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古都,人杰地灵;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壮丽;中国国宝,熊猫故乡;天府美食,誉享天下;无法拒绝的热辣美食,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四川。

各莫寺

各莫寺

各莫寺位于阿坝州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据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便派别寺院。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为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这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原名法相寺,距今200余年。

了解更多>>

格西沟自然保护区

格西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雅江县境内的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属州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建立,面积80平方公里,以保护黑熊、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合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区内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3种,二类重点保护动物2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动物2种。

了解更多>>

格萨尔王石刻群

格萨尔王石刻群

格萨尔王是藏族人的精神代表,“泥朵乡阿尼玛沁”是格萨尔王石刻群,最能体现格萨尔王文化内涵的景观之一。雕刻着格萨尔传说中各式人物,有格萨尔大王、威震四方的三十员大将、岭国八十位将士,还有佛教中的天竺八十大成就者、中阴百位文武神尊等。这些石刻记载了格萨尔大王及其三十员大将南征北战,斩妖降魔的历史。其石刻刀法精细,取材考究,是在铁青色软质天然石板上完成素描以后,采用凿刻、直刻、斜刻刀法的同时,注重磨刻、磨划技术效果,使石刻构图和谐,具有唐卡画的艺术特点。并在石刻画上采用了彩绘工艺,这样既增加了画面视觉的艺术感和光泽度,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前来观赏的人们都认为这种石刻艺术可与唐卡画相媲美。 这些石刻画有序整齐地陈列在佛塔边,构成一幅独特的壮丽画卷,十分壮观。岭国诸位大将姿态各异,相貌堂堂,栩栩如生。格萨尔大王以威震四方、威摄三界的雄姿,置于三十员大将的中上方,西边是王妃珠姆和礼琼,亭亭玉立。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格萨尔王石刻艺术形象,把人们带进英雄格萨尔王统帅千军万马征服四方的悠悠遐想之中。如此格萨尔石刻群,在整个藏区前所未有,它为康巴格萨尔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区咨询电话:0836-8523707(色达旅游局)

