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大渡河峡谷地质公园

大渡河峡谷地质公园

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大渡河峡谷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6公里,最窄处仅20余米,最深处却有2675米,比世界第一大峡谷科罗拉多还深542米。进入峡谷的大渡河变成一条咆哮的巨龙,人在其间,头顶的火车隆隆驰过,脚下的河水发出闷雷般的拍岸轰鸣,上下的声响撞击让整个峡谷都震动了起来。两岸绝壁千仞,宛如一部"地质天书",记录了10多亿年来地壳的神秘演进。谷内还有"老苍"、"白熊"等人迹罕至的深沟。鸟声伴溪语,卵石叠翠峰,沟内不仅"月亮湾"、"情人谷"、"卧牛潭"、"石鼓瀑"让人叫绝,还盛藏五彩水晶奇石。世代居住在峡谷深处的人们,至今还依靠跨江的溜索、垂直的天梯与外界接触,峡谷内许多胜景也就因此至今还鲜为人知。六十年代,成昆铁路穿峡而过,由"天下第一柱"支撑54米长的"一线天"铁路大跨空腹石桥和入口的"天下第一柱"被联合国"克隆"珍藏。2002年,峡谷入口处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的瀑布沟电站前期工程已经启动,84平方公里的西南最大人工湖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厚重的历史、神秘的景观、大气派的动作,十分令人惊叹。奇景、奇石、奇花形成了"峡谷三奇"。

了解更多>>

大渡河谷

大渡河谷

景区介绍:大渡河谷位于四川雅安,是川西最大最深的峡谷。从半山腰看下去,大渡河水是那样清澈、柔美、然而下到谷底,温柔的河水变成了下羁的野马,在群山间奔腾跳跃,发出阵阵的巨吼,抬头仰望,天空聚为一线。沿着大渡河畔西行,只见两岸的崖壁越靠越近,景色也越来越清幽,不觉已置身于峡谷中乐山市与雅安市分界处的白熊沟。白熊沟谷深2000余米,长4000余米,以“一线天”景观最为著名:谷中两山之间仅隔20余十向上望去,天空似乎变成了一片小小的竹叶。大渡河大峡谷地形和土壤呈垂直分布,气候具有“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区域内有珙桐、连香、银杏、虫草、牛夕等野生植物和名贵中药材3400多种,仅乔灌木就有191属、734科。还有小熊猫、锦鸡等珍稀动物,宛如一座保存完美的“自然生态博物馆”。
周边景观:大渡河大峡谷集峡谷、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文化古迹于一体,为最佳地质景观和生态旅游基地,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攀岩、探险基地。大峡谷内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彝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在峡谷内,有个乡镇叫皇木镇,从明朝到清朝,北京修建皇宫,都是在这里采伐木料,是专供皇木的地方,所以就叫皇木场,现在改称镇。另外还有一个在千仞绝壁上的村子,叫做古路村。

