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宝石湖

宝石湖

宝石湖又叫宝石水库,是一座始建于1958年,1971年竣工的中型人工水库。坝高26.8m,坝长203m,湖面面积4000余亩,集水面积162km2,包括马驿沟、桥溪沟、孙二沟、永安河和白岩河5条河溪的流域。总库容达1.03亿立方米。      宝石湖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灌溉、城镇生产活用水、发电、养鱼、航运、旅游等多功能的人工水库。湖内叉道、半道、湖湾、湖心岛很多,四周为低山丘陵,自然景观优美。目前,一些小岛和半岛都种上桃、柑桔等水果和一些柏木树。春季,桃花岛一片艳红;秋季桔红满岛,绿水红岛,景致迷人。湖中船只来往如梭,掀起千层微波;野鸭、白鹭等水鸟,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钻入水中觅食,生机勃勃,情景怡人。

了解更多>>

宝山温泉

宝山温泉

宝山温泉位于彭州白水河宝山村。宝山温泉经权威专家鉴定为氟锶医疗热矿水,属火山岩层水。它富含有氟、锶、溴、锂、偏硼酸、偏硅酸、氡等多种消毒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极高医疗保健价值的微量元素。 温度的作用:一般医疗浴洗水温以37-40℃为宜,对人体有镇静作用,对于神经衰弱、失眠、精神病及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后遗症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发汗水温40-43℃,此时的温度称为高温浴,对人体有兴奋刺激的作用,对心脏、血管有较好作用,对减轻疼痛,治疗人体僵直、神经痛、风湿病、肠胃病均有疗效,同时,还可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水压和浮力的作用:入浴矿泉时,水对人体产生了压力胸腔和腹腔受到压迫,影响到循环器官和呼吸机能,有利尿和治疗浮肿的作用。水对人体产生的浮力作用,使人的体重减轻。在地上不能行走的人,在水中活动比较方便,对半身不遂、运动麻痹和风湿病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对恢复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氟可防止龋齿、骨质疏松、有壮骨骼的功能;锶可治疗狂燥病,有镇静安神、生血、治疗心血管病、壮骨的作用;溴有镇静作用,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锂具有镇静安神、防治心血管病,生血造血的功能;偏硅酸有消毒、消炎、美容的作用,洗浴之后,感觉皮肤很滑润细腻,这是由于偏硅酸起软化血管、防止皮肤衰老、美肤亮皮的作用;氡能促进内分泌,加快细胞的代谢,分解多余的胆固醇和毒性物质并排出体外促进血液循环,对多种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如神经性麻痹、瘫痪和风湿性关节炎、肠胃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和痛风)等疗效显著。 泡温泉注意要点:一定要记得把身上的金属饰品摘下来,不然你会很难过的发现自己心爱的首饰已经被硫化成黑色的了。切忌空腹或太饱时入浴,泡温泉时应多喝水,随时补充流失的水分。选择适应自身的高、中、低温度的温泉池,一般从低温到高温,每次15-20分钟即可。温泉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会有胸闷、口渴、头晕等现象。凡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不适者,不宜泡温泉,除非经医生允许。

了解更多>>

宝镜寺

宝镜寺

宝镜寺位于罗江县新盛镇的宝镜村,是一座修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古老建筑,距今大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原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木石框架结构。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除了石砌的山门和古色古香的文昌宫外,最为珍贵的是文昌宫墙壁上的清代壁画了。   文物专家称:宝镜寺中留存下来的近百幅清代壁画是四川所罕见的。  色彩斑驳的这些壁画主要绘制在宝镜寺文昌宫两侧的隔墙上,并且多为彩色的国画形式。画面讲述的多是些古代的神话故事或者民间传说。尽管经过了近两百年的风雨侵袭,壁画上那些彩色的画面所描绘的人物、花鸟、山水和动物等看上去仍然栩栩如生,不少画面上人物众多,故事内容极为丰富。有的甚至还可以从画面上分辨出人物的衣着和身份。从壁画的形式上看,当年的那些画师是充分利用了寺庙中用石灰抹平的墙壁的大小,恰如其分地用泼墨、白描和工笔等方法,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壁画的。壁画表现的多为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人物的体态和表情都十分生动,但是具体内容却让人颇费猜详,有人说是《三国演义》,也有人说是《水浒》。只有那些单幅的山水鸟兽,笔法洗练、简洁,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从这些壁画中,今天的人可以找到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人们的衣着、生活习惯、当时的房屋建筑结构、民情风俗的形象的实证,仿佛走进一段远去的历史。  两百年的沧桑,自然界的风雨浸淫,以及各种原因的人为破坏,宝镜寺曾经先后作过学校、仓库、加工厂,这批古代壁画能够逃脱各种劫难,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流传至今,也是十分不容易。壁画颜料多系天然矿物质,尽管许多已经风化、脱落,但有些颜色仍然保存了当初的鲜艳、美丽。  镜寺靠山面坝,周围绿树成荫,寺庙前面有一竹林环绕的堰塘,相映成山光水色。伴之以牛犊唤母,鸭群戏水与周围的农舍、劳作的农人,特别恬淡宁静。

