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万世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还有“风筝故乡”潍坊,每年6-8月是去山东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东方寓乐园

东方寓乐园

东方寓乐园位于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黄金地段,北门紧邻104国道,与开发区管委会隔路相望,距市中心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仅200米,交通十分便利。

了解更多>>

东阿县

东阿县

东阿县位于鲁西平原,始置于秦代,因古齐,伏二水沿东平湖入镜,河曲形成大陵故名。此后历代隶属多有变更,其名称及建制相沿至今,1958年曾一度并入寿张,茌平两县,1961年恢复其县制。全县总面积787平方公里,人口约42.2万人,辖5镇,9乡。  本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28-38米。因境内有黄河故道,形成波壮起伏的高岗,缓坡及洼地,缓坡平地,河间浅平洼地,决口扇形地等五种地形为主。地下矿产资源以煤为主。   本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20.3℃。平均降水量633.7毫米。无霜期平均210天。镜内水系较丰富,除黄河外主要河流有赵牛河,宫路河,中心河,四新河,巴公河等。  全县耕地7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地瓜;经济作物以棉花,大豆为主。本县工业现已拥有机械制造,炼焦,化肥,建材,木材加工,棉纺,皮革,酿造,文化用品,造纸,食品加工等门类。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国家级,省级干线公路布满全镜。各乡镇由县乡公路连接。此外,该县另有位山,旧城,王道口,滑口,湖西渡,朱圈,陶嘴,邵庄等多处黄河渡口。

了解更多>>

定陶县

定陶县

定陶自古就是一片充满商机和希望的热土。 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后,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遂在此定居经商,号陶朱公,开创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的伟业,被世人尊为商祖,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60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 岁月的沧桑,铸就了定陶昔日的辉煌。历史上,她曾12次为国,8次为郡,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战略要地和全国性经济都会,有“天下之中”的盛誉。 横越万里的历史烟波,乘着商祖范蠡的灵气,久久在这里流恋;绝唱千古的圣贤礼乐,载着巧运无穷的智慧,在这里无限流芳。 改革开放,翻开了定陶发展的新篇章。定陶县先后被列为或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全国小麦良种生产基地县等。 新世纪、新定陶、新形象。今日的定陶,正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日益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广泛关注的焦点; ——区位优势明显。她位于“京九”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的十字交汇处,东接沿海地区,西连中原腹地,具有广阔的市场辐射力。 ——农业资源丰厚。全县形成粮油、瓜菜、林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和双孢菇、大棚菜、西瓜、大葱、玫瑰等八大生产基地。是鲁西黄牛、青山羊的主产地。淡水资源极为丰富。 ——基础设施完善。她北枕新石铁路,南依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全境,境内四条省级道路与城乡公路筑起“三纵四横”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供电、供水、通讯及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经济环境宽松。政策优惠,合作前景广阔。我们树立“县外就是外”的大开放观念,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 打造诚信定陶为突破口,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最优良的服务吸引县外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定陶聚集。 ——投资回报率高。闻名全国的希望集团、九发、鲁花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在这里投资并扩建了二三期工程。林纸一体化、多功能肽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立项和上马,展示着定陶美好的明天。面对入世机遇,我们决心以创建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两大兴县战略,以农业结构调整、兴办龙头企业和治理环境为工作重点,再创定陶发展新优势。 古为商祖范蠡“三致千金”热土,今是外商投资兴业福地。物华天宝、商机无限、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定陶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定陶进行多领域、多形式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和资源开发,共创定陶美好的未来。

了解更多>>

第三海水浴场

第三海水浴场

位于太平角东侧,湛山湾畔,规模虽不大,但海水却异常清澈。沙滩上建有一幢幢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更衣室冲浴的水是热水,对不习惯冷水冲浴者尤为适宜。

