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其曾是战时陪都,1997年成为了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四面环山,依山而建,又因地处盆地边缘,两江汇合处,常年雾气朦胧,故而又有“山城”与“雾都”之称。美食、夜景、美女,是重庆的三大名片。重庆是著名的美食胜地,吃货的天堂,尤其是天下闻名的火锅,麻辣鲜香,“引无数食客竞折腰”。

云阳县

云阳县

云阳新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双江镇,是三峡库区迁移最远的全迁县城。新县城东距旧县城30公里、距三峡工程大坝(水路)260公里,西距万州区41公里、距重庆市区337公里。新县城是由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三镇合一搬迁的县城。动迁人口7万人,迁建用地5.52平方公里。远期发展人口20万人,建设总用地面积15.5平方公里。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1992年1月,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云阳县城迁至双江镇青龙嘴。这里南临长江,西临小江,地势开阔,用地完整,与江面高差小,发展余地大,三面环水,岸线长13.1公里、水陆交通方便。

  云阳新县城围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开展设计,分六个功能小区,其中有张家坝、紫荆沟两个工业区,一个行政、金融、商贸区,一个文化区,两个生活居住区,城市近期规划道路总长63.85公里,其中干道31.8公里,构成了以望江大道、云江大道、滨江大道三条主干道为骨架,以11条次干道、20余条梯道及若干支路为联系的道路网络系统。城市中心是一个面积为16000平方米的两级圆形休闲广场。从双井寨沿李家大梁至磐石城,将建成一条以绿化为主的文化旅游长廊。沿江8公里长的生活岸线,辟为公园或绿化林荫带。城市环境绿地29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可达45%以上。云阳新县城将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移民新城。

  云阳新县城自1992年10月选址奠基,95年开始大规模建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支持下,县委县府认真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建筑法》及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严格按照城市建设规划,狠抓建设质量,积极有序地组织新县城建设。7年多来,累计完成各种投资近9亿余元,其中完成移民投资近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实现了"水、电、路、气、讯、电视"六通,小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2万吨。建成输变电站三座,输变电能力29450KVA。动工建设道路、桥梁36公里,已完成25公里,云江大道、望江大道、滨江南路、滨江北路、兴旺路、兴盛路、水库路、关坪路、顺通路、顺城路、3号路等10余条道路先后竣工通车,云江大道及杏家湾、青龙嘴小区还完成了12公里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安装。长676米、宽13米的新县城西大门双江大桥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城北黄石镇建成天燃气供气站一座,供气主管道安装完成,1997年底,为新县城新建企业玻棉厂生产输气成功,1999年10月,民用天燃气点火成功,投入使用。3000门数字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经开通,加密电视传输网也于九九年国庆前投入使用。240个单位到新县城开展建设。动工建设房屋面积160万平方米,完成80万平方米,30个工矿企业入场建设,已有16个企业先后竣工和投产。共征地7711亩,办理占地移民农转非4758名,安置1145户3847名占地移民迁入新居。现在已经形成杏家湾、青龙嘴、挽龙垭、张家坝、双江六组、柏杨湾等初具城市功能的小区。

  云阳县实行组合搬迁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48个县直机关组合建设的县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共节约土地48亩,节约资金800万元,为全县单位迁建做出了表率。1999年9月28日,县直机关搬迁到新县城办公,标志着云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了解更多>>

酉阳县

酉阳县

万县市位于四川盆地东中,长江三峡西段,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举世闻名的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辖龙宝、天城、天桥三区和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八县。市辖龙宝区为原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设立地级万县市。

  万县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明人起始称万县。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巴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壮剧。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万县市为沿江开放城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县为三峡经济开放区,这又是一个加快万县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极好机遇。万县市人民决心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艰苦创业,实干兴万”,大展“川东门户”雄风。目前,我市在农业上,正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郑重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在基础设施上,加快万县长江大桥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沿江”战略,为促进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基础。  万县市人民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把万县市建成以盐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三峡库区旅游服务的基地城市。一个繁荣、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了解更多>>

永川

永川

 永川市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 庆西部,东距重庆市主城区63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幅员面积1576平 方公里,人口107万,市区30平方公里,人口30.9万。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 处。是全 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市、村民自治模范市、优秀旅游城市、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广播电 视、科技、创卫先进市,历为区域性交通、通 讯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

