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角,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这里群山绵绵,峰回路转间,时而黄土高坡,时而丛林密布,茶花万朵,地质地貌变化极大。一位资深的地质学者曾说“此地山川地貌堪与九寨黄龙媲美”。
高山草甸层峦起伏,低矮的盘松虬劲有力;在盐边岩口、洼落一带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平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在这些溶洞中,一号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竖洞投石10秒后,方听得訇然水声,约有155米深,其周围5个大小不等的溶洞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灵泽洞,洞中的岩溶景观别致新颖,有“观音殿”、“罗汉群”、“骆驼峰”、“狮子山”、“罗汉群”等。
2001年,此地已列入盐边县旅游发展规划,作为生态旅游区进行开发,2003年6月,作为全市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市旅游局已与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签订规划合同,预计于2004年开始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地开发建设。

了解更多>>

格聂

格聂

格聂风景区位于康南理塘县热柯乡境内,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一大型风景名胜区。景区以海拔6204米的格聂山为中心,周围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温泉、寺庙、藏乡风情构成。景区功能齐全,景色迷人。
景区具有神、奇、雄、秀的特色,格聂山主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照映下,金光闪闪。晴天,在两三百公里以外也能观见主峰高耸入云的壮景。山腰以云杉、冷杉、高山栎为主的原始森林装点山色,其间飞泉瀑布倾泻而下,山下有广阔的草原和森林,清澈碧透的湖泊相交映,周围山形秀丽地貌奇特,自然生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山峦上野羊成群,麝、熊等动物和藏马鸡等珍稀鸡雉时常出没在林间、湖泊周围和路旁,行人常能观赏。格聂景区内温泉众多,可谓“地热温泉之乡”。
格聂山是四川第三高峰,康南第一峰,也是藏区有名的神山圣地,藏区各地藏民前来朝圣者甚多。格聂冷谷寺为藏传佛教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创建,建寺历史悠久,其寺址地形独特,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且寺庙珍藏的文物很多。
格聂山又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向往之地,近年来多批国外登山队来这里登山。

了解更多>>

高颐阙

高颐阙

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墓阙,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石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雅安市姚桥镇汉碑村。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建造。两阙相距13.6米,阙间有高君宋碑及巨型石辟邪。两阙北壁皆有阴刻隶书铭文,东阙为"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高君字贯方",西阙为"汉故益州太守阴平督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现东阙的主阙斗拱层以上部分和子阙被毁,西阙的主阙和子阙保存完整。西阙主阙高约6没米,子阙高3.39米。为重檐五脊式仿木结构建筑,用多块红色长条石英砂岩堆砌而成。转角斗拱各雕一角兽,界石南、北各雕一饕餮,顶层四周刻贵胄出游、车盖弛马、宴饮行乐等贵族生活场景及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季桂挂剑、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中层刻九尾狐、三足马、龙虎、朱雀等,惟妙惟肖。是研究汉代建筑艺术、造型艺术、地震史的珍贵文物。

了解更多>>

高石梯森林公园

高石梯森林公园

高石梯森林公园总面积182.13公顷,一九九三年被省林业厅审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地貌奇特,巨石、奇峰、沟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区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观。高石梯自然风景区早在清光绪33年被基督教会华西教区作为外国人在四川的四大避署胜地之一。主要景观有:九霄顶——天鹅抱蛋九霄顶系最高峰,也是旅游中点,群山不抱,重峦迭嶂,有大小山峰30余个,远望九霄顶像,一朵菌菇,又像一只撒翅伏臣,正在孵蛋的天鹅,俗称“天鹅抱蛋”。在顶峰半岩坡边,曾挖出“天鹅蛋”卵石,大小不等;大如箩筐,小似橄榄球。“天鹅”正面,有一座红石岩,侧视其形酷似一只“癞格宝”,正“蛙视耽耽”地,面向“天鹅”,欲伺机偷吃“天鹅蛋”。双狮拜象——高石梯北端的“老林口”,树木繁茂,地势险要,山形奇特。其中有两座山形似狮子,一座像笑罗汉一座像大象。远看,有如笑罗汉领着两头狮子,朝向大象顶礼膜拜,称“双狮拜象”。石笋凌空——“鹅公颈”下有一人凿洞,穿越而过是一条山沟,两边悬崖峭壁,山高势险,沿沟梯田,颇有“洞外桃源”之感。沟底,一峰矗立,刺向蓝天,人称石笋山,沟名“石笋沟”。相传大象以笋为食,石笋应象而生。石笋上有一株红杜鹃,春末夏初,红艳如火,极为壮观。杨泗岩——与石笋沟隔沟相望,半崖上凿洞穴四室,壁嵌有清代碑刻六块,乡民立杆点天灯的残痕犹在。传说从峨眉山飞来一尊木质神像,名杨泗,能征善战。乡民为保地方安宁,凿洞建庙,安放杨泗将军神像,故名“杨泗岩”。一条羊肠石级,全靠脚蹬手爬才能进入岩洞。

了解更多>>

高山国家森林公园

高山国家森林公园

盐亭高山森林公园位于盐亭县云溪镇西,属国家森林公园。高山森林公园具有奇险和古朴的韵味。
高山,又名负戴山,唐时已有盛名。山势雄峻,草木茂盛,万树荟萃,历代多有文人隐居于此,古迹众多。杜甫赞曰:“马道见盐亭,高山拥县青。”山上亭阁遍布,有杜甫居住过的昙云庵、唐代宰相严震墓和纪念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文同的文湖州祠。山上有许德瑜所题“高山公园”四字。