了解更多>>

大渡河

大渡河

大渡河峡谷气势雄伟壮观、险峻幽幻,集雄、奇、险、幽、峻为一体,名贵中药材3400多种,还有小熊猫、锦鸡等珍稀动物,宛如一座保存完美的“自然生态博物馆”。
  大渡河大峡谷位于汉源县乌斯河镇、皇木镇境内。2001年3月发现,它西起汉源县乌斯河镇,东至永利彝族乡白熊峡。峡谷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6公里,谷宽不足200米,谷深2000余米,峡谷两岸奇峰高耸入云,河川纵横交错,切割极深,形成众多的峡谷群,最窄处仅20余米,最深处有2675米,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定名为“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金口大峡谷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地壳强烈上升地段,构成峡谷的基岩主要为坚硬的白云质灰岩,金口峡成为我国最大型的、河流上最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几乎全为河槽占据,河滩不发育。
  大峡谷全长26公里,最大谷深2690米,最窄处仅宽70米,成昆铁路穿峡谷而过,举世闻名。两岸山崖斧劈刀削,峰恋叠障,奇峰异石层出不穷,如雕如画,千姿百态。举目远眺,大峡谷如一巨大地缝,向远处蜿蜒而去,气势雄伟,秀丽壮观,并切割出前震旦系(距今5亿4千万年以前)峨边群至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距今约3亿年)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记录了十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峨眉山玄武岩构成顶盖的大瓦山(平顶山),山顶平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四周危岩嶙峋、绝壁高悬,高差可达800—1000米 ,远望如突几的空中楼阁,又如叠瓦叠覆于群山之上,与峨眉山、瓦屋山遥相呼应,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景色奇绝,极其壮观。在大瓦山的山原面上,完整保存有冰川U型谷、角峰、冰斗、冰蚀湖、冰物等晚更新世古冰川地貌,形成风景秀丽的五池水色和奇形怪状的“乱石公园”。
大渡河峡谷气势雄伟壮观、险峻幽幻,集雄、奇、险、幽、峻为一体,是最佳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攀岩漂流、探险基地,规模堪与长江和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其两侧壁立千仞,千姿百态,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峡谷内有“月亮湾”、“情人谷”、“卧牛潭”等奇景,还盛藏五彩水晶奇石,与各种鲜艳夺目的奇花构成“峡谷三奇”。德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豪格尔.帕奈考察大峡谷后评价:大渡河大峡谷与美国科罗多大峡谷非常相似。
  数百万年来,大渡河像一把锋利的巨锯,每天切割着大峡谷的底部的岩石,使峡谷不断变深变宽,峡谷两岸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从谷底向上整齐排列,岩石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俨然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质教科书”。记录着本区域内地球的深化沧桑巨变和生物演化进程。
  大峡谷除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外,其它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云雾缭绕、苍翠欲滴;深藏于峡谷中的瀑布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成昆铁路迤逶于峡谷北岸,铁路80%为隧道。由于该地地质结构不稳定,易造成陡岩上岩块崩塌下坠,对成昆铁路大动脉安全,为此当年铁路设计师建造了全国罕见的高边坡防治柱,支持和稳固岩石边坡,保护铁路安全。

了解更多>>

大慈寺

大慈寺

大慈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路一号,古称“震旦第一丛林”,是成都著名古寺。始建于隋朝,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唐代扩建后,规模宏大壮观,当时寺内有96个院子,楼、阁、殿、塔、厅、堂、房、廊共8524间,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的艺术宝库。宋苏轼誉为“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在《大圣慈寺画记》中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现在山门上的古大圣慈寺五字,落款日期为光绪六年(1880年)腊月初八,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这说明该匾并非民间传说的唐玄宗或唐熹宗所书的御匾。古匾高约70厘米,长约3米,为红石雕刻而成。年款为“光绪六年佛成道日”(即农历腊月初八),落款为“楚蕲黄云鹄书”。其两旁各有一小石匾,分别刻有“真解脱门”、“大光明路”字样。黄云鹄(1819-1998)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字祥人,号芸谷,是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历任兵部郎中、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回乡后主讲江汉书院。桂湖碑林的龙藏寺碑宫、雅安蒙山永兴寺、白马寺喷珠泉都曾留下过他的书法作品。该寺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上,“大慈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文物是名画和铜佛。据专家评价:该寺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和罕见的艺术宝库。据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及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等史料记载:该寺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宋苏轼曾誉为“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特别是描述五代时四川著名得得和尚(贯休)的《渡海罗汉图》(平等阁藏《中国名画集》(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上册第七幅所绘)最为有名。原藏家狄平子在原画左边有一题记:“此幅原绢上,有僧来复题云:蜀僧贯休临唐卢棱伽过海罗汉图,藏在成都大圣慈寺六祖院内罗汉阁。后五百年弟子来复游方过此,恭观敬题。云云”;据说,该寺的铜佛、石佛也曾有大小数百尊。均先后被战、乱所毁。其中,最有名的有两尊:一尊毁于1927年;一尊曾保存至解放后。

