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成都市城西45公里处高何镇石塔寺。该寺系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建立的第四区苏维埃旧址,时间长达半年多。山门外建有红军亭,刊立着红军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诸如“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新中国”、“只有抗日才能救中国”、“拥护共产党”、“共产党万岁”等。“红军亭”三个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1996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我市高何镇等11个镇乡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后,市人民政府已在此建成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陈列革命文物,并修复了区苏维埃遗址,新建了上山公路、餐饮娱乐设施和停车场。1998年11月,该馆被命名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景点熔革命文物、历史文物于一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难得的景观,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

了解更多>>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川主寺地处岷江上游,背靠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岷山从碑园脚下南流而去。1989年10月落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经过几年军民共同努力,终于按照中央"纪念碑要建成立体雕塑,塑像要富有悲壮气势,表现出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要反应出当时一、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历史"等指示精神,顺利完成。现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已成为吸引四方游客的胜地。独具特色的景观比比皆是。其中"三绝奇观"最为突出。一为:金碑夕照。每年仲夏前后,夕阳西下时,碑体遮日,折射金光万道,蓝天耀金,草地山川如辉煌金壁,眩目若佛光普照。碑体通亮如锻烧之金,五里以外也可见。这在我国建碑史上还是第一次,建碑前也未曾料及。二为:双虹挂彩。每到雨后放晴,彩虹忽现,恰挂于金碑上空,似碑为桥拄,顶彩色大道,通幸福明天,此时又如红军英烈现世,其壮观之景,令人肃然起敬。三是:瀑雨泛金。夏季漆黑夜,倘若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人不能辨物时,主碑在漆黑中泛出微光,如星星之火,又如光明即在。人称瀑雨泛金o。位置: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面积:19.27万平方米碑园建在元宝山上,元宝山形如金字塔,后缘为脊状山梁。山顶标高3104.7米,高于河床124米。地形坡度为21.5度,南坡约46.8度。北坡植被较好,有大片茂密的松林和成片白桦林。山下岷江与其支流羊洞河交汇,形成大片坦荡河漫滩地。该地东距"人间瑶池"黄龙寺42公里,西接川西北草地46公里,北临"童话世界"九寨沟97公里,南通川西平原350余公里,距松潘古城17公里。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由主碑、碑园及展览厅三部分组成。碑总高44.8米,重达十吨。碑基铺垫绿色地坪,碑座以汉白玉贴面,碑体为三角主柱体,亚金铜贴面,上方每面镶嵌一颗颗闪闪红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主碑上为塑像,高13.8米,造形为一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挺立成"V"字型,左手执花束,右手执步枪,背衬蓝天白云,金光灿烂,挺拔庄严。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碑园以1300多块花岗石为材,塑有三组雕塑,即告别苏区、坚苦历程、团结胜利。坚苦历程一组长70米,高十余米,其人物造型刚毅有力。

了解更多>>

红军长征纪念碑

红军长征纪念碑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坐落在松南松红和松潘至黄龙公路的交叉口,元宝山顶。邓小平题写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园名。

  门票:5元

了解更多>>

红格

红格

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部,距市区38公里,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秀丽,加之居住着白、彝、傣、普米、回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给整个景区格外增色。景区分为3个小区:红格温泉疗养区,距市中心38公里。红格温泉水温达摄氏58度,水质优良,对皮肤病有疗效;日流量达270吨,可供近1000人浴用。温泉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周围芭蕉树成林,每当紫金花盛开,构成了一派南亚热带的风光。翠泉别墅疗养中心,能同时供100人疗养。热带植物场游览区,距中心35公里,场内有热带水果芒果、荔枝、油茶、菠萝、柑桔等,瓜果成丰,林木苍郁,景色古朴自然。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游览区,距市区50公里。
游人可参加火把节、篝火晚会,品尝彝族风味餐等参与性活动。

