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乐山大坪霁雪

乐山大坪霁雪

到大坪主要是观赏雪后的景色。大坪观雪和登上金顶观雪大不一样。金顶观雪是站在高峰之巅,凭栏无瞩,遥望“岷山千里雪”;而大坪观雪则在站在群峰环合的孤峰平顶之上,环顾四壁峰林的“红妆素裹”,光朗空明的大千世界。
包罗着海拔880米至1450米的几块高低错落的山谷台地,面积大约一千余亩。周围群峰环合,如莲瓣初开。右边是华严顶、骆驼岭、息心岭和玉笋诸峰;左边是天池峰、宝掌峰、玉女峰、皇帽峰等。牛心岭横向联合陈于前,九老峰屏列开后。这些山峰相互萦带,伯促比肩。群峰之下是水声汩汩的龙居溪和白龙江,曲曲弯弯将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分割开来,形成了茫茫林海中的孤岛,状如莲朵中的花蕊。四面陡壁,就像“自古华山一条道”那样,只有“猴子坡”和“蛇倒退”一线道可通向坪岭的高处,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按当年谭钟岳探胜寻幽的路线,是从白云峡中万缘桥登上去的,一共走了5383步,可谓“一步不苟”。坪周生长着古奇珍衡的高等植物一千多种,交织成色彩丰美的常绿混交林带,将这个小“岛”紧紧地搂抱着。

了解更多>>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交通: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中区,游客若去乐山港可在客运中心站门前乘9路车。去乐山大佛门前可在嘉定路上乘坐7路车。去五通桥可在乐山港码头或乐山大佛附近的停车场乘8路车,车费4元,约十分钟一班。

了解更多>>

乐山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乐山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
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1997年以来,已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参观、科考15次100余人,现日接待能力达200人次。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凉山州美姑县树窝、若哈两面三刀乡境内,与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域相连,海拔4035米。保护面积4万公顷。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
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区内有大熊猫、小熊猫、水鹿等2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离异兽;有连香树、珙桐、银鹃树等珍贵树种,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成片生长达万亩以上,举世罕见。

了解更多>>

乐山大风顶

乐山大风顶

四川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3万公顷,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凉山山系东麓,最高海拔4035米,相对高差3000米以上。区内河谷深切,两岸山峦对峙,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和适宜的气候为生物资源提供了有利的保存和繁衍场所,植被类型多样,自然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并且有很多古老物种在这里得到保存。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大王杜鹃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小熊猫等20多种。

