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读书岩

读书岩

读书岩读书岩,俗称状元洞,又称台星岩、南岩、将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层峦处即见一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许,有山泉从上岩流泻而下,汇为岩穴前面的瑞莲池。北宋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由于有御题"紫薇亭",故又称台星岩。 由于陈氏三兄弟科举高中两状元一进士,官至两宰相一将,而且颇有政绩,尤其在治水方面贡献很大,时人羡慕,称陈家为"状元宰相之家"、"水利世家",他们青少年读书的地方,多有名人来访,题刻甚多,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阆州太守吴昭夫更在此建"将相堂",从而形成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 读书岩主要石刻有"紫薇亭"、"将相堂"、"出兄弟状元宰相处"、"香名万载"、"读书岩"、"书岩"、"捧砚亭"、"教子堂"等。此外,还有碑刻21通,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所幸摩崖题刻犹存。题刻中最为珍贵的,是宋真宗御书"紫薇亭"和苏东坡所书并落款留名的"将相堂"。此外,"南岩"为北宋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所书。当年司马池特携其子司马光前来瞻仰,池临岩挥笔,光捧砚于侧,故这"南岩"题刻也很珍贵。后人纪念司马光曾在此捧砚,故建"捧砚亭"。 明正德年间,巡按卢雍在读书岩建"三陈书院",嘉靖时分巡川北道杨瞻重修。后书院堂亭皆废毁。1990年,重建将相堂、紫薇亭、捧砚亭、长廊和瑞莲池等,占地12亩,建筑面积653平方米,其景观更胜于昔。

了解更多>>

兜率寺

兜率寺

位于金华镇水洞街,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间,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座西向东,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山门、弥勒殿、大雄殿、千手观音殿、药师殿、厢房等组成复合式四合院落,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柱收刹较大,殿内多用圆木。千手观音殿梁架简炼,殿内用减柱造法,空间颇为宽敞。为县级文物单位。 地址: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水洞街3号电话:0825-6789153

了解更多>>

洞嘎寺

洞嘎寺

红教寺庙洞嘎寺是色达三大寺庙之一。位于县城西郊约6公里处,座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该寺由曲锡吾金创建于公元1686年,大殿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高约10米,殿堂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一尊,三面宗教壁画塑绘,红柱上雕龙刻花,色彩艳丽夺目,气氛庄重严穆,气势雄伟壮观。该寺活佛恩邓曲吉尼玛曾去印度修行数年得道,据传他能在河上自如行走飞奔,来而无影,去而无踪,印度法王敬称其法号为“康曲普尔喇嘛”(意译为能在水上飞行的喇嘛),并馈赠紫檀木佛像,蛇心檀木佛像,白檀木观音像、象牙雕刻藏经文及部分经书、手铃、犀角、澄水珠、白汉海螺等供神之器,现存历史久远的贵重文物有千铃1个、增其(钵)人1幅、银制镀金香炉1幅、紫铜镀金小型佛像10余尊。三百多年来,寺院系统地讲授大众五明和显密教法,培育了众多精通显密经论的堪布和证悟大圆满的殊胜成就者。第二世东嘎活佛十九岁时,曾显神通飞越雅鲁藏布江,因此而名扬雪域,倍受敬慕,成为八世达赖的经师。 1936年,第三世洞嘎活佛主持时,中国工农红军朱总司令所属部队红二方面军部分红军队伍途经该寺,在此休整半月之久,堪布班玛多吉、扎巴嘎洛接待了红军,并从住房、粮食、饮具、马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红军官兵甚为感动,为寺院赠送锦旗一面并留下借据,该寺至今保留着红军的遗物。 目前,寺院的莲花光明宫、大小经堂、青修院等修善工作均已圆满完成。寺院设有显密佛学院和静修院,现已有四百余僧众常住修学。游客在洞嘎寺可领略藏传佛教文化的神密莫测,也可细品“圣地、净土”的意境。 景区咨询电话:0836-8523707(色达旅游局)

