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邓绍昌墓

邓绍昌墓

邓绍昌墓位于邓小平故居西南方约1公里处,座西朝东,为单体土坑墓,占地面积十几平方米,葬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998年,广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清末毕业于成都法政学校。回家后,在协兴场教过几年书,做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由于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交友颇广。他是一个典型的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混杂着新旧思想的人物,他既有旧思想和旧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他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曾加入民间袍哥组织,积极从事反洋教“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广安建立革命军,血气方风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上的武装暴动。后来,邓绍昌曾与亲朋好友合伙创办了“信义”丝厂,还从事生丝运输和销售行当。邓绍昌为人正直,讲究信义,好打不平,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邓小平15岁时,父亲邓绍昌毅然将他送进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虽然以后的道路是小平自己选择的,但父亲这一重大决定,使小平受益匪浅。邓小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这是他父亲当初所史料未及的。

了解更多>>

邓登曲登佛塔

邓登曲登佛塔

邓登曲登佛塔----降魔塔,藏区最大的内空佛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该塔始建于藏历铁猪年(1913)。据传,此塔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建成后的塔基包括外围经房100米,高52米,共9层,石木结构。主体建筑内圆外方、外圆内方、交错层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塔一层外围转经房,大小经轮(有一亿遍文字明咒的经轮)155个,排列四周,供信徒转经。塔表面第二、七、八层共有小型佛龛15个。其中第二层11个,分布在东西南北方,内塑镀金紫铜释迦尊者定佛坐像,高1.6米,还有轮佛、莲花生大师、渡母、更庆、隆钦铙坚普岭巴佛、无量光佛、身持金刚法身、四手观音、莲花生八号金刚撅神等佛像及释迦牟尼泥塑像1000尊;第七层东南西方分布佛龛3个,内塑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八号及唐东杰布(元末西藏佛教萨迦派一佛学家)佛像。莲花生大师坐像西侧放有经书甘珠尔103函,丹珠尔208函;第八层东面佛龛内塑“过去佛”即无量光佛1尊。第三、四层橱窗36个,内装各种绘画佛像,余下内塑释迦牟尼泥像1000尊,泥像高1米。第九层为塔顶,分别由13阶层、滴水槽、五佛冠、日月宝四个图案组成。 塔内藏有重复写一千遍的五陀罗尼及佛学全书、远古古迹数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时代,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藏史称七良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去印度取经并译成的藏文经书珍藏版。各种小型镀金紫铜宝佛像十尊。塔心内还藏有数以万计的刀斧钺戟等征战用的武器,有金银铜铢、珠宝玉器等佛教宝物,还有绫罗绸缎、农副产品、藏医药、男女服饰、僧侣袈裟等日常生活用品,象征着人们会在佛塔的保护之下,长命百岁,丰衣足食,太平兴旺。 邓登曲登佛塔是雪域高原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游牧民智慧的结晶,吸引着八方游人。 景区咨询电话:0836-8523707(色达旅游局)

了解更多>>

邓池沟天主堂

邓池沟天主堂

邓池沟天主教堂,位于宝兴县盐井乡邓池沟二道坪,距县城20公里,由法国神甫于一八零二年修建,是在川设立最早的天主教堂。其建筑面积为13351平方米,呈四合院式三层木结构,有厢房58间。主体外型为中国民居式样,内部则为法国式建筑结构。礼堂饰以圆拱天篷,四壁镂空花窗,五彩玻璃镶嵌。该教堂虽经二百余年风雨,但至尽无虫蛀,无蜂眼,无腐木,更神奇的是整个建筑没有一丝蜘蛛网。       该教堂的第四任神甫,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于一八六九年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并采集了大熊猫、金丝猴、珙桐及其它许多珍稀动植物标本,带回巴黎展出,引起世界轰动。 门票:20元/人

