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陕西

陕西

陕西

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饱负历史的厚重内涵,以文明见证者的姿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去陕西自驾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华清池,翠华山,黄帝陵,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巢堡国家森林公园,秦始皇陵等陕西景点。

东道院

东道院

在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青柯坪东。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道士郧礼慧创建,1950年重修一次,1982年再次得到修缮。道院坐东朝西,规模不大,小巧玲珑,正殿三间,内供奉九天玄女塑像,楼阁道舍二十余间;院内窗明几净,环境清雅;院北唐槐婆娑多姿,生意盎然,院南有桃花洞、白衣洞、雪花洞、皓天洞等岩壁石洞,均为古时道士静心修炼之处,四周群峰环抱,景色如画。
原名九天宫,位于青柯坪,在华山谷口内约十公里处,恰为登山路程的一半。从华山谷口至青柯坪,一路崎岖狭塞,至此谷道忽尽,豁然开朗。从青柯坪北眺秦川渭水;南望莲花峰、凤凰山;东有云台峰、聚仙台;西看北斗坪、狮子岭,四周山色浮苍点黛,环境幽静。在青柯坪可欣赏到的“华清八景”即:南边的“水帘洞”及其洞上由流水印痕形成的“和合二仙”;西南峰顶“二仙下棋”、“白马过桥”、“寿星石”和“凤凰单闪翅”;西边狮子岭上的“狮子滚绣球”;西边远处大上方崖顶的“金龟戏玉蟾”等。 现在的东道院为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道士郧礼慧所创。庙宇从坐东朝西,依山而立,规模较小,仅正殿三间,内祀“九天玄女娘娘”。东道院北有唐槐,婆娑多姿,生意盎然,南有元代开凿的梅花洞。现为玉泉院的下院,属全真道徒修真之处。

了解更多>>

定军山

定军山

地理地势:定军山位于陕西省勉县南5公里,它是由12个山头连并组成,所以又称为十二连珠山。从西向东的第三座最高峰为定军山主峰,海拔高833米,满山松柏苍郁,峰顶有古碑一座,山后有一大洼,称仰天洼,可屯万兵,传说是诸葛亮练兵的地方。在西第一峰山腰有一大石,高3余米,宽不到2米。石头有缝,缝中扎过箭头,据说是挡箭牌;山下开阔,叫武侯坪,还有黄忠斩将桥的遗迹。定军山一带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宝地。
人文历史: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定军山,天荡山之战以后,诸葛亮把定军山作为六出祁山的基地,因而留下了许多神奇美谈,从此定军山也就闻名于天下。
定军山不像大巴山主脉那样峰峦高耸,连延数百里;它好像一串连珠近东西方向延伸,位于汉江以南近东西向的略阳、勉县、洋县大断层与走向为北东东北向的阳平关,勉县大断层相交地带的南侧。定军山山脉的延伸方向受走向近东西向的一组大断层控制,由于构造运动的差异性,使定军山北侧地层下沉,因而在山前形成一片开阔的平地。定军山与平地的高差为250米,山前为第四纪沉积物。沿定军山北缘有近东西方向,倾角大于60度的大断层,在山前地带岩层产状变化很大,并见有断层角砾岩,因此定军山北缘与平地间,应属断层接触。至于12连珠山的形成,应与走向北偏东的一组高度角的断层有;北偏东的一组断层将本来连续的震旦纪地层割成数段,再经过长期风华剥蚀,逐渐形成了缓矮的12个像连珠一样的山了。
景区景点:定军山附近名胜古迹甚多:山下有武侯基;向东7公里有一温泉,一面靠山,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北面勉县老城有武侯祠,据说比成都武侯祠还早50年,乘车向东可到“褒斜道石门及摩崖石刻”;从褒城向南10余公里就是汉中市,市内有韩信拜将台、古汗台等多处古迹。另有中梁山、孤山等风景点。这些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实可辟为旅游胜地。