  永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776年置县。因市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的“永”字得名。历为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江津专区专员公署、永川行政公署驻地。1992年撤县建市。永川,蕴育了清朝台湾知府黄开基、红四军委书记刘安恭、世界知名画家陈子庄、微生物学家陈 文贵、地理学家徐近之、微刻艺术家刘声道;迎来过朱德、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彭德怀、贺龙、黄炎培、胡耀邦、江泽民、李铁映、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冯玉祥、宋时轮、吴玉章、宋美龄、基辛格、叶圣陶、何厚铧等国际国内名流的足迹。
永川区位突出,交通便捷。靠四川腹地,临三峡库区,


扼成渝要冲,处于成渝、长江上游和永泸经济带构成的A型经济骨架上。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长江流经南境21公里。初步形成渝西能源配给、金融、科教医疗中心。

  永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煤、铁、天然气、石英砂储量巨大。盛产茶叶、黄花梨,出产生物化石桫椤,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桔柑、楠竹、蚕丝生产基地,享有“三江粮仓”之称。永川豆豉、松花皮蛋久负盛名,永川秀芽、“巴山渝水”饮誉中外,露华浓香飘万里。化工、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产品走俏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凸轮轴生产基地。茶山竹海景色宜人,万顷茶园东南亚第一。卫星湖、黄瓜山风光旖旎,野生动物世界引人入胜。

永川文化繁荣,底蕴深厚。上游永川龙、石松化石世界闻名;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出土的石斧、石锚约六千年历史。东汉石天禄、汉代画像、佛岩寺宋代石窟、唐宋汉东城遗址、大佛洞明代摩岩造像和白莲教残部遗址极具观赏价值。全市职教院校已达26所,在校学生8.3万人,是国家教育部职教发展联系市,是重庆市职教基地。
永川人民正以开放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围绕“建设强大新永川,营造渝西中心城”的目标,全力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按照“创新立市”、“工业强市”、“招商建市”、“文化兴市”的思路,奋力建设重庆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大城市,共铸二十一世纪新辉煌!

了解更多>>

秀山县

秀山县

万县市位于四川盆地东中,长江三峡西段,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举世闻名的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辖龙宝、天城、天桥三区和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八县。市辖龙宝区为原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设立地级万县市。

  万县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明人起始称万县。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巴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壮剧。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万县市为沿江开放城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县为三峡经济开放区,这又是一个加快万县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极好机遇。万县市人民决心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艰苦创业,实干兴万”,大展“川东门户”雄风。目前,我市在农业上,正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郑重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在基础设施上,加快万县长江大桥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沿江”战略,为促进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基础。  万县市人民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把万县市建成以盐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三峡库区旅游服务的基地城市。一个繁荣、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了解更多>>

武隆县

武隆县

万县市位于四川盆地东中,长江三峡西段,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举世闻名的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辖龙宝、天城、天桥三区和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八县。市辖龙宝区为原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设立地级万县市。

  万县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明人起始称万县。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巴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壮剧。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万县市为沿江开放城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县为三峡经济开放区,这又是一个加快万县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极好机遇。万县市人民决心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艰苦创业,实干兴万”,大展“川东门户”雄风。目前,我市在农业上,正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郑重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在基础设施上,加快万县长江大桥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沿江”战略,为促进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基础。  万县市人民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把万县市建成以盐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三峡库区旅游服务的基地城市。一个繁荣、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了解更多>>

巫溪县

巫溪县

巫溪县属渝东边陲县,位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金三角”旅游区,东邻湖北,南依长江,北傍陕西,西通渝州。县境地跨东经108°44″—109°58″,北纬31°14″—31°44“。全县辖57个乡(镇),346个村,1482个社,总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32万人。立体地貌颇具特色,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全县土地面积4030km2,耕地60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魔芋、蚕桑、中药材、茶叶等为主。
境内有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观独特,集山川、名胜、古迹于一身,融“幽、险、奇、美”于一体,有以大宁河峡谷风光和红池坝南方高山草原、白果原始森林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悬棺、栈道、古镇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
巫溪县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结构调整有序。全县逐步形成“两薯”、蚕桑、烟叶、药材、魔芋等优质商品生产基地,构建了农业产业化雏形。
今后巫溪将立足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传统农业,调强优势产业,调多特色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努力实现巫溪经济繁荣

了解更多>>

万县市

万县市

万县市位于四川盆地东中,长江三峡西段,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举世闻名的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辖龙宝、天城、天桥三区和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八县。市辖龙宝区为原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设立地级万县市。

