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谯楼,位于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四崐周棂窗,高敞明丽。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为清代华阳顾汝修书,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
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拔款修葺大观楼,使之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伟壮观。游人既可到楼内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