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四大类别,即陵园古墓、古城遗址、寺庙古塔以及革命家、革命活动遗址。内蒙古的自然景观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5月-9月是去内蒙古旅游的最佳时间,其中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在7-9月举行。

辽“真寂之寺”

辽“真寂之寺”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其寺位于辽上京南15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喇嘛庙“善福寺”。中窟眉额刻“真寂之寺”四个大字,当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意相合。窟内释迦卧佛像周围有佛弟子像若干,做悲哀状。窟壁有千佛像百余尊,形象各异,南窟雕像中间为佛,骑狮子和象的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有金刚力士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雕像同于南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两侧刻有胡服装束力士像一对,颇具特色。桃石山谷口两侧缘石壁立有两尊金刚力士浮雕,十分生动,一东一西,各自把定金刚杵,足踏耐熏二鬼,另在岩壁和巨石之上多有清代阳刻梵文:“六字真言”。“真寂之寺”附近的山谷中还有石窟若干,其中有辽史所记弘福寺及开化寺遗址,诸多迹象表明这里是辽、清两代弘扬佛法的对地。  石窟前砖木结构喇嘛庙的存在,又使辽代石窟与清代佛殿跨跃时间的差异连在了一起。  真寂之寺及桃石山同南面重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七锅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其寺位于辽上京南15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喇嘛庙“善福寺”。中窟眉额刻“真寂之寺”四个大字,当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意相合。窟内释迦卧佛像周围有佛弟子像若干,做悲哀状。窟壁有千佛像百余尊,形象各异,南窟雕像中间为佛,骑狮子和象的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有金刚力士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雕像同于南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两侧刻有胡服装束力士像一对,颇具特色。桃石山谷口两侧缘石壁立有两尊金刚力士浮雕,十分生动,一东一西,各自把定金刚杵,足踏耐熏二鬼,另在岩壁和巨石之上多有清代阳刻梵文:“六字真言”。“真寂之寺”附近的山谷中还有石窟若干,其中有辽史所记弘福寺及开化寺遗址,诸多迹象表明这里是辽、清两代弘扬佛法的对地。  石窟前砖木结构喇嘛庙的存在,又使辽代石窟与清代佛殿跨跃时间的差异连在了一起。  真寂之寺及桃石山同南面重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七锅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了解更多>>

凉城县

凉城县

凉城县辖11个乡、3个镇,143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822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万,农村人口20万,人口密度为70人/平方公里,有汉、蒙、满、回等15个民族。 [面积]凉城县土地总面积518万亩(34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万亩(水浇地20万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 [地形地貌] 凉城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大青山南麓,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滩川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呈NEE—SwW走向。主要山峰分布于县境北部和南部。其中,蛮汉山海拔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的最高点。 [气侯]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较长而寒冷,多风干燥。夏季短促,雨水集中而温热。春秋天气多变而剧烈。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为5℃,年日照时数3000多小时,年均降水量为350─45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县耕地面积518万亩,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凉城县水资源丰富。大小33条河流交织于山岭滩川之间,分属黄河、永定河、岱海三大水系,其中岱海流域面积为2252平方公里,黄河流域面积为1103平方公里,永定河流域面积为433平方公里。全县地表水、地下水总储量为3.16亿立方米。 (3)动植物资源。凉城县野生植物资源有千余种,其中具有食用价值的沙棘、山樱桃、黄花菜、蕨菜、野葱、野韭菜山杏、山葡萄、蘑菇等闻名区内外。野生动物共有1000余种,其中经济动物有20余种,多出没于蛮汉山原始森林中。 (4)矿产资源。凉城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20余种,其中,花岗岩品优质高,总储量约为29万立方米,目前已打入国际市场;墨玉质地坚硬细腻,物化性能指标均达标准,且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工业利用价值;脉金矿点中金的最高含量为每吨17克,平均为每吨4克,被列为国家级地质项目;金刚砂、石榴子石在全国品位甚高,藏量丰富,金刚砂在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地区销路看好,石榴子石C+D探明储量达5.57万吨,目前正在开采。

了解更多>>

狼山石刻

狼山石刻

在狼山脚下有两块刻石。一块长约1.3米,厚约0·7米,上刻五言诗一首: 总统五千兵,纵横万里路, 踏平金积堡,调防紫金驻。 忽逢重九日,登高于此处, 只见蒙古包,不见村与树。 同治壬申金运昌 在石刻的西边10米处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同治壬申”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可见石刻为此时的作品。从五言诗中看,刻石者为一领兵将军。