了解更多>>

宝鼎景区

宝鼎景区

宝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丰年间,以其悠久丰厚的佛教文化闻名天下,宝鼎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和悠远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曾倾倒过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铭石诗文和佳作名联 吸引了大批川渝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朝山敬香。   宝鼎是华蓥山主峰之一,周围群山拱卫,山形似鼎,故称宝鼎。其海拔1590.8米,宛如巨人屹立于群山之巅,素有“东朝宝鼎,西朝峨嵋”之说,享有“山河俯瞰周千里,绝顶登临眼界宽”之美誉,是我国八大佛教胜地之一。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寺于山顶,名“瑞峰禅寺”,后改名“光明禅寺”,再改为“光明寺”,传说是“普贤大士现身显圣之地”。宝鼎风光秀美,神奇壮丽,“四绝”、“八景”,天下称奇。历代官宦信徒、墨客骚人,纷至沓来,烧香拜佛,虔诚祈祷,观光猎奇,饱览风光,留下不少诗词歌赋,传于后世,清代释昌言主编的《华银山志》就收录了200多首(篇)。宝鼎有“一脚踏四县”之称,山顶属华蓥市,北东、东为邻水县,西为华蓥市,东南为重庆渝北区,南为重庆合川市。从宝鼎西麓溪口上宝鼎,原有两条路,一条经东林寺、听秋亭、土地庙、青龙嘴、木石居、女娲庙、伏虎寺、报恩寺、黄龙寺、白云庵、玉壁岩、欢喜坪至宝鼎;另一条经听秋亭、三百梯、崇福寺、经楼堂、金粟山房、小狮子林、白云庵至宝鼎。从东麓登宝鼎也有两条路,一条由邻水经碧云庵、恒兴寺、敬佛庵、三圣寺、龙泉寺、南宗堂至宝鼎,另一条由江北厅(现重庆渝北区)的大庵,万佛堂、南宗堂至宝鼎。前山后山沿途原有39座寺庙,但多被毁坏,现正逐步恢复。