了解更多>>

洪雅槽渔滩

洪雅槽渔滩

位于有“绿海明珠”美誉的青衣江上游,长达6公里的桫椤峡内,随处可见一亿多年前与恐龙同生息的孓遗植物——古桫椤树。湖面5600亩,碧波粼粼。登天梯飞瀑悬挂,有“一日银河落九天”之感,主要景点还有千塔佛国、观音寺、金舟寺、佛国天堂、奎星阁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和谐地结合于一体。

了解更多>>

黑竹沟

黑竹沟

位置: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距峨边县约100多公里。
门票:无 旅游联系:028-85155205
景区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凉快 多雨。 相邻景区(景点):乐山、峨眉山
交通路况:从成都沿成乐高速公路直达乐山市,之后沿丘陵驶约50多公里到峨边县,再沿成都-西昌公路前行到黑竹沟镇上山进入黑竹沟景区,全程约300多公里,前面的路均较好走,进入黑竹沟镇后的山路目前(2003)为碎石土路,比较难行驶。
乘车:可在成都新南门车站乘车到峨边县后转车前往黑竹沟镇,上山没有班车,只能包车或搭乘便车。
黑竹沟
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 ,1996年5月被四川省定为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实其景色主要是以原始森林为主。
黑竹沟,至今能亲临其境的旅游者甚少,由于媒体的披露,人们时有所闻,它以其新、奇、险的特点,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摄影家、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其中探险揭秘。有人说她是“恐怖魔沟”,有人说她是“中国的百慕大”,又有人说她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山沟,不管怎么说,黑竹沟是一块有争议的处女地。 黑竹沟位于峨眉山西南约100多公里的峨边彝族自制县,地跨斯合镇、勒乌乡和金岩乡,面积约180多平方公里,它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重峦叠蟑,溪涧幽深,迷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原始,加之彝族古老的传说和彝族同胞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崇拜。并曾出现过数次人、畜迸沟神秘失踪现象,于是给入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也产生了众多的令人费解之谜,让人口瞪日呆。
黑竹沟的出名得益于神秘失踪

了解更多>>

黑龙谭

黑龙谭

非常漂亮的地方

了解更多>>

黑龙江栈道

黑龙江栈道

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一泉峡景观。它兼有峡谷雄秀幽曲之美,与泉水清凉纯净之妙。
这一景观位于黑龙江上白云峡内,距清音阁西面1公里。黑龙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至清音阁,会白龙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岭下,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两岸萦回纡折。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而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新中国成立后,景区管理部门已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平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两岸瀑布轰鸣,山鸟吟唱,野花点染,怪石峥嵘,山道曲曲弯弯,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行至“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深处,有一峡谷,名白云峡。峡外开阔明朗,峡内险壮清凉,峡内外温度差别较大,感受对比强烈。
黑龙江栈道穿过峡谷,长130米,回廊宛转,路面整洁,平坦安稳。峭壁上还残留着无数洞眼,为昔日僧人架设栈道所遗。据1976年出版的导游书《峨眉山》介绍说:“过去,栈道险窄简陋,游人时有坠落。”80年代初,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游览清音阁、洪椿坪后,在《峨眉道上》一文中感叹道:“人们依然称此为‘栈道’,这也很好,让人们走在坚固桥梁上,莫忘古代攀越栈道之艰险。”进入峡谷、踏上栈道,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高200余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开,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露出蓝一线,约宽3米,最宽5米,故此景名“一线天”。

了解更多>>

鹤鸣山道教造像

鹤鸣山道教造像

位于剑阁县城东1里鹤鸣山。鹤鸣山又名东山,相传道教始祖张道陵学道于此。山上有道教造像数十尊,一尊露天,余皆刻于龛内。露天一尊为圆雕立体像,头上有髻,面颐丰满,形象古朴。造像以高2米的长生保命天尊像为代表作,足穿道靴,身着宽领大袖道袍,神态肃穆,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造。另有浮雕甲胄武士像多组,每组五、六身,两眼圆睁,姿态雄伟。山上古有重阳亭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后圮,今亭为后人修复。石壁间有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碑侧有明剑州知州李壁跋,简述重立此碑之经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是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隆庆府通判吴盱从语溪拓来翻刻。明万历十年(1582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文字风化模糊,又依旧刻加深,恢复宋刻旧观。

