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亚丁风景区

亚丁风景区

亚丁自然保护位于距县城约83km的日瓦乡境内,方圆约千余平方公里,不可错过的拍摄景点有冲古寺、洛绒牛场、仙乃日峰、央迈勇峰、夏诺多吉峰、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杜鹃坪。从亚丁景区的入口笼同坝到达最后的景点五色海一天时间足够,但对于族行者来说,当然应该放慢脚步。

了解更多>>

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

面积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区中心。绿草茵茵,鲜花艳艳,在大厦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广场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轻而又古老。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

了解更多>>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共有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了解更多>>

醴峰观

醴峰观

醴峰观是四川省仅存的七处元代建筑之一,历经69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西晋末年罗氏皇娘坟与《卖油翁》主人公陈尧咨之墓均在它附近。被人们称为元代建筑标本的醴峰观位于南部县丘垭乡金星村大铜锣山(即皇后山)梁。相传大铜锣山有一奇峰名叫醴峰,峰上有7口古井,井水清洌、甘甜,东晋成汉时开国主李特之妻罗氏住在成都,因不服水土,只好通过驿马将醴峰井水送往那里。罗氏病死后,其子大成皇帝特意将她厚葬在醴峰,并将7口井全部封埋,后人便将醴峰改名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当地人在罗氏墓前的封井上建庙一座,这就是有名的醴峰观,又叫做李封观。

了解更多>>

蟠龙谷景区

蟠龙谷景区

蟠龙谷是青山绿水间的隐者。它位于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地处湔江河上游,龙门山光光山支脉梅子林沟、锅匡岩阶地,其水源起于光光山,清澈见底,分级而下,有30道瀑布相连,最长者达150米以上,最短者也有10米,形成罕见的瀑布群奇观。 清风伴着音韵般的山溪水声从两块巨大的山石缝隙中奔脱出来,仿佛热情的邀约。沿着这条巨大的缝隙挤身而入,就进入了被称为蟠龙谷的所在。清风徐徐,绿意葱笼,夏末秋初的阳光照在眼前山头,一切恍如回归,一切又是开始。

了解更多>>

蟆颐观

蟆颐观

蟆颐观,距县城仅4公里,坐落于岷江河东岸,占地约380亩。因山形似蛤蟆微鼓两颐而得名。蟆颐观景区山环水绕,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始建于唐,成化年间的眉州太守许仁写的《眉州八景》诗,其中“蟆颐晚照”和“江乡夜月”都是蟆颐山景点。晚明时期,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还将蟆颐山和峨嵋山并列,作为眉州“山水之秀,钟于人物”的证据。四川是我国道家的发源地,蟆颐观是四川的三大道观之一。现在主建筑物为重瞳观大殿。大殿始建于明朝,世事沧桑,其势依旧是古朴雄伟。相传明朝的时候这里面曾有个道士,双目四个瞳孔,所以就称为重瞳古观。1992年的时候,里面重新塑了三个真人像:一个是上清,一个是玉清,还有一个是太清,称为三清殿。 昔年,山上有修建于唐代初年的重瞳古观,据说是四目仙翁之真府,故名。明末毁于兵,清代康熙年间知州赵惠芽、金一凤曾先后重修。观内早前楼台亭阁,曲栏横槛,幽静清雅;更晨钟暮鼓,间以竹韵松涛,尘声尽销,令人心旷神怡。其“蟆颐晚照”,为古眉州著名八景之一。兀立玻璃江边,高二丈多,顶平,面积660平方米,东北有蟆颐堰沟缠绕,西南为玻璃江水环卫。宋有共饮亭建其上,宋嘉定年间州牧魏了翁扩建为江乡馆,以后又建望江楼。登上望江楼,俯瞰玻璃江,但见船影绰绰,风帆点点。每当夕阳西下,便闻渔歌唱晚。入夜,月临江渚,清辉浸透山林,漫染楼阁,置身此地,如入仙景。故“江乡夜月”亦为古眉州八景之一。玻璃江为岷江的一段,水流平稳,江水透明而深蓝,故名。据旧志载,唐代左拾遗孟昭图为宦官田令孜所害后沉于此。故望江楼外附建有二忠祠,祀孟昭图、魏了翁。楼在二十余年前拆毁。 大殿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重建,现存基本完好,占地面积258平方米,木结构歇山式屋顶,单檐,抬梁式梁架,九架椽屋施5柱,前檐下施斗拱7朵,左右各施半拱6朵。面阔3间11.1米,进深3间10.85米,通高8.6米,有台基2层,第一层为虚弥座台基,高0.3米,垂带式踏道2级,长14.3米,宽3.95米,第二层素面台基,高0.6米,阶梯式踏道3级。第一层台基边有栏杆,高0.85米。山门为清代新建,面阔7间14米,进深4间6米,建筑面积84平方米。为重檐庑殿顶,檐下施如意斗拱。 大殿前石阶下正中有一洞。洞口高2.3米,宽1.7米。洞口石壁上横镌“仙翁胜境”。下石梯三十级有一清泉,泉水自石罅中流出,涝不溢,旱不枯,汲之不尽,其味甘甜、凉爽,沁人肺腑,游山香客都以能饮一口泉水为口福。清康熙六年(1667),眉州知州赵惠芽手书“老人泉”三字刻石上;同治二年赐进士出身的胡子材曾题词于洞口,现仍然镶嵌于石壁之间。泉中有象征吉祥的白蟹,不时从石缝中爬出。老人泉旁有丹荔一株,枝叶茂盛,翠盖如伞,状如榕树,其肉厚籽细,酸甜可口,乃荔枝中付佳品。 蟆颐观四周有火砖围墙,高约八尺。围墙内外,银杏桢楠,古木修竹,参差错落;奇花异草,藤萝蔓绕,百鸟嘤鸣。班竹是蟆颐山的特产;蟆颐紫芝,即竹楠菌,鲜脆可口,尤属菌中珍品。山之右边有洞曰“龙洞”,水潺潺流出,终年不断。 过去有人概蟆颐八景为“玉蟹呈祥”、“丹荔流香”、“虎滩钓月”、“龙洞探云”、“朱兰撷秀”、“紫芝延年”、“神灯夜游”、“玻璃晓镜”。历代文人墨客对蟆颐山的题咏很多。 1986年5月,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9月,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蟆颐村

