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不仅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商务金融中心。上海的字面意思为“临海城市”。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恰好处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可轻松到达广阔内陆,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和内河港口。 受北方怡人的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上海四季分明,并且阳光充足、雨水丰沛。

左家宅

左家宅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战争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了解更多>>

醉白池公园

醉白池公园

松江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宠,亭台密布,古迹甚多。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上海地区有五大古典园林,就是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及松江醉白池。而醉白池在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
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园名意思是说,这是陆机、陆云家乡的名园。因为陆机曾有诗说“仿佛谷水阳”,说自己的家乡在谷水之阳。朱之纯是以名人名句来命名宅园的。历代在“谷阳园”的基础上都有所扩建。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 “四面厅”、“疑航”等建筑,并团结了当时一批文人在此处吟诗作赋,咏解不断。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为什么叫它“醉白池”呢?有虚实二名来源。

了解更多>>

醉白池

醉白池

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它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占地5公顷,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也是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现醉白池已被扩建为为公园,其中现存园林部分为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在明代旧园遗址上所辟建。历经300余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园林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园内古木葱笼,亭台密布,古迹甚多,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十鹿九回头”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了解更多>>

邹韬奋故居

邹韬奋故居

这是一幢普通西式楼房,房子的主人——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以后的用的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懈。
韬奋青年时代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圣约翰大学为美国人开的教会学校,创建于1876年,是上海最早的大学。现为华东政法学院,韬奋楼和韬奋塑像是该园的标志性建筑。他毕业后开始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编译《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刊载的全是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又切中时弊的文章,因此深受大众欢迎。
1930年,邹韬奋夫妇租下了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54号作为寓所。
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负责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在牢狱中,邹韬奋等人坚贞不屈。韬奋出狱后离开了万宜坊的这座寓所。1944年病逝于上海。
为纪念邹韬奋,1956年在他的故居和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所陈列的都是邹韬奋生前用过的原物。右面壁炉上方挂着大幅的韬奋母亲的照片,左右两边有两只配有风景画的镜框;左面壁炉上方挂着妻子沈粹缜的一幅刺绣(她原为刺绣专家)。阳光从南墙中间的落地长窗射入,显得格外暖和,似在等待远去的韬奋归来。

了解更多>>

邹容墓

邹容墓

位于徐汇区华泾镇西。邹容(1885一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冲重庆市巴南区)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到上海,著述《革命军》,号召推翻清皇朝,建立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903年苏报案发生,被租界巡捕房拘捕,后死于狱中,年仅21岁。当时有义士刘三收其遗骸,葬于华泾镇刘宅旁的工地上。1924年,修墓立碑。1981年重建。墓区占地1亩余,坐北朝南,中间是一座高2.4米的塔形墓标,上书“邹容之墓”四宇。墓标后为圆筒状墓,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后有章太炎所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墓碑。墓碑后是石屏,东西两边各有一座石亭。东边石亭内矗立着一座高近3米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石刻,由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丹书。四周遍植松柏,庄严肃穆。

