铜币”等国家级文物和馆藏文物。(1)四渡赤水陈列馆及长征遗址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三进古蔺,使太平扬名中外。红军在太平渡期间,张贴标语、布告,宣传革命,反霸除奸,分粮分盐,留下了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了解更多>>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之一。1939年3月初,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设戏剧科。1959年6月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了解更多>>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学校概况四川文理学院创建于1976年,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行列,定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四川文理学院,是目前川东地区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位于四川省东部重镇达州市,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此交汇,210、318国道和达渝、达成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河市机场可直航成都、西安、武汉、广州等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学院占地总面积近800亩,其中老校区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新校区位于风光旖旎的莲花湖风景区,占地面积692亩。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6000多人,成教函授学生近4000人,在职教职工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余人,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109人,客座教授25人,外籍教师4人。设有中文、外语、社科、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化学、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初等教育、体育、教育科学与技术等12个系6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和3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学校面向四川、陕西、江西、湖南、贵州、河南、云南、重庆、河北、湖北、广西等11个省市招生,是一所融文理工经管学科于一体的省属普通高校。 建校3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科研立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狠抓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课程和专业设置日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自1995年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先后有17个队6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15项,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和电子设计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高校文明校园单位”。2003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同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2004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2005年被授予“十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主办有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在全国高校及学术界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SCI、EI等全文转载和收目。近三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15部,获得市厅级以上社科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7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 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16000多名合格大学生,该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敬业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骨干,不少人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些人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教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著名作家、诗人、企业家等,学院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办学声誉。 在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购置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47间,馆藏图书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学院在新区修建了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和运动场馆,学生宿舍全部实行了公寓化管理,每套寝室配备了独立的学习室和洗手间,安装了校园宽带网,部分寝室安装了空调和闭路电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当前,学院正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达州市建设西部能源、化工基地的机遇,按照“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高举改革旗帜,不断研究和探索本科办学的新路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托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学院办成具有影响力的合格本科院校