了解更多>>

宝顶沟自然保护区

宝顶沟自然保护区

宝顶沟自然保护区地处茂县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40′~104°10′,北纬31°39′~32°10′之间。南北长60余公里,东西最宽处45公里。北与松潘县为邻,东与北川县分界,南与安县和绵竹接壤,西以岷江干流河谷坡为界。保护区总面积884平方公里。该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龙门山脉北段和岷山山脉南段交汇地带,是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宝顶沟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中北部高,东南部低。保护区最高海拔4769.3米,最低海拔900米,受构造格局的影响,中南部山岭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排列,形成“小横断山”。 生物资源 宝顶沟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9个陆地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中的岷山----横断山(川西北)区域。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生物种群汇集,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 据调查和资料统计,该保护区有各种植物2419种。其中:地衣和蕈菌164种,苔藓植物86种,蕨类植物140种,种子植物2029种。分布在多类经济价值较高和极具发展前途的资源植物。如药用植物(红景天、缬草、红豆杉等)、木材纤维植物、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芳香油类植物、单宁类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观赏类植物。 根据1999年8月发布实施的保护植物名录,保护区共有受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7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5种,即珙桐、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独叶草。Ⅱ级保护植物有12种,即连香树、水青树、八角莲、岷江柏木等。这些保护植物共占全国保护植物的6.18%。 动物资源 保护区地处东洋区和古北区类群交汇地带,区内动物资源丰富。哺乳动物有90种,分别隶属于7目26科64属。区内已知兽类共27种。占分布于四川的特有兽类的47.37%,主要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岩羊、苏门羚。珍稀、濒危兽类近40种。主要有金丝猴、大熊猫、小熊猫等。 保护区内分布有211种和亚种的鸟类。分隶于14目42科127属。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我国特产鸟类计有30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4.22%。主要有斑尾榛鸡、血雉等。区内分布有40多种珍稀、濒危和特有鸟类。主要有斑尾榛鸡、雉鸡、金雕等。有爬行动物25种,分隶属于1目1科21属。分布在中、低山区主要有草绿龙蜥、蹼趾壁虎、蓝尾石龙子、?蜓、紫灰锦蛇;高山区主要有北草蜥、山烙铁头和菜花烙铁头等。其中珍稀爬行类中有11种。如丽纹龙蜥、峨眉地蜥等。 区内有两栖类29种。分隶于2目7科14属29种。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种或特有种。如大鲵(娃娃鱼)、细痣疣螈、沙坪角蟾、高原林蛙等。 保护区有鱼类、濒危鱼类10多种。主要有虎嘉鱼、多带高原鳅、中华裂腹鱼、松潘裸鲤等。

了解更多>>

褒先寺

褒先寺

褒先寺位于华莹市以西10公里的永兴镇,乃南宋资政大学士、少师安丙故宅,占地约3450平方米,是一座四重殿宇加配殿。厢房的庞大建筑群殿字为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康熙、乾隆年间曾重修。前殿较为宽广,三开间,殿内正面塑有弥勒佛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后有一石平桥,桥栏石雕精美,桥下池水清澈,光亮照人。中殿为镂孔浮雕,内有大型石刻一幅,上雕龙凤图案;正殿从石梯进入,桥下是长方形水池,桥栏浮雕巧夺天工,石栏上刻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后殿塑有许多神像。环绕殿宇的是青青罗汉竹,传说这罗汉竹里每一小节都坐有一个罗汉,因为这里皇城未立成,故罗汉气压了,因而再也不见其影踪。殿内据说有九口井,井水清凉可口,供僧人们饮用。后一尊者僧人病故,九口井便不再出水,现有两口井清澈可见。褒先寺现正在投资扩建重修,大门前的二龙戏珠石雕像,栩栩如生,一些善男信女常来这里求神拜佛,因而香火不断。褒先寺是广安市七大旅游开发源地之一,并列人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是华莹市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包座原始森林

包座原始森林

包座原始森林位于若尔盖县城东部的包座乡,距县城85公里,40万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连绵数百公里,云杉、冷杉、柏木,古木参天,与黄龙、九寨沟连成一片,融为一体,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屏障,沙棘树、野葡萄、山花红、随手可摘,酸甜可口。原始森林中獐、鹿、麂、兔、马鸡、棕熊、野猪等平分秋色动物,常常出没于山湾田边,每当日出,黄昏,缕缕金光,像无数利箭一般射向幽深密林中木落松堆积的弹簧垫上,当您迈步于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涓涓细流来源于林中涌出的地下水,你会为大自然赋于人们美境而赞不绝口,与被誉为“童话世界”和“人间瑶池”的九寨沟、黄龙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古朴别致的藏族山寨,原始针叶的古木花草,沟谷幽静中的怪石嶙峋和独景生情的民族风俗是包座原始森林风景区的四大奇观。

了解更多>>

包坐战役遗址

包坐战役遗址

包座战役遗址位于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为高坡、森林地带,扼松(潘)甘(肃)故道要冲。遗址现存有国民党军修筑的地堡、战场及国民党军指挥部达戒寺。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经过一天一夜的英勇奋战,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枝弹药和物资,取得重大胜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得以实现。现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傍河景区

