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饱负历史的厚重内涵,以文明见证者的姿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去陕西自驾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华清池,翠华山,黄帝陵,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巢堡国家森林公园,秦始皇陵等陕西景点。
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烧造陶瓷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推断,其烧造陶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到唐宋以前,兴盛于金、元、明、清,千百年来,发展成“郁郁千家烟火迷”的壮观景象,古时有“炉火不夜”之奇观。其陶瓷艺术代代相传,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根据最新考古资料,陈炉镇共有金、元、明、清陶瓷地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许多到过众多陶瓷产地的陶瓷专家、摄影家、古镇专题小组研究员和文学艺术名流到陈炉后都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 实施耀瓷之乡民俗文化服务项目是对陈炉耀州瓷的生产技艺和文化艺术进行抢救、挖掘、研究、整理和创新,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耀瓷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推动陈炉镇乃至我市经济的发展。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5亩,总建筑面积34400平方米,由耀瓷产品研发及人才培训中心、耀瓷产品制作中心、耀瓷大观园、耀瓷文化休闲村和耀瓷之乡风味小吃城5个子项目组成,包括陶瓷展示一条街,耀瓷宾馆、广场、农家乐,扎花、鞋垫、剪纸、绘画等民俗产品制作中心等内容,力求再现完整的明清古镇风貌。
了解更多>>
车箱谷是百尺峡和群仙观之间一道谷贫。二仙桥就设在谷贫两侧的悬崖上,据杨昌《游华山记》中记述,谷西有一 块数丈的巨大石,平如刀切,石上纹理很像车箱的木板,因而得名。 华山峪路开通以后,这里是登主峰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段险路。因之,古诗文中记述校多。杜有“ 车箱入谷无归路”的诗句;毕沅的《华岳祈泽记》中说:“谷长数丈车壁,缳 轮以行。” 经多年大自然风剥雨蚀和人工凿拓,车箱谷石已有变化,道路也已无险可称,但观其山 势 ,犹可想像车箱谷当年险况。
朝阳洞石窟位于韩城老城西北盘龙乡官底村北云台山上,距城约50公里。窟在山之西南悬崖上。 石窟沙石质,有神像25尊,左右石壁上又有浮雕神像五尊,皆有残损。窟附近有石碑五通,其中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修碑中提到朝阳洞创建于唐以前,唐、宋、元、明、清都曾重修。
“生态旅游何处去,四大国宝欢迎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洋县北部,蕴集秦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之精华,为独具特色的秦岭生态旅游胜地,已通过国际“绿色环球21”旅游认证注册。四大国宝探秘和原始森林的神韵另中外游人心驰神往。????????被誉为“生物资源库”的长青保护区,有种子植物2039种,脊椎动物2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尤以“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q最为著名。特别是国宝大熊猫在区内广泛分布,数量有80余只,野外偶见率极高,且多次发现棕色大熊猫和白色大熊猫。寻踪四大国宝是最能体现生态旅游宗旨旅游项目。
从升表台过石门楼,便是华山最险之景--长空栈道,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胆小人就在升表台看看也就行了。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悬崖勒马"等。
常氏庄园座落在米脂城东北12公里处高庙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民国初年,由常维兴和其子常彦丞先后修建而成。其格局为上下两套四合院,气势虽不如姜氏庄园宏大,但更为紧凑对称规范。
草堂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西安户县东南20公里的圭峰山北麓。建寺年代虽已不可考,但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时后秦时以有“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的规模。 “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这是清代朱集义对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发自内心的赞誉。 草堂寺是高僧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当年翻译佛经的地方,因该译经场地乃简陋茅屋,故名草堂寺。寺内鸠摩罗什舍利塔地座高为2.33米,八面十二层,用西域八种颜色不同的玉石雕刻镶拼而成,称“八宝玉塔”。寺内有一古井,常有烟雾溢升,成为长安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草堂寺被视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和成实宗的祖庭。日本佛教日莲宗僧众笃信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花经》,1982年曾组团在草堂寺举行过盛大法会。 鸠摩罗什7岁出家,聪慧异常,留学印度,精通佛典,后长住甘肃河西走廊,熟悉汉语。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后秦王姚兴从西域(今新疆)请来高僧鸠摩罗什,待以国师之礼,住在逍遥圆西明阁,带领3000多名佛门子弟校译梵文经典97部427卷,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用中国文字大规模翻译外国书籍的浩大文化工程。鸠摩罗什改直译为意译,使得佛经文句通畅易懂,便于流传,并为远道而来的5000多名沙门讲经。由于鸠摩罗什译出《中论》、《百论》、《十二论》(统称三论)和《成实论》等经典,大力弘扬三论和成实两派宗风,草堂寺被视为中国佛教三论和成实宗的祖庭。