了解更多>>

格萨尔王纪念堂

格萨尔王纪念堂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驻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王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纪念堂内墙壁四周绘制了许多精美的壁画,&"神庙四壁的壁画内容主要是:孟布东族〔又写为穆布董族〕的历史及岭六部上、中、下三十员大将、八十名英雄、十三位保护神、格萨尔的十八个妃子、岭葱土司家的历史等。壁画对以上这些丰富内容作了详尽、真实、细微的描绘。这些内容在孟布东族家谱及林葱家谱中有记载。比如,对八十名英雄的身材大小、脸形、胡须、肤色、年龄大小,是文是武还是文武兼备,手中持旧矛、斧头、轮子、串珠、木碗、卦线卦书、历算书、神通毛万物照明镜……头上带的头盔、尖帽、乌黑帽、神通帽、耳霍尔帽、狐皮帽以及各种颜色的顶结帽等,身上穿的铠甲环转圈、五绕八转、各种颜色的氅(氅即披风)、袈裟、羔丿装、氆氇藏装等,脚上穿的蒙古九层、八层、六层靴,之藏靴,姜靴,门靴等,都一一描绘出来,作了认真交待。八个妃子手中所持的彩箭、长寿瓶、金质净水瓶、银质净等器具,以至脚上穿的三层、五层、六层虹靴都有细微的描写;又如在壁画中霍尔辛巴王的形象是:头戴霍尔大盘帽,身色大氅和紫色毡,脚蹬九层底霍尔靴,手执金刚列巴斧,胡须编了三条小辫子,上端还系着红丝线等。在姜岭大战辛巴捉拿了姜国太子玉拉,有关这方面的情节在《霍姜如予》中有描写。 姜国失败,太子玉拉被俘,以后玉拉成了岭国臣。玉拉的形象在壁画中是这样画的:身穿铠甲、戴头盔色紫红、眼睛通红、手执姜巴玉拉剑的皮质盾牌。&"〔甘孜自治州文化馆,《记邓柯-吉苏雅的&"格萨尔神庙&"》载《〈尔史诗〉资料小集》第一辑,第58~59页〕令人遗憾的是萨尔王庙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了破坏,珍贵文物散失。1984年,格萨尔王庙的恢复才又被列上议事日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由政府资助,社会各界的捐赠,当地的无私奉献,由岔岔寺活佛、德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持,基本完成了格萨尔王庙(现取名格萨尔纪念堂)的恢复,格萨尔王庙基本按原貌在旧址上恢复重建。恢复一新的格王庙建筑面积为233.52平方米,建筑物呈凸字形,其突止为二层,其余部分为一层。 主殿堂内正中新塑有岭.格萨尔骑马征战像,岭.格萨尔塑像后为岭国十三畏尔玛保护神,即史诗中所载的大鹏、青龙、巨型狮、红虎狼、野驴、青野、灰鹰、花鹞、白胸罴、自肩熊、金蛇、野牛、长角鹿。正中左右方塑有岭国十二大佛,即释迦牟尼、大圣阿尼格宗、鲁加朱郎仁青、普俄东兄嘎波、孙姆恰切嘎姆、杰尊米拉日巴、乌金仁波且、白梵天王、白梵天母、鲁俄陆珠俄穷、扎拉查打玛波、唐东杰布。在岭.格萨尔塑像两旁分别塑造了岭国四十位文武官员,他们是三虎将、七君子、四叔伯、十三青年、福命二兄弟、持幢四兄弟、俊美三兄弟和调解纠纷二证人等。具体名称如下:冬布比贾察霞尕尔、切班绒查察根、巴亚米孙刀阿当、协本努穷友刀、冬色益民布达雅、旺布阿列巴孙、亚青生勒杰布、阿格冲比俄鲁、拉色扎拉泽加、呷夏洛登比降村、呷仁尼玛降村、那布郎卡色夏、浪日塔巴降村、冬真鲁欧阿巴、觉昂巴沙达阿、龚珠友拉通久、刀绒年查阿登、翁觉翁波打批、地觉协巴麦日折、博珠麦穷卡德、晁同杰布、绒查格批马乃、牛呷唐曲史北郎、东曲鲁布益达批、巴查修典玛史查、绒查拉戈崩鲁、麦史仁青达鲁、协秋塔巴降村、麦且加盖鲁珠、刀绒阿努色批、木楷协呷龚台、加本色吉阿岗、向阿达且益鲁姆(女)、莫玛古协提波、拉杰根呷尼玛、且久共阿措加、东史刀拉真呷、松且耶米拉达、绒兰阿努巴孙、且西布益古茹。在岭.格萨尔塑像正前方还塑有岭国八位女士,即呷夏洛森姜珠牡、玛域共萨拉姆、杜莫麦萨木西、东尼呷萨曲珍、协本布姆友珍、卡旦绒萨格措、晁同布姆措莫措、俄洛布姆烈穷。前述四十位文武官员和八位女士的塑像的姿态和所持器物,均按史诗中的描绘设计,塑像基本脱离了宗教色彩,并按一般人体高度塑造,再现了藏区的民风民俗,给人以更真实的感觉。 格萨尔王从12岁赛马称王(岭国国王),至81岁时从马上跌落身亡,一生施行善道、抑强扶弱、出生入死,在雪域高原上创建了一个人们所梦寐以求“通瓦衮曼”(人人都羡慕的地方)。有的人说他是战神,降妖伏魔、拯救百姓,有的人说他是人,一个本领超常的人,一个通神的人,神的使者。而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则被称为“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最长史诗”、“东方《伊利亚特》”。有关《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的传说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们个个具有非凡才能,有惊人的记忆力,大都没有文化,全凭记忆力,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上十来部,时间有的接连3、5天,有的长达10天。有的艺人据说本来不会说,但有次做了梦,来了一个菩萨,将他的五脏六腑都掏干净,然后装进许多写有《格萨尔王》的宝书。醒来之后就能滔滔不绝地讲述。有的讲述者当着听众的面,拿出一面铜镜,放到香案上,先念经祈祷,然后对着铜镜说唱。据说他能从铜镜中看到格萨尔的全部活动。 在阿须草原,格萨尔王纪念堂西北角有一处形如青蛙的大石,据说这是格萨尔母亲生下他的地方。传说格萨尔出生时,其母腹痛难忍,挣扎着爬上一块大石,用力时将大石蹬裂,留下深深的脚印,并将胎盘、脐带埋于此。青蛙石上方五彩的经幡在风中飘动,四周一片静谧,无意之中仿佛走入了一个历史梦境。 景区咨询电话:0836-8223355(德格旅游局)