傍河景区

傍河,即桑堆乡一带,距稻城县10余公里,步行去即可,一路上景色美不胜收。由河流、青稞田、桦林、村落和寺院组成的高原田园风光。是摄影和打发时光的好去处。傍河的田园风光适合一早一晚。光线斜射时,如果有炊烟或薄雾更是无比秀丽,附近山上河边的杨村,常常被一束天光所罩,不要放过这些美丽的瞬间。注意寻找开阔的位置,并要留心附近光源方向山的高度,以防因山高日出推迟或日落过早。傍河与色拉是拍摄黄杨林与红草滩的最佳地点,尽管稻城步步皆美景,但此处的色彩对比度无疑是最鲜明的,赶上晴天的话,黄昏和日初时分的景色令人激动的晕旋,蓝天,白云,黄杨,红草,雪山,绿水??色拉村是藏民集居地,如果能有幸的被邀请去热情好客的藏民家吃喝玩乐,那简直是一大幸事。

了解更多>>

棒托寺

棒托寺

棒托寺坐落在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则曲河畔,距县城32公里。 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古刹经幡猎猎,香客络绎不绝。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渡河水,把河流弯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神佛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萨尔修行洞、喜瓦拉传承修行洞,吉祥八宝物、转王七宝分布其中。传说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修行成佛。 棒托寺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积10229.4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寺庙僧侣200余,均信奉红教、觉囊教,庙旁伏卧名扬海内外的石刻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据史料记载,石刻大藏经从明正统年始由60余名石匠辛勤镌刻达9年而成,大藏经高9.7米、长46米、宽13米,占地598平方米,是国内外稀有的石刻佛堂和藏学经典,也是最完整的一部石刻大藏经,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2001年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棒托寺喇嘛塔及石经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东北1公里处的青山绿水间。表面上看它仅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小庙宇,可这里因古刹四周堆放着50万片大大小小的石刻佛经而早已闻名遐迩。它以规模宏大的石刻佛经堆和巍峨壮观的大佛塔群而著称。为宁玛派寺院,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塔群及石经一处。塔群共39座,分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清康熙十七年(公元 1678年)、清宣统二年(公元 1910年)及现代,塔内有明代以后的大量佛经故事壁画,塔群分布于长46.5米、宽25米面积内。   该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   塔群中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气势雄伟,巍巍壮观。其规模在全国藏区亦属罕见。石经用不规则片石两面镌刻,总数50万余片,堆放于长46米、宽16米、高9.2米范围内,并按经文顺序整齐叠放。其中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刻的《嘎木绒》经置于中部,历时8年。由寺中僧人仁清达尔基所刻《甘珠尔经》,绕外围一周堆放。   该石经据考为世界之最,墙面上有众多窗口,每个窗口中都有醒目的石经目录以及观世音、金刚手、文殊、莲花生等石雕神佛像与佛塔、八宝吉祥图、六字真言等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整个石经都是在不规则的石板上用藏文印刷体精心镌刻而成,文字清晰,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如此庞大的石经,有共性,有个性,浑然一体,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的确是举世罕见,堪称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大奇景。 棒托古刹浩大的石经工程,仅露出地表的墙就长15米,宽12米,高9米许,是阿坝州乃至四川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石经墙,不仅在藏区实属罕见,就是在我国现今发现的7处石经堆中,它也是名列榜首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藏学、民族学、艺术家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也常来此考察、研究,无不为之啧啧称奇。 石刻大藏经周围以500年历史的降魔塔为中心,点缀着“万佛塔”、“尊胜塔”、“菩提塔”、“胜乐塔”、“多闻塔”、“仙人塔”、“长寿塔”、“时轮塔”、“伏魔塔”等32座塔,有的塔高达42米,有的则只有6米高,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塔错落其间。塔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音等几千尊菩萨,绘有几万幅各种佛像画,尊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塔林东侧有一菩提小塔,高6米,塔基周长12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该寺的活佛介绍,每逢吉日或藏历十、十五日,塔内会传出朗朗的诵经声和各种美妙的法器声。因此,僧侣、香客择时前去聆听,人人以闻为荣。 历史悠久的棒托寺以其壮丽的庙宇、稀世的石刻大藏经、壮观的塔群及周围秀美的山水傲居于青藏高原一隅,堪称是藏文化的一朵奇葩。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