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徽的资源丰富,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左边是黄山的雄奇壮丽,右边是徽村的水墨淡雅。去安徽自驾游最佳季节:每年4—11月。

巢湖米公祠

巢湖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军无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米公祠以示纪念。米芾崇尚晋人书法,“宝晋升斋”是他得到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军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
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
米芾当年所藏碑刻早已毁失。现米公祠内收藏的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不容缓150余方,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苏按察的刘秉璋携带至无为。建国前碑刻散置于其在无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米公祠碑帖刻石十分珍贵,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且内容翔实,主要纪述了历代维修情况和经过,是考察米公祠兴衰的宝贵资料,近年来,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对碑刻进行整理编撰,第一半卷“宝晋斋碑帖选”,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发行,其它各卷也在着手准备陆续出版。

了解更多>>

巢湖鸡笼山

巢湖鸡笼山

鸡笼山,旧名亭山,亦作历山,又名凤台山。座落在和县西北约20公里处。群山环拱,一峰独雄,状若鸡笼,故名鸡笼山。道家《洞天福地记》称其为第四十二福地, 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称。
历代学士名流,乘兴游览,托物舒怀,每多吟诵。明太祖朱元璋游山后作七绝一首: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嵬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山中遍布参天古树,面积4500公顷,立木积蓄16万立方米。迂回于山间小道,目不见天,宛如置身碧海,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了解更多>>

巢湖黄金塔

巢湖黄金塔

黄金塔位于无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西河之畔,为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塔内设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勘察鉴定,黄金塔建于宋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为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北宋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清末至建国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塔体下层砖石剥落,塔顶损毁开裂,草木丛生,“文革”期间,幸得当地群众保护,才免遭劫难。1981年,省政府公布黄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巨款对该塔进行全面的测绘、整修,现黄金塔已燃然一新,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观。

了解更多>>

巢湖风景区

巢湖风景区

巢湖位于安徽省腹心部位,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为合肥、巢湖、庐江市县所包围。
古称南巢。地处皖中,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
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了解更多>>

长江大桥公园

长江大桥公园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米处,是徐州至屯溪南北贯通线跨长江天堑的特大桥梁。大桥全长2592米,其中主桥长1152米,引桥长1440米,桥面宽23米,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综合性能属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大桥桥身轻盈美观,体现了当代桥梁建设的美学思想。一桥飞架,全盘皆活,铜陵大桥的建成对于贯通淮北、江淮和皖南之间的交通联系,缓解大江南北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加速了铜陵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奠定了铜陵市作为安徽腹地一个中心城市的基础。此外,其桥南公园建成了“凤凰涅粲”、“锚钻”、“功德碑亭”等许多小品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长江灌育华夏,被泽子孙,天之骄子,源远流长。长江流经安徽境内四百余公里,沿岸物产丰饶,工业基础雄厚,且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棋布其间,山水之秀,殊于天下。然自古长江亦为天堑,阴路塞途,枘断南北,制约经济,苦患久矣。而今安徽境内第一座江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屹然而起,绝江不假舟楫,天堑而成坦途,此乃铜陵之幸、安徽之幸,长江之盛事也。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取预应力混凝土双塔扇面斜拉之设计,结构合理,造型新颖,气势雄伟,巍然壮观。其主桥长一一五二米,南北引桥长一四四0米,总长二五九二米,索塔高一五三六点六五米,主跨径四三二米,桥下按一级通航标准设计,通航净高二四米。为此类结构桥中世界居三,亚洲为最。与桥配套的公路北经合肥接徐州,南抵黄山向江西,亦为华东腹地一交通主脉。

了解更多>>

长官清真寺

长官清真寺

长官清真寺在长官集南首。建于明代万历(1573)年间,已有420余年历史,当时作为长官店回民礼拜场所。大门楼悬挂一横匾,上书“古清真寺”;二门楼横匾“率由理门”;北讲堂匾额“主敬存诚”;大殿明柱上有对联:“认真主无影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远唯一理在心”1983年县政府拨专款又重修了大殿6间,南讲堂6间,北讲堂5间及大门楼和二门楼,使清真寺面貌焕然一新。

了解更多>>

查济

查济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古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旈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了解更多>>

曹操宗族墓群

曹操宗族墓群

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等组成,共用872块大条石筑成,董园石墓内各室均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整个石墓建筑考究,工程浩大,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室,对研究东汉历史和地下建筑有重要意义。

了解更多>>

苍龙探海

苍龙探海

位于有“江北黄山”之称的大别山铜锣寨景区
长约百米的巨龙正在探视云海、松涛和无穷无尽的人间美景。

了解更多>>

采石矶

采石矶

原名牛渚矶,位于安徽省翠螺山西麓临江处,高约50米,突兀江流,峭壁嶙峋,有“千古一秀”之美称,被誉为江南著名的风景胜地。1987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与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尤以山势险峻,风光旖旎而名闻遐迩。早在1400年前,南朝萧梁诗人王僧孺就赞誉采石矶危岛耸峙,枫林如画”。唐代大诗人李白誉为“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江间回波自成浪”。
采石矶,不仅以得天独厚的山水而驰名中外,而且以其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而为古今重要津梁渡口。采石矶又地扼长江天险,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历史上许多战争都与采石矶有关。《后汉书》云:“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东吴每宿重兵其地。”东汉末年,孙策曾于此大破刘繇的牛渚 营,奠定了东吴立国之基。东吴名将周瑜、陆逊都曾屯兵于此。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采石,曾于此筑城设防。隋大将韩擒虎渡江拔牛渚灭陈朝,北宋大将曹彬攻克采石灭南唐,南宋虞允文在采石大败金兵,元末朱元璋、常遇春三打采石矶,破陈友谅之兵,群雄纷争,战事连绵,为采石矶增添了无数神奇色彩。
采石矶风姿绰约,名震四方,千百年来声誉不衰,还因为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名安紧密惠连。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带还流传着李白身着宫锦袍泛舟赏月及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动人传说。历代文人白居易、刘禹锡、沈括、梅尧臣、陆游、文天祥等也曾到此温游,留下许多诗赋题咏。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