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万世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还有“风筝故乡”潍坊,每年6-8月是去山东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龙口市屺母岛旅游区

龙口市屺母岛旅游区

龙口市屺姆岛旅游区地处龙口市西北部,风景优美,是中国三大“陆连岛”之一。  屺姆西南北三面环海,东以长10公里,宽1公里的沙堤与陆地相连,犹如一只伸向大海的巨臂。岛之北,悬崖峭壁,礁石林立,浪花诱人;岛之南,缓坡延伸,浅海滩涂,细沙如金。岛上有将军石、马鞍石、钓鱼台、玉兔岭、望海亭、灯塔山、水莲洞、鹰嘴石、炮台山、青鱼道、胡大海广场、徐福广场等十几处景观。屺(山母)岛环境雅静,空气清新,水质清洁。置身岛上,近观,漫山佳境;远眺,碧海蓝天。

了解更多>>

龙洞

龙洞

龙洞,在济南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该景区包括龙洞山、佛峪、马蹄峪。龙洞山 龙洞山位于济南郊区姚家镇龙洞村南,峰峦叠嶂,山势峻拔,危岩横出,因山中有龙洞而得名。这里,山势奇绝,北有老君崖、凤凰台环拱如门,南有独秀峰、三秀峰突兀环列,形成峭壁围绕的山峪,名“龙洞峪”。两山对峙,谷地清溪流淌,山清水秀。深谷之南迎面巨峰危立;丛木簇拥,白云缭绕,风光奇奥,称“白云峰”。由此向西,穿过一段峡谷,便到达龙洞峪腹地。这一带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为。其内,魏晋以来建有名刹。宋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镌刻的石碑尚存,上面记载着该山龙神降雨的故事。寺院旧址南侧高峰是鹫栖岩,岩巅矗立七级石塔,高12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名“报恩塔”,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塔身佛龛内,供奉着观音像,塔下舍利室中,置有林立(今山东惠民)开元寺东大圣院僧人宗义的舍利,塔正面嵌建塔碑记。鹫栖岩北侧,独秀峰孤标雄拔,石壁上布满宋元以来拜河龙神,游览胜迹的大字摩刻十余种。其中有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齐州知州范纯仁元丰四年(1081年)的题刻。这次摩刻有的字高三尺,气势雄伟,神韵潇洒,堪为奇观。两峰中间,为一巨大平直的峭壁,像屏风,人称“锦屏岩”,岩上翠柏悬生,荆榆点洒,山花缀饰。壁间凿有“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巨字石刻,其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济南名士柳文洙所题的“壁立千仞”,笔划可容一人。每至春日,山花灿烂如绣,被誉之“锦屏春晓”,旧时列为济南八景之一。与锦屏岩对峙的西南侧峭壁间,即为著名的“龙洞”。洞口高2.7米,宽1.3米,两侧石壁刻有对联:“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为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洞东西相通,长约百米。进得洞来,初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数十人。笔尖镌刻佛像三组,五十余尊,其中三尊高4米,为东魏天平年间作品,法相端庄,风格古朴。其他多为隋代凿建。继而向里,洞身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横出,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下滴,铿锵有韵。穿出洞口,豁然开朗,北侧石壁上镌宋元以来题记多方。与龙洞进口相隔不远处也有一洞,悬于陡壁上,无路可通。寿盛院西北方向,也为深涧,甚宽绰,内有金沙泉、白龙泉、黑龙泉。昔日水势很大,泉水汇为深潭,故又分别称为黄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再向西为天梯,坡陡势险,须猫腰爬行。两侧峭壁如斧劈,甚狭,仰望,仅看蓝天一线。顺梯而上有一平台,翠柏茏荫,可于此小憩观景。三泉西南为藏龙洞,地势险峻,两侧山崖垂直对峙,山势峻峥,涧谷蜿蜒曲折,古木茏荫,幽奥阴森。佛峪景区,位于龙洞山景区洞南侧,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染秀。沿着林荫小径,跨过涓涓小溪,行约1公里,进入空阔的圆形山谷,俗称“萝圈峪”,为佛峪景区最佳处。山西北侧“南灵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诺寺”,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寺院有墙院相围,形成一个幽静的院落。南侧路间,有座四柱三楼式木结构彩坊,额题“佛峪胜境”。过木坊沿石径进入山门,东侧为偏房,端坐在悬崖之下,西侧为长廊,危立于峭壁之上。长廊下临深涧清溪,凭栏南眺,可见峰峦绝壁,壁上丛生翠本野藤、山花芳草。廊北,石崖横空探出,状如披厦,崖下原有佛殿,时有岚烟薄雾缭绕。佛殿西侧石壁上,藓苔碧绿,石缝中清泉漱玉泄玑,缓缓滑动,滴落于白石小潭内形成一泓碧水,名曰:“露华泉”,又因水香如甘乳,故又名“乳肖泉”。昔日寺内僧人即以此水烹茶为饮。近泉岩壁上,镌有“六殿泉厨”石刻。细流之上,悬崖飞坠,上镌佛像数尊,多为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的作品,还有唐开成二年(837年)寺内众僧与佛教信徒为纪念大德和尚所镌刻的《大唐金刚之会碑》,以及《石弥勒像赞》等石刻。崖壁上,还镌刻有明清时代的大字题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含灵馆真”等。幸悬崖险峻,难以攀登,这些佛像未遭厄运,至今仍完美无损,其题记也清晰可辨。寺院西侧,石壁千仞,上悬钟乳、石花、石幔,蔚为壮观。寺东侧,一峰危岩孤立。峰顶为平台,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故称“禹王台”,俗称“钓鱼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名曰“环翠亭”,又名“听瀑亭”。向南对面浓荫下,“观音堂”明灭可见白龙洞