了解更多>>

格日沟溶洞

格日沟溶洞

格日沟溶洞位于新龙县城南部61公里的和平乡境内。 格日山海拔4808米,山体为白石堆积而成。山上有众多的天然溶洞,其中尤以位于山腰正中的勒切马洞最为出名。该洞高约2米,宽约6米,洞中石林交错,形状各异的石笋、钟乳石林立四周。溶洞呈喇叭状,愈深愈窄,来自暗河的水流声不绝入耳,总是让身处洞中的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神秘。 在距离洞口50米处,溶洞便分为两个支洞。一洞通往山顶;一洞据说深达数十公里,通往与新龙相邻的理塘县,至今还无人穿越。

了解更多>>

格木草原生态区

格木草原生态区

格木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县城以东波密乡境内,由格木草原、扎哇拉山、充本拉山、罗措仁湖、格聂山等景区组成,集雪山、冰川、华山、森林、草原于一体,以其晶莹的现代冰川、雄奇俊秀的山峰、广裹的原始森林以及倚丽的牧区草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于世。景区“一日四时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以它特有的气候带和植被带呈现出鲜明的景区特点。  格木草原是县境最大的牧区草原,地热起伏暖和,群山环抱,与森林共生共溶,春末夏初,格木草原春光明媚,水草丰茂,种类繁多的鲜花相继开放,有大叶杜鹃、小叶杜鹃、木兰花、报春花、百合花等数十种。盛夏茫茫草原上山花烂漫,绚丽多彩,恰似游戈在花的海洋,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晨曦初露,分布在牧场各处的帐蓬里炊烟袅袅,散发出扑鼻的奶香、茶香、酥油香。藏民们除了放牧以外,也由此获得其它生活收入。  格木景区的森林资源也非常的丰富,森林面积占景区的三分之一以上,伸入景区最低处,融原始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于一沟,构成了壮丽奇特的景观,它是迄今发现的从未开采过的县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原始天然林自然生态系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从温带到亚寒带的所有植物带谱,各类植物种类独自成林,交相辉映。如高山松林、冷云杉林、高山栎林、高山松柏林、杨华林、落叶松林、高山灌丛林等植物尽千余种。这里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境内生存着动物达400余种,珍稀动物有盘羊、黑熊、马熊、雪豹、藏马鸡、岩驴、白雉鸡、绿尾虹雉、獐、鹿、猴、野猪等等,漫步于林间,各种珍禽随处可见,令人心喜若狂,惊喜万分。  景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就有十多座,山势雄伟,重峦叠峰,怪石磷峋。其中有一个充本拉山,意为“商人之山”,位于景区西北面,又叫小朔山,是大朔山的左岭脊,海拔5186米,昔日到理塘必须途经此地。这座小朔山,以它高、峻、险的特点直插云霄阻挡在人们眼前,这里的藏民们只要途经此地便会想起充本阿里的故事。相传充本阿里是一个经常往返于藏区到雅安的富商。有一次与运货人途经此地停下喂马休息,充本一路都对运货人的骡马十分眼红,充本便说这座小朔山看上去虽然不那么高,但登者必死。后充本甘以货物为赌注与运货人打赌,运货人为了不得罪充本,也勉强表示同意,以骡马为注,二人商定由运货人先登。运货人利用小木桩钉入石缝爬上了这座山,返回的途中便将小木桩一一拔出扔掉,回到了山脚。充本心想这个傻瓜行我为什么不行,便去登山了,到了夜晚也不见充本回来,后来在运货人寻找的途中,发现充本早已死在了山谷里。所谓“羊毛做成的牧羊鞭,缠住了山羊的脖子”,这句话是藏民们对充本阿里的一名讽刺谚语,也是对那些心存恶念的人的警告。因此,人们把小朔山改名为充本拉。为免受冰雹袭击,人们经过此山时,谁也无心观山望景,而都忙着解下骡马颈项上的铃铛,收拾好容易发出声响的物品,屏住呼吸,只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在格木景区还有一个猪蛇大战坝的故事,既有趣而又觉得非常神秘。传说在定曲河上游的山沟里有一头猪魔,经常鱼肉百姓,弄得当地人民不能正常的进行生产生活,在河的中游有一条巨蟒也是那样,时常因为争夺地盘和食物而大大动手,不分胜负,每次争斗把大地弄得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住在这里的人们被它们吃的吃、跑的跑,安宁不得。此事被正义之神格萨尔得知,格萨尔迅速来到此地,将两个正在争斗的魔王收复,除掉了当地两霸,在它们各自头上压上了永世不得翻身的白塔,然后将一支神箭射穿了它们中央的那座山峰,以此为界。至今在它们大战的平坝上,猪魔和巨莽的身型和头上的白塔仍然清晰可见,在它们的中央还有一个直穿云峰的巨洞。现在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在这片美丽富绕的土地上。 格木风景区的传说很多,如辛昌的拿着烟斗的老头以及格萨尔扬鞭引水的故事等等说之不尽。 牧区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特点所致,居住难以固定,部分牧民在冬季牧场上筑有简易藏式平房,而夏季为了便于放牧于肥美的大草原,因而四处迁徒,常以帐篷为居住地,集饮食、住宿于一室。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部分牧区已建起了较为集中固定的冬季用房,四周都是由圆木垒叠而成的叫“棒柯”的房屋。不是为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定曲河自北向南从森林、草原间穿梭而过,与牧场的木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原始而又迷人的景色,令人们进入返朴归真的境界。 格木自然生态保护区是一个资源丰富而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也是探险登山旅游爱好者的最佳去处,更是旅游者心目中的向往之地,人间仙境。

