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

正顺庙

正顺庙

地处沙溪河畔西岸,列东大桥北侧,坐北朝南,其祖庙规模最大,总面积有745平方米,也最为有名。庙内遍种迎春、广玉兰、扶桑、丁香 、柳、柏、樟、桂、竹等,姹紫嫣红,馨香袭人。 是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了解更多>>

振福楼

振福楼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锦乡图。
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YOU 静的山水田园环境,是天地人溶成一体的杰作。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的片头,就选取了这片风景为主体画面。
振福楼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壁的土楼,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 振福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石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振福楼建于1913年。建楼者苏振泰,贫苦出身。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他选择了这片风景秀美之地,用几万大洋建起了振福楼。苏振泰的子孙很多,在海外的后裔就有上百人,不少是专家、学者。

了解更多>>

贞元无垢净光塔铭

贞元无垢净光塔铭

福州市保存至今最古碑刻,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崇妙保圣坚牢塔(乌塔)西南侧。碑首左右刻六虫离,额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文记述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而兴建无垢净光塔。塔毁于唐末黄巢入闽战乱,仅存此铭。

了解更多>>

赵家堡

赵家堡

俗称赵家城。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500年)、四十八年(1620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及其于赵义又两次重修扩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宋朝末代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曾逃难隐居在此。城堡分内、外城。内城建一座三层四合式“完璧楼”,取意“完璧归赵”。楼内挂着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外城围墙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6米,厚2米,周长1200米。外城主要建筑为五座五进并列的府第。城堡内还有卞派桥、禹碑、宋代书法家米芾乎迹“墨池”石刻、聚佛宝塔等珍贵文物。

了解更多>>

张坂大坠岛

张坂大坠岛

张坂大坠岛位于泉州湾入海口,是惠安最大的岛屿。近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岛上游乐园、休闲别墅、海滨浴场、游艇等一批高水准的旅游项目,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岛上风光旖旎、怪石嶙峋,满山遍野花红柳绿、野果飘香。

了解更多>>

漳州文庙

漳州文庙

位于漳州市区修文西路,坐北向南,占地1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的2600平方米.前殿面阔9间,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保留着许多地名、明遗构,巨大的石质金柱达0.8米,殿前有6根盘龙石柱。有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整个文庙悉仍旧制。

了解更多>>

漳州土楼

漳州土楼

遍布在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 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宋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奇特,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了解更多>>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的前身是一座有6块“三合土”场地的“竹棚馆”。1972年,为了配合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漳州市组织群众义务劳动,盖起这座“竹棚馆”,后来中国体育界提倡的“竹棚精神”就是由此而来。
1973年,国家体委正式投资兴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至1994年,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漳州基地已成为全国主要的排球训练中心。基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为旧区,占地33亩,建有排球训练馆3座,健身房2座,运动员宿舍2座,以及与之配套的大小餐厅、医疗室、锅炉房、冷藏室、汽车房、洗衣机房等生活设施和微电脑、录放像编辑设备、场地监控室、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等科研电教设备。北区为新区,占地50亩。1992年,中国女排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仅获第7名,漳州人民为激励中国女排,集资500万元在旧区内兴建一座建筑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大型体育馆,1993年12月16日,江泽民主席为该馆题写“中国女排腾飞馆”馆名,1994年3月,腾飞馆建成。该馆呈六角形,高18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实用面积1296平方米,内设两个场地,2000个座位的看台。它是一个多功能体育馆,可用于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比赛,还可进行卫星转播。在它的北区还建有一座标准的温泉游泳池和六座运动员宿舍。
中国女排名将曹慧英、陈招娣、杨希、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张洁云都是漳州体训基地首批集训的精兵。郎平、陈亚琼、梁艳、朱玲、郑美珠、侯玉珠、杨锡兰、姜英等都是在这里穿上印有“中国”标志的运动服的。

了解更多>>

漳州南山寺

漳州南山寺

景区简介
南山寺位于市区中山桥南,原称报劬崇福禅院,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面积4万平方米,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传佛教第一批重点寺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色特点
寺庙原为唐朝京官陈邕被谪之后南迁漳州所建宅院,因建筑堂皇被诬为造宫殿以谋反,为避祸害遂改为寺庙。明朝时寺院兴旺,禅宗临济宗喝云派发源于此,后分灯闽南乃至东南亚各国,成为喝云祖庭。现存建筑系清末重修,但仍保留着唐代风格,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净业堂、藏经阁等。南山寺内的碑文、经纶等文物宝藏十分丰富,自古就有“五宝”、“八胜”之称。
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地俗称“五月节”。在这一天,都要按照传统习惯,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
风味特产
芦笋、鱼胶、紫菜饼、鱼翅、海蜇皮、龙虾

了解更多>>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纪念馆占地30多亩,主体是一座二层半圆形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风格,馆前安放一尊高2米的林语堂坐式雕像,纪念馆附近坐落着林语堂故居、林语堂双亲合葬墓等. 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林语堂纪念馆,漳州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