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万世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还有“风筝故乡”潍坊,每年6-8月是去山东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文登圣经山风景区

文登圣经山风景区

文登圣经山风景区是胶东半岛第一山——昆嵛山南延的支脉,位于文登市葛家镇西北,方圆近8平方公里,距威海市区65公里。昆嵛山是曾被北魏史学家崔鸿誉为 “海上仙山之祖”, 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南临黄海,北有蓄水量一千万立方米的高山湖泊,是一处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圣经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

了解更多>>

文登青龙农业旅游度假村

文登青龙农业旅游度假村

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文登西郊,距市中心3公里, 景区分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果蔬种植、动物养殖四大区,主要景点有中心广场、盆景园、罗汉山、樱花园、属相岛、动物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奇峰异石、民俗婚庆广场等14处景点。 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绿色养殖为一体、多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了解更多>>

文登

文登

文登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名胜颇多。被誉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 ,不仅景色秀丽幽美,还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有雕有老子《道德经》上下卷计6000余字的圣经山摩崖石刻,有金元时期的七真人庙、东华宫、白玉台、朝阳洞、烟霞洞等道教遗迹,有山东半岛最早的庙宇无染寺等;城东的文山,是秦始皇东巡时召贤士文人论功颂德的地方,山上建有古召文台、秦庙等;小观南海旅游度假村、北海旅游开发区、天福山革命起义观光区,环境优雅、设施完备,是避暑、疗养的理想去处。

了解更多>>

文博苑

文博苑

陵县县城是汉、隋、唐等朝代的平原郡治。这里保存着我国书法碑刻艺术的瑰宝——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碑文是晋代夏侯湛撰写的《东方朔画赞》,赞文内容通过对东方朔画像的赞誉,对汉武帝时的太中大夫东方朔“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戏万乘若察友,视俦列如草芥”的一生,给予崇高的评价。 保存着我国书法碑刻艺术的瑰宝——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

了解更多>>

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

城垣建筑平面为矩形,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庄园坐西朝东,高大的拱券门上方镌刻着遒劲有力的“树德”两个大字,城墙原为两重,两墙间为更道,现仅存内墙。墙高10米,根基厚3.8米,顶宽1.5米,结构采用明清城墙的传统模式,内为三合土夯筑,外砌青砖。顶部外侧设垛口,内侧砌女儿墙,中间为宽窄不一的过道。墙体内壁四周有几个拱券形壁龛,内有上下两层对外射击孔。城墙东南角和西北角建有两个半突出墙体的圆形炮楼,各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孔,根据不同距离射击目标发挥不同作用。住宅房屋建筑是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同时又有典型的地方风格。其主体结构为清代小式木作台梁式构架,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平面布局是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沿南北纵轴对称设计,并按前堂后寝的原则依次排列,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鳞次栉比的住宅房屋与高耸的城垣融为一体,尤其突出了能攻易守、进退自如的军事防御功能。

了解更多>>

蔚竹庵

蔚竹庵

自内九水的双石屋村外,沿山路东行去潮音瀑,向东北行,翻过山头,行程约两公里,即达蔚竹庵。
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称在蔚竹庵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明代万历十七年(公元1598年)送冲儒真人云游崂山时,见这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乃世外仙境,遂不畏艰辛,建一道观,并移竹环栽,取名蔚竹庵。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建筑面积达150余平方米,计有房舍20余间,是一处精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殿后峭壁料岩,苍松吐翠;门前溪涧流水,叮咚悦耳;周围蔚竹环抱,曲径通幽。
蔚竹庵现保存碑记三通:
(1)《蔚竹庵碑记》,在正殿东壁,碑身50公分见方,记载该庵占地四亩,系明万历二十一年三月立。
(2)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刻石。在正殿墙外基石上,记载蔚竹庵始建年代。
(3)《重修蔚竹庵庙记》。系道光十九年(公元1893年)四月立。在正殿西壁,碑身1米见方,记载重修蔚竹庵经过。崂山庙宇众多,碑记百余通,文革期间,破坏殆尽,类同蔚竹庵三碑得以保存下来的,为崂山庙宇所罕见。
蔚竹庵外有一座五级石塔,系1930年为纪念于西淑真人而建。此庵建立后,一度曾为道姑庵院,至清咸丰年间改道士住持庙务。蔚竹庵上,山比庵高数倍,大石岌岌欲坠,老松蟠绕其间,婆娑飞舞,由院庭中仰望,不敢升堂入室,前临骜涧,涧溪流水、鸣笛如曲,流入内九水,被人们誉为崂山十二景的“蔚竹鸣泉”。

