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战国船棺

战国船棺

1988年8月初到1990年春,文物工作者在什邡城西陆续发掘了22座船棺墓。   船棺取东西方向葬位均为独木刳凿而成。最长的一具7.4米 ,底部宽0.47米,棺深0.15米。棺头宽阔,棺尾窄小微翘。放置死者的棺框底呈凹状并有深浅不匀的十分粗糙的原始挖掘痕,棺的背面树皮依旧,整体形状酷似一条渔船。随葬物品主要是戈、矛、剑、削、釜、斤、锉刀、鍪等青铜兵器和生产生活用具200余件。铜器上多铸虎纹、手心纹等精美纹饰。另有一些罐、豆、盘之类陶器碎片。根据专家综合分析,鉴定为战国初期的船棺墓葬,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船棺墓葬群。  船棺墓群的发现,轰动了巴蜀,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难解之谜,使考古工作者也陷入了困境 。  什邡乃古蜀之地,远离江域,棺材为什么会做成船形?是沿江而居的巴族进犯蜀地的特殊葬式?是巴族先民藉舟而生的习性所致,还是先人“借舟回归”?  如果是沿江而居的巴族犯蜀地,那么,当时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盖虫蛇”(《韩非子•五蠹》)、“水迷行,汜滥于中国,龙蛇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下》)。  在江陵(湖北)、巫山一带,住着一群巴人。他们野居穴处,受禽兽虫蛇威逼,生活十分艰苦 。他们遇水而逃,遇旱而走。湖北的一支巴人渐由江陵向恩施、丰都、涪陵、重庆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巴人氏族为争夺首领权,曾约定于掷剑于石穴,中者为君。土船,应该是陶船,巴人曾以冶陶著名。据说,当时是廪君获胜,于是他带领族众 浩浩荡荡向蜀地开去。  巴人进入蜀地,如鱼得水,巴人习水性、假舟楫,当时的洛水是一条大江,正好沿广汉、什邡、新都、成都郫县,甚至大邑、蒲江、犍为一带游牧(据后人发掘,这一带均有船棺墓)。什邡是氏族杂处之地,说明战国以前这里也是一块膏腴了。既然是一块肥肉,令人眼谗,就会引起争斗。外来的巴人一定是这场争斗中的胜者,不然,船棺里不会有一块“十方雄王”的代表王权的文印的,也更不会有那么多的戈、矛、剑、削、箭簇等青铜兵器。 1995年6月发掘出的战国墓葬中,还先后发现一件铜弩机和一枚铜箭簇。  死而不忘舟船??迁徙靠了舟船,谋生靠了舟船,一生都未离开过,死了,还是以船为棺吧 。  叶落归根??过了一辈子,甚至游牧生活,远离了故土。故土在哪里?生前是回不去了,死后任这船游回去吧。  有人说战国船棺墓群是巴蜀文化的融合物。这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巴人进入蜀地,肯定会把巴人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渔猎、农耕技术等)带过来,影响甚至强加于蜀人,蜀人的文化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巴人,甚至巴人“变服,从其俗”,而最后融为一体。只要是人( 不分种族、语言),生活在一个区域,早迟要互相交往,互相依存的,当然会有一个“磨合 ”的过程。从船棺陪葬品就可以看出,除了戈、矛、剑等兵器之年,还有陶制平底罐、身长直圆刃的、细腰阔弧刃的斤等,这些都是蜀土著人的东西。

了解更多>>

寨沟竹海风景区

寨沟竹海风景区

寨沟竹海风景区位于邛崃市道佐乡寨沟村境内,景区距邛崃市27公里,距成都市100公里,景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景内已开通移动和小灵通通讯,景区植被以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5%,交通发达,是连接天台山旅游环线西南路唯一通道。境内景点主要有大干岩、小干岩、土地塘、郭磨子、石棺材、茶马古驿道、郭氏宗祠、上下花龙门古院、猴石梯、小西天、文武庙、寨子门等。左右两山分别是大净凤古庙和小净凤古庙遗址。 近年来,道佐乡党委、政府本着保护性合理开发的原则,热忱欢迎各界有意者前来投资开发寨沟生态竹海风景区,并将为投资者提供最佳服务,协助办理相关手续,用我们的真心换你的真情,用我们的资源创造你的财富。