了解更多>>

乐山藏经楼

乐山藏经楼

佛法僧三宝,乃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不但志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所当依怙。即明德亲民,治国安邦者,亦必以显示心性妙理,发明因果实事,以为转人心而辅郅治之一大助缘也。故古之建大功,立大业,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者,多由学佛得力而来。莫不致力于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行僧,冀一切人民,同由住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以至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在昔陵云寺处,水势湍急,行舟每致撞破,为害甚大。唐初,海通禅师,见而愍之,欲为救护。遂于山上,錾一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坐像,高三十六丈,所坐莲华,不在数内。由师愿力,感佛慈加,水改其道,靠山之处,涌一沙洲,而居人焉。师意以弥勒为当来世尊,慈无能胜。造此大像,不徒仗佛慈力,救护行舟。深冀见闻之人,纳于八识田中,为现生发心修行,往生西方,将来回入娑婆,辅弼龙华之一大因缘。终师之世,尚未圆功,至德宗贞元间始成。适南康王韦皋,为西川节度使,作碑记。有曰,身高三百六十尺,头围若干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此吾国第一大佛也。然佛真法身,充满法界,至于应化所现,则渺无一定。民国九年,常州庄思缄,朝普陀,以所携米佛三尊见示。其像微妙庄严,世无伦匹。系天然生成之立像,其米下之糠蒂尚存。凡见闻者,悉感佛恩。至于佛经所说谛理,固不易于显示,取其要者为论,则四圣,六凡,十法界因果,本于一心。心之本体,凡圣不二,生佛一如。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亘古亘今,不迁不变。体虽不变,用常随缘。随净缘,以功德有浅深,则有证声闻果,证缘觉果,证菩萨果,证佛果之不同。虽最小之声闻,而已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常享法乐,不受后有矣。随染缘,以惑业有轻重,则有生天道,生人道,生阿修罗道,生畜生道,生饿鬼道,生地狱道之各别。虽最上之天人,仍是具足惑业,生死轮回,常处三界,六道之中,了无出期焉。此十法界,由当人一心所造。其升沉苦乐,天渊悬殊,而其心之体性,常自如如,在凡不染,在圣不净。故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随顺彼之机宜,先为说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次为说四谛之声闻乘,次为说十二因缘之缘觉乘,次为说六度万行之菩萨乘,次为说福慧两足,寂照双融,三惑净尽,二死永亡,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佛乘。又念众生劣弱,非仗弥陀宏誓愿力,决难现生了脱生死。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具足惑业凡夫,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则惑业已无,圣位已证,较彼唯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然此法门,正被上根,兼摄中下。以故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令其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以普劝华藏海众诸菩萨,一致进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世有天姿稍聪明者,每鄙视净土法门,不肯修持,不但自误误人,直是谤佛谤法。夫华藏海众,乃已证法身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以期速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佛果。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我何人斯,敢与彼抗。至于一大藏教之文,分为经,律,论三,故名三藏。藏者,深固幽远,取用不竭之谓。若于一字一句,得一入处,便可通一切法,达一切义。以故禅宗六祖,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便嗣祖位。莲宗行人,常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即可现生生极乐国,预莲池会。此经,律,论三,自天竺来者,唐开元释教录,已有五千四十八卷。自后续译亦不少,亦有遗亡。现清藏自天地玄黄,至漆书壁经漆字,凡四百八十五函,乃四千八百五十卷。此方著述,凡释经,宗经,各疏论,及传记,语录等,自书壁经,至两疏见机止,凡二百三十九函,乃二千三百九十卷。统计共七千二百四十卷。此为清雍正十三年二月开工,至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圆工所刻者。上根利智,于此各经一字一句,神而明之,便可自利利他,己立立人。次则至诚恳切,受持读诵,依教奉行。明因果,识罪福,以身率物,俾一切人相观而善。则于法门,于社会,均有利益。若了无敬意,只求多闻,或妄以臆见,论经深义。则虽是善因,定招恶果。愿诸阅者,各力勉焉。陵云住持果静和尚,久欲恭请大藏,俾缁素之有大志者,咸得研阅。然经楼未建,请来无安置处。幸民十八年,荣岩法师,偕王旭东居士,来寺观光。因言请经修楼之事,二公即各慨助五百圆。于是竭力经营,陶瓦庀材,于二十三年正月开工,至今年四月告竣。其楼七间,高五丈六尺,楼之两旁,盖平房各五间,以备阅经之人安宿。已往北平请经,于经未回之先,命光作创建经楼碑记。因将建寺之原由,与大藏之要义,并其函卷,撮略书之,俾后之来哲,咸委悉焉。伏愿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檀信蒙福,僧众安和,兵革永息,雨旸时若。

了解更多>>

乐山白水寺

乐山白水寺

白水寺创建于公元三世纪,十世纪初易名白水普贤寺,十六世纪称圣寿万年寺。寺倚观心岭、濒临白龙江。寺内有天然水池名白水池。唐诗人李白尝与高僧广浚抚琴赋诗于此。至今,每当秋高气爽,红叶满山、白水如镜、蛙声如琴、声色俱美,世所少见。