了解更多>>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简介 德州学院是 2000 年 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座落在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东临京福高速公路,西近京沪铁路干线和 104 国道,交通便捷,是青年学子读书求知的理想佳境。 学校始建于1971年5月,已走过了35年的办学历程。德州学院的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为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组建了德州高等专科学校。世纪之交的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跨步迈入了全国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之林。2001年10月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普通高校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秀。2002年7月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校“双基”教学实验室评估,我院有3个实验室被评为省一级实验室,2个被评为省二级实验室,物理基础教学实验室被省教育厅批准作为基础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进行立项建设。2002年我院被评为山东省花园式单位;2003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校园文明建设评估,跨入了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行列。2005年11月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德育评估,取得了优秀的成绩,12月被评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988.9 亩,总建筑面积 50.58 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 8364.5万元,馆藏图书 147万册,我院的校园网是山东教育科研网的五个分中心之一;语音室座位数112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4196个,教学用计算机2745台,也已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248人,成人教育学生3000人,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并成功的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现有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 897 人,有教授 52 人,副教授 270 人,正在攻读和已取得博士学位49 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9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符合本科教育教学要求,具有较高思想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资源条件。 学院设 20 个教学系, 2 个教学部,1个成人教育学院。 27 个科研所(室)。 44 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文、理、商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等多种模式并举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几年来,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服务活校”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走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之路,实现了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届普通本科生的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达92%;2004年首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为24.9%,2005届、2006届普通文理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都达到了30.%以上;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师范类达到82%以上;非师范类达到88%以上。大学英语四、六级高通过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逐步成为德州学院的办学特色。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340项,其中承担或参与的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24项,市厅级78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厅级以上奖励411项,其中省部级12项,省高校21项,市厅级378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9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由01年的10.5万元增加到05年的近50万元。共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等10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0篇,其中核心期刊385篇,被SCI、EI等收录80余篇。仅2005年一年就已有近40篇论文被SCI、EI收录,其中有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及SCI收录影响因子达3.5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的十几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以多种形式向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派出留学生。 德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创建德州大学的要求。为此,学院围绕“争创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到2007年争取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0年力争把学校建成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部分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办学实力在同级同类院校中居一流水平、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性综合大学

了解更多>>

德州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

德州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

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园是一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位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平原出口处,总规划面积1200亩,投资3500万元,1999年建成并运营,已形成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种子,种苗、种畜生产与销售、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与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高科技综合园区。

了解更多>>

德州金荷园

德州金荷园

德州金荷园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德州市委政研究的招商引资项目。它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位于德州市区西南郊,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以西、京杭大运河以北,占地面积1100余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金荷园观光以赏荷取胜,是鲁西北冀东南唯一的大型赏荷旅游景点。园内具有近百种国内外名优荷花品种,赏荷游览线路一步一品,一步一景引人入胜。一年一度的德州荷花节,使金荷园真正成为赏荷胜地和德州一大景观。整个园区内以莲藕生产为主,形成了科技、高效、生态环保的藕、水产、牲畜家禽的立体种养模式。莲藕浑身是宝,所以农谚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之说。藕、叶、花、籽不仅是高营养价值的绿色美味食品,也是进补养生的药材。 常言道,有荷就有景,荷景分外美。金荷园赏荷随季节的变化而各具特色。 整个园区游览下来需要1个多小时时间。

了解更多>>

单县

单县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县114万人。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耕地9.8万公顷。现辖单城镇、莱河镇、孙溜镇、郭村镇、高韦庄镇、浮岗镇、黄岗镇、杨楼镇、蔡堂镇、朱集镇、终兴镇、时楼镇、徐寨镇、李新庄镇、谢集乡、高老家乡、曹庄乡、龙王庙乡、张集乡、李田楼乡20个乡镇。  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师单卷所居而得名。春秋时为鲁国单父邑,孔子弟子宓子贱、巫马施相继为单父宰,一个“鸣琴而治”,一个“披星戴月”,留下许多佳话。秦置单父县,唐置辉州,李白、杜甫、高适、陶沔联袂畅游,在单县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宋置单州,明定单县,沿用至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湖西区党政军机关活动的中心,解放后曾作为中共湖西地委、专署驻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小麦、花生、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产品,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县、油料基地县。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万吨以上。2000年经济作物60万亩,油料总产12.8万吨,棉花1.7万吨,瓜菜总产133万吨,当地产西红柿以品质优良而闻名,单县因此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当地产青山羊属优良品种,存栏180万只,带动了乡镇羊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单县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作为“平原绿化县”,桐粮间作是发展林业的主要模式,木材蓄积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业遍及乡村,产品销往全国。  单县作为山东省第四批改革开放试点县,经过多年发展和调整,形成以纺织、化工、食品饮料、机械、皮革、塑料制品、医药制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和产品。纺织工业是单县最大的工业部门,有乡及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12家。全县现有工业企业7856个,2000年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迅速。  单县自古以来就是四省交界处较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全县有商业批发网点2115个,零售商业网点15436个,集贸市场60多处,其中农村集贸市场53处,县城专业批发市场7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对外贸易日益扩大,粮油、牛肉、纺织品、土产、桐木拼板、医用制品特别是医用可吸性缝合线均远销国外,年出口交货值8400万元。创汇800万美元。  单县交通便利,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之称,处于京沪、京九、陇海、新石4条铁路干线“井”字型结构中间,105国道、定砀、菏徐、单虞、单丰等公路纵横全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密度达0.61公里/平方公里。2000年新铺县乡公路202公里,完成了单虞路升级改造、105国道北段改建工程,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更为便利。  单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作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单县有独立的科研机构4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名,“九五”期间共取得科技成果52项,推广应用171项。全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发展,共有各类学校652处,在校生24.8万人,各校实施素质教育,普九工作进展顺利。单县有着浓郁的文化生活氛围,城内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广播电视、体育场等多处文化设施,各乡镇设有文化站。体育活动开展较好,曾成功举办了山东省首届民间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全县有医疗机构55个,床位1377张。单县中心医院以先进的医学设备、强有力的医疗防护队伍、优雅的治疗环境、良好的服务态度享誉四省八县。单县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备。邮电通讯建成全省一流的城乡综合通讯网,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多媒体通讯、数据通讯于一体,总容量7.55万线,计算机网络用户1256户;城乡建设稳步发展,供电设施新建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2座,城内湖西路、西关街、胜利街、单父路综合开发顺利进行,环卫设施完备,城内环境优雅,街道井然,楼层林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为促进经济发展,单县坚持以诚招商,县委、县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走出去、挣钱去、招商去、引资去、解放思想去”为主旋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民动员,全民招商,迅速掀起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热潮。  单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境内现有马崮堆、李崮堆等13处龙山文化遗址和一里三台等地方名胜,尤其是百狮坊、百寿坊2座牌坊,以其雄浑的气势、精美绝伦的透雕石刻享誉中外;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为人们缅怀先烈提供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浮龙潭以其碧波万顷的气势及优美古老的传说让人如入化境;古单父八景更是为世人平添几分诗意与感慨