了解更多>>

大安寨

大安寨

大安寨是在咸丰十年,李、兰义军攻入自贡地区时,由富顺知县胡汝开提出,大盐商王余照约集陈南、黄怀献等聚众修建的。
  寨成后,土垣高二丈多,下砌石脚墙,有一丈厚,上覆瓦屋,周长近三里。后来,为解决用水问题,还修筑了九安寨,两寨紧连,互为犄角,实际上是一种子母寨。在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以后,李、兰义军曾数次攻打大安寨。
  其中最激烈的,要算1861年6月、7月的一次。义军周绍涌部十多万人连续攻打大安寨,在地形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义军英勇顽强,冒矢石、拾云梯,甚至头顶板桶、方桌发起强攻,王郎云组织的地主武装也拼死抵抗,扼守寨门,一时箭若飞蝗,炮石横飞,杀声震天,战斗空前激烈和残酷。义军曾击毙王朗云的侄子王余坨,后因清军援军赶到,义军恐受夹攻,迅速撤离。

了解更多>>

达州龙潭河

达州龙潭河

渠县龙潭位于八台山东侧,从上崩口到下崩口河段长10km,上崩口的右侧支流抠壁子沟,发源于八台山的东北角,长约6km,沟谷两侧是原始森林。龙潭河景区风光秀丽幽雅,景物丰富多彩,融山景、峰景、谷景、河景、瀑景、洞景、生景以及村景于一体。
从上崩口至下崩口10km的沿河两岸,石灰岩山峰耸峙,高出河谷 1000m以上,峰岭连绵,参差错落,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沿河两岸山峰直立,顶尖如削,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上崩口下游500m左右左岸的独秀峰,峰顶白云朵朵,峰下流水潺潺,景致怡人。
龙潭河谷一般宽约几十米,最宽处可达100m以上。旧院至蜂桶的公路,沿着河谷右岸溯源而上,平坦无坡。河床比降小,流水缓慢,婉蜒流淌,在5— 9月丰水期,若在上崩口乘坐一叶偏舟或橡皮船顺河漂流而下,可饱沿河山光水色。在枯水期(秋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下降,一个个银灰色的砾石河滩露出水面,呈串珠状,游人可以在银滩上漫步、嬉戏,或寻找玩石,令人流连忘返。
在河谷较宽之处,偶有一两户人家,农舍周围绿树翠竹掩映,一道索桥横跨两岸。青山奇峰,翠竹庭院,小桥流水,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可称为“十里桃园。”
在雨季,龙潭河两岸山坡上分布着众多的瀑布。其中在上崩口“一线天”附近的龙潭瀑布,高几十米,飞流而下,十分壮观。在上崩口下游几百米处左岸的杨柳湾溶洞,在雨季,溶洞水溢出,飞溅而下,形成溶洞瀑布。
龙潭河两侧,溶洞发育,有的位于山腰间,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则在河床中成为暗河的出口。其中在上崩口下游右岸几百米处的大溶洞,洞口高约15m,宽 10m,似一大厅,现被一农户砌墙作住家。

了解更多>>

达州九龙湖

达州九龙湖

九龙湖,犹如一块银镜镶嵌在达县这块宝地上,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彩。湖水面积3480亩,容水量1953万立方米。 8个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岛屿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湖面。9个半岛似九条巨龙从四面八方直伸湖中,故而得名。湖内烟波浩渺,秀丽幽深,湖周青山环抱,清丽别致。湖光山色,鱼肥水美,红墙青瓦,炊烟袅袅,好一幅沁人心脾的江南水乡图。湖的东南岸有一神奇溶洞,名为“龙铃洞”,洞中有洞,迂回曲折,纵横交错,洞洞相连,深不可测。洁白的钟乳石如银瀑倾泻,像帷幕低垂。
九龙湖传说优美动听,浓郁的巴渠乡土文化与秀丽的自然景观山、水、林、洞融为一体。登船游览,既可领略太湖的风韵,又可欣赏到三峡的气度。