万县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明人起始称万县。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巴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壮剧。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万县市为沿江开放城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县为三峡经济开放区,这又是一个加快万县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极好机遇。万县市人民决心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艰苦创业,实干兴万”,大展“川东门户”雄风。目前,我市在农业上,正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郑重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在基础设施上,加快万县长江大桥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沿江”战略,为促进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基础。

万县市人民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把万县市建成以盐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三峡库区旅游服务的基地城市。一个繁荣、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了解更多>>

铜梁县

铜梁县


 一、过去五年城建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县的城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重视、支持、关心下,在各部门、单位和全县人民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负重自强,奋发争先,以前所未有的胆略和拼搏、奋斗精神,一举改写了千百年来巴川镇城镇面貌一成不变的历史,实现了把一个崭新的铜梁城带入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建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创新思维,科学决策,大打城建翻身仗的五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高,城市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是我县城市建设成果对外影响最大、引起周边省市区县来县参观考察最多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县城巴川镇先后被国家文明委等五部委局命名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
  ㈠过去的五年,我县城市建设取得了质和量的双重飞跃
  1、五年来,我县全面搞好城市规划,高水平发挥城市规划。
  在以铜梁龙灯文化为底蕴,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巴川河的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强化城市入口形象,以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为基础,以建筑造型、外观装饰为城市风貌,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山水园林品位、建筑风格品位为一体的,体现巴川镇自然景观特色风貌的新兴城市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一是坚持1995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由原来的4.8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左右。这个规划注意了与铜梁文化、山水地貌、人文景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空间等地域条件的协调配合,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是一幅跨世纪县城建设的宏伟蓝图。二是谱好规划超前的“三部曲”。建设要加快,规划必需超前。我县在大建设之前,注重谱好规划超前的“三部曲”——总规、控规、专业规划和片区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之后,又及时完成了南部、东部新区各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加上原4.8平方公里的控规,县城控规编制已达15平方公里,2002年组织编制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今年又根据渝西科技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超出城市总规的实际,正在组织编制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与此同时,还先后编制了旧城16个片区、渝西科技工业园区、道路分幅等20多个小区规划及消防规划、绿化系统规划等专业规划,做到了规划超前,为县城大拆迁、大建设、快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县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3.5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现在的10平方公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五年来,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
  过去巴川镇的城市道路,由北门到南门宽不过6-19米,且两边布满摊点,走路都拥挤,打一个来回也就一支烟的功夫。如今的巴川镇不仅有了西环路、龙门街、中南路、龙都路、中兴路、迎宾路等“三纵三横”城市骨干道路,而且有了白龙大道、金龙大道等景观大道和解放路步行街。全面改造了旧城区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互通闭合的城市道路网络,新建、改建硬化道路总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市道路人车分流及人行道彩板化、林荫化,排水畅通,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载体作用。在巴川河上新建桥梁12座,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建筑材料为巴川河上增加了一道道新的景观。
  3、五年来,城市房屋建设为巴川镇有史以来之最。
  近五年来,县城巴川镇的房屋建设,真可谓是新城、新镇、新房,城市一派新面貌。五年来,新建改建各类房屋22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76亿元,累计拆除各类危旧房屋达50余万平方米,由于放开了建筑设计市场,采取了设计竞标、设计方案评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管住红线、管住形象、管住体量,注重了城市整体环境协调和城市风貌的总体把握,使城市建筑高低错落、造型别致,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得益彰。目前仅民主路一条街的房屋待改造外,过去巴川镇低矮、破旧、褛烂的城市形象已永远成为历史。