了解更多>>

未始潭

未始潭

这是一种无穷因果关系的逻辑推断。通俗点说,就是人们能看到的事物本原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更高更远的根源。那是什么呢?当然就是道家所论的“道”。老子和庄子都认为“道”是玄之又玄的万物之根,凡人不能直接体验到它。唐代道教的“重玄学”就是由此而来,目的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这个山村名为“双石屋”。村里的房子全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的,有人认为这就是村名的来源。其实,真正的“双石屋”是左面山坡上由巨石架起来的两个并列天然石洞。据说五六百年以前,这里并没有人家,只有两个农民,一个姓毕,一个姓乔,带着老婆孩子结伴从文登逃荒来到这里,便在这两个石洞里住了下来,所以叫“双石屋“。后来他们开荒种地,又用石头垒起房子,代代相传,慢慢发展为这个山村。直到现在,村里还是毕、乔两大姓,仍旧沿用祖先留下的村名。这里刻记的是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一首诗。它赞美了柳树台、双石屋、蔚竹庵和潮音瀑。“果然风景似江南”一句高度概括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 这是未始潭。“未始”取自《庄子内篇·齐物论》:“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这句话是在解释宇宙形成和发展的逻辑,意思是说:宇宙有个开始,有个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个未曾开始那个未曾开始的开始。

了解更多>>

未封潭

未封潭

“夫道未始有封,言夫始有常。”意思是说:道从来就没有分界,无处不在,随处可见;言论有彼此、有辩证,所以是无常的、变化的。 对面这个水潭称“未封潭”。“未封”取自《庄子内篇·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夫始有常。”

