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得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步出草堂,回首见大门两旁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手书的一副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对联道出了后世人对这位千古诗圣的高度评价和崇敬,他留下的诗史般的华章却永远光耀后世。如今从牛头山往下看,昔日破旧的梓州早已变成了一座繁荣而美丽的县城,望着往来不断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动荡和流亡的历史对杜甫来说是不幸的,然而对于梓州来说又是有幸的,毕竟,这里曾生活过一位值得我们民族永远纪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