了解更多>>

刘墉家园

刘墉家园

刘墉家园是中国板栗之乡--昌城镇的一处古老悠久、风光如画的古板栗森林公园。该园因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世家在此植栗、居住生活而得名并沿称至今。   据记载,刘墉为官清廉,劝导家人不忘农桑,于潍河东岸置薄沙地数顷,建宅一处,垦沙包,填沟壑,植大栗,防饥荒。到解放前,其后裔大财主“刘三棒槌”仍经营着近千亩栗园。现在的刘墉家园已发展成五个村庄万亩板栗连为一体的茫茫林海。   该园尚存明清古树3000余棵,40多个优良栗种,年产板栗2000余吨。不仅创造着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气候,成为方圆百里的天然氧吧和鸟类的乐园。   栗园文化积淀深厚,园中既有凤凰送栗神话、恋人殉情传说,又有楚汉之争的“潍水之战”遗迹、刘墉家的故事,还有以“吉利”(鸡栗)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和栗食文化。为把栗园变游园,园中开辟了“凤鸣坡”、“金沙滩”、“迎官道”等三大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

了解更多>>

刘若拙墓

刘若拙墓

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即墨城东关小学院内。刘若拙,五代道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来崂山,因当时崂山多虎患,其武艺高强,遂建“驱虎庵”潜修。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后,闻其有道,诏其人京,敕封为“华盖真人”,但刘留恋崂山,坚请回山,遂奉敕回崂山重修庙宇。崂山太平宫即宋太祖为刘若拙敕建之道观,道观建成后,四方道流闻讯而至,师从刘若拙,刘广收门徒,精心传道,其尤善气功,体质强健,冬夏不冠不履,不炉不扇,被誉为崂山古代卜大道首之一,崂山其他道观如上清官、—卜清官皆为北宋年间为其敕建。死后葬于西晋高真宫旧址,即今址。

了解更多>>

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于一身,集高新技术与精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总投资1.26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巨幅彩玉壁雕、大型东阳木雕,集中讲述刘公岛的根源文化--刘公文化。 甲午海战演示馆采用声光电、多媒体、全息影视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精彩演绎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灭的历史过程,逼真再现壮烈的战争场面。 英租威海卫历史展览馆,全面展现威海作为七子之一被英国强租32年(刘公岛被强租42年)的耻辱历史。 望海楼,原为武则天东巡所建。经多位国家级艺术大师巧妙构思,再次重建。福、禄、寿、禧四层寓意深刻,精彩纷呈。 国内独一无二的青铜水琴,世所罕见的千年鲸骨、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巧夺天工的东海龙宫等为博览园再添精彩之笔。 刘公岛博览园--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浏览整个博览园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

了解更多>>

灵山岛

灵山岛

灵山岛位于胶南市东南沿海中,距大陆约10公里,岛形狭长,南北约5公里,东西约I.5公里,面积约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头山海拔513米,是青岛和我国北方第一高岛,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有“中国第三高岛”之称。因古籍中有“未雨而云,先日而曙,若有灵焉”的记载,故名。