了解更多>>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院位于县城西部洽唐西街北侧,该寺建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是阿坝州,乃至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规模最大的寺院。格尔登寺院、活佛系统是第一世格尔登活佛绒靖更敦坚木参所创建的。绒靖更敦坚木参于公元1374年出生于阿坝县茸安乡,公元1450年圆寂。16岁时,他远涉雪域西藏拜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师深造,成其心传弟子,后成安多地区“四大贤哲”之一和弘扬格鲁佛法的“八大先驱”之一。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宗喀巴大师派他返回阿坝弘扬格鲁佛法,次年在茸安乡茸贡格尔登沟的格尔登寨创建茸贡格尔登寺院。第三世格尔登活佛又在若尔盖县建立了拿么格尔登寺院。 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麦桑部落大土官阿布萨(女)拜请第五世格尔登寺活佛旦白坚木参为麦桑根本上师活佛、护政佑家之主,全部落逐渐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应麦桑部落官民请求,迎请第八世格尔登活佛洛让陈理(公元1848年----?)到麦桑,创建格尔登寺院,并将第三世洞沟喇嘛自愿献出的洞沟寺院拆除归并。格尔登寺院建立后,得到麦桑官民的大力支持,首创集密僧院,有和尚百余人,第九世格尔登活佛又建立哲学僧院。到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寺院已建立四个扎仓(僧院),有和尚1700余人,其中活佛45人,堪布3人,格西180人。 民主改革时期,该寺因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珍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寺院。1980年11月格尔登寺院首批开放为宗教活动点,州县政府拨款30万元和自筹部分资金进行一次性修复;先后新建了大型经堂、佛塔、转经廊、辨经院、护法神庙和大批僧房。现在的格尔登寺院今非昔比,寺内楼阁林立,金幢映日,街巷交错;神秘的神箭林、法会场经声朗朗,鼓号嘹亮,龙达彩旗飞舞,桑烟缭绕,转经廊人流如织。目前该寺僧侣众多,有众多的活佛、喇嘛、格西从事各种修习、研究和著书立说。格尔登寺院还认真贯彻党的以寺养寺,农禅并重政策措施,开展货物运输、采药、木材加工、开设藏医门诊、旅馆、进行多种经营,基本实现了自养。 格尔登寺院是藏区罕见的藏传佛教宗教景观。格尔登寺院建筑和修习专业僧院完备,集雪域高原宗教神秘与神奇于一体。庞大的寺院建筑犹如一座城池,大经堂、神殿、僧院经堂、护法神庙和僧房错落有致,街巷四通八达,转经廊像一条神奇的彩带环绕寺周,恰似古城的城墙。从县城后山上向寺庙望去,众多红墙琉璃瓦的大型经堂、神殿建筑群上金幢林立法轮生辉,祥麟耀日,座座雕梁画栋的大型庙宇建筑飞檐斗拱映日泛金,不时有隐隐的鼓号声从寺内飘出。 