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道孚民居

道孚民居

道孚民居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子建筑。以圆木做崩科的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坚排,两头互相咬合,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地或青瓦。道孚民居外观朴素大方,典雅端庄,白墙红壁花窗,“品”字滴水檐。 建筑的内层结构均以木材为唯一的建筑材料,使房屋的保暖性能好,冬暖夏凉。一般在一楼二楼安装“棒柯”3至5个,既稳固又气派,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装修成主人或客人卧室、贮藏室、经堂、客厅、厨房、走廊、阳台、厕所。阳台外围墙上均建小型熏烟台,屋顶有经幡塔。顶盖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垫底再铺“阿嘎土”而成,日晒雨淋绝不漏水,经久耐用。屋架门窗外表裸露部分,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色,做到防腐防蛀,美观大方。整幢房屋的木制构架部分未用一颗铁钉和铁钯,立架牢固全靠槽、嵌、栓、压等,通体混然天成,十分牢固,表现出了精湛的技术和原始朴实的审美观。而假二层楼房屋结构更加增强了房屋的防震性能,使房屋坚固无比。 宅基点一般依山傍水,座西向东。一般二至三层,高约5--8米。道孚本地的土著宗教意识及藏传佛教意识亦贯穿修建始终,房屋修建前要请大喇嘛或活佛念经、占卜,测算地基位置、门朝的方位、动土的吉日等。在垒墙时还要在顶层的一面墙上用细小的白石子拼镶兽头图,以镇压地煞,祈祷家畜平安兴旺。每年藏历9月后的“萨呷扎德”仪式就是给房屋外墙抹白泥,以代表吉祥、纯洁。 道孚民居的另一大特色就在于它打破了原有的在建筑结构和内部装潢等方面寺院建筑独尊的建筑传统。 在藏族的传统观念中,房屋和服饰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当形容某房屋富丽堂皇时,往往说像座寺院,所以道孚民居的外观结构和内部的雕梁画栋都参照和模仿了寺院建筑。雕刻与绘画也就成为了道孚民居的精华之所在。民居的内部装修基本遵循了传统的佛教艺术的审美原则,雕刻、绘画的图案讲求对称,主要图案统一而背景图案却要求自由,且室内装潢的图案大多采取传统的佛教艺术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其深厚的宗教含义,这使藏民族传统的宗教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传承和进一步发扬,同时也增加了道孚民居的文化内涵。 道孚民居融民族风情、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为一体,堪称藏区一绝,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参观民居,摄影留念,与主人拉拉家常。主人备了干牛肉、酸奶、酸菜包子、酥油茶,让你品尝。若去了民居,参观完各厅室,品了藏式餐饮,躺在豪华的藏式床上,满目依然流光溢彩,一定会疑心自己成了神仙。 景点咨询电话:0836-7123149、8815157、13508294179

了解更多>>

道士观

道士观

五通桥桥沟镇老龙坝的道士观和西坝镇的燃灯寺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站在老龙山上极目远眺,浩浩荡荡的岷江和幽幽静静的沫溪河交汇于此,从此入口,宽阔的江面被收拢在不足1/10的峡谷之中,如进入无底的布袋,巨大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冲向老龙头,又被龙头收回,形成一个个巨大无比的漩窝。当地人说:每遇山水暴发,此处水声如雷。如天龙吞天水一般,气势如洪。当年从上游砍伐下来的木料也在此汇集,故在此也曾住着一支大渡河水运局的队伍,专门疏通,船工号子声声不绝于耳。   在解放前,老龙坝、道士观、燃灯寺是充满着危险意味的地名。与道士观遥相呼应的是河西的燃灯寺。这里是水流汇集之处,宽阔的江面在此收口,如三峡的瞿塘峡一般。古时,水运为首,来往的船只行于江面上稍有不慎则可能船毁人亡、葬身鱼腹。特别是月黑风高的夜晚,翻船事故不断。于是为人消灾的道士、普渡众生的和尚分别在东西两岸的悬崖上建起了道士观和燃灯寺。它们如航灯,为黑夜行船的人指明了方向,于是来往的客商、船工一般都会到此烧香祈求上苍保平安。这里香火随之旺了起来。   再说河西的龙形山脉,老龙头的确是惟妙惟肖,龙头为悬崖直向岷江伸出的上下两块巨石,龙身龙尾则是沿江的山脉组成,煞是壮观,就在这龙身上的悬崖绝壁上,有很多东汉时期的崖墓,尤其是在龙尾上,已被发掘的达200多座。当地有一个说法:“前曾伍后神堂,谁人葬着千百年的君王”。这也许就是这里有众多的东汉崖墓群的原因吧!在河东的一片坝,也就因此而得名为老龙坝了。  解放以后,道士观被当作粮站的仓库,燃灯寺则成为村民的居家之所。文革时,寺中的菩萨被毁,观中的神坛被推,连守门的石狮子也不放过,统统推进了岷江之中。但即使是现在,观寺的规模、气势、格局仍不减当年的雄姿。道士观、燃灯寺下的码头依然为来往的村民服务,只是不见了商客们的踪影罢了。   君若不信,可来此一游,或许将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了解更多>>