4、五年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过去多少代人的梦想,而今,巴川镇人基本都住上了楼房,人均建筑面积达28平方米,高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在套房面积上,最小的70多平方米,最大的有300平方米;在住房结构上,虽大多为普通型,也有为数不少的错层式、跃层式,还发展了别墅区;在房屋功能上,有一房多卫生间、多阳台,甚至还有大露台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装饰装修成了住房必需的条件。各类先进、精美的装饰材料,各种奇花异草、高档瓷器也进入了百姓家。把每一个普通的百姓房间装扮得舒心、宜人、多姿多彩。夹壁墙、砖瓦屋面、穿逗房、几代人同居一室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5、五年来,城市公益设施发展迅速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显著提高。县委、县政府想人民之所想,不断加快和完善城市公益设施建设,在先后建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维修更新邱少云纪念馆、陈列馆的同时,新建了2万座的体育运动场、三星级的铜梁大酒店、二星级的太阳宾馆,铜梁县体育馆、铜梁县白龙休闲公园作为2003年民心工程之一,也正在筹建之中。这些公益设施的相继建设,为开展大型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设施,也是我县综合实力和形象的展现。
  6、五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填补了巴川镇城建史上的空白。
  自1998年12月28日我县第一个城市广场——明月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又建成明珠广场、群龙广场、凤山广场、白龙广场、县委广场、舞龙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总面积达8.91万平方米,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形象和居住环境,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7、五年来,城市路灯建设大放异彩
  巴川镇的城市路灯建设,自1995年中南路改造中按城市道路标准、规范设置城市路灯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全部道路建设均配套完善了路灯建设,不仅有单臂灯、双臂灯、三火组合、五火组合灯,而且有豪华漂亮的各式造型路灯,还在城市主要道路转盘安装了高杆灯。到目前为止,巴川镇的路灯总数已达4000余盏,是1997年的近20倍。夕阳落尽,华灯齐放,巴川镇瞬间成为不夜天。与此同时,在巴川镇主城区先后组织了三期灯饰工程建设,各单位及居住区新建、改建后的房屋大都进行了灯光装饰,把巴川镇的夜晚装扮得更加艳丽多彩、姹紫嫣红,充满生机。
  8、五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绩裴然
  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指导下,县城巴川镇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同城市建设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是狠抓了街道绿化。在近年来先后建成的“三纵三横”城市主干道和白龙大道等城市入口景观大道中,把道路中心绿化隔离带、街心花园、街头绿点、行道树等建设做到和道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并根据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见缝插绿。在27公里长的街道中,新建绿化面积达13.5万平方米,仅白龙大道就新建绿化面积6.72万平方米。还通过规划控制,增加了地税局办公楼处、中医院处、铜梁大酒店等多处绿化用地,开展了千棵大树进城活动,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5%,不仅绿树成荫,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丰富了城市景观和道路造型;二是狠抓了广场绿化。1998年以来,巴川城区新建各类城市广场7个。在各个广场的建设中,首先是注重了绿化建设,做到各种绿色植物的合理搭配,四季常绿,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也大大改善了城市空气和环境质量;三是狠抓了滨河绿化,在综合改造巴川河的同时,新建了沿河8至12米的滨河绿化带,并完成了新月桥至龙门桥的斜坡绿化;四是狠抓了小区绿化,近年来,我县把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社会单位、广大市民的养花种草、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现已被市命名的园林式单位2个,最佳绿化市街1条,县级园林式单位28个,园林式居住小区14个,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达到32%,旧城区达到25%。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城建成区内已建设绿地260万平方米,绿地率32.5%,绿化覆盖率达到37.3%,公共绿地达53.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7平方米。
  9、五年来,城市各类专业、综合市场建设成效卓著
穿统靴买菜、赶场,巴川镇有市无场的历史,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早已不复存在,市场建设使巴川镇的经济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地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巴川镇现已有各类专业、综合市场10个,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北门龙城综合批发市场生意兴隆,各类应时水果供求两旺,年交易额达7500万元;东门农贸市场各类时鲜蔬菜、付食品、鲜肉应有尽有,人流如潮,市场面积达10000平方米,供应面积达多半个城;仙鱼塘市场是粮食、家禽销售地,赶场天更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渝西第一蛋禽交易市场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占地120亩,总投资3000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建成禽苗孵化区4000平方米,禽苗育雏区4000平方米,禽苗交易区8000平方米及与农业部信息网键接的信息平台和附属设施。目前广西、四川、及重庆市内已有105户业主入住市场,年孵抱能力3900万羽,年育雏能力5000万羽;已引进禽产品加工企业两家,年禽蛋加工1000吨,禽肉加工3000吨。城市各类市场建设不仅使各类商品、农副产品交易有了固定场所,也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市容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彻底改变了以街为市,杂乱无章、脏、乱、差、堵的混乱现象,在全市“渝州杯”检查评比中连年获奖。
  ㈡过去的五年,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尽快改变城市道路严重不足,房屋低矮破旧、巴川河杂草丛生、恶臭扑鼻,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状况,县委、县府自1994年起先后组建成立了16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管委会。政府只拨付部分开办费和少量启动经费,实行政府统一征地,由各指挥部(管委会)进行土地整治,搞好“三通一平”后对地块进行竞价转让,实行以地生财,以房带路,综合配套,滚动发展,自求平衡,杆、管、线部门原则上是各家娃娃各家抱,既保证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又相对减轻了政府对城市建设投入的压力,经过几年的偿试,各重点建设指挥部(管委会)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2年底,县政府根据各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和我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重点建设指挥部、管委会进行了撤并,但它们在我县的城市建设史上功不可没。
