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四大类别,即陵园古墓、古城遗址、寺庙古塔以及革命家、革命活动遗址。内蒙古的自然景观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5月-9月是去内蒙古旅游的最佳时间,其中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在7-9月举行。
了解更多>>
成吉思汗文化广场,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东南13公里处,卓兰山南麓,占地七平方公里.广场背靠锡林河水库,南望灰腾锡勒草原,两侧是风景名胜区,东侧有著名的九典湾希日塔拉2A级风景区、希日塔拉侯鸟观赏区、希日塔拉度假村,右侧有知青敖包、草原奇观平顶山。锡桑铁路与207国道分别从广场东西两穿过侧。
二卡湿地自然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东湖区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总面积达68.51平方公里。由于地形复杂,生成的植物种类很多。湿地内生长着大片芦苇,年产量可达6000吨左右,有呼伦贝尔“第二森林”之称。二卡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地质条件,独立的人文氛围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构成了二卡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各种候鸟在这里栖息、繁育,直至秋天。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据《魏书》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大武帝拓跋杰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
妙法禅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吕祖庙一带,是内蒙地区最著名的汉传佛教古寺,由续州法师建于清朝咸丰末年,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奠定了规模。妙法禅寺又名“吕祖庙”,是东河区北梁旅游开发区的龙头景区,它的周围汇集着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伊斯兰教堂等宗教场所,占据着绝佳的风水宝地。妙法禅寺现有山门(天王殿)、吕祖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功德堂、地藏殿、祖师殿、禅堂和千佛殿等,其中吕祖殿是清朝修建时遗留下来的建筑。众多殿堂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南院的千佛殿,大殿气势恢宏,空灵肃穆,殿内有近千尊的悬雕佛像,堪称一绝。这里香客往来不绝,古老的寺庙与今日的商业街区和谐并存。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原名伊克昭盟图书馆,2001年撤盟设市后更名,2009年7月搬迁到康巴什,新馆总占地面积41670平方米,最大存藏能力200万册(现 有馆藏28万多册),年接待读者能力72万人次,阅览席位2000个,现有在编人员80名(岗位设置130人)。鄂尔多斯图书馆总投资29418万元,位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B-42c地块,用地面积2.21公顷,总建筑面积41670㎡,其中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面积为 4602.1㎡,交流中心面积为5499.2㎡,地下7560.4㎡,地上33790.4㎡,建筑高度39.2m。馆内设置五大功能区,即普通文献资源服务区、电子资源服务区、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区、影视音乐报告资源服务区、读者休闲消费服务区。普通文献资源服务区包括5个服务部室,即中文图书借阅区、少儿文献借阅区、中文报纸阅览区、中文期刊借阅区、工具书阅览区;电子资源服务区包括3个服务部室,即多媒体阅览区、共享工程资源采集服务区、计算机中心;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区包括4个服务部室,即专家文献研究区、蒙文文献借阅区 、地方文献采集服务区、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名人手稿馆;影视音乐报告资源服务区包括2个服务部室,即影视资料厅、多功能报告厅;读者休闲服务区包括6个服务功能,即读者健身中心、读者中西餐饮区、读者文印中心、少儿游艺活动区、音乐咖啡书吧、新华书店书城。共计15个功能服务区 。 伴随新馆的投入使用,由鄂尔多斯市人事局、文化局委托内蒙古大学定向培养的45名图书馆管理专业大学生,全部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将承担起“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任,为实现鄂尔多斯文化大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