格尔登寺院历史悠久,建于公元1870元,民主改革时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该寺在红军长征时期曾驻扎过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受到红军保护。经堂正面高大威严的巨型佛像巍然矗立,四周墙上壁画、唐卡、雕刻琳琅满目,壁厨中收藏供奉着无数精美的灵塔、佛像和唐卡精品。在排排闪烁的酥油灯映照下显得格外神秘庄严。辩经院内僧人们拍响手掌发表高论唇枪舌战异常兴奋激烈。总有一些僧房门户紧闭,上插着一根树枝,房内高僧闭门修炼。走近座座经堂,高大的经堂内帷幔天垂,酥油灯闪烁,经声朗朗,法号阵阵,身披红色袈裟的喇嘛们盘腿闭目念经修炼。寺院北侧庞大的神箭林里虔诚的信徒们供奉的各式神箭五彩缤纷样式繁多。寺院西侧与主体建筑群隔溪相望,走过一道弯弯的小桥便来到了神奇的格尔登寺护法神庙。护法神庙内终日人流如织,桑烟缭绕,“龙达”纷飞,经幡飘舞。在郁郁葱葱的参天松杉柏树掩映下,护法神庙显得更加神秘。护法神庙由护法神殿、熏烟台和左右两个大型神箭林组成。护法神殿是护法神庙的主体建筑,殿堂正门中央墙壁处供奉护法神塑像,神态庄重威严;两侧供有护法经典;殿堂中还供有牛、马、羊、猴等塑像。是研究护法神庙与原始宗教和万物有灵、杀生祭祀等关系的珍贵活化石。走近神庙大门,正中是大型的薰烟台,每当各种宗教和民间节日来临,信徒们将自制的神箭作为献神的贡品,亲手插到神箭林里,请求护法神射杀凶鬼恶魔,保佑平安吉祥。当人们出远门或家中发生祸丧之事时便携带柏枝、檀香树枝放进薰烟台里煨桑,薰起滚滚桑烟,用糌粑、酥油、马茶叶等物品调制的物品作为敬神的贡品。人们把贡品撒入燃烧的桑烟中,口念佛经向天空抛出叠叠五彩的龙达,让桑烟和龙达带着从头的虔诚和祈祷一起升上苍穹,告诉神灵,请求护法神保佑人们消灾免祸吉祥平安。更有寺院大型的诵经法会、跳神、燃灯节的酥油灯会都是极为神秘优美的景致。 格尔登寺院西南侧洁白如玉高耸入云的佛塔就是格尔登寺大白塔。这是川西北和川、甘、青藏区最高大的佛塔,也是整个雪域高原上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型佛塔之一。为了参观和朝拜,总有许多游人和信徒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登上塔顶一临览佛地圣景,参拜塔内众神。阿坝县格尔登寺大佛塔是寺院重新开放后,由政府拨款和自筹部分资金新建的。1987的10月1日格尔登寺大白塔建成竣工,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大佛塔高39米。底座为边长25米的正方形基座,四周各有6座约10米高的小佛塔,24个小佛塔将大佛塔环抱其中。四条挂满五彩龙达的钢绳从金碧的塔顶向四周拉开,彩幡随风飞舞。佛塔四周有金光闪闪的转经廊环绕,正门两旁的转经廊内有两个巨型有转经筒在转经人的推动下不停地转动,吱吱作响。塔前,嘛呢堆上的经文咒语格外醒目。总有许多游人在此与雄伟的佛塔合影留念,虔诚的的信徒磕着长头;五体投地的参拜洁白的佛塔。沿阶而上,塔门有两位身披酱红色袈裟的僧人导游。步入佛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和几个大佛塑像;佛像造型雕塑精美,工艺精湛,人物形态生动、表情栩栩如生。随梯逐级而上,整个佛塔四周壁厨里整齐地珍藏着数以万计的小佛像和经典等宗教珍品。登上塔顶,座座宏大的经堂、佛殿、庙宇和耀眼的寺院金顶、法轮尽收眼底。