  1、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在原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基础上并将城南工业区、白龙大道指挥部A、B段、西环路建设指挥部等一并划入管理的机构,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9个工业片区11平方公里,商贸区7平方公里,目前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云南、成都及市外客商、企业、业主1200多人次前来考察、咨询、洽谈。成功引进了浙江斯沃特羽绒服装公司、重庆捷圣摩托车公司、重庆海沃药业、重庆渝茂福汽配、重庆力帆三江集团、重庆凌达公司、浙西水泥有限公司等32个项目,皮鞋业主200多家,开工建设了羽绒服装工业园、鞋业工业园、机械工业园,完成总投资4.1亿元,年产值可达5亿元,为建设工业大县、财政大县,实施兴工富县战略迈开了第一步。
2、铜梁县巴岳山·玄天湖·温泉风景区管委会,已于2002年4月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占地400亩,总投资5000万元,新建道路5000米,新建舞龙广场25000平方米,引进业主6家,先后建成中高档宾馆及别墅22950平方米,其中会议室2000平方米,床位500个,建成室内外高、中、低档温泉泡池80个,可同时接待2000人洗浴,2000人用餐,600人开会。成功举办了首届重庆·铜梁中华龙温泉旅游节。二期工程玄天湖水库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该水库为中型水库,淹没占地1750亩,水库大坝高31.4米,总库容1298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6000万元,已报市计委立项,
  3、1998年完成了巴川镇第三水源建设,也就是西部供水铜梁应急工程,实现了从安居取水供巴川镇的生产生活用水。该工程总投资4020万元,其中市补助1340万元,县自筹134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40万元。新建深井泵站1座,架设10KV(千伏安)专用高压输电线路2.5公里,铺设直径600毫米输水管道20800米,新建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制水场1座。县水厂的综合供水能力由过去的1.5万吨/日提高到3.5万吨/日,基本能够满足巴川镇至2009年的发展用水需要。
  4、实施了对巴川河的综合改造,在彻底拆除沿河两岸破旧不堪的吊角楼房屋的同时,新建改建了河道堡坎,新建了滨河绿化带和斜坡绿化2.3万平方米,清淘河道淤泥30000多立方米,并实施了人工划船打捞弃物工作;为有效控制巴川河水的进一步恶化,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了生物无能耗污水处理装置,并与主要建筑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五年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656个,日处理污水量3.9万立方米,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了初级处理,使巴川河形成了阿娜多姿的美丽风景线。
  5、原城南工业区管委、西环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白龙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金龙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做了大量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先后完成城市入口的白龙景观大道、金龙大道、城市环线道路迎宾路、西环路及中南路、中兴路、龙门街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4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彩板31万平方米,新建下水道47.3公里,新安装各类路灯1476盏,新增城市绿地35700平方米,有力地促进了巴川镇城市道路网络及城市景观的形成。
  ㈢过去的五年,全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住宅建设稳步发展,场镇居民居住水平显著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入厕难、进镇经商难的问题。主要成效是:
  1、修编城镇规划。我们组织骨干力量对32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计46.77平方公里,编制调整控制性详规和建设规划16.6平方公里,并报经市建委论证通过后进行实施,到目前为止,小城镇城区建设面积达13.55公顷(不含县城巴川镇)。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25亿元,比1981--1994年这14年的投资总和还多1亿元以上。新建城镇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60.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自来水厂(站)23个,新增日供水能力2.8万立方米,新建、改造城镇道路54.24公里,人行道87.9公里,下水道111.4公里,新建城区桥梁23座,农贸市场31个,新建公厕35个,垃圾台49个,安装路灯2334盏,植树6.1万株,绿地9.6万平方米。
  3、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小城镇住房建设总投资5.28亿元,16920户居民新扩改建房屋210.3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2平方米增加到21.15平方米。
  ㈣过去的五年,城市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城市经济,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全县GDP增长,平均每年拉动GDP增幅达6个百分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达3000万元;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带动,一大批施工企业逐年成长、壮大,不仅消化了大批农村富裕劳动力,减轻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而且已有一批房地产开企业及建筑施工企业逐步成熟,走出铜梁,在市内及云南、贵州等地发展事业、承包工程;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水泥、钢材、石子、河沙、地板砖等建筑建材及装饰装修、家俱、窗帘等行业的兴旺发达。装饰装修材料在迎春街形成了建材一条街,家俱商场基本上占据了城中心所有二楼及三楼的大型建筑,窗帘、防盗网制作门市更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解放路、建设路、龙都路等城市中心地带的房屋价格一路攀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㈤过去五年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我县的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贴群众,超常发展的结果,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部门、各群众团体、各企事业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充分理解和渴望改善居住环境的结果。其基本经验有:
  1、县委、县府加强对城镇建设的领导,是建好城镇的核心与关键。(确立城建的地位、作用、思路、政策、力量、资金等)
  2、坚持“六重”:重思路、重规划、重基础设施建设、重城市环境与景观、重城市文化底蕴、重城市建设的科学民主决策,是驾驭城市建设和把握宏观的必然要求。
  3、坚持规划上的“三高”(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是建好城市的首要前提。
  4、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三个效益”的关系,是建好城市的重要基础(露出山头、敞开水面、建设广场、突出绿化、注重入口、树立标志)。
  5、坚持“四个管住”(管住红线、体量、形象、质量),是建好城市的有力措施。
  6、挖掘当地文化,把握建设品位是建好城市的重要环节。
  7、科学、民主决策、社会各界支持是建好城市的重要保证。
  8、举各方之力,打城市建设总体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房带路、带基础设施建设,滚动发展,是加快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9、放宽政策,以地生财,以房带基础设施,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动力源泉(开发政策、集资建房政策、土地竞价转让政策等)。
  10、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一区一策,是建设新区、改造旧城的基本方法。
  我县的城市建设在2000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树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典型之一,其经验在全市加以推广。
  回顾五年来的城建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同时感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城市有了一定规模,但欠债严重,仅各重点工程就欠债近亿元;二是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缺少工业支撑,造成人气不旺,商气不活,城市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建设融资难,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和突破口;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提高城市综合功能;五是部分城市细部需精化、细化,提高档次;六是城市主要交通节点、入口需增加标志性和有代表意义的雕塑及小品;六是城市绿化缺乏层次感和精品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城市建设工作
  今后五年,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为重要的五年,我们要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前进方向,全面落实县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和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今后五年城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到2007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人均绿地7.5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9%;垃圾处理率80%,污水集中处理率≥45%。
  把巴岳山建成城市森林公园;白龙大道、金龙大道成为城市景观大道;建成白龙大道居住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建成中南路、解放路、建设路等特色贸易街。建成安居、虎峰、平滩、蒲吕、侣俸,旧县、大庙、永加、少云等9个重点小城镇。把西温泉建成特色旅游生态区。
  今后五年要抓好的主要工作是:
  1、按照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由24%提高到45%,继续加大巴川镇的城市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城市功能,推动市级中心镇和主要公路沿线的小城镇建设,增强幅射能力和支撑作用。
  2、巴川镇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3、实施巴川镇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0年巴川镇城市规划人口达35至40万人,城区规划40至50平方公里,城市居住区向南发展,把巴岳山风景区建成县城的森林公园,工业区向东发展,与遂渝高速公路衔接,建成遂渝高速公路铜梁段。
  4、把渝西科技工业园区、巴岳山·玄天湖·温泉生态旅游区建成我县的两个经济增长极。
  5、建成体育馆、体育公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完成巴川河综合治理,实现雨污分流。并规划实施淮远河的开发与综合整治。
  6、搬迁(或关闭)热电站。
  7、完成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的创建工作。
  三、2003年城建主要工作
  ㈠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争取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实施申报。今年,将城区绿化作为建设的重点,下大力抓城区绿化及城市外围、交通干线的生态绿化建设,开始启动争创国家级的山水园林城市。
  ㈡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继续贯彻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十五”计划目标,今年内城镇化率增加6个百分点,扩大城镇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3.66万人。
  ㈢编制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开创城市建设新思路,增加城市亮点。在建筑造型、外装饰上求精求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㈣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狠抓旧城改造,尽快实施小南街-望仙桥片区、盐业公司片区、川剧团片区、农资公司片区、大北街供销社片区、消防中队片区、原巴川镇政府片区、民主路片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步行街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动工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切实改善城市环境;三是抓好体育馆及玄天湖水库等设施建设;四是基本完成金龙大道主车道工程建设,抓住遂渝高速公路即将建设的机遇,为扩大招商引资,接纳大城市工业调整项目创造条件;五是规划实施巴川河、淮远河滨河路综合整治工程。
  ㈤重点抓好9个副中心镇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镇建设,狠抓规划的龙头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小城镇建设。
  未来五年,我县的城乡建设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按照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心贴群众,超常发展,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法,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再创城建新辉煌做出新的贡献。

