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四大类别,即陵园古墓、古城遗址、寺庙古塔以及革命家、革命活动遗址。内蒙古的自然景观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5月-9月是去内蒙古旅游的最佳时间,其中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在7-9月举行。

布里亚特蒙古族

布里亚特蒙古族

  布里亚特部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草原地区,从事牧畜和狩猎生产。1207年,术赤受成吉思汗之命率大军征服“林木中百姓”,布里亚特部成为成击思汗的属部。其后多次迁徙,16世纪后开始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色楞格河流域一带草原上游牧。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白匪阿塔曼、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等残部被苏俄红军击败,退到布里亚特地区顽抗。他们到处抢劫役马和财产,绑架适龄男子当兵,闹得民不聊生,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的草原变成了战场。1918年初,布里亚特蒙古人陆续迁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翼旗境内。1922年,经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批准,160余户700余人迁入今鄂温克旗锡尼河地区建立布里亚特旗,辖4个苏木,一直居住至今。现在,布里亚特蒙古人有6000余人。

了解更多>>

布格提梭梭林

布格提梭梭林

位于巴音戈壁苏木前达门嗄查境内,是保存比较好的天然梭梭林带,面积约20多万亩,是全旗最大一块梭梭林,形成荒漠地区特有的绿色风景带。梭梭树是古老珍稀的沙漠树种,根系深深扎入沙中,高约1至3米不等,树干扭曲多姿,叶状如针,根部寄生着珍贵药材肉苁蓉。

了解更多>>

冰臼奇观

冰臼奇观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在这里造就了瑰丽奇绝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分布广、规模大、特征明显、保存完好、国内外罕见、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的冰臼群。冰臼群是冰川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研究古气候、古人类生存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的良好载体。据专项调查研究认为,本区第四纪晚新世早中期存在山谷冰川,并可能发育成一定规模的冰帽,与该时其冰川活动相伴。由于冰期具有一势能的冰雪融水长期旋流侵蚀作用,于颗粒较均匀、易风化的花岗岩山体上形成大小不一、形体多样的冰臼群。    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的发现与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巴林左旗宝贵的自然遗产。

了解更多>>

包头召

包头召

包头召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建成于清乾隆年间,又名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召庙采用藏式建筑结构,砖石墙壁,用石灰水粉刷成纯白色。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又名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藏式建筑结构,砖石墙壁,用石灰水浇灌成纯白色,两层楼堂,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两排圆木柱直通到顶,楼上分为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其它塑画神像。正前方是满面门窗,外有护栏走廊,东西墙壁设长方形小窗,环召有通行走廊和花栏围墙,在召庙两侧,有两所大院,设有客堂、厅舍、厨房货仓、马棚马圈等,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了解更多>>

包头秦长城

包头秦长城

秦长城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土筑城垣多数毁坏无存;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基本成路基状痕迹.但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辩清古代烽火和城障的遗迹,据调查在这段秦长城内外,留有八九座古城遗址,它们可能就是秦代驻军的营垫,或屯垦百姓的城邑,从这段长城的烽烟和城障遗址中,常可找到战国,秦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头市固阳秦长城位于县城北7公里处,距离包头市区58公里,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条金腰带由东向西横穿固阳中部,跨越五个乡镇,长达12公里。2004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0万元实施了固阳秦长城修复工程,修复长城1200米。主要景点:蒙恬大将点将台、孟姜女哭倒长城段和匈奴万箭穿石处、阴山岩画和烽隧遗址等。 由固阳县旅游局和包头市和发稀土集团联合开发的仙山鹿业农家乐生态园,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餐饮和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与秦长城踏青赏花旅游线路相呼应,为慕名前来观光、学习、旅游、休闲的人们提供纯朴、恬静的旅游度假环境。

了解更多>>

百眼窟

百眼窟

百眼窟,至今还是一个“谜”。   百眼窟,又名百眼窑,在鄂托克旗公卡汉乡西南30公里处,距乌兰镇有130公里。   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余米。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谓“百眼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石塔在岩壁上的分布大体上形成3个群组,西、中、东每组3座。   石窟的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内部已经坍塌。根据门外可见的雕凿痕迹来推断,窟檐和门框可能为木建筑结构。门外有台阶,可直达山下,并可向左右两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坏。限于条件,未能对这座大型石窟进行具体考察与测量。其余石窟均分布于主窟两侧。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凿拱形门,后壁正中雕出主佛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夫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   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辩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   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这究竟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奇迹?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的内容,推断其为元代或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但难于确证。“百眼窟”在历只上曾有过何等样的辉煌?当今的人们也无从推测与猜想。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都足以令今天的人们惊奇、感叹不已。   站在“百眼窟”前,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到遥远的过去,直到地老天荒。