稻城红草地

稻城红草地

稻城的红草地位于距稻城县城28公里处的桑堆镇,每年仅在秋季出现,而且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天时间可以看到,它使人相信天堂的颜色就在这里。  这地方,对一般人来说只是晃眼而过,一个不起眼的水塘,在秋天却布满了这样红红的水草,水草的后面是那耀眼的杨树,还有山那水,那岩石……,一片红彤彤的景致映入眼帘,红得那么热烈,那么艳丽,也那么醉人。在或黄或绿的杨树的衬托下,灿灿生辉,妩媚无比。相机的镜头里却是一副美丽的图画!近视,“山青心欲燃,红树醉秋色”,“停车坐爱红草地,霜叶红草十月花”。虽然今天的天色阴霾,但是红草地还是向我们展示了她那多情的胸怀~~

了解更多>>

丹棱县

丹棱县

丹棱县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以公路、城市、邮电、能源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不断加强县、乡、村公路网线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出入境公路网线建设;绿化、美化、亮化街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2.5平方公里的生态田园型县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以水、电、气为重点,建成了1 个11万伏和3个3.5万伏输变电站,建成了日供气能力达30万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配送气工程,新建了1个万吨水厂;全县电信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荣获全省第一个“科技信息网示范县”和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县”称号。

了解更多>>

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位于丹棱城西1千米处。建于唐大中年间,为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四世角钻光共14层,通高30米,塔底空心室顶装有砖砌石铺作半拱,塔檐翼角上原悬72只钢铃,风吹铃铛响,素有“白塔钟声”美名,为“丹棱八景”之一。此塔的建筑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雄伟高大,造型优美,塔内有砖砌廊直通塔顶,是人们观塔、登塔、咏塔的好去处。