了解更多>>

扎溪卡草原

扎溪卡草原

当扎溪卡草原一望无际地层现在面前时,相信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打动。它那气势磅礴不事雕琢的自然美,它的质朴、纯净、苍茫与旷漠,有一种大美不言的深沉。天空蓝得透明,像一个巨大的蓝色荧屏;云彩白得晶莹,如丝如絮般轻轻飘过头顶;清澈见底的雅砻江水蜿蜒流过开满野花的草地,就连草原上的风都带着一股醉人的气息。置身其间,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即使无数次地领略过高原上日出月落的景象,但这里的日出自有其不同凡响的辉煌。当月亮渐渐淡出天幕的时候,大自然又开始了另一场更加精彩的演出:殷红的太阳如同宇宙娩出的婴儿,在天地被撕裂的一刹那喷薄而出,迎来了它隆重的诞生!母亲幸福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灿烂的红霞,把湛蓝的湖水染成了酒红,使素洁的雪山披上了盛装,大地万物都如受洗一般沐浴在金晖里,仿佛刚刚与太阳一同新生…… 8月的扎溪卡草原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如同一座敞开的大花园。汽车行驶在草原上,就像一只小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航行,有时候觉得已走到了天边,可是登高一望,还是芳草碧连天,地平线依然很遥远,好像永远没有尽头。在这离蓝天很近离尘世很远的广阔空间里,仿佛在梦游仙境,周围的山川景物都带有梦幻般的色彩,对自身的存在也产生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在这里,你似乎已变成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人,只不过你放牧的不是牛羊,而是生命和灵魂。 扎溪卡草原的夏天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所有的生命之花都在这个季节尽情地绽放、茁壮地成长。在这个被称为动物天堂的地方,你仿佛走进了一个天然野生动物园,所到之处,不时有“羽族炫翎,蹄类竞走”的情形出现在身旁。你会惊喜地看到一对对黑颈鹤在水边起舞,一群群白唇鹿在山间奔跑,敏捷的岩羊在峭壁上跳跃,矫健的金雕在蓝天上翱翔……据统计,在石渠境内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黑颈鹤、白唇鹿、雪豹、金雕、玉带海雕、藏野驴、野牦牛、北山羊、胡兀鹫等9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酋猴、藏原羚、马熊、林麝、岩羊等34种。 每年的6至9月,是扎溪卡草原最美的季节,也是草原上的人们挥洒激情的季节。现在正是“耍坝子”的好时候,草甸上星星点点搭起了许多蘑菇似的白帐篷,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牦牛肉酥油糌粑青稞酒,来到草原上享受阳光享受生活。扎溪卡人有着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和太阳一般火热的情感,无论走进哪一顶帐篷,都会受到热情友好的款待,好客的主人在献上哈达奶茶和美酒的同时,还会道一声祝福吉祥的“扎西德勒”,唱上一支情深意长的山歌,或是邀请你一起跳弦子锅庄。石渠有句民谚:“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对他们而言,唱歌跳舞就跟挤奶放牧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毋庸讳言,扎溪卡草原的自然环境是严酷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老乡们还没有摆脱贫困。但是,6万多勤劳善良的石渠人,就在这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顽强地生存着、奋斗着,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千年的冻土,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着扎溪卡美好的未来。 部落文化对扎溪卡草原上的人们影响非常深刻,即使在今天,扎溪卡草原上仍有原始游牧部落遗存,那是一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查加部落在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长须贡马乡境内,尽管它早已被划为了乡里的一个行政村,还设立了村委会,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部落。公路只能通到长须贡马乡上,然后全靠骑马。查加部落的60几户牧民住得相当分散,骑马走了一天,才能看见几户人家。查加部落60年代中来到这里定居,几十年来不与其他部落通婚,现在甚至还存在着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现象。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和游牧民族的自由天性,使查加人似乎很难真正的定居下来,在潜意识里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再一次的迁徙,就连在他们心目中视为神圣的寺庙,都可以驮上马背任意搬迁,这便是查加部落的一绝:帐篷寺庙。顾名思义,这个寺庙是建在帐篷里的,它冬天是一顶黑色的牛毛帐篷,夏天是一项白布帐篷,由于帐篷太大(约100平方米),平时就把它拆成6块,分别由6家人保管,有的法器摆设等都分散在老乡家里,需要的时候,再把帐篷拼起来,把东西凑在一块儿。帐篷寺庙就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存在着,一直支撑着查加人精神的天空,无论他们漂泊到哪里,它都是他们心灵的避难所。 景区咨询电话:0836-8622390(石渠县旅游局)

了解更多>>

扎如沟区段

扎如沟区段

扎如沟是九寨沟内第四条游览路线,这是一条人文游览线,不但可观赏到藏家的田园风光,还可领略到藏族的民俗风情。 ??景点:宝镜崖-扎如马道 ??宝镜崖:扎如沟北侧耸立着一座巨峰,俯临树正沟的一面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成了平滑如镜的直立崖壁,就是&"宝镜崖&",传说在此驻足祈愿,就会万事如意。 ??扎如马道:农历每月十五日,附近的藏民都要到九寨沟的扎依扎嘎神山转山朝拜,这条马道是必经之路,热闹非凡。 ??交通:进沟后向东步行游览。