了解更多>>

高景关

高景关

什邡城北,沿洛水上溯10余里的高景关,有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叫朱李火堰。它是李冰继都 江堰之后,“凿瀑口,导洛水”,造福川西平原的又一丰碑。
朱李火堰,取名于朱家桥,李家碾和火烧岩。它们分别都在西山的高景关。远远望去,高景 关绝壁千仞,与对面的云盖山左右对峙,形如一道雄关铁门,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 地 貌,酷似都江堰内江的宝瓶口,那滔滔奔流的洛水,进入瀑口飞流直下,分别注入朱堰、李 堰和火堰,流向万顷田畴,流向金堂赵家渡汇入沱江。
在遥遥二000年里,朱李火堰坚如磐石。它经历了大自然的风云雷雨,阅历了人类世代的盛 衰兴亡,而今依然展现共生命的活力,不舍昼夜地潺潺奔流,灌溉着什邡、绵竹十多万亩粮 田,稻麦盈畴,旱涝保收。
据《华阳国志》、《蜀中名胜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从九顶山倾泻而下的洛水( 现名石亭江),给什邡、广汉一带造成了田园冲毁、人畜死亡的惨痛灾难。
李冰时任蜀郡郡守,当他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已是银须飘洒的老叟了。但他仍然壮 心不已、自强不息、矢志根治巴蜀水患。他跃马扬鞭,从广汉溯江而上,深入高山峡谷,观 山势、察水脉,暑来寒往,备尝艰辛。在那些跋山涉水的日子里,他常常:渴饮山泉水 , 饥餐农家粥,云横山无路,下马问征夫。前后历时一年,李冰踏遍了平原北部的山山水水 ,一幅治现洛水宏图,渐渐成竹在他的胸怀了。
“凿瀑口,导洛水”。他写下六个大字。
古瀑口。关山险竣,怪石垒垒 ,蹲踞如虎豹。左边为什邡的高景关,对岸是绵竹的云盖山, 两座山峰对峙若门户。九顶山内流出的两股水流,洛水屈曲流左,章水绕山余右。二水于山 内三河口汇乾河、通溪河水,下注于瀑口。而瀑仅一入山孔道,狭窄成了一个总锁钥。瀑水 奔腾,左冲右突,势不可挡。洪水季节,常为水患。
凿瀑口。 只有先凿瀑口,让出口通畅,才能疏导洛水。
于是他大手一挥,治水大军开赴洛水两岸,开山劈石,大战瀑口。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寒暑,瀑口终于凿通了。可是万民景仰的李冰却积劳成疾,累死在工地 上。高景关有幸埋下英雄的忠骨。
高景关右壁上,刻有一联:“雄峙高景关,保障西偏半壁;分流古雒(通洛)水,润露南亩千 渠”。
高景关下,有大王庙。庙里塑着人民对李冰的景仰,碑文记载着李冰的功绩。
殿内神幔高悬,香烟缭绕,每年岁修或社日,万民叩拜。
后城山原有后城治庙,相传李冰在这里成仙飞升,后人立庙,全是为了纪念李冰。甚至洛水镇,甚至巴蜀大地许多地方都有供奉李氏父子的川主庙。巴蜀儿女子子孙孙都记 着李冰的名字。
现在的古瀑口,赖李冰积众力凿通后,原在瀑口的沉潭(名白鹤潭),已设平渠,蓄聚江水 。 然后右分上堰为朱堰;中分堰口为李堰;左分堰口为火烧堰,入绵竹界。水量的分流量什邡 为七、绵竹为三。这种三七分水,令现代水利专家叹为观止。
再回到高景关。关上,山谷幽幽;关下,还有“风洞”、“火洞”,你望去看看, 枫叶黄花,绿树如盖,更有山杏垂红,丛竹凝翠,白云出岫,野鸟呼人。它是一个旅游的 佳处,也是去饱览“蓥华秀色”的进山门户,第一景点。

了解更多>>

高峰寺及高寺塔

高峰寺及高寺塔

位于挂榜山下游7公里的高寺山上。寺建于唐代,明清毁,清乾隆年间,现存摩崖造像百余尊,石窟2个,所塑梅山五弟兄,荷枪实弹,极有特色。塔居山顶,清代举人苏鸣鹤主持筹建。共8层,高约30米,每层分别圆雕元始天尊、臣光天后、文昌夫子等圣像。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为历代名人畅怀游驻,题咏之地。

了解更多>>

高峰山

高峰山

宫观 - 高峰山道观(四川蓬溪县)
高峰山位于四川省蓬溪县城北20公里处。山峰秀丽,形似栖凤,故又称高凤山。山中原有初唐所建“广教寺”,又称“高峰寺”。清末有全真道士王源清与其徒范明清(道号云峰)寓居于此 。1932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第一路司令李炜如提卖西充、蓬溪两县公产,此庙产业亦在提卖之列。于是王、范师徒二人四出募化集资,将此庙投标买下,改为道观。范明清于1932-1947年,募化钱财,先后两次在此山大兴土木,扩建道观。当时有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祖师殿、药王殿、三教殿等殿堂10余座,房舍200余间。整个建筑格局按八卦中的干、坤、坎、离四卦而设东、西、南、北四门,古朴自然,别具风格。道观中存清末到民国时期地重要名人题署的匾额、楹联300余块。最盛时期,住观道士、帮工和管理人员达400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高峰山道观十分重视,多次发文予以保护。虽然在“文革”受到一些破坏,但道观仍保存房屋230多间,面积4800余平方米。风景林木5000多株,各种果树1300多株。
该庙于1986年经遂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作为道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交由道教界管理。

了解更多>>

甘孜泸定桥

甘孜泸定桥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了解更多>>

甘孜州泸定桥

甘孜州泸定桥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才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