了解更多>>

乐山白龙洞

乐山白龙洞

在南溪山西北山腰处, 洞口于山体北麓, 标高155米, 高出南溪河10米, 洞高20米、宽12米, 最高、最宽处均为23米, 长499.5米, 面积1828平方米, 是南溪山最高最大的洞穴。
它与锅底洞南北相通。南溪山另有两对相互穿透的岩洞, 元岩与穿云岩也是南北对穿, 而观音洞与龙脊洞则为东西相通。这几组互相通连的岩洞, 都是发育于不同时期的较小的地下河道。发育最早的是龙脊洞, 大约在百万年前就开始被溶蚀, 到几万年前观音洞形成为止。其它岩洞大多沿岩层南北陡直裂隙发育, 白龙洞和锅底洞、元岩和穿云岩这两组岩洞, 大约在10万年前才开始发育, 几万年前才形成较完整的地下河。现在, 用人工把这3组洞穴打通, 6个岩洞连为一体, 从白龙洞石槽进入, 到锅底洞的“金山银山”折回, 转入穿云岩的“对虾挂壁”、元岩的“观音像”, 东转, 经龙脊洞的“高山深谷”出口, 共25个景点, 洞程总长523米, 形成一个曲折、回转、起伏、跌宕、深邃、虚幻的洞府天地。

了解更多>>

乐登天仙洞

乐登天仙洞

乐登天仙洞风景区为市级名胜风景区,位于纳溪乐登乡境内321国道旁、泸纳高等级公路纳溪段终点处,距泸州市区、泸飞机场、纳溪城区分别仅20公里、15公里、9公里。
这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暧夏凉,气候温和,生长着桢楠、香樟、红木等多种名贵树种,森林覆盖率高达76%。风景区内白鹭翻飞、竹修林茂;在沿山的岩石上有明代石刻浮雕,造型优美、构图别致,堪称川南石刻艺术精华。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开通程控电话,设有集餐饮、娱乐、会议、住宿于一体的天仙洞渡假村,能满足游人多方面有需求;景区内修建了一条纵贯景区长达2700米的旅游栈道,成为游客探奇揽胜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了解更多>>