了解更多>>

戴村坝

戴村坝

位于东平县城东南10公里处,彭集镇南城高村东北百米的清、汶两水交界处,横截大汶河,中心坐标35°54′N,116°33′E,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第二都江堰”之誉。初建于明代。当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急于发展南北漕运,但济宁以北的会通河由于水源不足,漕运受限。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宗礼采纳汶上治水专家白英的建议,破上游的城坝,在此筑坝截断汶水,截汶水入小汶河南流,至汶上南旺注入运河,“以济运道“,成为当时引汶济运的主要工程,使船只得以畅行无阻。此坝当时为土坝,后经万历和清道光、光绪年间的几次大修加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该坝东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全长1500米,由三段组成。南段由南向北分为乱石坝、流水坝、玲珑坝三部分,均为石坝;中段称太皇堤;最北为三合土坝。三座相连的石坝高度不一,随着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坝先后漫水或停止漫水,以调节入运的水量。特大洪水到来时,三合土坝自行漫水,泄洪保坝。太皇堤则既能帮助三合坝泄洪,又能正面迎水、保护主坝。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是我国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水利史上的创举。以上三坝之间均筑有高台,其中石坝北台上原建有龙神庙、将军庙和白公庙,现已无存。大坝气势雄伟,像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铜墙,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夏秋之际,白浪翻滚,漫坝而泄,声若龙吟虎啸,“戴坝虎啸”为东平新八景之一。

了解更多>>

大汶口文化旅游区

大汶口文化旅游区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大汶口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郊区大汶口镇南部的大汶河北岸,总面积825000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汶口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有春秋至战国时期齐鲁会诸侯的宫城旧城——文姜城遗址;有乾隆下江南的行宫遗址;有建筑风格独特,横跨大汶河的明石桥;有明末商贾云集的山西会馆;有神话般传说的汶河古渡(原泰安八景观之一);有著名的大汶河蝙蝠石(三叶虫化石)等。为开发和向世人展示大汶口文化,1994年,汶口镇政府投资13万元,兴建了一处1300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和原始部落风貌;1998年,镇政府又投资60万元建起大汶口陶艺研究中心,生产的仿古陶器畅销全国。该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均利税12万元,促进了大汶口文化和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25公里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发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命名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及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姜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汶口镇东北500米,东南部近汶河。属战国至汉代遗址,采集的标本能看出器形的有盆、罐、瓮豆、板瓦等,多具备战国器物特征。  [大汶口山西会馆]位于大汶口镇南门里路西侧,是清朝云集汶口做生意的山西人所建。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院为关帝庙,南院为戏楼院,总面积2283m2,现房屋基本完好,壁画隐约可见。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