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昌墓位于邓小平故居西南方约1公里处,座西朝东,为单体土坑墓,占地面积十几平方米,葬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998年,广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清末毕业于成都法政学校。回家后,在协兴场教过几年书,做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由于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交友颇广。他是一个典型的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混杂着新旧思想的人物,他既有旧思想和旧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他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曾加入民间袍哥组织,积极从事反洋教“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广安建立革命军,血气方风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上的武装暴动。后来,邓绍昌曾与亲朋好友合伙创办了“信义”丝厂,还从事生丝运输和销售行当。邓绍昌为人正直,讲究信义,好打不平,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邓小平15岁时,父亲邓绍昌毅然将他送进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虽然以后的道路是小平自己选择的,但父亲这一重大决定,使小平受益匪浅。邓小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这是他父亲当初所史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