了解更多>>

奠安塔

奠安塔

在安康市区东部6公里处,黄洋河与汉江交汇夹击形成的陡峭巨岩----八公岩顶,巍然屹立着气势轩昂的奠安塔。它建于1917年,塔分七级,高约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层正对市区的一孔石门上方嵌有青石镌刻的“奠安塔”楷书匾额。塔名取“长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据说建此塔是为了镇安康地气,配金州风物。
通过塔内楼梯,游人可逐级攀登。上面六层四方均留有圆形或拱形门洞,可以从中欣赏四方各不相同的美景。在第四层的四面塔壁上还有彩瓷拼镶的“博厚高明,中天一柱,永奠安康,亦孔之固”16个楷书大字。塔顶,有七彩莲座,座上有两个3000斤重的铜球。奠安塔七级飞檐皆用砖石浮雕装饰,图案鲜明,形象各异,最顶层的飞檐翼然外伸,大有展翅凌云之势。
远观奠安塔,昂然挺立在高峻山岩之上,神圣威武,俨然如一壮士,忠诚地守卫在安康东大门。登临其上,则可尽情欣赏绿水青山,天光塔影。江上往来如梭的流舟,城区栉次鳞比的高楼尽收眼底,可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塔中。”

了解更多>>

第一关

第一关

在潼关城东约1500米处。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了解更多>>

地球阴影

地球阴影

为近年来在华山西峰新发现的幻象奇观。首先发现此奇观的是桃下镇东光村人黎春龙。他通过1987年到1994年的多次观察,发现每年夏至前后,在华山西峰顶,当晚霞消失时,西方平线上就出现一半圆形淡淡 灰蓝色光环,并渐次冉冉上升,随之蓝色变深,最后形成一巨大圆形。惊喜之余,黎春龙就这一发现写信求教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台专家很认真地复函答复,并指出,此现象在欧洲也曾出现过。法国天文学家曾写过有关论文,论证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华山上看到的圆形光环就是国际上天文学家所说的“地球阴影”。这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0-30公里高空的大气中的臭氧所为,蓝黑色的环带是由于黄色和红色的辐射为臭氧所强烈吸收而使强度减弱造成的。地球阴影的发现又为华山增添了新的魅力,1994年有几家报纸予以披露。

了解更多>>

党家村

党家村

渭南党家村,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渭南党家村在韩城市东北9公里,其保护范围为:东自泌阳堡,西至西坊塬边,南起南塬崖畔,北到泌阳堡北城墙50米处,总面积1.2平方公里。
  渭南党家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渭南党家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 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渭南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渭南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发 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 重要参观点。

了解更多>>

丹水环城

丹水环城

州河曰丹水,自治西北隅出,湾环城南,抵东北隅,复折而东南,有襟带州城之势。
[注释]隅:角。襟带:如襟如带,喻天然环境的屏障。此指旧日丹江绕旧商州城之景。

了解更多>>

戴兴寺

戴兴寺

位于榆林古城内东驼的山间。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创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天启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光绪八年(1882),均曾重修。整个寺庙占地 3 600平方米,有五佛大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孤魂殿、南北禅堂等明代建筑。其中五佛大殿为寺之主体建筑,其底层南北长16.4米,东西宽10.6米,全用巨砖砌成,枕通券洞穹窿顶,外接斗拱、檐木结构明廊;上层是砖木结构五揽大楼阁。顶复仰合青瓦,五脊六兽。大殿通高13.4米,殿内原供大小不等佛像数十尊,并有5尊铜铸巨型佛像,可惜已不存。戴兴寺原藏有经书3000余册 (内有明代永乐版本90册),已不存在。戴兴寺虽经五六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不失当年榆林八景之一“驼峰拥翠”之风貌,是榆林古城现存著名寺庙之一。

了解更多>>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屡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的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忠南李氏子,破山禅师嗣。受师授嘱,住贵筑大兴善寺,清镇云天寺,楚江楞严寺。现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十八罗汉以及地藏菩萨。

了解更多>>

大小雁塔

大小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是我国佛教名塔之一。唐王朝为了请当时名闻遐迩的玄奘法师担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内修了翻经院。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在慈恩寺内建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欣然同意。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小雁塔 在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