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不仅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商务金融中心。上海的字面意思为“临海城市”。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恰好处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可轻松到达广阔内陆,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和内河港口。 受北方怡人的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上海四季分明,并且阳光充足、雨水丰沛。

维摩诘经变相

维摩诘经变相

"弥勒下生经变相"凿于北山佛湾北段中部,编为第176窟。窟高2.72米、宽1.95米、深2.4米。造像据自《弥勒下生经》。
《弥勒下生经》全名《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据《出三藏记集》载,此经为姚秦鸠摩罗什译。
经中说,弥勒降生于翅头末城。城中七宝楼阁甚多,户瞩轩窗众宝皆是。其地润泽,譬如油涂,行人来往,无有尘埃。金沙覆地,金银堆聚。时世安乐,人常慈心,恭敬和顺。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收,用功甚少,所获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足,处处皆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气象。但是,弥勒却觉察到世人五欲甚重,隐患很多,故常思出家修行。国王襄怯知道后送给他一座用珍珠、玛瑙等宝物建造的七宝楼阁,意在挽留他。弥勒将其施与婆罗门,众婆罗门却折而分之。弥勒见此心意更冷,知一切法皆亦磨灭,便决定出家修道。接着,襄怯王同八万四千大臣也出家学道,复有八万四千诸婆罗门聪明大智者亦共出家,攘怯王之女命舍弥婆帝,亦与八万四千彩女俱共出家。后来,弥勒成了"未来佛",住在兜率天宫,称为弥勒世界。
"北山第176窟正壁主像即是弥勒佛。佛坐高0.8米、肩宽0.33米。左手抚膝,右手于膝间结定印,结蜘坐莲台上。座为束腰须弥座。座腰部有三狮蹲立,三狮间开二浅龛,内有伎乐二身,左者击拍板,右者吹排萧。弥勒佛背靠龙头椅,椅背上刻菩提树装饰,两端各有一龙头。这种背椅在道教造像中常见。
弥勒头顶上方,悬七宝盖。盖上刻大宝楼阁一座。楼前有孔雀以嘴卸宝盖。宝盖两侧各刻一飞天,上身裸露,轻盈飞翔,动姿优美。从七宝盖中,发出四道毫光,绕至窟顶。
弥勒左右,各刻着袈裟,手合十的迦叶和阿难。在他们身后,又有数十名人物,双手皆作拱揖状。
窟左右壁造像可分三层。
上层左壁主像为骑狮文殊菩萨,狮足踏彩云上。文殊两侧有六排像并肩而立,他们代表的便是襄、国王与八万四千大臣。内有文臣武将,居士比丘,男女人物及襄怯王等。右壁主像为骑象踩祥云的普贤菩萨。普贤两侧有造像七排,表现的是襄怯王兰女舍弥婆帝率八万四干彩女出家听佛说法的事迹。以上造像上方,均各有羽扇、日月扇二把,后随仪仗队,计有百余人,场面十分壮观。
中层左壁里侧刻城门紧闭。城门上有楼,门外有一条大道直通窟口。在道路旁有两株大树,枝叶茂密。树下有老少二人歇憩,老者正举右手去攀摘东西。此画面表现的是弥勒世界树上生衣的情景。离大树不远处,即左壁外侧,刻有四人。一位少年向一老者躬身施礼,老者忙以手抚胸,弯腰答礼,另两位侧立其旁。
右壁内侧亦刻一城,城门半开,一位妇女倚门而立,凝视远方。城门外大道旁有大树三株,右株树下三人交头接耳。中间树下一人挑担,紧随左株树下骑马、撑伞者前行。这些造像极富生活情趣,展示了翅头城人们的美好生活。
下层左右壁均为供养人像,共有十余尊,现已风化模糊。
由上述可见,北山佛湾第176窟并未把弥勒降生、出家、成道、转法轮、度人等情节系统地表现出来,而主要是有选择性地描述了部分内容。
据窟右壁外侧上方所镌"本州匠人伏元俊、男世能,镌弥勒泅州大圣,时丙午岁题"题记知,此窟开凿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

