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饱负历史的厚重内涵,以文明见证者的姿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去陕西自驾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华清池,翠华山,黄帝陵,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巢堡国家森林公园,秦始皇陵等陕西景点。
    西岳庙位于华山北面7公里,华阴市城东1公里处。它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处所, 是一座形似北京故宫的雄伟建筑,华山向以奇险著称于世,所以祭祀活动放在山下进行。    华岳庙自东汉以来, 历代均有修缮和扩建,到了明清两代修缮扩建华庙的工程更巨大,今天所有的华岳庙建筑,基本都是明清建筑。它的布局为重城式建筑,城为长方形,城门尚有一组附加建筑,计有照壁,木牌楼,灏灵门。    与灏灵门相对的便是午门,又称五凤楼。五凤楼两侧有马道可以登城。在五凤楼上可以俯视岳庙全景。从午门进入第一院落,以棂星门为主体,棂星门是进入华岳庙主城的第二院大门。过了棂星门便到了中院,金城门是华岳庙主城内院第三院的大门。过了金城门, 便进入第三个院落,灏灵殿是封建皇帝祭祀华山的主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有凸形胎,周围有回廊环绕,飞檐高耸,斗拱密布,建筑,建筑十分雄伟壮丽。    西岳庙历史悠久,活动频繁,文物石雕很多,但由于在历史长中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古石碑石雕十损七八。
了解更多>>
华阴市位于渭南市东南部。地处秦、晋、豫三省结合带。因位于华山之阴而得名。面积 817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人口24,8万。 地势:南高北低,海拔330—2279米。南半部为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60米,山势险峻,群峰挺秀。山前发育有一东西长28千米、南北宽2—3千米的洪积扇裙黄土台塬。北部为渭河平原。 气侯: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3.1℃。年均降水量591毫米。无霜期210天。 有耕地1.47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山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川原区一年两熟。有林地7300公顷,优势树种为华山松、杨、栎类。沿山有竹林、果木林,所产青竹色青性韧,是竹器制作佳料;芦苇韧性强,色泽亮,是编织芦席、雨箔等用品的好原料;黄梅果大色亮,味浓喷香,营养丰富,年产量十多万公斤。中草药有连翘、茵陈、菖蒲等。建成养殖水面335公顷,产鱼1597吨,成为全国和陕西省渔业生产基地。华阴市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中央、省属企业较多。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电力、建材、食品、纺织、缝纫、造纸、皮革等生产门类,骨干企业有秦岭发电厂、西北第二合成药厂、黄河工程机械厂、华山冶金车辆修造厂等。 华阴市的交通十分便利,陇海铁路。西潼公路(310国道)和西潼高速路横贯东西、同蒲铁路、华(阴)金(堆城)公路、大(荔)华(阴)公路沟通南北。 “西岳”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奇险峻秀,海拔高度居五岳之首。玉泉院内有宋至清代的石碑和石刻等。西岳庙位于城东北2千米处,内有北周以来的碑石和明清建筑。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60米,北瞰黄河,南连秦岭。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华山以险峰峻秀闻名于世。山上有五峰,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北峰(云台)、中峰(玉女),各具姿态。著名景点有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玉泉院、西岳庙、青柯坪、镇岳宫、少华山、魏长城、横陈遗址、西汉粮仓遗址等。智取华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华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工作被列入建设部预备名单。
华县位于八百里秦川东部,南依秦岭巍巍、北临渭水泱泱,中北部平原坦荡肥沃,西南部台原丰腴富饶。境内山清水秀,物宝天华,气候温和湿润,四秀分明,降雨丰富,热量充裕,素有“天府”之称。土地面积41.7万亩,人口33.6万人,辖10镇9乡。“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拥有万门程控电话。华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品种多,储藏有金、银、铜、铁、钼、石英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矿产27种,矿床、矿点60余处,其中钼储量居世界前列。生物资源繁多,小麦、玉米、棉花、“赤水大葱”、“东赵白菜”、“华州山药”、“毕家芦笋”、华州梨、板栗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闻名遐迩,果蔬面积30达万亩。南部山区产麝香、天麻、猪苓、伏苓、党参150等多种中药材。水电资源丰裕,河流经流量约2亿立方米,理论水能蕴量约5.88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丰富,开采储量1.2亿方(山区不计)。 旅游景点较多,丰富多彩。华县曾是古郑国发祥地,郑恒公受封于此。老观台遗址、郑恒公墓遗址、唐李元谅碑、宋代蕴空山寺塔、元代圣山禅修寺、少华山晴岗、潜龙寺、永庆寺,白崖裕瀑布,赤水桥上桥及新建的渭华起义纪念馆等皆为游人向往。 华县这块千古毓灵之地,也曾英雄贤能辈出,如古代军事学家郭子仪、北宋文学字李广、明朝文人王维祯、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松轩、杰出科学家杨钟键、杨述祖、革命烈士薛自爽、吉国祯,他们皆为后代楷模。 华县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是亚洲最大的钼业基地,更是陕西重要化工基地,已初步形成以冶金、建材、化工、仪表、机械、纺织、医药、食品、塑料、服装为骨干的工业门类,为振兴华县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红石峡沙地植物园,占地1万多亩,紧连红石峡西崖。