了解更多>>

窦圌山

窦圌山

窦圌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江油市北25公里,距成都170余公里,是四川省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窦圌山以其山形外貌似圌(上小下大的粮屯),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曾在此修道,羽化飞升而得名。它以奇特的山峰、惊险的铁索飞渡、古老的庙宇及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着中外游客。诗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绝句。  山中古刹---云岩寺,兴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寺庙临岩负山,气势磅礴,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及佛道相争,最终形成“东禅林、西道观”,佛道文化与古建筑融为 一体的格局,是目前国内寺庙建筑中极为特殊的古建筑群。寺内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0年)建,作工精巧繁复,飞龙盘绕其间,木雕道教人像优美逼真,为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是窦圌山文化内涵之精华,八八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寺后孤耸的三座石峰以铁索相连,索桥始建于唐代,现存铁索为清雍正五年所建,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大奇观,高50米的索桥,唯“飞仙可渡”,表演者履于云海雾惟中,惊险绝伦,堪称华夏一绝,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彩弹射击:这是游人参与性较强的彩弹射击对抗战场,场地共有20余亩,分三个战区及一个观赏区,装备有仿美式M4、S9彩弹枪、参与性配套装备,分攻、守两方,给人真枪实弹的感觉,体验军人在战场上激烈作战的情景,成为战斗中的勇士。  高山滑翔:窦圌山滑翔俱乐部创立于1992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技术力量,如今会员满天下。俱乐部先后十余次参加了国际、国内比赛,四次夺得全国定点冠军,四次成功举办了全国及国际锦标赛。本部面向社会招生,致力于普及推广滑翔运动,凡身体健康的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   本部开展的动力伞广告飞行,是商家广告宣传的最佳选择;在全国风景区首家推出的双人滑翔伞载人飞行活动,为梦想翱翔蓝天的爱好者开辟了一条捷径。来吧,过把瘾,飞到天上去,与天公试比高!  攀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地质内营力作用下的丹霞地貌、齐全的装备、扎实的技术力量,是您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演绎“壁上芭蕾”的最佳野外攀岩场。  天然氧吧:听秋蝉啼鸣,吸空中负离子,独享画中青山和蔚蓝天空的清澈宁静。    铁索飞渡:连接东、西、北三峰的唯一通道,历时270年,不蚀不锈。现有表演者专项表演“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堪称华夏一绝。   百味皇林:上起始皇,下到宣统历代223位。信步廊中,数千年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你不仅可以领略气吞六合、开基创业者的辉煌,也可想象昏庸无能者的悲哀;这里有邻邦和睦的笙歌箫管,也有兵戎相向的战火烽烟。。  民族风情演绎大厅,长驻藏族歌舞表演艺术团,在周末及黄金大假期间,定时为来宾表演歌舞,晚上可开展大型篝火晚会,可以预定烤羊、烤鸡、烤兔、豪饮啤酒,欣赏浓郁的民俗风情,共同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激情释放窦圌山,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休闲快乐。   华夏绝技梅花桩,是少林门中七十二绝技之一,堪称华夏绝学。因千百年来只择人单传,所以此项绝技销声匿迹以久。为弘扬中华武术,发展旅游事业,窦圌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长特发掘此项绝学传人长驻窦圌仙山为游客表演其绝技,使梅花桩从新回到世人的视野里。