老蓥华寺

老蓥华寺

老蓥华寺是明代洪武年间江苏向阳僧人明本禅师的修持之处,明本于正统年间入主老蓥华寺 ,圆寂后,明万历皇帝追封他为明本祖师。
雨中上老蓥华寺,别有一种况味。
寺庙坐落青山之间,整个山势像一家四合院,左右皆山,面前一横梁与寺比肩,宛如女墙, 寺后山尤高,山如一把椅,将寺安放其间。因此,公路虽仅在一里之外,却无半点车马喧嚣 之声传来。?? 细雨蒙蒙,薄雾如纱,云或暗或明笼罩着远远近近朦胧的山影。夏秋时节,梨已挂果 ,沉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被雨洗过的寺庙钟磬之声回环山间,溪水从云雾深处涌来,整个老 蓥华寺一派安详。
沿寺门前石阶而上,寺门大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留钟磬;举头四望海阔天空任遨游。对联 气势恢宏,有佛家空阔襟怀,又有世间英雄大气,说来少见,让人不得不相信民间传说的明 本师即朱元彰长孙,建文皇帝朱允敉有几分真实性。
传说朱允敉登基不久,就被分封北京的父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发兵南京夺了帝位。朱允 敉在朱棣破金川门入城时化装成和尚,在大臣陈济等人的护卫下混入逃难百姓中出了南京城 ,几经转折上了云南鸡爪山寂光寺。
云南不可久留,明本怕露了行藏,又逃至四川金堂县云顶山慈云寺藏身;后又匆匆逃上蓥华 山,修蓥华精舍干白云山上,蓥华精舍即今老蓥华寺。
明本是建文帝朱允敉,这不过是传说而已,不过,传说虽不足为凭,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 人们对高僧明本的崇敬景仰之情。《什邡县志?人物》(嘉庆十一年版)上有记载关于明本身 世,或更接近真实:“蓥华祖师,明代高僧明本,祖籍江苏省句容县,俗姓江,名德岩,父 彦斌,母齐氏,其父于洪武年间,任四川松潘卫讯守,因离居广汉,其母信佛,永乐五年(1 407),丁亥三月十三日生,师幼年,父母先后逝世……遂于宣德元年(1426)至大邑县小西天 出家,时年十九岁,又三年受戒,旋入德阳歪脑山,结庐参修。正统元年(1436),因地震, 山大撼,乃迁什邡县高山寺,即老蓥华……苦行二十年,天顺丁丑(1457)四月八日,大彻大 悟,六月十三日圆寂,世寿五十,僧腊三十一……”作为一代高僧,明本师在什邡宣讲佛法 ,其影响深远,六月六蓥华会已成为什邡一大民间盛会,说明本师是蓥华山风景区最初的开 发者亦不为过。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八方游人开始入高景关,至蓥华古镇,一路沿竹溪,一 路红白场朝拜新老蓥华寺。六月六是蓥华会的“正日子”,游客更是规模空前。沿途山奇水 秀,风景迷人,清知县丁士曾作诗《蓥华叠翠》盛赞其景: 宛似峨眉目几经,望中狮象各呈形。 层峦突兀撑千仞,叠嶂阴森锁百灵。
雨沫闭看腰滴翠,云封还爱顶留青。
幽奇合是仙人宅,芝草名花遍地磬。
寺前有石板门额,是光绪二十五年三月的题记,上刻四个大字:“天宫禅院”,天宫禅院 是蓥华精舍(老蓥华寺)的别称。“精舍”有民间文人的气息,禅院则一派佛家风致,二者相 结合,使人觉得这寺庄严虽不乏平和雅致。
明本主持老蓥华寺,但寺并非明本所建,寺中有碑,记载了寺观由来:“老蓥华天宫禅院, 原名高山寺,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由什邡罗汉寺了恩创建,明正统元年明本禅师从德 阳迁此修定,圆寂后遗有灵迹……”明本中非创建该寺,但明本宣讲佛法声名远播却不容置 疑。
老蓥华寺于1987年重建,1994年竣工,现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等四重主殿, 名殿重重迭迭,依山势建于山的斜坡山,占地五千余平方米,寺内雕像图画颇见功力,作为 欣赏,亦有可观之处。
游览蓥华山风景区,古人从高景关起,从高景观“两峰对峙,溪水一练”中穿行,依次游赏 朝 拜“四十八座堂口”今人从高景关起,四十八座堂口虽已不复原貌,但少不了要看老蓥华寺 的,之后才上红白,上蓥华主峰看日出云瀑雾海,以及圣灯佛光,老蓥华寺是蓥华旅游线上 一颗明珠。

了解更多>>

老霄顶

老霄顶

位于乐山市郊高标山上。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观等宫观楼阁。隋大业末年又建飞天神王殿。北来改该殿为万寿宫,又名神霄玉清宫,老霄顶之名由此而来。顶上现存古建筑有万寿观(又名万寿宫)、万景楼、灵官殿以及其他楼台亭阁,形成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万寿观位于高标山之巅,始建于北周,时称弘明观。唐代改名开元观。后层经兴废。清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高仰昆又重修。该观为穿斗结构,重檐歇山式顶,琉璃瓦屋面。面阔三开间,宽13.1米,进深12.5米,高9.9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台基为须弥座式,均用条石砌成,高1.1米,垂带式步道六级。梁、柱用料硕大,覆钵式柱础直径达70厘米。斗拱50多朵,雕刻精美,装饰华丽,举架平缓,出檐深广,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万景楼位于万寿观南面,现存万景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为穿斗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屋面盖琉璃瓦。四柱三开间,长10米,进深9.6米,高8.2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其规模仅次于万寿观。灵官殿位于万景楼西南20米,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于古代石砌城墙的城垛上。城墙垛宽10.4米,高3.9米,中间砌券拱门,高2.85米,宽2.45米,深7.54米。灵官殿在城门上,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台梁式五架梁,面阔三开间,宽8.8米,进深6.5米,高7.4米,小巧玲珑。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