了解更多>>

潍坊嵩山旅游风景区

潍坊嵩山旅游风景区

永泰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约11公里处的太室山西麓,座东朝西,面对少林寺,背依气势巍巍的望都峰(因站立峰顶可眺望九朝古都洛阳而得名),北临秀丽多姿的子晋峰(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居住修道而取名),南有知崖万壑的少室山和碧波荡漾的少林水库。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葱郁,溪水萦回,宝塔点缀,景色清幽。寺前的登偃旅游公路南行1公里与207国道相连,交通方便。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还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代易名永泰寺,金代更名永禅寺,元朝以后又复名永泰寺,变称永泰禅寺。也有人称永泰寺为永泰庵或永泰院的。那么,永泰寺名是怎么演变得来的呢?寺与庵与院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宣武帝元属的女儿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为尼”。其史孝明帝元诩便在子晋峰下的明练塔旁敕建一座尼寺,让妹妹永泰公主侍佛传法,并喜度官宦及平常百姓家的女子百余人为尼。因寺建在南朝梁武帝的女儿、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达摩的四大弟子之一有练公主塔旁,故名明练寺。
永泰寺之名始见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廿五日,嵩岳寺都维那憎道莹上奏朝廷,说明练寺“依山带水,形胜幽栖,不假多工,便堪居住”。整修竣工后,因“天恩为永泰公主于前件,故伽蓝置寺一所,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二七人……”自此,明练寺从创建到易名永泰寺,共经历了185年。
金朝,永泰寺又更为永禅寺,是寺僧标榜自己是佛教禅宗正脉的一种表示。因北宋以后人们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佛教僧徒中也有言女僧人是“二僧”(含低人一等之意)之说,这是性别歧视的恶果。永泰寺尼僧把寺名改称永禅寺,当是对这种蕊欲偏见抗争的一种方式。金代永泰寺名僧均庵主圆寂后,其门徒为其建塔,塔铭即题为“嵩山永禅寺均庵主塔记”。
元、明以后,永禅寺又复称永泰寺。这一时期永泰寺尼僧世系也多依照少林寺自元代初年福裕开始的“70字辈”的顺序排名论辈。所以,此时永泰寺有的尼僧便自称永泰寺是少林寺下院,把永泰寺称为永泰院或永泰庵。尼僧圆寂后也归葬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如元至正四年(1344年)永泰院主圆公死后,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塔铭上就刻有“永泰院主圆公之塔”8字,现在墓塔犹存。
明、清时期,永泰院或永泰庵之名在碑碣、墓塔中再没有出现过,均以永泰寺或永泰禅寺之名沿用至今。
民间传说,佛教僧徒是“男僧住寺,女僧住庵”。受此影响,当地群众也多称永泰寺为永泰庵。其实,“男僧住寺,女僧住庵”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寺与庵都是佛教僧侣传法居住的活动场所。历史上的寺与庵,男、女僧人都可以居住,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之分。所谓“庵”,单从字面意思讲,是僧人居住的小寺庙。但在古代则是僧人对自己居住地方的谦虚说法,也就是说不论僧人的住的房屋有多么豪华或简陋,对外人说起来,均谦称为茅庵或划庵。久而久之,庵就形成一种固定的名称了。如嵩山地区的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广慧庵等,历史上居住的都是男僧。所以说,“男僧住寺,女僧住庵”是没有根本的说法,仅是民间的一种俗称。
关于女僧人的称谓,民间俗称女僧人是尼姑。化教称已出家的女僧人为比丘尼;称信奉佛而未出家,也有法名的女弟子为优夷。《大唐中岳永泰寺碑》中说永泰公主“出俗入道为尼”,说永泰寺是“尼寺”。这说明在唐代永泰寺就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尼寺了。
永泰寺在历史上先后有明练、永泰二位公主在此出家,其规格之高,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封建社会,皇室的人出家侍佛屡见不鲜。如北周的皇后先后有10人,全部信仰佛教。其中出俗为尼者有6人,好武帝宇文邕的李丘后、宣帝宇文的朱皇后,静帝宇文衍的生母和宣帝的陈皇后、元皇后、尉迟皇后,也都相继走出皇宫,到寺院为尼。因明练、永泰二公主是高居万人之上的“皇室子女”,不需要在人面前谦称自己成住的寺院为草庵茅庵。永泰寺从始建到现在已有1480多年的历史,都是以“寺”自居,世代居住于此的传法僧人都是比丘尼。这在有关永泰寺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写的清清楚楚。
凡来嵩山永泰寺参观的游人都要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永泰公主为什么要放弃宫廷生活而出家为尼呢?笔者综合有关永泰的史料,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为躲避朝廷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明哲保身而出家为尼。据《魏书·明帝纪》载:“明帝以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即位,二月尊高氏为皇太后,已亥又尊胡充华为皇太妃。三月皇太后出俗为尼,徒御金塘。”永泰公主不知是否太后所生?“八月皇太妃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至正光元年七月侍中元义刘腾矫皇太后诏以帝年已长,敬逊别宫,乃幽皇太后于别宫。”清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说:“永泰公主入道为尼,史虽无可考。然观当时朝政,高太后之出俗与永泰公主为尼,都有不安于其朝政之缘故。”据此,当地群众演绎出永泰公主的母亲西宫娘娘陷害东宫娘娘,永泰公主看不惯母亲的奸佞行为,又无可奈何,毅然出家的民间故事。其二是,北魏时期佛教盛行,永泰公主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而自愿出家为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二月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载:“汉明帝听洛阳妇女阿潘等人出家,为中国女缁(女僧)之始”永泰公主为仿效古人,于下光二年(521年)“出俗为尼”。其三是,永泰公主奉敕出家。永泰公主的父亲宣武帝元恪、哥哥教明帝元诩都在嵩山建有离宫,经常从京都洛阳到嵩山游乐。永泰公主多次随同父、史到嵩山,被嵩岳幽美的环境和宁静的寺院生活所吸引,多次要求到嵩山出家,为满足妹妹的要求,孝明帝元诩特诏令为妹妹敕建明练寺兼度土庶女等。所以民间盛传,永泰公主出家后的起居丫环侍奉,朝夕为伴,生活费用完全由朝廷供给,连公主用的粉黛和胭脂,都是宫廷送来的。永奉公主也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钱粮赈济周围的百姓。因此,嵩山地区广大僧俗对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
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扬名。明代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是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佛教禅宗中的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变千古不配矣”。因而历代有许多名人学士到此寻胜访古。

了解更多>>

潍坊云门山

潍坊云门山

位于青州市城南2.5公里,海拔400多米,因山顶有一自然石洞,远望如明镜悬空,天门洞开,每逢夏秋之季,云雾缭绕,穿洞而过,景色如同仙境,云门山由此而得名。云门山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巨大繁体“寿”字,是全国石刻之最。云门山群峰兀立,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文化古迹众多。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