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唐代明征君碑

唐代明征君碑

在栖霞夺山问右侧有一碑亭,亭内有一块唐碑叫“明征君碑”。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碑文为高宗匕元三年所撰,唐代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王知敬篆额,碑阴“栖霞”二字为高宗亲笔,碑文是一篇关于明增绍的传记,供后人观览。

了解更多>>

唐城遗址博物馆

唐城遗址博物馆

唐城遗址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存完好,城廓明晰。成象苑为隋炀帝成象殿,前立唐代城阙高大巍峨,后耸庑殿或延和阁,门道,门楣条石,上下千层石阶皆是唐代宫城旧制,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让您感受大唐文化的风采,领略盛唐扬州的繁荣景象。
唐代扬州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京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其时手工业发达,商业繁华,文化艺术繁荣,人文荟萃,是全国最大的贸易市场和货物集散地,又是中外交通的著名港口和国际大都会.扬州唐城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1957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指定公布扬州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是1979年建立的从事对扬州唐城遗址进行保护、唐代文物征集、收藏和保管、唐代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唐衙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官的旧址上,馆内藏有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唐代扬州各类出土文物三百余件。现有唐代扬州出土文物展、崔致远史料陈列等基本陈列。唐城古遗址与唐式平桥、仿唐城墙厥楼、唐式宫廷建筑延和阁等交相辉映,再现了盛唐文化风采。古朴典雅、山水相连、景色优美,是蜀冈风景区著名的遗址园林式博物馆,也是扬州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观赏唐文化、领略唐风古韵、观光的好地方。
唐城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科研:唐代扬州城以蜀冈上下分为子城和罗城,蜀冈上为子城,亦称“衙城”或“牙城”,为官衙府署所在地;蜀冈下为罗城,是居民和工商业区。唐子城遗址面积约三平方公里,保较为完整,城墙四至明确,夯土城墙长约6850多米,高出地面5-10米。子城的四周土城、城河、角楼、城门、城内道路等,至今历历在目保存完好。唐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影响。唐城考古科研被列为国家重要科研课题,1986年起,对扬州唐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其成果分别被评为一九九三年和“八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
分别从城池与行政区域、手工业与商业、文化艺术、对外往来等方面,详尽直观的介绍了唐代扬州城的城市规模、范围、布局、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展示了唐代扬州的繁华景象。展出了唐纪年题名八角石柱、唐三绝碑、唐咸通十四年经幢、唐独木舟、唐代金银器、铜器、陶瓷器等数百件出土文物,反映了唐代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来自新罗的友好使者—崔致远与扬州:崔致远,新罗(今韩国)人,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取唐宾贡进士,并在唐入仕。唐末来到扬州,任职淮南,授予掌s书记、都统巡官、官驿巡官等职,勤于政务,参与军事和修筑唐城,写大量公文表状,写《黄巢书》天下传诵。有《桂苑笔耕集》二十卷。884年离扬归国,回国后积极传播汉文化,被誉为“东国文学之祖”。展览以详实的史料、图片和文物介绍了他在扬州的业绩,赞赏了这位来自新罗的有好使者。
唐城遗址博物馆自1979年开放以来,接待了许多国家、省的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旅游团体,游客参观人数达几百万人次,为专家学者研究扬州唐城、大中小学生学习扬州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馆内风景优美,观四季景色,秀丽优美,典雅别致;名木花卉,争芳斗艳;碧荷劲竹,桃红柳绿,假山池塘,石桥流水相映成趣。领略历史遗迹,珍贵遗物,欣赏唐代乐曲,悦耳动听;感受古文化的风采,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了解更多>>

唐城

唐城

唐城在无锡市西南郊大浮山麓,是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原是专为电视剧《唐明皇》、电影《杨贵妃》摄制而建的大型仿唐皇家园林景区,后又于扩建,作为一个影视文化旅游景点向社会开放。

进人唐城,迎面为高十几米的“仙人承露”雕像,再现盛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发达景象的“唐街”,两旁有“留连回香楼”、“自在逍遥阁”、“太白酒楼”等建筑,其间茶馆、酒肆、钱庄、布号、道观等一应俱全。

穿过后街,为掩映于青山翠竹之间的一组大型皇家建筑群,由“沉香亭”、“演乐台”、“俪山画阁”等组成。沉香亭左边,有一巨型水库,里面安装着举世无双的搅车水轮,它直径十八米,重十吨,四周是二十四只龙头水斗,是专供皇宫降温的设施。在这组建筑的左侧是另一组独特的建筑群“唐宫”,正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唐宫殿,周围有古城墙和城楼。宫殿内部包容有三个演播厅,城楼本身也由二个小演播厅组成,城墙内则是大大小小的道具库、眼装间等。芙蓉苑是一组园林景区,苑内假山叠石、花团锦簇,亭台楼树掩映其间,游客能领略当年长安城中号称“都中第一胜景”的优美景色。

唐城不仅重现了盛唐长安风光,城内礼仪和服务小姐皆身穿唐眼,并有唐代婀娜多姿的歌舞表演,使人们恍若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到此既可领略盛唐风貌,又可了解影视技艺。