了解更多>>

转轮经藏窟

转轮经藏窟

"转轮经藏窟"凿于北山佛湾中部,编为第136号,是一个平顶长方形大窟。窟高4米,宽4.7米,深7米。造像具有保存如新,典雅优美,个性鲜明,民族风格突出的显著特点。曾被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女士赞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据窟内现存的五则纪年题记知道,此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至十六年(1146年),作者为河南颖川(今禹县)人胥安。
  "转轮经藏"系佛教法器,为萧梁时傅弘首创。其形制是在大窟中心建一柱,作八面形。巨柱如小屋,中有轴可旋转,内置经典,谓之"转轮藏"。后又在八面柱上各刻一龙,以示天龙八部中的龙众护法之意。
  "转轮经藏窟"内的"转轮经藏"由地及顶,立于窟之中央,虽有轴但不能转动,形似八面中心柱,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下部高1.78米。柱基为须弥山,山上刻一蟠龙,鳞甲森然,绕山一周后首尾覆于山之正面,作戏珠状。龙上方为八面形露盘。每面露盘上浮雕顽童众多,或互相嬉戏,或扶栏跨越,姿态各异,天真可爱。
  中部高1.29米,为八条圆雕石柱。每条石柱分别置于下部的八面露盘角上。柱上刻有龙或祥云,龙头向下,祥云中现女像双手拱揖或持物。八龙柱间被接空,有利窟内采光。
  上部为八面实心露盘。其上浅浮雕天宫楼阁,舍利宝塔,缭绕祥云,氤氲瑞气。
  整个"转轮经藏"即是佛法的象征,又起到了支撑、采光、装饰的作用。
  "转轮经藏窟"内的雕像镌于东、南、北三面壁上。其布局形式是东壁刻一佛二僧二菩萨,南、北壁对称各凿三组造像。这种布局结构严谨,既有整体感,又可使造像各自相对独立。
  东壁正中的释迦佛,跌坐于莲台上,双手作说法印,神情庄严静穆。头顶上方发出毫光二道,经窟顶绕四圈达于窟口。佛坐身高1.5米,肩宽0.72米。身后刻大圆形背光,直径1.8米。其左右两侧分别胁侍憨厚稳重的迦叶,博闻强记的阿难以及右手持杨柳、左手提净瓶的净瓶观音和手持莲花的大势至菩萨。另在左右角上各立一双手合十的童子。右角童子左侧还并列站立四身供养人像。此壁由于长期受水浸蚀,剥蚀风化甚重。
  南壁(左壁)刻三组像,从里向外依次是:
  1.文殊菩萨(图版二)。在佛门中,文殊是博学广闻,多才善辩,象征智慧的菩萨。此窟的文殊跏跌而坐,脸庞方正,颈项稍短,手指圆润,肩平而宽,双目平视,手握经卷,似专注凝思,颇具学者风度,给人以智慧深邃,精力充沛而又略带自负的神态。其座下有一青狮,怒目切齿,作狂吼状。狮右立一顶盔贯甲,飘长髯,足蹬靴的狮奴。雄狮在古印度被认为是最凶猛的野兽,而文殊骑于背上,却只见其怒,不见其动,以此寓意智慧完全可以战胜最为凶猛的野兽。此组造像在对文殊菩萨内在气质的刻画上颇为成功。
  2.玉印观音(图版三)。她头戴高花冠,着褒衣傅带式天衣,颈下、胸前缨珞珠串繁饰,左手举印,右手抚膝,跌坐于金刚座上。坐身高1.37米,肩宽0.48米,座高0.94米。神态沉着稳健,面相刚毅丰腴。头上的花冠玲珑剔透,极为精细,手指般大小的珠串均以凹浮雕刻成,距今虽已八百四十余年,却未损毁一粒,其完好程度令人惊叹不已。观音左右下侧各立一侍者,皆风度潇洒,似一对古代才子佳人(图一六图版七、八)。左边为善财,身高1.29米,头戴方冠,作年轻儒生状;双手捧笏,态度恭谨,彬彬有礼。右为龙女,身高1.25米,双手持物,秀脸微低,婷婷玉立。
  3.如意珠观音(图一七)。观音身高2.05米,肩宽0.43米。她头戴花冠,外罩披风,着字领天衣,广袖飘坠,衣饰繁絮,于堂皇富丽中具见静穆庄重之感。双手捧如意珠于腹前,由珠上发出毫光一道,绕三圈后从左肩达于窟顶。
 北壁(右壁)亦刻三组像,由里及外依次是:
  1.普贤菩萨(图版五)。普贤头戴方形花冠,肩披帛带,胸缀璎珞。左手抚膝,右手持如意,跌坐于大象背负的莲座上。坐身高1.01米,肩宽0.36米,座高0.33米。普贤面像清秀,体朝前倾,目光下视,双唇轻翁,嘴角微收,指如玉笋,呈欲笑又忍,感情内涵的微妙神态,具有古代东方美女的典型特征,给人以娴静,端庄、温柔、善良、秀雅之感,被当代美学家王朝闻称誉为"东方维纳斯"。莲座下的大象温顺而立,头略回盼。象左立一象奴。体魄健壮,豺眼圆睁,旷悍剽武,骄蛮强悍,气质粗扩。匠师们运用这种反衬手法,使象奴与普贤形成鲜明对比,在气质上一刚一柔,两相比较,更为成功地表现出了普贤的清秀文静,隽逸超尘。
  2.(日月观音)。观音跌坐莲座上,坐身高1.54米,肩宽0.5米,座高0.83米。她身具六手,上两手托日、月,后两手执长柄龙头斧与长剑,前两手捧钵及持杨柳枝。面庞丰满,秀盾垂目,雍容华贵,和蔼可亲。观音身后左右侧立二侍者,均身高1.33米。左边为,老者,头戴风帽,身着对襟长袍,左手执拂,右手于胸前竖二指,面部造型夸张,似含笑若有所悟,神情虔诚恭顺侍立,形象极为生动。
  3.数珠手观音。观音赤足站于莲台上,身高1.91米,肩宽0.44米。她长发技于肩,胸部密饰珠串,着荷叶披衫,左手握右腕,右手于腹前持数珠;身材修长,面色莹洁,肌肤娇嫩,吹弹可破,神情妩媚温静,惹人喜爱。
  此外,在南、北壁窟口处,还各立一金刚,高1.72米。他们肌肉弩张,腰系短裙,手足戴钊,脖子上有项圈,手执兵器,面日狰狞。
  北山"转轮经藏窟"内的雕像,可谓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堪称宋代菩萨造像的陈列馆。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是我国传统艺术理论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在石窟造像中具体运用的结果。