了解更多>>

葛仙山景区

葛仙山景区

群峰环抱、山峦叠翠的葛仙山位于彭州市东北部万年乡花园沟与红岩乡白石沟之间,相传晋道士葛永贵与道友杨升贤在该山结茅为庐,炼丹修道,羽化成仙,因此得名,又名葛家山。因山势远望如莲花又称莲花山。山上东岳殿、葛仙殿、茅庵遗迹至今可见。 葛仙山所在的龙门山脉是世界地质遗产的罕见瑰宝。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等10多名老专家考证,龙门山脉系早更新世纪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形成,是世界罕见的巨型冰川漂砾,它可以证明在数百万年前,那里和青藏高原就如同现在的南极一样,曾是一整块巨大的冰盖,在地质研究上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第13、14届国际地质大会初步认定,彭州市万年乡丁家湾----葛仙山----毛狗洞地域是由青藏高原大冰盖漂流作用形成的巨型冰川漂砾,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大陆冰川漂砾群。 葛仙山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22米。景区以孤峰挺拔,溶洞幽深为特色,座座孤峰呈三角形,如刀削斧砍,互不相联,千姿百态,宛如硕大的群雕造像,令人称奇叫绝。山中多溶洞,素有“九妖十八洞”、“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之说。 葛仙山有名的溶洞如五龙洞、五爪洞、水帘洞、灵泉洞、朝天洞、仙女洞、毛狗洞、雷声洞、无底洞、石象洞,洞洞妙趣横生。石象洞掩映在青松翠柏笔林丛中,深约70米,洞中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各具形态,玲珑剔透。雷声洞口小腹空,岩顶滴水,发出叮呼声,宛如琴声,洞中清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涨,极为神奇。形似五指的五爪洞,由五个洞组成,以五指命名,其中以无名指最深,各洞弯路道险,如同迷宫。塘坝子的五龙洞,长200余米,高8米,内有五个串珠大厅,宽敞大度,顶高12米,气势壮观。其间石笋、钟河涓涓流水婉转悠扬,洞屋有能观天的朝天洞,形状奇异,有坐井观天之感。因入口是“人”字形,入洞不远处有龙迹可辨,故有“五条巨龙驾五条彩虹腾空升天”之传说。 葛仙山遍山古柏苍翠,风景清幽,是川中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唐之王勃、清之黄云鹄均曾登临赋诗。每年三月三为朝山庙会盛期,游者如织。春夏之夜,在各峰岭上可观“玉皇灯光”,并向葛仙殿、玉皇楼冉冉游去,民间传说要诚者福者方可一见。