了解更多>>

石柱县

石柱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石主县,古为南宾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地处东经107°59′至108°34′,北纬29°39′至30°32′之间,置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县境南北长98.3公里,东西宽56.2公里。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森林面积10.53万公顷。全县辖12个镇、20个乡,有227个村、1283个村民小组、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7个社区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南宾镇。

  唐武德二年(619)分浦州(今万州区)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隶临州(今忠县),为石柱建县之始。南宋建炎三年(1129),于南宾县水车坝设石石主 安抚司,节制九溪十八峒。明洪武八年(1375)置石石主 宣抚司,始设土司。十四年(1381)撤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其余县地归土司管辖,成为一个政区,隶重庆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石宣慰司,隶夔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归流,置石石主 厅,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为石石主县。二十四年(1935)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十七年(1948)改隶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9日石石主 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涪陵专区。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改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石柱县从涪陵地区划归黔江地区管辖。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成立,石柱县随黔江地区成建制划归重庆。

  石柱县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近平行排列纵贯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黄水镇大风堡海拔高1934.1米,西沱镇陶家坝海拔仅119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特点。日照少,气候垂直差异大,灾害性天气频繁。全县年平均温度16.5℃,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4.7℃。

  石柱县资源、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全县有松、杉、柏等197个树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桢楠、栱桐等。石柱县是被誉为 活化石 的世界古生水杉仅存地之一,国家挂牌保护的水杉母树有28株。经济林木有桐、桑、茶、果、漆、棓等50余种。全县可利用草地有5.07万公顷(其中3333.33公顷以上的草场有4处),有草种140个。野生动物尚有170余种。峡谷、丛林、草地、竹山里生长着香菇、木耳、竹荪等10多种食用菌。产中草药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黄连、天麻、党参、银花、杜仲、厚朴、黄柏等名贵中药材量多质优。

  石柱除长江沿西北过境27公里外,境内流域面积在15公里以上的溪河有52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龙河、官渡河等23条。

  石柱已探明的有煤、天然气、铜、铁、铝、锌、银、镉、金、磷、石灰石、含钾岩石、石英砂岩、大理石、金音石、寒水石、重晶石、萤石、石膏、滑石等20多种,分布在七曜、方斗两山脉中。石灰石品位优良,仅方斗山脉储量近100亿吨。煤储量1.23亿吨,有方斗山、七曜山两大煤田。天然气储量17.56亿立方米,分布在黎家、黄水、西沱等地,其它金属、非金属矿,均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石柱县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之乡和长毛兔、烤烟基地县。黄连种植历史悠久,品位享誉中外,产量占全国的60%,质量居世界之冠。石柱县旅游资源丰富,古刹银杏堂,重建于明正德年间,依山傍水,古树参天,环境幽静,清乾隆时即为川东佛教重地。三教寺,建寺已490年,寺后有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陵园,树木茂密,气势庄严。城东万寿山,四面险峻,风光秀丽,其上有秦良玉筑万寿寨遗迹,寨北寨南,男女石柱,维妙维肖,声播中外。龙河两崖,峭壁岩棺,葬法奇特,其谜末解。城郊太白岩,玲珑奇秀,《石柱直隶厅志》有李白驻足遗诗记载。岩壁上唐宋碑刻知犹存,记载着石柱古老的建置、民风。城内秦良玉大都府遗址,狮子堡上的烈士陵园,穿城而过的玉带河,无不引人入胜,栗新乡香獐洞,洞中有洞,千姿百态。万里长江第一街--西沱云梯街,犹如长龙卧波。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避暑佳地,闻名遐迩。

了解更多>>

黔江

黔江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另外有同名河流黔江,黔江风景区等。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