了解更多>>

皎平渡革命纪念地

皎平渡革命纪念地

金沙江皎平渡距会理县城南70余公里,1994年修建了连接川滇两省的渡江大桥,聂荣臻元帅亲自为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宋任穷题写了碑铭,详细记载了红军的渡江经历和在会理进行的两次激战。现皎平渡纪念碑、纪念馆等纪念设施已相继在皎平渡落成,供游人瞻仰、参观。

了解更多>>

硗碛寨

硗碛寨

是位于夹金山下保护区内的一个藏族乡,这里人烟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藏家寨楼镶嵌其间,天人合处,是藏族文化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山水画卷,游人在此可以领略多姿多彩的藏族风情,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饮食文化、宗教礼仪,那别具一格的篝火舞会使人激动、使人陶醉。 硗碛的藏族与甘孜、阿坝的藏族在身材、体态、脸型轮廓都有所不同,其民风民俗也具有地方独立性。村寨、建筑、服饰、餐饮、语言、文化、歌舞、节庆、礼仪、宗教等都别具一格,具有民族过渡地区的显著特征。硗碛的含义“硗碛”为藏语汉译,原意为“高寒山脊”。独特的服饰 硗碛藏族同胞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其既不同于其它藏区的“袒半肩”,也有别于彝族、羌族的服饰。其男女一般都穿本色麻布或褐色毪子长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子用黑沙包头,冬天戴狐皮帽;女子用多层黑色顶帕盘于头顶,戴梭罗石和银制的“顶盘”或珊瑚与银镶制成的花饰,将扎有色线的发辫盘于顶帕上,色线如流苏垂于耳际;饰银制耳坠和戴绿松石、珊瑚、玛瑙制成的项链,男女都腰系精工手织的,图案多样、富于变化的腰带,下装皆长裤,用毯子或布护腿包脚,穿芒耳鞋,在鞋绊上编织有花饰,锅庄舞 硗碛的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年节、婚嫁、修房造屋、迎送宾客、喜获丰收等都必跳“锅庄舞”,饮青稞酒喝酥油茶以表庆贺。“锅庄舞”是硗碛藏胞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传统自娱舞蹈,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人们围圈携手自唱自舞,迈出洒脱的、稳健、踏实的步伐,表现出藏族人民团结、憨厚豪放、粗犷的性格。硗碛“锅庄舞”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或表现大自然,或歌颂劳动与生产,或表达思想追求与爱情,或颂扬宗教神灵。歌词生动活泼,富于幻想和创造性,表达了藏族同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锅庄楼 硗碛藏族同胞的住宅建筑也独具地方特色,其名称为“锅庄楼”,他们的结构式样既不同于西藏地区的木结构;也不同于阿坝州的片石平顶“碉房”,更也不同于甘孜州的内平外园的穿逗木屋。为了防寒避湿,底层就地取材,利用乱石岩片砌墙,约呈正方形。该层用作饲养猪、羊、鸡等家禽的“黑圈”,以防雪霜冻坏牲畜。黑圈上用全木架楼,作“锅庄房”。供人食宿之用,楼顶盖“两披水”瓦盖屋顶,或叠式三角形屋架,与居室隔顶作贮存粮食之仓房。正门以山墙为正面,与屋脊平行,迥异于汉族人以披水面作正门的习惯。它既保存了东汉时“乱石砌墙为碉楼”的传统特色,又吸取了汉族人砖木结构房屋的优点。硗碛藏族乡民俗上九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誉为“上九节”并将这一天定为自己民族的节日,即“上九节”。 “上九节”是硗碛藏族同胞纪念天帝诞辰迎接万物萌生,庆贺上年丰收,祝愿新年吉祥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硗碛乡的座座山寨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爆竹声声。