了解更多>>

登青寺

登青寺

登青寺于公元587~618年由热巴大喇嘛创建。16世纪以前,寺庙极为兴盛,属独尊苯教的自利土司势力范围。明末清初}登青寺归顺并纳入德格土司兼法王控制。在德格土司政治、经济、宗教等扶持政策下,登青寺得以保存并有所发展。清代,登青寺长期与格鲁派更庆寺不睦,因争夺僧源和寺庙势力活动范围多次与更沙寺发生武装械斗。19世纪中叶,登青寺道更沙寺和甘孜大金寺僧兵联合袭击,僧侣被驱杀,寺庙大部分被毁。数年后,逐渐恢复寺庙和宗教活动。解放初,登青寺演变为康区规模最大、教权最高的苯波教主寺。 清代以前寺庙不设活佛,清初仿照其它教派设置活佛,并将寺庙历代大喇嘛(寺主)追封为活佛,允许活佛世袭并结婚生子i寺庙自称康区大部分寺庙均为登青寺分寺,有授苯波教徒喇嘛的教权,并有授本波名僧最高学位&"众绕觉&"的权力。寺庙长期设&"洛扎&"、&"黑扎&"两所苯波学校,收纳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苯波僧徒留学研习,每年举行一次经学考核,年封置&"众绕觉&"学位10名。寺庙历代名僧辈出,对德格地区苯波教宗教文化和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影响和贡献。该寺第三十二世丹增翁加活佛所著的《地狱回忆录》,三十三世夏扎?扎西降村活佛所著的《苯教史》均为藏区影响较大的传世佳作。 登青寺与其它教派一样享有同等的经济、政治特权。按土司规定在中扎柯收纳僧侣,参与民事纠纷裁决。经营商业和高利贷,以宗教特有的形式为德格土司的政教统治服务。1950年,登青寺有僧侣300人,其中活佛1人,众绕党(堪布)1人,喇嘛11人,有科巴50户,耕地300多亩,牲畜近千头。1958年以后,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1983年一以后,登青寺在寺管会领导下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逐步发展自养经济。1988年,登青寺有僧侣70人,其中活佛1人,喇嘛4入自养经济收入5000余元。

了解更多>>

登峰绿野生态园

登峰绿野生态园

隆昌登峰绿野生态园区由响石镇人民政府于2002年12月开始规划建设。该园区遵循效益优先、生态优先、科技示范、旅游为媒的发展方向,集种植、养殖和生态保护建设、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农业化园区。   绿野生态园区位于响石镇喜神村、天成村、老林村三村交界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圣灯山脉云顶山,它背靠省能风景旅游区古宇湖,东临隆昌县天峰寺旅游景点,可谓册青水秀,风景宜人。该园区规划面积602.5亩,其中耕地面积252.5亩,非地面积350亩。拟建种植园225亩,其中麻竹园区140亩,优质牧草区15亩,花卉苗区70亩,养殖场区7.5亩,特种水产区20亩,目前已修村级公路3.2公里,水泥路800米,修建休闲亭5座,架设光纤1.2公里,新修办公室160平方米,人畜饮水池、井2个,计划总投资额110.225万元。  园区现已投资20余万元,引种黄桷树1万株,香椿树6000余株,槟榔树500株,小叶榕400株,修建塘坎和办公等基础设施。

了解更多>>

得炯寺

得炯寺

得炯寺位于县城以南的奔都乡境内约23公里的高山之巅上,海拔3650米,寺庙周围峰峦环抱,芳草萋萋,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清雅幽静,风景宜人。得炯乃活佛“捏石”而得名,它由曲米寺演变而来的。从信奉葛举教(白教四大教少派之一)到转信奉为找龙葛举教(白教八支之一),历史悠久,距今有700余年的历史。兴盛时,喇嘛曾发展到50多人,现有喇嘛26人。