过去这里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沙梁。1980年将这里变成沙生植物试验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植物园内引进试验种植世界各地乔木、灌木、花草等沙生植物160多种,草木层层密密,非常茂盛,野兔、野鸡等众多动物也在此栖息生长。形成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从红石峡西崖曲径小道攀登而上,达崖端就到了宽广坦荡、林木葱笼的沙地植物园。游人鱼贯向西北漫步走去,就会欣赏到名目繁多的沙生植物,有喜高温的,有耐寒的,有耐盐碱的,有耐旱的,有引进的,有本地的,诸如胡杨、新疆杨、河北杨、油松、樟子松、花棒等,凡适应这里生长的各种乔、灌、草植物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盛夏,绿荫浓浓,花草姹紫嫣红,满目灿烂,不风而爽。当人们欣赏各种千姿百态的植物时,往往有野兔、野鸡、出没于面前。一种回归到大自然中的情趣油然而生。    如果人们登上高处举目远眺,但见那已绿化的沙丘之间,有一条断残的长城蜿蜒起伏伸向远方,残留的烽火墩台,远近参次,似断似连,隐没于苍茫的烟云之中。那一座座尚存的烽火墩,虽历经四百余年风雨蚀浸,已苔痕斑驳,但气势犹存。若登上高大烽火台极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苍茫,薄雾轻风,僚绕飘飘;瞻望旷野,逶迤沙湾环保块块绿洲,农田片片,杨柳成行,村落济济,牧放牛羊点点,这就是在沙地植物所观赏到的塞上风光了。
合阳位于陕西东部,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距古城西安160公里,面积1341.46平方公里。北靠黄龙县,南接大荔县,西与澄城县毗邻,东隔黄河与山西临猗县相望。位于东经109°58′—110°27′和北纬34°59′—35°26′之间,境内海拔342—1543.8米。县境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35.6公里。境内有大峪河、徐水沟、金水沟、太枣沟四大沟系将全县切成塬沟相间的台塬,属典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素有“一滩二沟七分原”之说。属暖温带半干旱型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偏少,四季分明。长期以来十年九旱,表现出典型的旱原气候特征。全县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17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22万,其中农业人口39.41万,农村劳动力21.03万。主产粮、棉、果、牧、烟、菇、瓜菜等,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旱作生态农业县。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合阳是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腹地。“三代”时为“有莘国”,夏禹甸梁山,华夏烹饪鼻祖、辅佐成汤灭桀的商相伊尹躬耕有莘之野,太姒女西嫔周京;春秋时,孔子高徒子夏设教飞浮山,教化影响,传之久远,故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唱就出自合阳洽川,被认为是中国的“诗源”。源于部落民族舞的跳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起于汉而兴于唐”的线偶戏是“秦川一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仅存的两家提线木偶戏之一,曾随团赴法国、巴西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秀润典丽俊逸多姿的书法杰作《汉合阳令曹全碑》为“汉石中之至宝”,是我国现存4块汉碑中最负盛名的碑石,现存放于西安碑林。中原西瓜由五代合阳令胡峤从西域引进、培育和命名。黄河岸边,夏阳古渡。当年韩信“木婴渡军”胜迹犹存。唐宋以降,风流潜转,文武辈出。北宋大理寺丞雷德骧以直言敢谏闻名于世;雷德骧、雷有终、雷孝先、雷简夫四代文德武功名著青史。身膺雅州知府的雷简夫慧眼识贤,为国举荐苏洵、苏轼、苏辙,传为文坛佳话。明代党守素追随闯王李自成起义,爵封“载侯”;明代之后,学风日盛,涌现出驰名全国的戏曲家王异、高士李向若、诗人李灌、王又旦、康乃心以及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等,皆因其诗赋文章和品格气节而声噪文坛,为繁荣祖国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千多年的文化沉积,铸就了合阳人民勤劳、聪慧、朴实、重教乐礼的品性。合阳中学是陕西最早的县级高级中学,已有 86 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著名院校的大学生已逾千人。 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合阳旅游资源以洽川风景名胜区最为著名,位于县城东 20 公里的黄河之滨,面积 165 平方公里,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芦苇荡,栖息着丹顶鹤、黑鹳、大鸨、苍鹭等珍稀鸟类;拥有华夏绝景——瀵泉七眼,以处女泉最为神奇,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似“沙浪浴”;拥有西部古朴的黄土峰林地貌,夏、商、周、汉遗风犹存。洽川风景与三教合一的福山、灵泉民居古建、武帝仙山、桥头河观鸟园等文物古迹、自然资源相互映衬,形成了规模宏大、地方特色浓厚的生态旅游格局,是陕西东线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遐迩闻名的生态农产品基地 合阳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 36% ,是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 25 个“国家级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之一,目前已初步建成 20 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5 万头秦川牛养殖基地、5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30 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3 万亩红提葡萄生产基地、 10 万亩红薯生产基地、 10 万亩杂果林生产基地和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合阳“金水”牌苹果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合阳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合阳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品优质佳,独占中国西北市场鳌头;合阳香菇花菇率高达 80% 以上,比江浙一带高出 3-5 倍,是各地客商竟购的佳品;合阳温水养殖的黑乌鲤、罗非鱼、鲫鱼等是供应西安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以黑乌鲤为主料的“江宴鱼”已成为陕西的一道招牌菜。 