了解更多>>

达州金山寺

达州金山寺

开江金山寺位于开江县宝塔坝乡金山山腰,距县城8公里。金山寺在当地系最高峰峦,地势高旷,其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似海,村落历历。金山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明未毁于兵燹,清康熙乾隆年间募资重修。金山寺由正殿和藏金楼两部分组成 。正殿座南朝北,藏经楼座东朝西,相距约百尺。
金山寺在历史上是开江之丛林圣地,盛年时,拥有田产五百多亩,僧众二百多人,还办有一所佛门小学,其正副殿及塔林占地远超过达县真佛山,旧时金山寺系佛门净土,乾隆以来香火历盛不衰,每年要举行一次“孟兰盛会”和“腊八戒规”仪式,举行“腊八戒规”仪式时,从冬月初二及腊八,全县16个寺及达县真佛山等寺庙新和尚都要到金山寺摩顶受戒。
1958年,金山寺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寺庙,现收入《中国县情大全》、《中国寺庙塔窟 .四川卷》等专著。金山寺在10年浩劫中虽受劫难,但自1992年开江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以来,经过多方面筹资抢救维修,现呈现出勃勃生机,寺庙、佛像维修一新,文物、古树得到保护,园林得到培植,香客、游客骆驿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年旅游人数达3万人次左右,收入10万余元。该寺现有僧众12名,景区占地100余亩,房屋占地近1万平方米。

了解更多>>

达州百里峡

达州百里峡

百里峡风景名胜区位于宣汉县东北边缘宣汉、城口、万源、开县接壤处,距县城110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峡长70公里,景区范围65平方公里。
宣汉百里峡风景区位于宣汉县东北边缘,与城口县、万源县和开县接壤,距县城110公里。景区由百里峡、江口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其中百里峡景区范围65平方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峡长140公里。百里峡山势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百里峡内珍禽异兽不下百种,好似天然动物园。主要有獐、鹿、猴、憨鸡、娃娃鱼、阳鱼等珍稀动物。这里植物繁多,种类奇特,各种竹木成山连片,岩柏、楠木、罗盘松、四季常青。黄连、天麻等名贵中药材驰名中外。四季遍野鲜花,竞相怒放,烘托峡谷,点缀山水。山环水绕,深谷一线,峰丛入云,和谐完美。有百兽聚会、仙女岩、观音洞、南天门、二龙飞瀑、老黄山、犀牛望月、一线天、盘龙洞、雄鸡鸣天十大景点,既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又交相辉映,互相烘托,构成300里峡完美和谐的整体。
江口湖位于宣汉县城郊,为前河、后 河与州河三江交汇的江口电站水库,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库容32亿立方米。湖面宽阔,山水辉映,港叉纵横交错。有云雾寨、鸡窝石、三斗峡、普光寺、黄石白鹤林等景点。
百里峡景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秦末汉初樊哙屯兵驻扎留下的将军坪、跑马梁、拴马石、大通险道及石栈道等遗址,有张献忠、白莲教留下的青龙寨、大寨子等遗址。这里还是红四方面军和川东游击军的老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王维舟、许世友、陈锡联、张爱萍,向守志在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史迹。

了解更多>>

达维喇嘛寺

达维喇嘛寺

距小金县城35公里的达维喇嘛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隶属圣音寺。
该寺的前身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沃日土司修建的一座本波教寺院、嘉庆三年沃日土司巴拍塔开始崇拜藏传佛教之格鲁派,于是就在本波教寺院的侧边又修了一座格鲁派寺院,取名为“噶尔登巴伦”并在二寺之间修了一道小巷,作为转经通道。后两寺合建为格鲁派寺院并重新进行了扩建,两座寺院成“一字”形(即达维寺)布局,占地20余亩。经堂正殿立有十六根大柱,原转经巷变成了护法神殿。整个寺内雕梁画壁,内容涉及文化、科技、人物传记等,还共有各种鎏金铜佛像、唐卡画像;正殿门口两侧画有四大天王壁画;门前是七米宽的走廊和宽敞的坝子,在坝子两边有二楼一底的茶房、保管室、会议室、印经房等、寺院周围建有可供五百余名僧人居住的僧舍。整个寺院建筑气势雄伟,布局庄严肃穆,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寺庙香火至极,有僧侣达800余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寺经政府批准开放,目前有僧侣23人,宗教法器基本齐全。
红一、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4日胜利会师后,就再此下榻,并在寺前的开阔地上举行了万人会师大会。大会上,本寺僧人高奏唢呐、莽筒,跳起了布扎,表达对革命军队的热情欢迎;周恩来同志作重要讲话;两支部队的10000余名将帅和士兵与当地老百姓一道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共庆这一伟大的胜利。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