了解更多>>

朱家角课植园

朱家角课植园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是一座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园”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

了解更多>>

朱家角古镇旅游区

朱家角古镇旅游区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
坐落于青浦县, “金色玉带”318国道横贯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在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一线街、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水木清华,文儒辈出”,从清代金石学家官至刑部右侍郎的王昶,到上海申报的创始人席裕福,从御医陈莲舫到清末民初的著名通俗小说家陆士谔,朱家角可谓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了解更多>>

朱家角城隍庙

朱家角城隍庙

朱家角城隍庙,位于朱家角镇中心的祥凝浜,为青浦城隍的行宫。原庙址在镇南雪葭浜,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迁人祥凝浜现址。
城隍庙座东朝西,正门临河有一垛照墙,两边为东西辕门,正前有一对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进门左右有两个侧殿,再前有一石柱鱼脊,飞檐翘角的戏台,戏台顶部有160只斗拱组成圆形顶。台前横额刻有“承平雅颂”四字,戏台前是一块用石条铺就的庙场,过庙场便是正殿,殿正中,供奉着城隍老爷与夫人的塑像,两人都慈眉善目,一脸的祥和。
大殿两侧为庞。旧时,左边有寅清堂、玉照廊、月香室、照春台。右边有凝和书屋、荷净山房、潭影阁、可娱斋、挹秀轩、含清榭等。凝和书屋为当时里中文人文会所在。潭影阁前有荷花池,池畔垒石;含清榭边有小溪,上架小石桥,池内蓄养金鱼数百条;周围环植芙蓉、杨柳、桃李等。这些亭台楼阁,假山水池,时人统称“城隍庙十二胜景”。如今,这些景点已难觅影迹,只剩左侧院的太子殿、观音殿等建筑。不过,现正处修复之中,不久,即可重现昔日风采。
城隍庙又是朱家角镇道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道教尊东周李聃(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有四个教派。朱家角镇以“正一道”为多。

了解更多>>

珠溪园

珠溪园

在享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青浦朱家脚镇的东端,有座独具古典艺术风格的园林?D?D珠溪园。这座占地50余亩,含水面面积的珠溪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湖水清澄,风光秀丽。金石亭、清华石亭、石拱桥、石驳堤岸、九曲桥、九龙喷泉、假山、长廊等景点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珠溪园的景点,除了九曲桥、假山、喷泉等以外,还匠心独具辟了一个生肖园,园内置有12座石刻生肖象,造型古拙滑稽,富有情趣,每座塑像下面均刻有对该属相人的个性描述,游客到此,莫不纷纷寻觅,“对号入座”,饶有兴趣地观看对自己的品述后,有的点头称队,有的摇手否认。这里、那里,不时响起阵阵笑声。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