了解更多>>

戈巴父系活化石

戈巴父系活化石

中国藏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山岩戈巴父系社会活化石。它是一处弥补了藏族正史不足并填补了藏族部落组织结构研究的重要文物基地。山岩的长明神灯、水晶洞、高山湖泊、树葬、歌舞、婚俗、恐龙化石等更让人神之向往。 白玉县的“山岩”地区,有一个被称为“原始父系氏族部落组织”活化石的“戈巴”。“戈巴”有时又译为“帕初”,其本来含义是:父系或骨系的集团。其最主要特征就是以父系为血缘为基础而组成的部落群。在康藏高原上,这种父系氏族残留的组织形式,在好多地方都可以寻到蛛丝马迹。但是在白玉的“山岩”,由于其原始父系氏族制度的特征保留较为完整,特征明显,再加上“山岩”地处深山密林、深谷大峡之中,原来就同外界联系不紧密,就引起了国内外、包括学术界、旅游者在内的人们的广泛兴趣。“山岩戈巴”有太多的谜,有太多的说不清楚。例如,“山岩戈巴”源于何时?何地?有人说,“山岩戈巴”就是白玉本地土著,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上千年;有人说,“山岩戈巴”是从西藏阿里地区迁来的,是那个传说曾经辉煌的“古格王朝”一个分支的后裔,就连“山岩戈巴”中也有人这样告诉外地人;还有人认为,“山岩戈巴”是因为战争等缘故,古羌人从西北方向迁移而来,而且这种迁移在历史上还不止一次。至今,这些说法都无定论,还在争论不休。又如,“山岩戈巴”的组织形式也让人颇感兴趣。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戈巴会员大会”,会员大会产生一名“首领”;同时产生相当于有“执政、执法”职能和权力的“勇士团”;同时还要产生相当于现代“监督机构”的、有很大监督权力的“元老团”。“戈巴会员大会”每月定期召开,大会根据“戈巴”提议和这些成员的表现,有权随时罢免包括“首领”在内的、“元老团”、“勇士团”的成员,没有世袭。在某种角度来看,“山岩戈巴”所实行的这种制度,有点像今天世界上有的国度的“分权制”。细细一想,竟也同古代罗马的那种“民主”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听说,欧洲一些学者正在研究这种“藏族古代民主制度”,他们想弄明白的是,这种“民主制度”到底是从欧洲传过来的?还是当时的欧洲从这里借鉴过去的。另外,“山岩戈巴”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具体表现到实质内容都有数不清的谜,都让人惊讶、让人浩叹。总之一句话,“山岩戈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有着同这个地区所有藏族相同的方面之外,也还有只有“戈巴”组织才有的一些十分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这片壮丽奇异的山水里充满了悬念,充满了疑问。谁来解读“山岩戈巴”?谁能解读“山岩戈巴”?

了解更多>>

高原彩虹三元桥

高原彩虹三元桥

高原彩虹三元桥位于茂县土门乡境内,建于清同治十二年(873年),是由横跨于太安、土门、石槽三条河上的福缘、福绿和土门三座单孔石砌桥组成的。为州级保护文物。三元桥本为三座拱形单孔石桥,即大拱桥、得缘桥、福缘桥的总称,三桥位置呈等腰三角形,是通绵竹、安县、北川古道必经之桥,一桥拆于60年代茂(县)北(川)公路修筑时(福缘桥)。现存大拱桥长29.4米,宽6.25米,高14.8米,跨度23米,供高13.7米。桥面呈弧形拱起,桥面平铺泥沙,两端有29级石梯。两侧以石柱石板为护壁。三元桥连接着茂县到北川、安县与绵竹的古道,近百年来,一直都是沟通四县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要地。遥望之,凌空而起,宛如雨后彩虹,蔚为壮观。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时,在土门一带进行了土门战役。当时,红军在三元桥附近与敌展开过激烈战斗,其后各过路部队又在桥身、桥栏、桥柱等处雕刻了大量标语,给三元桥增添了新的内容。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