了解更多>>

四川文化娱乐城

四川文化娱乐城

德阳城往东,沿德中公路两公里到小山门,一袭青黛的山脉温婉地斜过,这便是四川文化娱乐城了。 这是城,因为3000亩山水四面相环,一座巍峨的山门雄踞山腰,恍若古老的边关寒光正传金柝。但这又不是城,她还有另一个名字:玄珠湖。“千亩园林景作画,万种风情意写诗”,这是四川文化娱乐城优美风光的写照。 “文化上立足,娱乐上展开”,这是四川文化娱乐城的发展宗旨。她在3000亩大好山水的基础上开发中外文化精华,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成为尘世里的世外桃源,现代人的心灵居所。 四川文化娱乐城浓郁的文化氛围首先是建筑文化。它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与建筑特色上。西楼和水城以及古堡都属西欧风格建筑,但又各有差异,西楼以热烈的红色为主色调,辅以温和宁静的淡黄色,以乡村情调为主要风格。西楼位于玄珠湖西岸,绿树掩映,游人踏进西楼,就有如归西欧乡村的感觉。每当月夜,月光斑斑驳驳洒满西楼,更平增了古典韵味。夏日可卧听鸣蝉,冬日看湖水起落,春日有柳絮纷飞,秋日则可静静地踏黄叶如听琴瑟。实际上西楼是将西欧与中国古典文化融为了一体。 水城借鉴了威尼斯水城风格,又突出精美与庄严的特点,使之与威尼斯水城的休闲式风格相区别,除以与湖水相调和的白色与金色为主色调之外,高高的塔尖和红蓝相间的琉璃瓦屋顶使水城别具特色。室内悬挂数十幅精美的西欧古典油画,有如身监威尼斯,别具一份富丽和温馨的感受。尤以坐落水中的八角亭为最,推窗监湖,可望远山如黛,云水自山巅升起。 古堡系中世纪欧洲歌德式建筑,雄壮巍峨,全部凿石砌成,石赭色,堡尖塔楼林立,展现了中世纪欧洲金戈铁马战火风云的特点。古堡为四川文化娱乐城主要景点的中心景点,其森严与凝重令人想起西欧中世纪的文化与政治,更使人想起唐诘诃德时代那些仗剑天下的翩翩骑士。“古堡望秋”乃其中一景,秋风起时,漫天黄叶纷纷扬扬,成都平原烟树与村庄便历历在目。 建筑文化的另一方面是民俗建筑,主要体现于民俗村。民俗村分了彝家寨和傣家寨。彝家寨位于环湖大道的东上坡,典型的彝家风格;傣家寨临水,万株垂柳如烟如雾掩住竹楼,竹楼依水而设,小巧精致辞。出竹楼可垂钓,坐竹楼可看傣家妹子袅袅而过,听山歌悠悠飘来。 玄珠阁极富中国古代宫庭的华丽感,观鱼台是“结庐在人境”的民间小调。 民俗风情文化是四川文化娱乐城的重点,民俗村所有服务员均着民族服装,篝火晚会更富于民俗风情,杀牛宰羊,烧烤野炊,情深意长;抛绣球、背新娘、情歌对唱风趣浪漫。而当熊熊篝火燃烧起来,欢乐的达踢舞使游客恍若置身神秘的大凉山和遥远的西南边陲。 风格强悍的狩猎文化旨在使游客重新体味祖先当年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与兴奋。狩猎场位于马鞍山上,可持枪射羊、击牛、打野兔。在茂密的林子里追逐物除是一种乐趣之外,更使游客回归自然,回归强悍的从前。 古典文化在四川文化娱乐城得到了体现。沿湖的论语长廊让游客在徜徉漫步之余细品文化大儒们的真知灼见,所选语句都是极富人生哲理,流传千年的名句,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浮雕二十四孝长廊深受游人喜爱,剔除糟粕之后,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点,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作为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得到了广泛的演绎。围绕三国时旌阳县令许逊而流传下来的关于玄珠湖、玄珠井、点石成银、马鞍春早、猪拱金螺、观鱼台等传说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四川文化娱乐城的文化内涵。 以上文化的诸多方面则统一于绿色文化这一大题内。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给世界一片绿荫是四川文化娱乐城文化内涵中的主旋律。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荒草遍野的山坡如今已披上绿装,整个四川文化娱乐城一派葱绿。多层次,多方位,分季节,分色调的绿色文化已初具规模。春天以垂柳为主,玄珠湖的春天如烟如雾一派水墨风景;夏日各种鲜花况相劢开;秋日黄叶满地红枫漫天;到冬天,大地一片萧条之时,城内的长青林和长青灌林使大地显出一派生机。 在娱乐活动方面,四川文化娱乐城已推出了20余种娱乐方式,还将继续推出健康新颖的娱乐项目,使文化娱乐城真正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除一般的个体娱乐项目之外,四川文化娱乐城主办的三大传统活动,即灯会、龙舟会、花会、更使用权游客在娱乐中陶冶情操,提高兴趣,并已成为德阳市历年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四川文化娱乐城举办的春节灯会,灯展区总面积1000余亩,观灯主线长近3公里,大、中、小型灯展近200组。一年一度的大型灯会,声、光、电结合,五彩缤纷,给予中外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灯会以德阳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为主要内容,集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传统题材中的八仙过海、鱼跃龙门、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富于现代气息的柳暗花明、万象更新、火树银花以及富于童话色彩的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衣、睡美人,世界著名建筑灯组亚历山大灯塔、伊斯兰堡、中世纪古堡灯组和创吉尼斯纪录的水上龙灯?“玄珠巨龙”等七个展区的灯展迎来了数百万参观者的击节称赞。 灯会期间还扒出上百种特色佳肴,形成“美食一条街”。各类文艺演出也使灯会增色不少。 龙舟会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契机,每年端午节举行庄严的凭吊仪式,开展出上百艘龙舟组成的划龙舟、抢鸭子等传统龙舟会活动。游客可以亲自下湖划龙舟,游湖观景。玄珠湖的消夏夜,推出夜啤酒和上百种名特风味小吃,并将灯展融入其中,把500亩的玄珠湖装扮成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湖。湖岸同时推出数十种文艺演出,邀请省内外民间及专业艺术团体登台献艺。在我国已日益少见的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皮影、木偶、杂技等都在演出之列。游园活动丰富多彩,共推出了近百项游园项目。新近增设的项目还有卡拉OK比赛、空中旅游。“情系玄珠湖”德阳新歌演唱会,邀请了四川著名歌手及德阳市优秀歌手登台演唱,与广大市民、中外游客共度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端午节。 重阳节后举办的传统花会因势利导,借用山形、地势、湖水造型,展出数万盆架花卉,500多种奇花异卉,令人赏心悦目。 花会将古典诗词文化与花展相结合。花会前,四川文化娱乐城面向全社会征集咏花诗词及书法、摄影作品,丰富花会的文化内涵,使广大市民游客通过观花、赏花、即席书画、吟诗作赋陶冶情操,让游客融入大自然怀抱,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川文化娱乐城,每年接待中外客人近百万人次,除德阳各县(市、区)、成都、重庆、雅安、绵阳、遂宁、广元、内江、自贡等地游客外,日本、德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旅游川西不到德阳是一大遗憾,到德阳不到四川文化娱乐城就不算到过德阳。不管您是携家旅游,还是只身为求得片时安闲,最好的选择:四川文化娱乐城。