了解更多>>

扎曲河谷

扎曲河谷

扎科乡位于甘孜县城西北部,地处雅砻江上游的狭长山沟里,海拔3480米,距县城80公里,有公路相通,雅砻江扎曲河段就位于该乡境内。 “扎科”藏语为“岩石沟”之意,雅砻江从扎科流到昔色乡格尼村,并在此与查拉河汇合。雅砻江的这段河流又称为“扎曲”,其意是“岩石河”。 扎曲河畔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盛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又是熊、豹、鹿、马鸡等珍贵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河谷幽深,礁石遍布,两岸树木参天,风景秀丽,又是人们旅游探险的好地方。 扎曲河谷风景奇特,春夏秋冬,两岸风景随四季变化,多姿多彩。春夏时节,沟里绿树遍野,苍松古柏,傲然挺立,放眼望去,漫山皆绿,繁花烂漫,沟里到处芳香四溢,山上云蒸霞蔚,景色忽隐忽现。到处流水潺潺,山底江水清澈如绿带,水波粼粼之间,有游鱼嬉戏,让人仿佛进入了梦幻境界。秋天,周围大片大片的树林灌木或火红醉人,或金黄一片,可谓“丛林尽染”,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而当冬季来临,在一片萧瑟凋零中,灌木发黄,草木树枝上到处结满冰花,串串冰花如洁白的花絮,如颗颗珍珠,晶莹透明,巧夺天工,而漫天白雪又将整个山沟银装素裹,雪山冰地,伟岸雄奇。 扎曲河谷地形地貌变化多端,江面时而宽阔,碧波荡漾,您会看见黄鸭、鸳鸯等各种水鸟成群结队的漫舞嬉戏。更多的是一路危崖,高耸入云,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两岸怪石林立,险象环生,河水的咆哮声振聋发聩,波浪滚滚中,有时你会看到一些勇敢的飘流探险者,乘木筏顺河而下。 离扎曲河15公里处的麦玉龙村,有尊天生的莲花生大师佛像。这尊神奇的石像栩栩如生,高约1米,呈盘脚入座状。 景区咨询电话:0836-7521950、7521749(甘孜县旅游局)

了解更多>>

扎郎寺

扎郎寺

扎郎寺位于稻城县傍河乡西北,距县城15公里处的“扒亚”村‘该寺北部有一座叫“扎郎”山,山形同似狮子,故名为扎郎寺。 该寺由“珠贡曲迫”的学徒“曲批为热”创建于宋朝,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稻城县规模最大的花教寺庙。该地在辉煌期间有乡城、理塘、木里等四面的僧约千余名,过后官王们各持各地村落因而解散。“降央扎西彭措”喇嘛的学徒们坚守了300余年。公元1958年解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康南地区未受过破坏且在“夏贡拉”山“丹达山”以内唯一未破坏的一个分寺。寺庙现有遗重财产“曲批为热”从印度带来的佛塔及佛像等,公元1984年,经稻城县人民政府批准,扎郎寺为开放寺庙,该寺现有打肯仁波切、白玛旺扎、青麦次登三位喇嘛和僧侣百余人,占地50余亩。 传说中该寺位于狮子山上面。四面是天然生在吉祥八宝图和本尊天众像“龙布”上和西方“海螺”山上聚焦着各种花草树木,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旅游的好去处。

了解更多>>

曾克寺

曾克寺

曾克寺,位于杜柯河畔的省道公路旁,距壤塘县城30余公里。曾克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这里以三座高达九层越50余米的米勒塔为中心,树立了1108座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佛塔,身临其境,真难以相信自己还在人间,一种神秘诡谲的氛围使人既兴奋不已,又有几分惊恐。僧克寺最初只是建在山顶上的一座小庙。后来,邬坚领巴等几位大师为众生建立许多佛塔和堆起嘛呢,但都被无常的岁月吞没了。但邬坚领巴在他的教言里记载将来会有一位圣人在此地弘扬佛法三转法轮的预言却应验了,这位圣者就是僧克喇嘛。 曾克寺喇嘛晋美俄赛受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嘱托,于一九五零年,在“走那燃卡”建立起一座九层的密勒塔。因此,该地就被称作曾克寺。后来曾克寺喇嘛又修了一座噶举派的“那若六法”闭关中心,很多修行人问讯而来,曾克喇嘛为他们灌顶,传法,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很多有成就的修行人。渐渐地曾克寺越来越兴旺。    九层弥勒佛塔可谓佛像展览馆,里面陈列着各种佛像,有壁画、唐卡画、泥塑像、金属塑像。最令人刺激的是第九层佛塔外悬空转一圈。第九层佛塔墙外,每一方有一行从墙壁伸出的石板,长度大约二十公分,恰好一个脚板放在上面。探险者从塔门出来,手扶塔身,踏着这行悬空的石板移动脚步,围佛塔转上一圈。为了以防万一,僧人在佛塔身上牵了一圈钢绳作为扶手。 无门票 曾克寺咨询电话:0837-2377781