环境优越的投资热土 合阳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 40 多种,煤炭储量 52 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3亿吨,有建设大型煤矿的有利条件。工业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加工、能源工业、机电包装、化工、建材等六大体系,创出了“恒兴”牌果汁、“铁锚”牌免水胶带、“聚源”牌油漆、“兴隆”牌奶粉等一批知名产品。合阳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条件十分便利。北京—昆明的 108 国道纵贯全县。西安—禹门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途径我县 8 个乡镇,过境里程 48 公里。西安—侯马铁路由南向北贯穿全县,过往列车均在合阳站停靠。北京—太原—西安通讯光缆穿境而过,全县村村通电话,移动通讯无盲区,互联网联接实现宽带光纤接入。宾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接待水平日益提高。合阳社会稳定,民风淳朴,保护客商利益的政策法规健全。合阳加快与世贸规则接轨的步伐,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手续。专门规划出供海内外客商选择的投资区域,即洽川风景名胜区、渭南经济开发区合阳工业园区、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园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有识之士来合兴办实业。目前已有新加坡、孟加拉、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东部沿海省份的30 余名客商在合阳大地上和我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互利双赢。 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合阳将在更大的空间聚集开发要素,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求合作,进一步创新引资方式,扩大投资领域,并把重点转移到谋求技术和管理合作上来。合阳将进一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速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为来合投资者提供一个规范有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规环境。 竭诚欢迎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来合阳旅游观光,考察投资,发展发财。
汉水,又称汉江,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旱莲每年阳春三月,陕西勉县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 旱莲属木兰科,又名“应春树“,该祠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惟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墓志相吻合。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 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当地科研部门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培植出一批新苗,可十多年了从未开过花。几百年来,海内外人士年年拜武侯,岁岁观旱莲。传说能看到旱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由壶口上行约1公里,有一小村名龙王达,相传是龙王休息的地方。这里有过“旱地行舟”的往事。古时,因壶口瀑布飞流直泻,空中跌水十分惊险。所以,凡是航行于黄河之上,路过壶口的大小船只,都要在瀑布上游停船卸货,在船上栓上绳索,用人力将空船从河中拉上旱路,随后便“旱地行舟”直到绕过瀑布,空船再行下水,重新将货物装至船上,继续水上行船。据说从前黄河的航运十分繁忙,壶口停放的船只最多可达千条,从事“旱地行舟”的拉船工有数百人。直到晋、豫、陕铁路连接通车,水路交通为铁路取代之后,“旱地行舟”便成为历史的遗迹。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曲江风景名胜区的东隅。相传曾是王宝钏居住过的地方。 传说在后唐时期,宰相王允的女儿王宝钏不畏当时等级世俗观念,毅然嫁给贫苦青年薛平贵。后来,薛平贵赴西凉参战,王宝钏只身居住长安南郊五典坡的一个小土窑洞内,靠挖野菜度过了18年孤独日子,等待丈夫凯旋。此后,她居住的小窑洞就被称作寒窑。 景区内有玲珑精巧的思夫亭,蓝砖青瓦、雕梁画栋的贞烈殿。寒窑古院,上下有两层彩楼,依崖而建,飞檐翘角,廊亭飒然。下边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塑有王宝钏斟酒别夫,其母前来探女的塑像。 [[div align=right]][[/div align=right]] 寒窑遗址
韩愈投书处位于苍龙岭前。由北峰南上,过诸多险处,有一条长几十丈,宽仅2尺余,坡度极陡的山脊,便是苍龙岭。 这里两旁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人行走其间,心惊肉跳。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大惊失色,认为难以生还,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纵声痛哭。后人把这里的逸神岩命名为韩愈投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