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陕西

陕西

陕西

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饱负历史的厚重内涵,以文明见证者的姿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去陕西自驾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华清池,翠华山,黄帝陵,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巢堡国家森林公园,秦始皇陵等陕西景点。

水月洞天

水月洞天

在龟山之阳,由东麓盘曲而上,石壁有洞,纵不过十笏,横亦如之,有水自后壁出。国初有袖子卓锡于此。依壁为池,受水池外架一木板,水下泻至板底,棕凉有声,穿阂而出,飞珠溅雪,因名水月洞。
[注释]笏:古时臣子上朝时所持的木板,长约一尺。衲子:僧人。卓锡:僧人留居一地称卓锡。阈:yu,门坎儿。此景在今商州城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境内。

了解更多>>

水陆庵

水陆庵

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为六朝名刹,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它三面环水,形似孤岛,帝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故称水陆庵。
水陆庵坐落在一个形似卧鱼的小岛尾部。据记载,今日水陆庵本是古时的悟真峪北普陀兰诸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个殿宇叫做水陆庵。据《蓝田县志》及碑所记载,水陆庵系六朝古刹,唐时与上、下悟真寺组成了一个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水陆庵是一坐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所说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
壁塑全部在庵内的大殿里,共分为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两壁及两檐墙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进入大殿迎门,中隔壁分为3个区间:

了解更多>>

水帘飞瀑

水帘飞瀑

水帘飞瀑在青柯坪南三峰口前绝壁,是华山著名的水景奇观。历瀑水流掩崖腹间古洞,呈水帘状,故而得名。飞瀑在华山之北数十里外的地方就可望见,华山峪石门以上各处都可以观赏,聚仙台、救苦台、群仙观为最佳观赏位置。因它气势磅礴,当地人把它列为华岳八景之一。
  由于华山为花岗岩体,蓄水量很差,每逢夏秋雨后,流水充盈,金锁关以上各峰流水,全汇集于东西南中四主峰交汇处的凹地,经二十八宿潭,由峰口直落谷底。此时,只见一条白色巨龙自半空俯冲而下,其长可与山峰等高,亦如峰顶摇摇垂落的白练,雄奇而又壮美。其声如惊雷轰鸣,车毂滚动,震撼山谷。瀑水撞山野,每到冬季少雨季节,山上水少,细细的瀑水冻结成冰,洁白晶莹,从远处观望,如银线玉丝悬挂在三峰之间,非常美丽。史志上有关水帘飞瀑为幸事,有的还把这一奇遇写进游记珍藏永过错,有的吟诗作赋,对瀑布大加赞美。唐柳宗元有《水帘诗》曰: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无冕垂前旒。
  史纪有《华岳八景诗》,其中《水帘清瀑》写道:
千尺山巅瀑布飞,不关仙分到人稀。
珠玑零落溅元圃,冰玉饼檬遮翠微。
橘橘澄流甚作赋,洋洋终日可忘记。
蓼红苹白秋风起,欲把纶竿上钓矶。

了解更多>>

双山堡遗址

双山堡遗址

位于城东印黄梁乡双山堡村。北距古长城遗址7.5公里,属长城沿线古城堡。台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用黄土夯筑,明万历年间外用青砖包砌。此堡城廓尚存,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40米,堡场高8.7米,厚6.8米,原设东、西、南3门,现已拆毁。堡内存三官殿、老爷庙、大佛殿、龙王庙和魁星楼等古建筑。

了解更多>>

双龙溶洞群

双龙溶洞群

位于安康市西南双龙镇境内,由狮王溶洞、观音溶洞和罗汉溶洞等组成。 狮王溶洞距安康市区约40公里,位于双龙镇双龙村九组的半山腰中,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可容百余人观光而不显拥挤。狮王洞是安康境内发现的一处石灰岩溶洞奇观,因洞内有一只足蹬绣球的石狮而得名“狮王洞”。擎灯火俯瞰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奇异无比,一排排数不清的白色钟乳石似冰柱闪闪发光,无数圆锥形的石笋也挺立向上,成为各种形状的石柱。特别是那只形体彪悍,足蹬绣球,虎视眈眈的雄伟石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一根盘龙石柱,高约20余米,四人环抱,方可围腰,且与另外三根石柱遥遥相对,很是蔚为壮观。10余柄宝剑合拢在一起,凌空倒刺,利刃闪烁;10根细小溶柱对峙成形,挺拔峻秀,以及一枝独秀、罗汉观天、莲花宝座、垂钓宝舟、弥勒佛尊等各种造型精美,逼真的石物,也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特奇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狮王洞有两个洞口,奇洞分呈,曲径通幽,神秘的使人都想探究。狮王洞和省级旅游景点瀛湖连为一线,是安康市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了解更多>>

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

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

西起南门内,东至柏树林街口,是西安城内现存完整的古老街道,旁边有碑林博物馆。街内青石铺地,店铺林立,古色古香,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字画和民间工艺美术品,满街洋溢着幽雅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文化氛围。

了解更多>>

书院门古文化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

书院门的得名,源于关中书院。明代万历年间,陕西经学大师冯从吾在宝庆寺讲学听者多达千余人,长安府的长官便下令在寺中划出一块地修建“关中书院”。嗣后,向东又陆续修建了长安县学、西安府学和文庙(今碑林所在地),形成了文化一条街。如今,到书院门一游,抬眼可见石板铺就的570多米长的街道,集中了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香斋、皓月宫等店名,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神秘氛围。
大批书画名家汇聚西安,收藏字画,举办展览,对书院门一些小画廊青睐有加。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张立柱曾在这里的半庸堂画廊展出“家园”系列作品,他说:书院门的书画市场,是一个艺术品和广大群众能直接交流的好地方。

了解更多>>

书院门

书院门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

了解更多>>

始祖殿

始祖殿

始祖殿位于宝鸡市南七公里的常羊山上炎帝陵内。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灵骨的埋葬地。
1992年由宝鸡桥梁工厂和神农乡政府共同出资重修炎帝陵。同年12月15日在常羊山古神农城遗址举行奠基仪式,次年4月19日由天台山移炎帝灵骨安葬于此。炎帝陵一期工程于1993年7月30日竣工,8月23日举行开光大典。
始祖殿内有炎帝塑像,是举行祭典的地方。

了解更多>>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 、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护法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 、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窟两壁开二龛 ,共造像三尊,龛旁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造像题记三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金刚力士像。5号窟,平面呈长方形,窟内结构与2、3号窟基本相同,西边与第6号窟相通,内有隋大业二年(606年)、唐景龙年间(707年~709)、唐贞元二年(786年)造像题记。6号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为主窟。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宽10.4米,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坛其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跌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首。石柱四壁均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数目达3305尊,主要造像均妆彩。窟内所见题记有唐贞元年(785年)、二年(786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7号窟,平面呈梯形,内坛基上有佛像20尊,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纹图案,另有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此窟为明、清时开凿。石泓寺石窟年代之久、规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细远近闻名。明嘉靖延安知府刘汝作诗赞曰:“飞阁撑云贱,清泉绕茂林”,“丹崖双绿水,梵室倚苍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槐公路可直通寺前,也为延安观光游览的重要景点。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