了解更多>>

王昶纪念馆

王昶纪念馆

为开发古镇的旅游事业和纪念镇上清代才子,在西湖街上的一座清代庭院内,按照王昶的身世家业和活动的情况,建造了王昶纪念馆。这馆是一幢二层楼房,走进庭院,是满眼苍翠的树木和艳丽的花卉以及一种书香门第的宁静。底楼门廊正中,挂着黑底鎏金的“三泖渔庄”的匾额,门前廊柱上,有王昶同时代的学者,其好友钱大昕题、现邑人钟则钧手书的一联:文章真到欧曾垒,经书还传郑服衣。
意思是王昶的文章已达到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巩的境界,王昶在经学上继承了东汉经学家郑玄、服虔的衣钵。进门庭正中央是王昶的半身铜塑像,两侧墙上挂满了有关王昶的介绍、王昶手迹等镜框。左厢房是“经训堂”,右厢房是春融堂、郑学斋;楼上第一间是王昶、钱大昕、刘墉三位好友共同研究文学、谈文论经的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间是王昶的卧室,素被旧床,质朴无华,折射出王昶为官的清廉、淡泊;第三间有两排长玻璃柜,展示了王昶的著作《金石萃编》、《春融堂集》、《太仓志》等。后院则是有关介绍王昶的各种碑石,其中有王昶为好友钱大昕写的墓志铭。整个纪念馆清静雅致,透出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了解更多>>

外滩情人墙

外滩情人墙

空箱顶上建造观光台,它的地面是用14万块彩色地砖和花岗石铺成,观光台临江有32个半圆形花饰铁栏的观景阳台,64盏庭柱式方灯。观光台上还有21个碗形花坛,柱形方亭和六角亭,供游人休息的造型各异的人造大理石椅子。观光台西侧,有四季常青的绿化带,成了观光台绿色的栏墙,既保证了游人的安全,又使游人赏心悦目。产生原因:上海生存空间狭小,社会治安情况较差,因此上海的情侣们不约而同地要找一个既隐蔽又安全的地方。

了解更多>>

外滩建筑群

外滩建筑群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东洋伦敦——东风饭店
“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有利大楼
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东西合璧的日清大楼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哥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哥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楼
作为中国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新式轮船企业——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间创办的。招商局建于1901年,该楼宇为座西向东的三层砖木结构。底层正门框向外伸出,正门两侧有高敞的拱形落地窗,二、三层立面用古典柱式装饰。大楼局部外墙用花岗石贴面。招商局大楼可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建筑的典型。无论就具历史性或是艺术性而言,都值得我们前去观瞻一番。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汇丰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0-12号,属新希腊建筑,建于1923年,原系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美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建成时大楼门前放了两只引人注目的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从而使这对铜狮成为绝版珍品,现已将其送入上海历史博物馆。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它宽4.3米,高2.4米,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还有24幅为神话故事中动物的形态,顶部巨大的神话故事壁画,总面积近200平方米。世纪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
上海海关大楼
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建于1927年,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门楣由四眼巨大的罗马花岗石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建筑造型属新古典派希腊式,上段的钟楼的、则为哥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至今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该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外墙用白色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苏州花岗石轩石勒脚。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有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至今还保存完好。
台湾银行大楼
现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东立面配于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从而使其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这不禁让人想起具有“东洋伦敦”之称的东风饭店。这些楼与楼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使得外滩的建筑尤显和谐统一,建立一种整体的美感。
麦加利银行大楼
上海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丽如银行,就开在如今被人们称作麦加利银行大楼之内。大楼共五层,底层外墙用花岗石铺贴,内部地坪则是黑白对比的大理石。大门则是楼的主线,南北两边建筑造型对称。二至四层外立面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第五层横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刻以花瓣造型。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更让人们感受到麦加利银行大楼的玲珑与别致。
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曾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09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怡泰邮船大楼
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格林邮船大楼”。该楼高7层,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怡和洋行大楼
自从19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大楼
即现在的市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
英国领事馆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解放后,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
除了上述地处外滩的大厦外,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气象信号台与外滩的这些建筑浑然一体,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万国建筑博览”的画卷。
外白渡桥
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1970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了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
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 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