了解更多>>

狼山阿贵庙

狼山阿贵庙

去磴口东北巴彦乌拉嘎查的路要绕道杭锦后旗,而且颠簸漫长。河套平原沃野平畴的景色时时被穿街过村的沙丘所侵扰,视野里最终变成一半黄沙、一半戈壁。公路所指的方向却突然横兀起一道高山,拔地而起的姿态很是凌厉。那就是汉民族制险以拒匈奴的狼山,它地处阴山山脉西段,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一种苍凉的美。狼山附近有各种古老的文化遗迹,如陨星般飘忽殆尽的秦、赵边墙和堡塞,多组享有盛誉的阴山岩画和李陵碑与杨家将神秘石墓等。这里距磴口县城110千米,距离临河市180千米。 狼山阿贵庙是内蒙古红教派喇嘛仅存的活动场所,建筑在纵深数千米的陡峭山峡内。冬春猎猎北风更能衬托阿贵沟山石之奇,大多如古树盘根错节,象是经历了一场特别痛苦的褶皱。夏秋一溪中流,风景又显得幽深静谧。阿贵庙始建于1798年,定藏名为“拉西仁布嘎定林阿贵”,清朝曾命该庙为“宗乘寺“,于1912年悬刻有满、蒙古、藏、汉4种文字的匾额一块。阿贵庙的藏式建筑与自然环境非常和谐,原有依山而建的大雄宝殿及陪殿共981间,文革中尽数遭到破坏,目前仅有白色佛塔、红教派本尊达养生殿、大吉沙(招待所)等处,但新绘的巨幅佛画特别细腻传神,与别处新建的寺院那种粗糙画工对比鲜明。 阿贵庙属藏传喇嘛红教派,奉八世纪到西藏传播密教的印度僧人莲花生为祖师。教内喇嘛着红衣,戴红帽,故称为红教。红教派喇嘛除信守黄教派的所有信条外,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规定喇嘛法术提高后可吃肉、喝酒、娶妻等。阿贵庙的住寺喇嘛学识非常渊博。“阿贵庙”意为有山洞的庙,庙宇四周山壁上果然洞穴密布,达日盖洞、加日格素洞、双布格日洞和老本亲洞等,是喇嘛修行和供奉次神的地方。其中仙女洞在沟的右侧山上,洞内有一汪清水,夏日清凉,冬不结冰,既不外溢,又不干枯,实属罕见,还有美容的功效。莲花生洞,位于庙的左后高山上,沿石梯可直达洞内,据传,该洞是鳊僧人莲花生来此传教的室洞。 阿贵庙每个月二十五和初十都有法会。每年有两大节日,农历七月初十为送神日,九月初十为迎神日,是为纪念莲花生来去之日而定。农历七月初九到十二期间信徒香客不远千里而至,人会比较多。四月初五的玛尼会吃素食,而七月的那个可以吃荤食。五月有甘珠儿法会,晒佛。 阿贵庙现在还不是旅游区,沟口有蒙古包的地方可能要设收费处,之后就要收门票,目前还没有落实。

了解更多>>

昆都仑召

昆都仑召

位于包头昆都区西北乌拉山脚下,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先后经历20多年才建成。第一世东活佛甲木苏桑布进京朝见时,乾隆皇帝赐名"法禧寺",因庙宇位于昆都仑河畔,故俗称昆都仑召,召庙大部分为藏式建筑,依山傍水,以大经堂为中心,辅以数个单位殿宇组成不规整的布局,原有殿宇楼阁27座住房60余栋,占地160多亩,最大建筑体为占地1161平方米的恰克沁独贡(大雄宝殿)明柱60根,八进81间,整个殿宇金碧辉煌,宏伟磅礴。正门西侧彩绘四大天王及法轮,殿内有五彩缤纷的佛教故事壁画,供奉释加牟尼,多罗菩萨,宗喀巴塑像,天花板上绘声绘色有动物、龙凤、花草和大宝云纹等装饰图案,其它建筑还有东西活佛府、黄庙、天主殿、小独贡,藏经塔、加巴(后勒处)同音庙、小角亭等。庙内深藏文经卷外,还藏有部分蒙古文经卷,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二十二日举行嘛呢会,昆都仑召,是自治区西部大召之一,在自治区召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了解更多>>

昆都仑水库

昆都仑水库

昆都仑水库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新城前口子西北山区瓦窑坎地段,南距前口子6公里,泄洪水从乌拉山和大青山相接的山谷口喷涌而出,经昆都仑河注入黄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的石门水即指今天的昆都仑河。1958年11月,包头市人民在这两座大山之间把昆都仑河拦腰截断,锁住石门水修建水库,有效防止了洪水泛滥,随之也建成了面积4 500公顷的秀丽风景区。1960年7月完工,坝高37米,顶宽7米,长476米,坝基外侧斜坡上面镶嵌“昆都仑水库”5个大字,水库泄洪洞为无压明流洞,宽5.9米,高6.5米,长130米。库容量为7 850立方米。站在大坝上,望群山翠绿,层峦叠嶂,湖光潋滟,库仿佛是镶嵌在群山之中的一颗明珠。在高峡平湖的碧水之上可以泛舟,可以垂钓,可以乘快艇兜风观景。在大坝的东西土山上可以打靶、射击。在水库的中部有亭台水榭,可以观赏水库秀色,还有一些游乐设施供游人娱乐,几家独具风味的餐厅,供游人用餐。在水库周围有绿色的林木屏障,春夏之季,灌木盛开鲜花,杨柳绽放新绿,蓝天飞鸣水鸟,景色更加秀丽。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

