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
武夷蛇园座落于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内,占地面积18亩,内设有武夷蛇类研究所和仿自然生态蛇池、标本室、录像厅、接待室、蛇类产品展厅等服务场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拟态蛇园之一,是福建省专门从事蛇类研究繁殖、医疗、培训、旅游、科考、加工、贸易以及蛇产品开发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先后被省科委、科协确认为“福建省科技企业”、“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被福建省野生动物协会确认为“福建省蛇类繁殖、养殖、科研教育基地”。武夷蛇园建园至今有三十多位中央领导和国内外知名人士莅临蛇园参观视察,并得到肯定,全国多家新闻单位报导过武夷蛇园的概况,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武夷山市拥有丰富的蛇类资源,种类达62种,占全国蛇种类的三分之一以上,被誉为“蛇的王国”。而武夷蛇园是集科研、驯养、旅游开发、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蛇园,被称为“蛇王国的缩影”。参观蛇园可以了解蛇的演化、蛇的种类、蛇的文化、蛇伤防治、蛇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的意识。 有大量的实物、标本、图片、影像资料,配备10多名专职讲解员,普及蛇及生态知识;接待学生考察实习,为学生举办“蛇与自然”、“蛇伤防与治”等科普讲座;培训养蛇技术人才,帮助农村群众养蛇致富。
了解更多>>
武夷山庄 武夷山庄位于闽江的源头武夷山市崇阳溪傍,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交通便捷,距市区与机场,分别为20与10分钟的车程,铁路、公路也十分方便。山庄巧妙地将民族化传统建筑与现化设施融为一体,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曾进行过三期工程建设,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4万平方米。有完善的商务、旅游、会议、康乐、饮食、交通、票务等配套的服务中心,拥有大王阁、彭祖屋(总统套房)、晴川楼(贵宾楼)、凝碧楼、月华楼、积翠楼等6幢客务主楼房共220间豪华、标准间(套房),还有家庭套房,及许多附属用房,配有可供400人会议的国际会议厅和大小10套会议室、还有多功能厅、夜总会、台球室、棋牌室、酒吧、休闲茶座、门球场、露天游泳池、商场、书画展室、医务室等,还有可供400人同时用餐的大王阁大宴会厅及幔亭招宴、夕照珠帘、田园乐、虚洞生香等10多处中西餐厅,提供幔亭招宴、彭祖寿宴、武夷茶宴20多种名宴,及上百种名菜和名点。 联系电话:(0599)5251888 详细地址:中国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宫
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奇峰亭亭玉立,插花临水,有姝丽之态,故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 “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 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望,铁板嶂横亘其间。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东侧有圆石如镜,光洁照人,是玉女梳汝台。壁间“镜台”二字,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在水帘洞口西望,可见一座形似苍鹰的巨岩,苍黑的岩体活脱脱是一只仰天欲飞的雄鹰,西行0.5公里即可至岩下。岩旁有天车架、慧苑寺、玉柱峰等景点。天车架在武夷山北部的丹霞嶂半壁上,丹霞嶂是座危崖层叠、赤壁灿然的巨大岩峦,在离地约30米的嶂壁上有一串岩洞,依崖就洞,构筑木楼、扶杆和吊架,连接于岩壁隙罅和洞口之间,呈“之”字形,支架或藏洞内,或悬隙外;木楼上覆危崖,下临深壑,地势险要,俨若半空楼阁。据说是清咸丰年间(1851-1861)太平天国军队入闽时,当地的乡绅为保全生命财产而造的“避难所”。
又称一字天,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此即“一线天”。 三洞名伏羲、灵岩、风洞,前后通连,由一线天兜进的风,转从风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顿觉凉爽。灵岩洞终年滴水,汇成一壑清泉,叫圣水。洞南有一座巍岩,名楼阁,传说中谓之神仙楼阁,岩壁题刻颇多。另有兰岩、石门诸胜。 此间主要景点有:楼阁岩和蓝岩(天心明月)、石门岩(石门飞泉)等。在一线天的天崖缝中,时常有罕见的哺乳动物白蝙蝠,洞边有竹中奇珍四方竹。右边是伏羲洞,中间为风洞,左为灵岩洞。 怎么都像是导游手册上写的啊?
武夷宫是武夷山景区的门户,位九曲溪口,是武夷山风景区最古老的道观,初建于唐天宝年间,宋扩建至300多间。现存两口龙井和万年宫、三清殿。万年宫现在是朱熹纪念馆,宫内有两株千年桂树,相传是南唐保大二年(944年)李良佐建观时所栽。以后枯死一株,到了宋代,朱熹补种了一株。两株桂树龙盘蛇曲,被称为“桂花王”。三清殿现在是国际兰亭学院所在地,殿内有四块珍贵的碑刻:忠定神道碑、洞天仙府、明龚一清和现代郭沫若游武夷的诗题。 在历史上武夷宫建筑宏丽,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山君(神)的场所,但后来屡遭兵燹破坏,现在的建筑建于清代末年,有三清殿、玉皇阁、拜章台、宾云亭、法堂等。近年来已修缮一新。自风景名胜区建立以来,为了迎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区范围内还陆续兴建了仿宋一条街、朱熹纪念馆、武夷山庄、幔亭山房、彭祖山房及万春园、兰亭学院分院、书画社、武夷牌坊等。
位于九曲溪六曲溪北。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称。 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观、仙凡客馆、妙高山庄等。天游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蜿蜒南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落差100多米,飘逸潇洒,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30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仿宋古街,位于武夷山景区大王峰下武夷宫,全长300米,取南北向,有武夷宫、玉皇阁、彭祖山房、五铢钱庄、茶观、乡土寨、百家欢、岩顶香、仙姿馆、碧丹酒家等建筑,集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 宋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街头建有石坊门,街尾构筑了古门楼,模仿宋代建筑遗风,以“朱熹纪念馆”为龙头。过石坊门,则为三清殿、彭祖山房、五株钱庄、茶观、戈壁艺术馆、武夷山室博物馆、碧丹酒家等。在宋街附近有荣获全国建筑一等奖的“武夷山庄”和设计独特的“幔亭山房”。古街建筑有意识地运用门、窗、廊柱的空间为画框,借武夷山优美的风光组成一幅天然图画,便于观赏。宋街还以花墙、云墙、漏窗、水面等为借景相互辉映。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高、宽名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正是“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蒙,宛如一幅诗意朦胧的山水画,别有一番韵致。 原名唐曜洞天,位于丹霞嶂东面。唐曜洞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改名“水帘洞”,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
武夷山市博物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南端,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前身为市文化馆文物室。1992年,在市区原文庙旧址建博物馆, 1996年,把博物馆迁到现在的武夷宫古街南端,于5月1日对外开放。博物馆为两层楼阁式仿古建筑,有3个展厅和办公室、经营部、会客厅等配套设施。馆内分历史文化陈列室和自然陈列室。 以大量的图片和动植物标本展示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