了解更多>>

曾家寨子

曾家寨子

位于姚渡镇光明村,建于道光十年(1830),占地面积40亩3分,始称“老寨子”。其建筑风格依照京师王府建筑楼台亭阁,保留客家山寨石拱圆门、深沟、高墙、碉楼。 寨内共分三区;居住区、生活区及上下新寨。其中居住区有天井36个,瓦房420余间,花园4个,戏台2个,水阁凉亭一处。此区花坊、假山、亭阁错落有致。生活区建有仓房、磨房,橱房、猪舍、牛舍等设施及花园、扶风墙、书院和水库。在老寨子东500米建有下新寨和上新寨。下新寨壮观,有荷塘围护。上新寨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布局前窄后宽,正堂屋后面掘有两口水井,使整个建筑布局形如“曾”字,两个水井即“曾”字头上的两点,设计巧妙。 曾家寨子为川西第一客家庄园。规模大,客家文化气息浓厚。

了解更多>>

曾家花园

曾家花园

曾家花园,位于柳江镇新街,距洪雅县35公里。 据1997年版《洪雅县志》载,曾家园为曾壁光(约1795?1875)后人曾艺澄(清末?1950)设计建造,由曾家园匾铭及石刻知,曾家园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27)。建国后该园内驻柳江区公所,柳江区医院、柳江区林业站、洪雅林场等单位。1955年洪雅林场迁走。1972年,柳江区医院废去左边花园,建门诊部、住院部,右侧花园及建筑,原貌未动。1985年洪雅县人民政府将柳江区公所使用的间家园正厅院落、后院、后花园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又将柳江区医院和柳江林业站所住的前厅左右两个四合院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下曾家园全貌。 曾家园为复合四合院民居建筑,座西向东,由三个主体四合院组成,俯视成“品”字。木结构穿逗梁架,通廊式走马转角楼台,两个四合院均设戏楼,另有园林、花斋。歌榭居正厅与前院左右侧四合院之间。楼台相望,廊檐接吻,联缀成有机整体。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玩赏价值。正厅单檐歇山式屋顶,全木结构穿逗式梁架6穿7柱,迎面仿砖装饰,用捶灰木框架外胶塑造形,成为方柱方梁,并施仿砖格图案。各窗户檐角下施花卉或瑞兽浆塑图案。今已有部分浆塑图案剥脱,出露木骨。正厅后为院坝,两厢走马转角。与正厅相对而言为戏楼。前院左右侧四合院亦为楼式。前临花溪河为走马转角楼。右院内亦设戏台。 正厅:面阔5间29米,进深5间18.7米,通高11米。楼高4.5米。悬柱廊宽2.5米,栏高1米,飞来椅上施浮雕,素面台基高0.7米,施垂带踏道4级。左右厢对称等高,走马转角廊连通正厅。面阔4间12.9米,进深3间10.2 米,通高8.2米。设木梯于厢楼中部,上下均有过道。 戏楼:单檐式屋顶5穿5柱。面阔3间11.9米,进深3间10.2米。圆弧型台阶高出地面1.1米,施垂带踏道6级供上下。建筑面积990平方米,花斋50平方米,歌榭285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与正厅一致。入园瞻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楼阁参差,窗棂华丽,煌煌大观。曾家园整体建筑,既保持着楼台式民族风格,又显现出西式建筑特色,中西合璧,雕刻精致,极具特色。

了解更多>>

曾家高寒山区

曾家高寒山区

曾家高寒山区距朝天镇39公里,距广元市70公里,为国道108线和县级水泥砼路连接,中大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该区夏春秋季气侯宜人,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民风纯朴,各种食品和土特产品具有无公害性质,拥有众多在省内具有代表意义的卡斯特地貌景观,适合开展地质生态观光、科普、会议度假旅游。主要旅游资源有川洞庵、石笋坪、汉王洞、吊滩河等。同时,麻柳刺绣、曾家锣鼓、李家狮舞、川北唢呐等民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可为旅游开发利用。 曾家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1988米,面积397平方公里,地貌类别是台地、岩溶,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落水洞、漏斗、天坑等星罗棋布,大小溶洞数千个,人称“溶洞王国”,并形成众多暗河。曾家地质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品味较高,科学价值在四川省内具有代表意义,景观奇特,观赏性强。森林覆盖率为55.7%,动植物种类繁多。境内基本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气候冬寒夏凉,宜于人居,交通方便。曾家土鸡、腊肉等生态食品倍受消费者亲睐,民俗风情浓郁,羌文化遗风犹存,古式吊脚楼造型别致,麻柳刺绣手工艺品名扬四海,麻柳乡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具有地处广元近郊的良好区位,适宜开展生态地质、会议、度假旅游。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