了解更多>>

鹤鸣山

鹤鸣山

鹤鸣山位于剑阁古城之东,山势陡峻,风景秀丽,从山麓起有石级数千,拾级而上直达山巅。清代建筑的文峰塔矗立其顶,山脊苍松掩映,山间翠柏葱茏。以初唐重建的“重阳亭”为中心,把众多的文物古迹连成一线,历来为“登高览胜”之地。
鹤鸣山亦名东山,相传曾有仙鹤栖鸣其上有名。具道教有关史书记载:鹤鸣山是张道陵修炼成仙之地。因此,它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历代来此观光的诗人墨客都喜在此题诗嵌碑、刻石造像、言志抒情。唐代三绝,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一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郁监造。因为蒋郁意在借重李商隐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绩播美于当时,留名于后世,所以,邀请在梓州为官的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碑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坏毁,而唐碑却保存至今。据重修重阳亭碑记:九月建于东山之上,坐南朝北,为重九登高观景之所,故以“重阳”为名。北宋治平年亭圮碑倾,历经宋、明清、民国初,或修或塌,时有兴替。现存重阳亭系仿唐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8.5平方米,高4.4米,灰色卷脊屋顶。宋刻“古重阳亭”四字,刻在亭后正中壁上,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二绝:《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月撰写的。名为颂扬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开创唐代中兴局面的伟业,实则是文辞委婉,隐含讽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是我国书法史上名家颜真卿书写的。宋人文潜赞颜真卿书法云:“水部胸中星斗文,大师笔下龙蛇字。”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书法家敬仰。摩崖石刻通高的313厘米,宽384厘米,自左至右竖行阴刻20行,共229字,通体端庄,气势磅礴。碑文是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刻在湖南祁阳浯溪石崖上,又在南宋绍熙年间(1195年)由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翻刻于此。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三绝: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列入章目重点介绍。现存的五龛造像,完整者二龛,均为长生保命天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贵的天神之称。其中一尊造像高1.8米,戴莲花冠,着纳托,持法器站莲台上肌肤丰腴,庄重面善,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雕刻家以概括而又简练的线条刻就身形衣饰,形象逼真,以工整精巧的刀法刻就头、手、眉、眼,体现了“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意境与教义。龛两边各有浅浮雕两组,为文臣、武士、护法神、妖魔、供养人等。不论是手持象笏者、披甲戴盔者、腰束战裙者、足踏妖魔者,都各执剑、叉、索链、宝瓶、法器,怒目睹眼,形态各异,咄咄逼人。其中二尊是位于登丰阁内右龛的造像。像高192厘米,完整无损,颈脖细长,接近“立七、坐五、盘三、卧八”的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的头身比例。据石刻题记考察,它是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艺术品。龛台下还刻有雄狮、麒麟等祥瑞物。
此外,鹤鸣山还有“一郡奇观”题刻《摩崖碑亭记》、明正德十四的刻的《剑州再建重阳亭记》、正德卯寅摩刻的《重阳亭诗有跋》、清同治十年镌刻的《重修摩崖亭碑记》、光绪二十六年镌刻的《重修重阳亭碑》等石刻。这些石刻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62年在鹤鸣山垦荒造林出土的宋代道教祭祀用品有铜壶、铜瓶、铜醮斗等;还有宋代龙泉窟产的精品“莲瓣纹豆青瓷碗”,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鹤鸣山,真是一座宝山。
大邑县鹤鸣山
位于城北12公里的鹤鸣乡,古代张陵曾在此修炼,创立道教,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因山似仙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及明代罗洪行的词句“鹤鸣山穴中有鹤,鸣则仙人去”而得此名。景区内古迹、诗文处处可见,人文景观异常丰富;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等。相传东汉时期张道陵便是在此修炼成仙,并创下了“五斗米道”,因此被人们称为张天师,“五斗米道”后来发展成为中国道教的主派-正一道教;所以鹤鸣山被后人作为道教的起源地。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北宋的陈希夷、明代的张三丰等,现有的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