了解更多>>

东山林园

东山林园

东山《咸丰县志》谓造像之前,名曰东山,造大佛像后,人呼大像山包括虎溪桥和虎溪岩、大佛、大象精舍、古黄家花园、诗圣堂、扶云阁与南岩状元洞、白塔七个景点。   虎溪桥:相传唐以前未凿大佛像时,树木茂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入其间,据传古木横柯交蔽,白天都显得阴暗,树木的枝柯交叉,手可以把着树干吊到河边去,这林中时有虎豹在溪涧饮水,卧在溪边,原来乱石丛中长的有竹有树,没有桥,现修了一道桥,直通“虎溪”二大字。  “虎溪”这两个大字,各高五米,楷书,写字的人,他的题款是“……上柱国赐金鱼袋统制河中的母恩书”,字在竹后石壁上,清风徐来,竹干摇曳,好像字的笔画在动,颇有逸趣。  大佛:一座大佛石边,有唐宋造像五尊,唐宋元清时代题款24处,宋代陀罗尼经幢一处,摩岩造像最大的一尊是弥勒座像,俗称大佛,高9.88米,佛头有螺髻,袒胸,左手平置膝上,右手上屈,作施与愿印状,两足踏莲花着,大佛花纹线条清晰,全部为凸纹,面容端庄而慈祥,头部后面有火焰纹背光,身后有高 10.20厘米的小佛四千余尊均坐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甚精。  大佛寺的名称变化,自从唐代凿像以后,即名大像寺,至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新建千部法华经芷时,敕名永安院,至宋徵宗宁二年(1103年)六月,因阆吸到倚郭永安院与陵江相犯,合行徊避,敕宜改称福吕为额。至同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建造的三重檐福昌院覆盖,能避大像风雨,元代仍名福昌院。明嘉靖《保宁府志》仍称大像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大佛寺摩岩记》谓郡东江山腰,有寺名大佛,其名沿袭至今。大佛建造年代,大佛右侧约50余米处石龛内,有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五月二十日刘某撰刻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文中说:“何居士字寿松,今已八十一岁……家在今之所居对江之北岸(即今城北小学地段)南瞰石壁,隐约如有仙状,遂舍百年之业,即居于此,乃手凿石岩,逐成大佛,至今竹柏森罗灵竹瑜树,耸干捎云,日无所照,询诸嶙伍,皆谓何叟不事农耕,手植所致。尔来仅二十余载,不求闻达于乡间,虽业善释宗,竟毕所愿而已……按作记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四年,像已凿成,树木花草又种植了二十多年,才到八十一岁,可推知他凿像四十岁左右,即唐代宗大历初年,成像在六十岁左右,即唐德宗元初间凿像花了二十多年功夫。  大像精舍:就是当年凿大像的何居士居住的地方,像成过后,也就长时住此。精佶,意即佛氏信教念佛所在,他是居士,只是信佛念经,而又不是受艾疤的和尚,它的精舍现存建炎年间的题记,可以指识其地,一九九O年又在其原地上重修,仍名东山大像精舍,这里有飞爆,有怪石,四周树木幽深,绝尘俗气,间闻嘤嘤鸟鸣,精舍不复读经,只任人游览。  古黄家亭子:杜甫有《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二首,注谓“黄家亭子黄详所在”。据第一诗首联“山豁何时断?江水不肯流”句,问这山是什么时候断成这样一个缺口,江面是这样平静无波,像死水一样,这两句描写的正是塔山湾到大货寺这段峡谷口的山水状况。第二首诗首联“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描绘由古城过江走沙坝里的路是软软的,山中小路少人行,却长满了绿茸茸的芳草。这两句话,准确地写明了去黄家亭子的方向和从城里去应走的路径。杜甫和王使君(王使君是当时阆州剌史)当是受黄员外的邀请在这段江面划船,在江岩山畔黄家亭子呤宴的,现在把黄家亭子纳入东山园林建在稍高一点的谷口岩角上,更能使游客怀古览胜,赏心悦目。  由仙梯入云到扶云阁,原来的扶云阁是明代建的一座四层高楼,位于现棉纺厂位置。民国年间毁,原为阆中风景之一。现由《诗圣党》再上百余级至山顶岩罅间建扶云阁,遥望西来阆水由南而东而北,把古城阆州盘在沙州上,每当夕阳西下,烟雾迷城,奇超横生。  这里有《诗圣堂》飞檐五楹建于古黄家亭子较高罅间,其中书刻杜甫于广德元年冬及广德二年春,两次游阆中所写59题,他一生所写政治诗,以阆州写的最多,全部刻出,以供游客涵咏。