了解更多>>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00年底竣工。建成后,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
外滩观光隧道内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箱体美观、舒适、轻颖、透明度高,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
同时,隧道还将利用空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隧道内演示反映人物、历史、文化、科技、风景等各种图案、景象及背景音乐,使过江过程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国第一条越江人行观光隧道--上海外滩观光隧道工程。外滩观光隧道将首次设计采用地下冷却塔,以保持浦西外滩和浦东滨江大道的环境协调、完整。外滩观光隧道通过声、光、电、激光等高科技手段,在直径仅6.76 米、长646.7 米的圆隧道内制作五光十色的动态景观。虽然过江时间只有5分钟,但游客将经过八个景色不同、内涵各异的景区。
首先经过的是“时光隧道区”。隧道壁上破裂的铝板、探索器撞击地面的巨响,表明我们钻入地层,进入科幻空间。在“漩涡区”,光波飞速倒退,光纤闪亮,化作一个绚丽的漩涡。随后见到,洞壁上模拟岩石实景,辅以迷幻的灯景,探索器正在穿透岩石层,这是“穿梭区”。
进入接近江底的“岩浆喷射区”,各处是耀眼的灯光,表现出岩浆沸腾喷涌的场景。这儿色彩迷离,气氛宁静平和,仿佛如诗似画的梦境世界。

了解更多>>

外滩城市雕塑群

外滩城市雕塑群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新奇,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奏着歌唱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墙林立,船队正驶向全国;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了解更多>>

外滩

外滩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52幢风格各异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也惊人地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了解更多>>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Dr. Erich Paulun)于1907年创办,在1950年之前一直采用德语教学。同济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并称上海“四大名校”,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了解更多>>

天原公园

天原公园

天原公园位于水城路735号,除园东大门临水城路以外,三面皆为住宅和单位用房。园址原为天山苗圃。1984年10月,市园林管理局和长宁区人民政府投资 46万元,由上海市市园林局设计谢家芬负责总体规划及绿化设计,市园林工程公司承建,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放。园内建有亭、廊、架、盆景、花坛,植物配置得体。园内还遍设天台、石凳、园椅、园凳,受到附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欢迎。
西门一侧是林荫道,另一侧为一条长115米的林带,林带的一端有一片开阔的棕榈林,林间置月牙形的紫玉兰、白玉兰花坛各一处,并设石凳、园椅若干,环境十分幽静。园中部是全园置景的中心,为数有限的园林建筑也集中在这里。南部是平台、亭、花坛组合,平台面积56平方米,六角亭建在平台的东南角上,面积12平方米;平台东北角连接着一只用水泥砌成的花坛,面积28平方米。北部有一组以四角亭、棚架、廊相连的景点,四角亭面积16平方米;棚架长15.5米,宽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东端连着四角亭,西端连着廊,棚架两边置石凳,棚架南栽紫藤;廊长15.2米,宽4.3米,廊西端置有高低错落的两只花坛,廊内设阅栏和石条凳。两组建筑之间的地坪以彩色方石块和鹅卵石镶嵌图案,中置花坛,总面积800平方米。在园的东西两角各有占地200平方米的圆形小广场,广场中央均有花坛,绕花坛设弧形水泥围凳;西广场边置月季棚架。

了解更多>>

天山公园

天山公园

天山公园位于延安西路1731号。1958年,为填埋法华浜而在园址大量取土,形成人工湖,因其形似葫芦,取名葫芦湖。人民政府在湖的周围种植树木,辟建为公园,于1959年国庆节取名法华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原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1998年因建造轨道交通明珠线和延安西路拓宽征地4300平方米,现有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1.67万平方米,草坪1.24万平方米。公园布局精巧,环境幽静。拥有山、湖、池、岛等景观。
1965年,公园改名长宁区国防体育公园。1973年,公园划归区园林管理所管理,开始全面改造。由市园林局投资,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周在春、任达、孙宝峰、陆雍等工程师先后设计,由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承建。植树128种,9265株,辟建儿童游乐园等。
1975年5月,公园改名天山公园并对外开放。1977年建成碧波廊。1984年,构筑嵘山和峦山。峦山在葫芦湖北面,为全园最高点,山上有一亭,初名山色亭,1989年为纪念长宁区与日本大阪府建立友好城市一周年,在亭下立石碑一块,辟建樱花林,山色亭遂改称樱花亭。嵘山位于湖东,绵延50米,主峰高 5米。山上石径纵横交错,太湖石围成的树坛,高低错落,植有梓树、白榆、女贞等乔木,山下植有油橄榄、蚊母、丝兰和球类植物。在曲折的石径旁丛植茶花、桂花。杜鹃等。1985年,建成湖光榭和风光岛。
1987年4月,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公园北部辟建国防园,由国防教育馆和兵器陈列馆两部分组成。国防教育馆分为东西两馆,东馆由张爱萍题写馆名,于1987年8月1日开馆;西馆于1989年10月落成,由秦基伟题写馆名。1991年增设双拥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馆),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馆名。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