了解更多>>

德云寺

德云寺

德云寺,位于青神县岷江东岸,与中岩寺毗连(相距1.5公里)。 明天顺三年(1459)僧礼筵创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僧慈光重修。清乾隆八年(1743)僧道济重修。民国十七年(1927)和二十九(1939)年培修。建国以来,先后作为中岩村公房,青神县于校,青神县林业局苗圃。1996年辟为宗教场所。 德云寺,座东向西。保存完好,现存正殿、前殿、右殿房、砖木结构。 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阔8间30.9米,进深5间11.3米,通高6.38米,素面台基高3米,垂带式踏道16级,殿梁间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39)培修”。 前殿:砖木结构重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阔5间18.2米,进深4间10.7米。系二层木楼。 厢房:面阔2间5.21米。 总占地面积949.33平方米,形制较完整,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寺内存有摩崖虎头面造像1个,卧佛造像1尊,五级石凿经幢及碑记1座。

了解更多>>

德孝城

德孝城

中国德孝城是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 “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 典故的故里,德孝文化的发源地,是四川省、德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四川大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德孝城拥有一千多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古迹。汉明帝、宋崇宁宗、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下昭赞评,韩愈、李调元、黄云鹄、谢无量等文人墨客写诗题字,部份墨迹保存完好。神秘的元代龙护舍利宝塔属全国唯一、世界罕见,最为神秘的是每百年很自然地从塔顶冒出白烟,至今无人揭晓其神秘面纱;天下第一孝气势恢弘,御敕姜孝祠山门古朴雄伟;姜公坟、孝子亭、孝泉井、八柏一点红、九滚十三梯、瑞莲池、孝德观、中国二十四孝石刻长廊、一门三孝雕像组、白衣庵、临江桥等诸多古迹胜景;这里还有道教道场、佛教寺庙、儒家祠堂、清真寺等。中国德孝城集旅游、住宿、会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胜地,位于九寨沟旅游环线德茂公路沿线,距成都79公里、绵阳80余公里、德阳市区19公里,交通便利。千年古镇,安安故里,一门三孝,留芳万世;中国德孝城,德传九洲,孝播天下。中国德孝城喜迎八方宾朋,热忱欢迎您的光临。

了解更多>>

德昌钟鼓楼

德昌钟鼓楼

德昌钟鼓楼座落在德昌县城上翔街与下翔街交界处,为凉山州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建筑。 德昌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当时主街南、北、中三处均建有魁星阁。现存的钟鼓楼居中,因名中阁,习称中楼,后讹今名。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毁于火。光绪13年(1887年)再建,31年又毁。今存之钟楼系宣统2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0年至1912年)所重建。占地142平方米,通高24米。楼底用青砖结为拱硐。南北向拱门贯通正街,门高7米,宽4.2米。门上有额,北曰’南通蒙治’,南曰’北达京畿’。拱硐之上,建楼3层6面。1楼面额’会际风云’,2楼北额’光昭星斗’。3楼南额’歌风’,此额’咏月’。各层均檐角反翘,悬有风铎。整个建筑宏伟壮观。 德昌县城历来为燕子密集之地,外地人来此莫不为之惊叹,因而享有’攀西燕子城’之称。而钟鼓楼又是全城燕群集中之所在地,各层楼檐下燕巢密布,燕子发出叫声悦耳动听。’不吃你的油不吃你的盐,借你房子住三年’这句话,相传还是燕子们说的呢。

了解更多>>

德昌城内的巨形燕窝

德昌城内的巨形燕窝

德昌县城是有名的“攀西燕子城”,这里自古就以燕子多而出名,燕子聚钟鼓楼门洞早为川西南胜境,而以燕子冬不去为奇观。德昌人对燕子多习以为常。燕子为吉祥物,人们对燕子也就更爱护有加。  燕子天天如此暮至晨离钟鼓楼,一天又一天,不管风吹雨打,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每天都有许多候鸟从德昌城的上空经过,洒下声声鸟鸣,留下点点鸟影,也有外地燕子从这里经过向南飞,寒冷的冬天要来了,可县城里的燕了毫无去意,依然留在德昌城里。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