了解更多>>

东林山森林公园

东林山森林公园

东林山森林公园位于万源市西南河口镇境内,始建于1958年,总面积0.13万公顷(2万余亩)。距210国道30千米,平均海拔 1000米左右。区内峰峦叠嶂,群峰起伏,古树参天,主要林区为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杉树、马尾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等十余种。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林区公路自成网落,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了解更多>>

东篱菊园

东篱菊园

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它辐射了3个社,507户,面积3000余亩。从成龙路到东篱菊园的路程仅一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地形以浅丘台地为主,当地的村民世代都依靠种植菊花为生,目前已经形成了菊花种植规模1000余亩,菊花品种100多个,拥有盆栽菊花120余万盆的景区。大田栽种的春、夏、秋、冬四季菊花,形成了菊园独有的四季菊园景观。 景区内有用菊花扎制而生成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随风转动的七彩风车,满载鲜艳菊花的帆船,赋有传奇色彩的驸马桥等众多景观,人们在这里可感受魅力非凡的乡村田园风光,体验在花海中漫游的无穷乐趣。到东篱菊园不但能赏菊花、品味园中收集的关于菊花的经典诗句,还能品赏到东篱菊园独特的菊蟹等美食。 景区内满园的菊花配与“红瓦粉墙”的乡村别墅风格的农居,形成了缤纷的色彩、壮观的场景。 东篱菊园的名字起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一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秋高气爽的季节,满园烂漫的菊花散发出阵阵香味,使人平静如湖的心境掀起层层涟漪,使人眼花缭乱,仿佛走进了陶渊明所作的世外桃源。 东篱菊园契合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望,其精美的乡村酒店,形成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为城市人、旅游者、退休老人提供一个可供长期包租亦可短居的“乡村酒店”,让人们更多时间品味快乐的乡村休闲时光。今天的东篱菊园是一处拥有绚丽菊花美景和丰富菊文化的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渡假胜地。 景区咨询电话:028-84676660