当雪山红日东升,各寨藏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手舞狮灯、龙灯、牛灯;脚踩高跷,腰挂彩带,喜气洋洋地齐集到龙神岗山腰的喇嘛寺内,手拉手跳起欢快的锅庄。并表演起别开生面的传统节目。菩萨节 硗碛藏族同胞的另一盛大节日是“菩萨节”,又称藏家转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七。 正月十七这一天,清晨藏家人披红戴绿,从四面八方汇集在夹金山公园的喇嘛寺前,参加一年一度的抬菩萨活动。整个活动充满神秘,别具特色。先是诵经、膜拜、受洗。之后由4个精壮的藏族小伙子抬着菩萨沿神龙岗而下。前面由戴着脸谱、舞龙耍灯的队伍、还有喇嘛开路,沿途数千的藏民加入到抬菩萨的行列中。此时,人们的诵经声,锣鼓声震天巨响,整个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藏家的“上九节”,“菩萨节”,其特色,盛况,可观赏性均不亚于康定一年一度的跑马节。绒巴切业和牙绒切业 硗碛藏民喜跳锅庄舞,每逢喜庆日子,藏民们都要聚集在一起,举杯畅饮,舞到天明。其中穿插进行的男女合跳称为绒巴切业,男子队伍单独跳称为牙绒切业,绒巴切业的音乐悠扬柔畅,牙绒切业的音乐刚劲铿锵,充满阳刚之气。卡热亚 麦收时节,打麦场上一边打麦,一边歌舞,一边痛饮的场面,藏民们称为“卡热亚”,此时男子站成两排,手持严盖,随着男女齐唱、二重唱、舞姿随节拍变化,手中打麦工具飞舞,赢家欢笑,输家罚酒,欢乐无比。嘎阿卢 “嘎阿卢”是藏语中摔跤的意思,但是这种摔跤有特别的内涵,它是一名或几名未婚藏族姑娘对付一个小伙子,在青年男女聚集的场所男女互相挑逗、唆动,吆喝着“嘎阿卢德拜(咱们来摔跤)”,一场比赛往往是男的败下阵来,再健壮的小伙子,最终也被摔翻在地,或筛糠,或在衣袖裤管内装满泥沙,不断抖动,引得围观众人开怀大笑,随后姑娘们争相邀请小伙到家中做客。二牛抬杠 这是硗碛乡特有的耕作方式,即耕地时两条牛并排前行,共拖一犁,两条牛用力、前行方向必须一致,据说,这样既表示藏民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又表示耕地丰收在望 。蜀白玉 锅巴岸矿区就在沟口往里不远。二十几年的开采,使得一侧山体破碎灰白,植被全无,工人们爬在半坡反复做着机械的体力劳动,山坡上山脚下滚满了石材荒料和碎屑,而脚下的路,自然是碎石堆成。很难想像闻名于世的宝兴大理石”蜀白玉”就是这样开采出来的。这些样貌粗糙的岩石被开采加工后成为洁白细腻的大理石,而且出材率相当高。1978年,宝兴县在锅巴岩矿山创建全区第一个石材工业企业----宝兴大理石矿,所产石材大量出口,从此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大山的命运。

了解更多>>

硗碛锅庄楼

硗碛锅庄楼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世界奇特建筑之一。在雅安市宝兴县城20多公里处雪山脚下的硗碛苗族山寨。锅庄楼依山而建,既保存了东汉时“乱石砌墙为碉楼”的传统特色,又吸取了汉族砖木房屋结构的优点,如城堡一般坚固牢实。拐庄楼约呈正方形,一般为四层,大小各异。楼主体为方形土石构筑。底层称做“黑圈”,是饲养猪、羊、鸡、鸭等的地方,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二楼面积40平方米。50平方米,三面有窗,正面是神龛,被称为“锅庄房”,是婚丧嫁娶、修房造屋、乔迁新居时款待客人之处,人们围着屋刘司的铁火炉,翩翩跳起“锅庄狮”;房里还长年供奉有神龛,昼夜燃点着长明灯。住房宿舍在三楼,有女之家的闺房特别引入注目。四楼则是专门用于贮存粮食、青稞、肉类、土豆等食用品的仓房,被称为“财阁”。硗碛锅庄楼建筑独具特色,被建筑专家认为是世界奇特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