了解更多>>

灵湖度假村

灵湖度假村

东营灵湖度假村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水上观光、会议住宿、特色餐饮、水产养殖、家鸭养殖等为一体,灵湖位于广北海港至高青国家一级公路的南侧,向西5公里是东辛国家一级公路,向东5公里是东青高速公路和东青国家三级公路,距东营东城、西城、广饶县城、山东名镇大王均为25公里,距滨州市60公里,距齐国古都临淄55公里,灵湖的交通非常方便。  “灵湖”现平均水深2米,水源全部来自黄河,“灵湖”里水质清澈,优质水草非常茂盛。灵湖盛产毛蟹、草鱼、鲤鱼、梭鱼、甲鱼、黑鱼等10多种,产量在20万斤左右,金丝鸭蛋年产40万斤,游人可在此钓鱼、划船、住宿、品尝各种美味鱼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黄河口绒毛蟹。黄河口绒毛蟹又名“中华绒毛蟹”、“黄河口大闸蟹”,是螃蟹类之佳品,俗话说:海蟹不如江蟹;江蟹不如河蟹;河蟹不如湖蟹。 而野生养殖的湖蟹更是蟹中佳品中的珍稀之物,“灵湖”牌大闸蟹正是此珍稀之物中唯一拥有国家注册商标的。

了解更多>>

凌烟崮

凌烟崮

在崂山奇峰异石中颇负盛名。该石崮虽不高,但崖壁陡峭难攀。崮顶是平石台,约20平方米,有几十个大小不同的天然石坑,分别像锅、像盆、像碗、像勺,摆列有趣。该崮为观景佳地:东,石峰错落,竹树葱茏,隐隐露出庙宇殿角,深邃清幽。西,群丘起伏,村落棋布,辽远开阔。北,崂山水库绿波潋滟,远山如黛,和谐优美。南,“夕阳涧”和“南天门”高山大壑互相映衬,构成奇观。崮底部的石洞,为著名道士“云岩子”刘志坚的坟墓。洞门上方刻“灵烟坚崮”,“永丘之坟”;门旁刻“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道士们还在门前横置一根石条,上刻“元真人刘志坚遗蜕处”。

了解更多>>

临朐石门坊

临朐石门坊

石门坊群山环翠,壁立千仞,山、石、洞、桥、塔、树、泉、石刻等无不希奇,每逢重阳红叶节,遍山黄枝,血染浓红,夕阳残照,令人流连忘返。

了解更多>>

临沭县

临沭县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距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足10公里。现辖12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     临沭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朱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临沭战斗过,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师部和滨海地委、行署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     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这里没有北方漫长的冬季,没有南方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没有海滨的潮湿,也没有北方内陆地区的干旱,是投资兴业、工作、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临沭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刚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红石、云母、陶土、粘土页岩、优质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金红石、陶土、粘土页岩储量十分丰富,质量非常好,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闻名全国的“常林钻石”(158.7860克拉,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临沭县曹庄镇常林村,享有“钻石之乡”的美誉。     临沭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百公里内有三个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两条铁路(陇海、兖石)、两个机场(白塔埠、临沂),改造后的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京沪高速公路距县城也只有35公里,即将建设津汕、枣岚高速境内交叉穿过,加之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形成了纵横成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村通电话和有线电视,电力供应充足。     临沭县工业经济发达。已基本形成化工、机械、复混(合)肥、五金、柳制品、食品、酿酒、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并涌现出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临沭县小型手扶拖拉机、醋酸乙酯等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复混(合)肥年生产能力达450多万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争创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并是五金锤类和航海索具类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脱水蔬菜制品大县。     临沭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产业化格局,建立起了10万亩白柳、5万亩烟桑、16万亩果茶、6万亩蔬菜等生产基地。花生产量居全国油料百强县前20位;柳编制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是全省板栗生产基地县。     临沭县服务设施日趋完备。全县拥有3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10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并常年开设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所;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市民活动中心、文化大楼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涉外高等级宾馆2家,并建有一批高档别墅和适合外商入住的生活区,具备良好的外部接待条件。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县各级以“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强县快发展”为目标,按照突出抓好“四个重点”(农民增收、民营经济、外经外贸、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突破”(重点项目、园区建设、机制创新、环境优化),切实加快“四化”进程(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化)的总体思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集体、全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环保先进集体、全省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