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万世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还有“风筝故乡”潍坊,每年6-8月是去山东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刘公岛在威海市以东海面约4公里处。横卧威海港口中央,和威海城唇齿相依,形成天然屏障,以海防重镇驰名。负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面积1万平方米。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东西跨院三间有有长廊绩通,均为清式举木砖结构。 衙署大门两旁,有乐亭两座,东西峙立。提督署西北200米处有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府邸,旧称丁公府。府西是水师学堂旧址,现存东,西辕门,堞墙和戏台。水师学尝西干部外面是船坞,为修理舰艇之所。船东南有铁码头,当时北洋水师舰队近50艘舰艇,即停泊于此。提督署内设有甲午海战文物陈列室 ,陈列有海战时北洋舰队追击日舰的情景和定远,镇远二舰雄姿以及丁汝昌,邓世昌遗像等珍贵图片资料和其它有关实物。
了解更多>>
泰山顶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是唐摩崖,唐摩崖是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刻石。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碑文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时亲自撰写的.
唐李庵风景区位于邹平城西5公里会仙山东麓,寺院有大殿及东西偏殿,大殿屋脊、角、檐均有双龙和吻兽,殿内饰彩色征战图,神仙飞升图,龙、虎等珍贵壁画,世所罕见。风景区内有僧房、茶社、古木亭、杏林塔等。 景区群山环抱,绿树葱茂,曲径通幽,玲珑别致,文脉昌盛,素有齐鲁“小灵岩”之称。
探海石,是位于岱顶的一块突兀伸出的怪石,其上可观云海玉盘奇景。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 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 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 汶上历史悠久,古称中都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细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分布,形成了黄河流域完整的史前文化序列。据史料记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唐宋时期,汶上即为佛教圣地。 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因年久失修,毁于1946年。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舍利”、捧真身菩萨、银菩萨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之后,汶上县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宝相寺,供奉佛圣物。经过两年的施工,寺院也已建成,包括经修复的太子灵踪塔、供奉殿、塔宫、回廊、地下通道、园林等。寺内由美国李玉梅女士功德支款重塑的十八罗汉,皆为大青石独立雕刻而成,每块约重3000千克至4000千克,造型独特,气宇轩昂。
太清景区座落在宝珠山下,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东南部,从青岛市区沿香港东路东行30公里即可抵达。景区以著名道观太清宫命名,简称太清景区。宝珠山主峰称 “老君峰”,其左依次是“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右边依次是“重阳峰”、“蟠桃峰”、“西王峰”.宝珠山七座山峰从东、北、西三面环绕着一临海谷地,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
大家看,在太清宫西侧那块高大石崮上,刻着直径1米、雄浑遒劲的“太清水月”4个大字。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墉游览崂山时随口说出的4个字,后来被刻在了后山的石头上。这4个字是水景的提炼、月色的升华,为太清宫的月夜勾画了一幅令人叫绝的山水画卷。从这里可以乘游艇游览近海景观。如果在这里赏夜景,用“绝妙”来形容恰如其分。每当夜幕降临,天上的月色辉映着大海,万点银光,一片空明,景色分外清奇静雅,宫中悠扬的钟声、道乐偶尔传来,融进浪涛,形成“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绮丽佳景,宛如仙境。这道景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景”,称“太清水月”。出了太清宫,我再介绍一下太清湾其他两个景点,游客们可乘游艇前往,也可以沿着东边这条石阶到上清游览区。 一湾碧波三山围,一波引来万波随。仙山幽处听涛声,潮生明月游人醉。太清宫停车场前的海湾称“太清湾”。
由垭口到有霞洞,全长1200米,高差200余米,单程运行15分钟,载客200人,最快运行速度每秒5米。乘索道游览较步行上山能节省1个多小时,并可从空中游览优美的奇观佳景。 为了便于游人登山游览,1990个这里修建了单循环脱挂式四人座客箱游览索道。索道分上、下两站。
每当清晨敲钟时,因山间寂静,空谷回音,清脆洪亮的钟声余音经久不息。这一景观称“太平晓钟”。钟亭前是一座幽静的小花园。这株白玉兰和紫薇(痒痒挠)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玉兰属于名贵花卉,紫薇却是宋代以来道教最为青睐的花卉,大概是为了纪念创立“紫薇斗教”的始祖陈抟而延续下来的。凡属华山派的道观院内都种植紫薇。宫外石壁上镌有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1981年夏游太平宫时留下的墨宝:“黄金足赤从来少,白璧无瑕古来稀,魔道分明浓划线,是非不许半分毫。”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非不容混淆,原则问题更应泾渭分明。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东院内这个亭子悬吊的仿古铜钟是清光绪十八年(1888)重铸的,四面分别铸刻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古千秋”、“八方大吉”字样。下面画刻着八卦图,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
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的太平楼,重建于1987年,景点包括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等。太平楼就在在平浪台中部,面南背北,双层结构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六兽置于屋脊上,四周围以明廊,“太平楼”匾额悬于门上方,是书法家乃正所书,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1987年为纪念戚继光逝世400周年而建的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水泥质地,高4米,戚继光身着戎装,挺胸昂首而立,按剑俯瞰水城。位于太平楼西侧的点将台,坐北朝南,是原来指挥、调动水城内水师船只之发令处,为轩亭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六兽,西、南两侧有明廊。太平楼东侧是涌月亭,南侧为平浪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