了解更多>>

丹巴碉楼

丹巴碉楼

本世纪初的一个秋天,当时任丹巴天主教堂神父,以后曾任天主教康定教区主教的法国人舍廉艾,摄下了丹巴高碉和丹巴天然石英壁画照片寄往法国参加1916年在里昂举行的影展。       40年代,就在同一个地方,著名藏学专家任乃强先生在他的《四川上古史新探》中写下了:「在一山弯的斜坡上,依山临水,外人不易至。隔江望去,有数十高碉参天,恰似上海浦东工厂之烟囟林,为金川地一大奇观。」       40年后,1982年,一篇引起争议的散文《古堡下的情歌》,一石激起千层浪,古碉和古碉下的民情风俗从此展开亮丽的风景,沉默千年的丹巴高碉从地平线上渐渐升起。       1994年,法国伽玛图片社,一个向全球数十个国家发行的著名图片社的摄影记者胡勇先生,在途经丹巴时被神秘的丹巴高碉吸引,一住便是8天。       丹巴神秘的高碉、奇秀的风光,开始吸引一批摄影、考察、观光者纷至沓来。       千碉之国     丹巴位于川西北的峡谷地带,是嘉绒藏族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一幢幢藏式楼房撒落在绿树丛中,雪白的墙,深红色的屋檐;满山的梨树、苹果树,春天花似雪,秋天果满枝;尤其是矗立于群山之间的座座碉楼、高大、挺拔,因此丹巴有「千碉之国」的美誉。 进入亚拉雪山风景区后到丹巴县城一段,由西向东,海拔从4000多米下降到1780米,景观也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立体的变化。雪山如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峡谷的尽头,山头祥云笼罩,山下的海子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树丛中。发源于雪山的东谷河,从大山之中切开一条道路,汹涌东进,把陡峭的峡谷留在身后。越往东行,峡谷越深,水流越急,两岸山头依稀可见藏寨分布,其间有碉楼林立。     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从丹巴县城沿着大渡河而下,车行大约七公里土路到达梭坡乡。望大渡河对岸,座座碉楼拔地而起,高的有十余丈,低的也有五六丈。过铁索桥入村寨,近观碉楼,皆为片石砌成。碉堡基础宽有丈余,一般为巨石砌成。碉身多为四角型,也有五角型,六角型,八角型,据说还有十二、三角型。虽然皆由片石砌成,但墙体表面光滑,缝隙紧密,棱角笔直,可见建筑师具有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       碉楼是御敌的坚固工事     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传说无以考证,但碉楼确实与战争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为多。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调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防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和地区的战争工具,与城栅的功用相类似,又比城栅更灵活;要隘碉建筑在要隘险道上,有许多则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用于防御阻止敌人的进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固工事;烽火碉则用于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战功能。     高碉墙壁厚实坚固,不少墙上砌有数百斤数千斤重的大石,碉门设在离地一丈多至两丈高处,当年碉门前安放有独木梯(这种独木梯至今仍在丹巴大小金川流域及大渡河上游的民居楼房的第三第四屋中广泛使用),只可攀援独木进入高碉。敌人到来时,将独木梯抽入高碉内,关上碉堡门。碉堡门矮而小,门板用厚实木料作成,轻易不能破入,碉内用木隔层,高达十几二十层,每层均有箭窗枪眼,在高一些的地方还有类似小门的大窗口,能抛掷巨石打击敌人。碉内层层皆堆集有大量石块,只要敌人靠近高碉,随时都会遭受沉重打击,即使敌人破门攻入碉内,上层掷下飞石,生还的可能性很小,更不说是占领高碉了。       高碉居高临下,俯视敌人,远则箭射枪击,近则滚木擂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敌人暴露在原野地之上,自己躲在坚碉之中,以逸待劳,以守待攻,侍机而动。       碉楼的楼顶功能多样     丹巴民居与碉楼在建筑风格上一脉相承。墙体也都是用石头砌成,楼高三至四层,一般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为客堂、厨房和锅庄,三层为居室,顶层设经堂。传统的屋顶以土坯筑成,现在许多人家已经使用水泥。藏家的屋顶功能多样,平时一家可以在上面活动,收获季节这里又是晒粮食的地方。楼顶上发现一个小洞,是晒粮食以后直接把粮食收回屋里的管道,免去往下搬运之累。每户藏家楼顶的四角都各供奉一块白石,每当春祈、秋报,或者年节祭祖时,嘉绒人都要对白石祭祀。屋顶平台靠山方向有一个用白石砌成的鼎状物,上面置一陶罐,家中要办重要事情,或者有人将出门远行,就用陶罐祈福。 丹巴民居以甲居乡最具代表性。出丹巴城沿金川河而上,大约七八公里后开始爬山,再经过大约七八公里的盘山公路到达甲居藏寨。藏寨沿山势而建,从河谷到山脊,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雪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嘉绒藏族每年冬月12日都要用石灰浆将墙壁粉刷成白色。      饮食       在丹巴,不仅可吃到在成都能吃到的食品,而且还可吃到藏区的特色风味,如酥油糌粑、完全没有污染的牛羊肉,以及时令蔬菜,还有高山苹果、梨子、核桃等。       最佳旅游季节       从头年的12用至第二年3月,4500米的高山路面会结冰,最佳旅游时节为5-11月。       注意事项       走丹巴,从平原到高原,途中又要翻越4500米的高山,气候变化相差很大,除了带足御寒衣服外,如果有高山反应的游客,还要准备一点应急药品。如果是自驾车,车况一定要好。       住宿       1.在康定可住康定宾馆,床位有高中低档,高档每床180元,低档每床30元,旅游淡季还可打折;       2.丹巴可住宿丹巴宾馆,条件虽不能与大城市相比,但卫生安全、价廉舒适,每床20元;       3.如果经过四姑娘山的话,也可以在四姑娘山住下,这里旅游设施齐全,各种宾馆林立,价格从15元到500元,各种档次都有。