草滩生态产业园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南岸,总面积31.0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投资达1.5亿元。东部为旅游观光区,中部为服务区,西部为高效农业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新修改造宽40米、长30多公里的公路,路旁植有风景树5万余株,沿路点缀有假山、喷泉、雕塑等景物,周边有果树林4000多亩,养殖水面2000多亩,6个奶牛场。区内还有种植特色蔬菜、花卉和各种农作物的日光温室大棚,渭河南岸的十里绿色长廊和中日友好生态林植树50多万株。在花香鸟语、依岸临水的渭河边,建有渭水源多个度假村。此外,中部还有组培试验室和智能温室。草滩生态产业园现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工、商、建、服等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系,并将逐步成为以绿色生态农业为特色的旅游重点。
位于华县城东南秦岭北麓的蟠龙山上,座北向南,古刹东是白崖峪,西侧是迷虎峪,峪内山高峰险,古木参天,翠竹遍野,溪流不断。南边古树参天,唯一林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站在寺前,脚踏青山,背倚险峰,鸟语花香,春风惬意,蟠龙山气势雄伟,好像一条巨龙,自北向南匍匐于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之中。 藏龙寺,又名潜龙寺。相传王莽篡权后,提出“铲除刘秀,绝后患。”刘秀为逃杀身之祸,只身跑到白岩峪口,见炊烟缭绕,房舍连脊,再往里走,山青水秀,郁郁葱葱。这时刘秀腰疼腿困,饥饿难忍。为躲过追兵,继续往山里逃。不料全身瘫软,昏倒山坡。后被山中一聪慧美丽的梨花姑娘相救,藏于山中寺庙。在梨花姑娘精心照料下,刘秀恢复了体力,多次躲过了王莽追杀。刘秀在洛阳称帝后,派人到华县接梨花人宫,封为正宫娘娘,并重修寺庙,取名“潜龙寺”,以为纪念。 寺院山门上方,有一横额,上面写着“藏龙寺”三个苍劲的大字。 走进大门,整个院落非常清洁,其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以南北中轴线为基点,由南而北依此建有山门、前殿、中殿11间,左右两边各有廊房13间,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整个寺院显得格外严紧、规整。寺内雕梁画栋,有精刻细塑的数尊大佛,佛像底座画有人、云、鸟、兽、虫、鱼等图案。据文管会同志介绍说:这是九五年集资数十万元,将所有建筑翻新彩绘,才使寺院面貌焕然一新。 在前殿和中殿之间,保存着从明成化四年至清咸丰八年的碑石六块和明正统十四年铸造的铁钟一口,“万历二十年,矿吏采山,殃及池鱼,寺僧五十余众,警遁山外……。”他向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寺院的兴衰:“总计清印藏经九十六套,共八百八十一卷,经资九旬,检阅装函竖柜,总费百金以上……”。可见当时这里的规模之大,僧侣之众藏经之多,香火之盛,实乃昔非今比。 从寺院后进西天门登避雷峰,极目远眺,华山诸峰清晰可见。踏着当年众僧的足迹再上练武台,仿佛看到昔日众僧练拳习武的壮阔场景,使人浮想联翩,真可谓:“潜龙寺南抱飞龙,宛若屏翰,北望渭水,视如襟带,东跨白虎,环卫于左,西据迷糊,奔驰于右,苍天重秀,于是露岭……一点不错,藏龙寺其环境之幽雅,风景之秀丽,真不愧“佛家圣地,神仙居处”的称誉。
仓颉庙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传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一时间,“神鬼泣,天谷雨”。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中国文字的创造者。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仓颉庙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仓颉庙高垣厚墙,格局完整,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共计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 汉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及远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仓颉文化旨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决定了仓颉庙将会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热点。 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48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10亩。 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10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 “兽龙戏牧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17米,树围7.25米。冢上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