了解更多>>

东拉山大峡谷

东拉山大峡谷

景区介绍 东拉山大峡谷位于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南部的宝兴段,地处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境内,距离成都235公里,雅安市98公里,宝兴县28公里。景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海拔1800 ~ 5338 米,观赏核心区海拔1800?2000米,包括东拉山沟、赶羊正沟、鹿井沟、桂嫱湾、猫子湾等5大景片,集典型的峡谷地貌和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为川西峡谷地貌自然生态景观的代表性景区。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高品位自然生态风景区。 东拉山大峡谷风景区内景点丰富,观赏性极高。山中奇峰异景,溪水飞瀑,雨雾红叶,林鸟山兽,让人目不暇接。 春看彩林野桂,夏观草原峡谷,秋赏万紫千红,冬望雪山冰瀑。 秋季来临,接连的秋雨,迎来了霜降,东拉山的树叶逐渐由绿色转为红色。放眼望去,秋林尽染,红叶烂漫,在万亩野生桂花林的绿中尽情绽放。红的,黄的,绿的……Right!又到了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了! 随着红叶旅游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成为了“红叶发烧友”。每到金秋时节,许多发烧友便集体“出动”,通过自驾车等方式奔赴省内各地找寻金秋最美的红叶。如果您选择自助旅游,那么东拉山大峡谷(赶羊沟)将是您的必游之地。因为东拉山大峡谷在自驾车旅游者中已很有名气,被称为川西旅游环线自驾游最惬意的地方之一。交通部门表示,目前市区至东拉山大峡谷(赶羊沟)风景区交通顺畅,自驾车游客可放心出游。 由于景区部分设施正在建设中,因此,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接待游客食、住的能力,仅为野营爱好者准备了一些帐篷烧烤架等野营用品。预计明年春季将对游客开放。春季的彩林是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大地复苏时,各种植物争芳斗艳,连树木也毫不逊色。景区的树种十分丰富,每到树木发芽时,它们便开始施展自己的魔力,给自己着上不同于其他树木的颜色。其实这还是因为大面积阔叶木树干由于没有树叶覆盖,呈现出枝干原本五彩斑斓的颜色,而这就形成了真正春天的彩林。所以届时您看到的将是一个多彩的山林,一个绚丽多姿的峡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春末夏初时的万亩野生桂花,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咱们先不说其它,单说这片林子,其气势是何等壮观,何等磅礴!当桂花开满山野的沟沟壑壑时,香飘万里,陶醉了万里山河,更陶醉了芸芸众生。我们将非常欢迎您的到来。 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后的东拉山大峡谷风景区,将按照我们的环保理念着重发展自然生态旅游。门票:40. 停车场一个,10元停车费地址: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手机:13408357120网址:www.donglashan.com

了解更多>>

东湖山公园

东湖山公园

东湖山风景区作为德阳城市的绿肺,象一颗镶嵌在川西盆地边缘的绿宝石。那1200余亩的绿地被30万余株乔木覆盖,为城市提供了新鲜的空气。东湖那400亩水面,100多万立方米库容,清澈水体,滋润着德阳的平畴沃野。它是德阳人民真正的母亲湖。主峰上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就已形成的玉皇观历史文化积淀区,在川西人民的观念中,让天堂人间的世代梦想变成现实。而且德阳自古富有庶,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实在是“上有天堂,下有德阳”。东湖山风景区让你享受天宫的滋味。 联系电话:0838-2501431

了解更多>>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深圳市东部,东连梧桐山,西临沿河路,南接深沙公路,北靠爱国路。 东湖公园原名水库公园,始建于1961年,1966年正式向社会开放,1984年10月,深圳市政府第四十二次会议决定,深圳水库公园改名为深圳市东湖公园,属市一级城市公园。在八十年代就成为有名的深圳市五湖四海风景区之一。 经过多年建设,东湖公园目前已开发红线范围面积177.6公顷,建成11大景区、120多个景点和开发各种游乐项目约30项。主要景区有匙羹山景区、人工湖岛区、观赏花木园、杜鹃雕塑园、盆景世界、树木园、古树区、钓鱼区、棕榈园等,主要游乐点有旱地雪橇、趣园游乐场、趣味动物苑等。园内现有大家乐露天剧场、红荔书画馆、门球场,网球场四大文化娱乐设施。公园定期举办一些群众性的娱乐及花事活动,丰富市民和游客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元旦,举行画眉斗雀比赛;每年春节举办迎春花展;每年10月举办深圳市簕杜鹃(市花)展;每年11月到12月举办深圳市菊花展。