了解更多>>

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这是嘉绒藏寨的一大特征。

了解更多>>

大竹林森林公园

大竹林森林公园

纳溪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境内,毗邻景色优美的凤凰湖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距泸州市仅31公里,景区面积360余亩。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户外活动资源,因其有成片的楠竹而原名为大竹林工区,90年后政府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开发森林旅游业,以自然风光为依托完善了这一景区,其景点有&"千狮山&"、&"小竹海&"、&"啸月楼&"等且餐饮住宿、会议服务设施齐备。因地势独特、条件丰厚兼具丰富的山峰湖泊资源,非常适合开展穿越、露营、户外拓展培训等户外活动。

了解更多>>

大中坝

大中坝

大中坝为州河一岛,位于城西,离城8公里,面积350余亩。岛上有一楼一底的走马转阁楼房一幢,建于清代。楼底尚存清代文化名人李清漫的题诗,曾为官僚别墅。建国后,人民政府利用岛上的120余亩可耕地,因地制宜,兴办过农校、农场和农科所。1984年为达县地区种畜场。岛上草竹木繁茂,黄鹄白鹭成群,野兔山雉出没。科研苗圃果园吐芳。每当春秋季节,市民渡河登岛,邀朋伴友,饮酒赋诗,尽享山情野趣。

了解更多>>

大英县

大英县

大英县于1997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县辖11个乡镇,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930毫米,平均气温16.5℃,年均日照1380小时,无霜期297天。 大英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355年始置巴兴县、公元555元改设为长江县,公元1282年长江县并入蓬溪县至公元1997年。大英这片热土曾倾倒许多文人骚客,栖霞饮露之士,流连忘返,泼洒笔墨。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主簿长江县三年,著有《长江集》10卷、《长江小集》3卷、《诗格》1卷。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墓群,八仙之一——蓝采和家谱尚存大英。起源于北宋的卓筒井吸卤制盐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和“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 大英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县城距成都114公里、重庆160公里、绵阳130公里、南充100公里,属成渝绵经济圈,被称为“成都的后花园”。成(都)南(充)(成都至上海的一段)高速公路,遂(宁)回(马)(遂宁至绵阳的一段)高速公路、川鄂、绵(阳)重(庆)公路,成(都)达(县)至广州、上海铁路,成(都)重(庆)高速铁路干线都途经大英县境。五条县道水泥路、柏油路达二级标准。郪江水域常年可运行40吨级驳船。 大英资源丰富,能源富集。天然气、石油、盐卤等储量丰富。其中蓬莱桂花油田闭合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已开采油气井160多口,可产油气150亿立方米。探明盐卤储量达42亿多吨,富含溴、碘、钾、钠、锂、钙、锶、钡、镭、铀等微量元素。两条干渠从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引水,日供水达6万立方米,水质达国家标准。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3座,实现国网直供电,日供电达190万度。天然气实现国网直供(西气东输主干管在县城接口)日供气达10万立方米。 农业基础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我县作为国家优质生猪出口基地县、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县。是川中著名的优质粮、油、棉、玉米、红薯、土豆、畜禽、蚕茧等主产区。在安徽鲁氏禽业、四川大英新生态科技开发公司、大英利民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已成为全市的农业产业化开发基地。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建县短短八年时间,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以盛马化工新英石油沥青厂、蓬莱盐化、中通动物药业为龙头的化工产业和以南华纺织、天骄纺织、科瑞特纺织、渝丰纺织为主的纺织工业集群。 旅游文化产业优势凸现。依托丰富的地下盐餐资源,成功引进四川天友集团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成AAAA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死海。2004年五一、2005年春节、五一黄金周期间,门票收入三次居四川各景区之首,新加坡宏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投资2亿元对中国死海进行二期开发。中国死海、卓筒井、寂光寺、魁山寺、罗都复庄园构成了我县灿烂的旅游文化资源。 基础设施完善。建县以来,城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10万人。通信、电力、天然气等城市功能齐备。人民广场、商业长廊,壮观的彩色音乐喷泉、绿树成荫的街道,为市民生活创造了优良的环境。2004年度遂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卫生县城”。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计生工作评为全国先进县,计生和综合节育率比建县前分别提升了10个和5个百分点。大英中学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正向国重迈进,大英教育被评为全国“双基”工作先进县。大英被列为2005—2007年全国科技示范县。广电光纤村通率达90%以上。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