了解更多>>

唐伯虎故居

唐伯虎故居

唐伯虎名寅,又字子畏,是明代苏州的著名画家,原住阊门内皋桥西首吴趋坊,后来移居桃花坞内的桃花庵。他生于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终年54岁。
唐伯虎的住宅在现在的桃花坞准提庵。原是宋朝章姓的桃花别墅。唐伯虎晚年就住在这里。他把卖画的钱建造了些亭阁,添种了桃树,三四年后蔚然成林,每逢春季群花争放时,一片红云,极为美观。唐柏虎死后一说葬在桃花坞佳提庵后面

了解更多>>

堂子窗太平天国壁画

堂子窗太平天国壁画

位于汉中门附近堂子街88号一座古宅,它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观众。
此房原系地主李奉先所盖,新居落成时正值太平军攻占南京,他便弃屋而逃,这里成了东王杨秀清下面署官的一个衙署。1952年被发现后,市文管会立即进行修缮并加以保护。这座建筑第三进的墙壁与屏风门和第五进的木板壁与门楣上,保留下来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鉴定,确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作品。
太平天国时壁画比较盛行,据丁守存在《从军日记》中记载,太平军在广西时衙署之门就有“内问涂黄,对画龙虎”的壁画,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建都天京后,设在上街口(今洪武路)的绣锦衙主彩画事,多以两湖太平军中的“知画者”为骨干,兼收民间画师、画匠和部分士大夫画家。知名的有扬州的洪福祥、郑长春、李匡济、虞蟾、陈崇光,安徽的罗琪,浙江的朱彝,常州的江鉴,无锡的方梅生,虚谷、任伯年也曾和太平天国有过关系。

了解更多>>

汤山文化风景区

汤山文化风景区

汤山镇,东距南京约29公里,以温泉著称,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汤山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城一带,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处,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疾疗效显著。蒋介石、于右任、张静江等人在此均修有别墅。
这里层峦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温泉喷涌。四周有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南京猿人”栖息的汤山溶洞,巧夺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第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
汤山古溶洞是南京猿人诞生地。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1993年3月13 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考古学家在此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动物化石,据科学鉴定,这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等十余种,这些动物多生长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中更新世。
汤山温泉,东距南京约29公里,以温泉著称,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汤山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城一带,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处,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疾疗效显著。蒋介石、于右任、张静江等人在此均修有别墅。
这里层峦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温泉喷涌。四周有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南京猿人”栖息的汤山溶洞,巧夺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第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
阳山碑材 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系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屹立于阳山之巅,故称之为阳山碑材。
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决定树一巨型石碑歌颂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以此稳定政局。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额石材高15米,厚8.4米,宽10.7米;碑身石材高45米,厚4.4,宽10.7米;碑座石材,高13米,厚13米,宽16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 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1993年南京汤山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曾引起轰动,但南京猿人使用的工具始终没有发现。近日,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句容市放牛山旧石器时代地点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一批与南京猿人同时期的石器,填补了江苏旧石器时代早期只有古人类化石,缺少人类文化的空白。

了解更多>>

汤山温泉

汤山温泉

南京的温泉很多,其中以汤山温泉最为著名。汤山位于南京中山门以东约28公里处,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泉眼群集,终年泉水汩汩,热气腾腾。汤山因泉而得名,因泉而著名。
现代科学地质考察说明,汤山温泉是在一亿多年前的晚侏纪末期,由于地质断层的作用,使雨水渗入地下深处,经地热加温,又沿地层裂隙上升而流出地表,这就是汤山温泉的成因。目前温泉的日出水量达数千吨,水温一直保持在55℃—60℃之间,水质清净,含有钙、镁、硫等30余种矿物质,还有微量氡氟等放射性元素,因此,温泉的全称应为“含氡的硫酸盐中温钙镁泉”,具有健身、益体、治病的效能,被我国医药卫生界权威人士推崇列为“全国四大疗养温泉”之一。
温泉之所以能名贯古今,主要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早在汉代,科学家张衡所撰《温泉碑》中就指出“有疾厉兮,温泉泊焉”。温泉除了能治病以外,还可通过热温、静压、和浮力这三项物理作用来增强体质,经常洗浴泉不但皮肤光洁,且能益寿延年,古往今来,汤山温泉倍受达官显贵的亲睐,清代乾隆进士,做过江宁县令的袁枚曾多次来汤山游览沐浴,民国时期,蒋介石也命人在此专门建造了一座专供他们夫妇沐浴的温泉别墅。
汤山温泉的泉眼附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结晶较好的天然矿物。其中有白、浅黄、灰白等色的菱形体方解石,还有浅黄、浅绿、淡紫的立方体或八面体萤石。这两种矿物都是温泉水带到地面的沉淀物,称“泉华”。美丽多姿的泉华,是大自然生命的凝结,能勾起人们奇幻的神思。

了解更多>>

汤山葫芦洞

汤山葫芦洞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了解更多>>

汤山古溶洞

汤山古溶洞

南京猿人诞生地。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据科学鉴定,这是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新人类史也就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了解更多>>

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灵谷寺东北侧,钟山东峰下。
谭延闿,湖南茶陵县人,是民国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任参议院院长、民政部长、湖南省长兼督军、民国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又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1日在南京参加军事检阅中风去世。墓园由关颂声等人设计,占地300余亩,1932年12月建成。其设计一改通常陵墓讲求对称、程式化的布局常规。充分利用泉石著胜、林壑深秀的自然条件,倚山构筑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园林风格的墓园,在陵园建筑史上很有特色。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