了解更多>>

东汉石刻

东汉石刻

四川芦山东汉石刻馆位于沫东镇飞宝公路旁,距县城6公里,是芦山县博物馆专题野外保护陈列展出场馆。该馆集中展出汉代石刻二十余件组,有“樊敏碑阙.石刻”、九具东汉大型圆雕石兽、杨君之铭碑首及石刻、无名残阙等。其中,“樊敏碑阙.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敏碑阙.石刻   四川芦山东汉石刻馆,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之原址上辟建的芦山汉代石刻陈列场地。该馆陈列的九具大型陵墓圆雕石兽皆为东汉时期之作。汉代石兽尚存无几,据有关资料所知,流散国外11具,国内尚存18具。汉代大型陵墓圆雕石兽造型以粗犷拙朴雄浑神秘为基调,只作大部轮廓的神奇夸张,不作细部的忠实描绘。芦山汉代石兽造型均为跨步前行姿态、昂首、挺胸、曲腰、垂尾;头上有双角、独角、无角之分,肩上有的无翼,有的为双翼;有的头似狮、似虎、似羊、形态各异,作张口吐舌姿态,威猛凛然,似有举踵欲奔、静中则动的气质和威严凶猛的神秘色彩。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专程前来芦山县参观考察。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等均对芦山汉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芦山汉刻,叹为观止”,是“汉艺精粹”,是“汉魂”。芦山汉代石兽不失为国内现存不多的石刻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来川作文物鉴定,芦山九具汉代石兽,除一具石兽胚,其它八具皆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下面就将芦山九具汉代石兽主要有关情况分别作出介绍:一、巴郡太守樊敏墓前及樊碑近侧石兽  1、樊敏墓前神兽二具(镌刻于公元205年),均高1.45米,长2米,宽0.63米。一具为雄性,前爪抚蟾蜍;一具为雌性,前爪抚蟹。二具神兽首似虎,有双翼,做挺胸昂首迈步向前的雄姿,风格浑厚质朴,具有娇健威猛之气势。二具神兽造型取材于《山海经》。其前爪所抚之蟾蜍、蟹源出“嫦娥化蟾蜍”、“女丑有大蟹”。  2、樊敏碑原近侧石狮一具,通高1.08米,长1.77米,宽0.6米,造型与后述之杨君墓前石狮略同。体型较小,腿有卷毛,形态生动,但腿脚尚未镂刻完毕,即已废弃,可能为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制作时与樊敏职官不相称而废弃。  3、樊敏碑原近侧石兽胚一具,躯体轮廓已打制出雏形,可能为制作与上述废弃之石狮配对之石胚料。底座线已刻出,腹部已开凿,首背轮廓分明,为研究汉代石刻工艺流程之重要实物。石胚高1.28米,长2.05米,宽0.47米。  二、杨君(即杨统,蜀郡属国都尉府都尉)墓前石狮一对 石狮均高1.7米,长2.3米,宽0.66米。造型方中有圆,四肢粗壮凝重,体态雄健浑厚,作昂首张口、挺胸翘尾状,气宇轩昂,静中有动,柔中带刚,饱含着充沛的生命力。   三、石羊村石兽二具    1、独角兽一具,通高1.58米,长1.96米,宽0.57米,左前腿已残,首略偏左,下颌有束胡,膊有双翅,腿有卷毛,昂首挺胸,造型较特异,一般名“獬”,相传能辨邪恶。   2、卷角羊首神兽一具,通高1.7米,长2米,宽0.52米,首颈前肢至胸已被截为三段,幸尚全存。头部为双卷角,兽爪,膊有翅,健羽三出及腹,首后仰,挺胸扬爪,造型特异,一般称为“天禄”。“天禄”之名可能是借《尚书. 大禹谟》“天禄永终”之意而来,以求福禄名藉。   四、石箱村石狮一具 石狮已残。原为两具,一具清末时因河岸坍塌,即已坠入青衣江中,其造型与杨君墓前石狮近似。残高1.1米,残长1.5米。附注:上述九具石兽,除樊敏墓前及樊敏碑近侧四具(包括一具石兽胚)为原址陈列,其它五具为上述介绍地方于1986年移至东汉石刻馆。门乡青龙场,南距芦山县城芦阳镇15公里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