了解更多>>

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我国文化摇篮的黄河中游的南缘,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 库布齐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库布齐就是语里\\\"弓弦\\\"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新月型沙丘链、罕见的垄沙和蜂窝状的连片沙丘等诸多沙漠景观自然神奇,是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更别说变幻莫测的沙漠神光,由疾风雕刻而成的千姿百态的沙漠花,奇丽无比的沙漠日出,以及犹如神话般的海市蜃楼,这些沙漠特有的瑰丽景象,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著名的就是由七个湖泊组成的七星湖,七个湖泊中的扎汉道图、东大道图、大道图三海统称道图海,以沙山相隔,空气洁净,好似三颗明珠并列镶嵌在苍茫的库布齐沙漠之中。道图海碧波涟漪 、静谧秀丽,沙山环立如障,无比神奇。  浩瀚的特大响沙带位于杭锦旗北部库布齐沙漠腹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堪称沙漠风光,天下一绝。夜间还有荧光显现,格外神奇。在干燥条件下,沙子只要受到外界触动就会发出一种像飞机掠顶而过的\\\"嗡嗡嗡\\\"的轰鸣声,四季皆响,使人诧异、惊讶、奇妙。

了解更多>>

恐龙足迹化石

恐龙足迹化石

中、美联合考察队在我市鄂克托旗查布地区发现大量的恐龙足迹,其中包括在我国首次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并且还发现了蜥脚类(食植物恐龙)和兽脚类(食肉恐龙)足迹混合在同一个地点的现象,这在我国也是首次发现。   集中:一个考察点100多个足迹   今年8月中旬,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鄂克托旗文物管理站和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察队,对我市鄂克托旗查布地区恐龙足迹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专家认为,这些恐龙足迹化石保存良好、清晰分明、分布广、数量多、行迹长。发现地点是沙漠中的河流岸边或河床上,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形成的地层。蜥脚类足迹呈圆形,直径最大的89厘米,最小的30厘米,最多的考察点总共发现了100多个足迹,十分珍贵,很有研究价值。   珍贵:食植物恐龙脚印难寻   为什么蜥脚类恐龙足迹发现显得如此珍贵呢?因为?按照正常生态情况?食植物的恐龙足迹多于食肉恐龙的足迹。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三趾型的肉食龙足迹在全部发现的恐龙足迹中占有极大的比例。专家认为,食植物的恐龙生活在水域、沼泽环境中,在周围不远的地方就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不必行走很远的路,而踩在植物繁茂的地带也很难留下足迹,因此足迹留下来形成化石的就极为稀少。而食肉的恐龙必须四处寻找追捕食植物的恐龙,有时食植物的恐龙在追击中逃入水中,而食肉的恐龙仍然在岸边不断徘徊,所以留下来大量的足迹。   利用:探索查布地区的生态   专家分析,在查布地区发现如此之多的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还有一些其他生物的化石,说明在白垩纪时代这里曾经是恐龙常常出没的地方。生态环境对恐龙的生存繁衍有利,湖泊、沼泽的地层以及河岸的泥沙粗细均匀、软硬适中,是恐龙足迹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十分重要的条件。该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状态好,有长期保存和研究的价值,这次考察仅仅是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恐龙足迹的研究对于恢复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有很大价值,例如足迹可以判别河岸的方向、水流的深浅、地层的沉积、岩石的形成等。另外,恐龙足迹的研究也是对恐龙化石研究的补充,通过足迹,可以判定恐龙运动的速度方向、生活习性,而这些无法从研究恐龙化石本身得出结论。

了解更多>>

克什克腾旗国家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旗国家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赤峰市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境内,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与燕山山脉交汇处,著称于世的燕山运动、喜山运动和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地质景观。第四纪以来,这里又发育过多期古冰川。岩浆运动、构造运动、冰川运动、寒冻风化造就了这里独特稀有的地质地貌。这里地质内容丰富,地质遗迹多样,主要由青山第四纪“冰臼”群,北大山地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黄岗梁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达里诺尔火山群和热水塘温泉资源等五种类型的地质地貌景观组成。2001年8月批准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同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

了解更多>>

克什克腾旗

克什克腾旗

风光秀美,物产丰饶的克什克腾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6000多年前,夏商先民就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荀子·成相篇》记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又)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水经注》云:“砥石,辽水所出。”西拉沐沦河为辽河上源,历史上人们把百岔河也视为辽河的上源之一。商族南迁,嬗为山戎、东胡地。秦为匈奴左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逐匈奴于漠北,本地为乌桓、鲜卑族居占。晋隋为库莫奚与契丹地,称“松漠”。唐继隋建松漠督都府治之。辽代属上京道饶州、仪坤州,称平地松林。金代属北京路全州地。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诸子攻破金边堡,蒙古族进驻,元大帝国1270年在达里诺尔湖畔建应昌府,后应昌府升为应昌路,1369年,朱元璋逼进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北走应昌路,从此,应昌路为北元皇都,凡20余年为北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