了解更多>>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学校概况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省属重点大学,位于成都市静安路5号,占地3,000余亩(其中校本部21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1人、在读博士生127人、博士后33人、硕士523人,有17名两院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首席教授、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的办学与东北大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抗战时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三台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该校留川师生于1946年在东北大学三台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后更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南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为四川师范学院,并与1956年迁到成都。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今天的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东校区和草堂校区三个校区,面向全国招生,设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6个,2个博士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硕士授权点,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研究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方向明确,学校在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非常重视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教育实习、科学研究、勤工助学等活动,努力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的美育学校为全国第一所“校中之校”,并开设素质教育课程100多门,结业学生已达4万多人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艺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建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艺术墙;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1+2+X”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有坚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6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20余万名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成教生,他们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作风朴实而受到社会的好评,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普教战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党政部门及其他行业的骨干。 四川师范大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教授、学者和国家级专家。理科研究被四大国际机构检索的论文,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列,文科研究在全国同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少数几个省属高校中,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876项(含国家高科技“863”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星火计划、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以及部省级科研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共获奖115项,出版学术专著495部,发表论文5916篇(被SCI、EI、ISTP收录342篇、文科CSSCI期刊523篇),8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0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35人被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5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0余人在国内知名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 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自1980年来,先后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关系,接收和培养了1000余名外籍留学生;学校还派出了300多人次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考察、开展合作科研项目。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出国人员外语培训中心”。另外,学校还是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的学校之一。 经省教委批准,四川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担负着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和培训的任务。经四川省委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担负着四川全省高校干部的培训任务。此外,四川省“两课”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检测中心也设在我校。 学校图书馆是省内第三大图书馆,现有藏书近267万册。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7亿,拥有先进的实验、生产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把学校办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了解更多>>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35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川大农学院,1956年迁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学校已形成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等层次类型完整的教育结构。设有12个学院,1个分校(位于都江堰市),1个研究生院,4个研究所,2个省级研究中心,58个本科专业, 59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2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1600人。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450 余人,硕士、博士导师 310 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杰出高级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8人。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日本、越南等国家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占地总面积290.48公顷,藏书200余万册。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已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7万多人,取得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2项,其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5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9项。校地、校企合作广泛,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以推广转化,已创社会经济效益370多亿元。学校党的建设,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对外开放,体育卫生、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生就业等等工作多次受到中央、国家和省的表彰。1991年4月、2002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视察学校,对学校教学科研了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充分肯定学校工作并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四川农业大学有光荣的历史,更有美好的未来,将在新世纪再铸新的辉煌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