了解更多>>

百岔川岩画

百岔川岩画

百岔河中下游两岸连山,山底部多垂直壁立的玄武岩,岩石上凿刻绘画了9处48组200余幅岩画,上自昌义板石房子、河落沟门(原旗扎萨克驻地、康熙皇帝曾驻跸于此),下至万合永乡广义、大河隆、阁老营子,全长60余公里。河道蜿蜒曲折,两岸的岩石上,可见一幅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岩画,因此,百岔河两岸又有“百里画廊”之称。   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刻绘在石头上的艺术作品,也是他们生产活动、生活场景的记录。岩画不是一个民族、一个部落几个人绘画的结果,而是几个民界岩画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远古岩画艺术的珍品。百岔川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灿烂的文化,《辞海》中“百岔山”词条解释为:“百岔山在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边境,苏克斜鲁山、大马群山、七老图山交接处,西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源地。”史料及岩画表明全长140公里的百岔河流域,是商先民的摇篮。商族南迁黄河流域后,东胡族居住,并以西拉沐沦河流域为中心,创造了以东胡文化为主体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百岔河岩画密集区域的山地上,发现两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上有大量的石刀、石斧、石锄、石镰、石针等,还有较粗糙的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等。证明百岔岩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6000多年以前,止于1000多年前的辽代。   百里山川中的200多幅岩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生产生活、族徽、宗教、祭祀、天体星云、人面图、图腾崇拜等诸多方面。岩画多以鹿为主,还有日月星辰、牛、马、野猪、狗、虎、豹等动物,人面图、跳舞图、祭祀图、射猎图、男根女阴图、生殖图及古文字。这些岩画,构图精巧,线条圆润流畅,粗犷与细腻、笨拙与灵巧、古朴与现代、现实与抽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最闻名的“鹿影”,画面上的群鹿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骤雨初停,岩画会焕然一新,群鹿或立或奔,或伫听或警视,大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天鹿行空,独来独往之势。   百岔岩画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历史上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两次出巡塞外都驻跸百岔。根据这些历史真实,便有了康熙出巡,御影照壁之说。传说,“鹿影图”也是康熙登乌兰坝山口,见青山绿水间,群鹿食草,康熙皇帝挥手曰:“此景应常驻人间矣。”圣言不可违,也就有了御封的鹿影图。百岔岩画不仅是我国北方的一大人文景观。同时还戴着多层神秘的面纱。1998年,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中外专家们,专程来此研究考察,通过这些岩画研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宗教民俗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进步史。

了解更多>>

白云鄂博草原

白云鄂博草原

由包头乘车北行,过固阳县就进入白云鄂博大草原了。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民策马扬鞭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在包白公路148公里处,有一蒙古包群,这就是白云区政府兴办的旅游点--白云鄂博艾里(村)。   这里建有多顶蒙古包,设备齐全,可为客人提供住宿服务。游人在这里可以品尝蒙古民族奶油、炒米、烤全羊、烤羊腿、手扒肉等食品,可以骑马、射箭、参加篝火晚会,观赏敬献哈达、祝酒等民族礼节的风情。可以观看草原上的套马和赛马活动,使你一饱眼福。同时还可参观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白云鄂博矿山和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祭奠堂。

了解更多>>

白音锡勒

白音锡勒

出锡林浩特向东30多公里,有一处水草丰美的广袤土地,这就是著名的内蒙古草原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   在自然保护区内,牧草繁茂,牛羊遍地。这一带丘陵起伏,锡林河穿境而过,大片大片的次生林带又仿佛给草原戴上了顶顶绿色的桂冠;景色格外美丽。保护区内,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块块明镜嵌在绿色的原野上。不少湖中,还养殖着鲤鱼、鲫鱼等。最有名气的还是那“三道鳞”鱼,这种鱼只有浅浅的三道鳞,不仅个大体肥,而亘内质非常鲜美。在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观光,余暇时饱餐一顿“三道鳞”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山杨、白桦林核心区   位于白音锡勒牧场二分场境内,圈栏面积1平方公里,是分布于浑善达客沙带山地阴坡上的天然次生林;以山杨、白桦混交林为主,偶尔也可见少许灌木,这是大兴安岭森林伸人草原带的余脉,作为森林与草原相间分布的过渡地带,这一区域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与观赏价值。对面阴坡以野山否为主,每到秋季,红、黄、绿色交相辉映,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芍药沟   位于杨桦林以北约1公里处,这里生长着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芍药,芍药又名野牡丹,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下旬开花,花多白色,花开时节一片洁白,郁郁葱葱,远望犹如繁星点点,近观恰似置身花海,令人留连忘返。 黄花沟   位于锡盟白音锡勒牧场六分场境内,这里生长着宝贵的天然野生植物资源--黄花,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开花期遍野金黄,与草甸草原的优势种贝加尔针茅等共同构成草甸草原典型景观。每逢夏季来临时,这里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扎格斯太湖   扎格斯太位于杨桦林核心区以东,湖面1.68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远望山影到立水中,湖面轻舟荡漾,湖边林本成行,山谷幽深,奇石叠嶂,鸟兽齐鸣,溪水击石,实乃游览之圣地。 榆树林   位于扎格斯太湖东南,为霍沙丘陵地段,这里地势起伏不定,土壤以沙质为主,此处天然生长的榆树枝梗形态各异,婀娜多姿,远望参差不齐,但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集古生态之神韵多姿多彩,生态胜览,圣山宝地,层林尽染。

了解更多>>

白音查干敖包

白音查干敖包

白音查干敖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42公里处路南端。“白音查干”蒙古语即富饶之意,白音查干敖包,就是富饶的地方。这里山体高大,在辽阔的典型草原区里,有鹤立鸡群之感。 祭祀白音查干敖包始于贝子庙第一代活佛巴拉吉尔隆德布时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贝子庙的历代活佛专祭这个敖包。白音查干敖包的祭敖包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七。祭祀完白音查干敖包的当天,一般还要到位于该敖包东北方向(约四公里)的宝力格敖包祭祀。 白音查干敖包北侧山下是一片储量丰富的芒硝湖,湖边鹅卵石下涌动着清凉的优质矿泉水,这一碱水共生一处的奇观令人感叹。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