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长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众多名山名湖,堪称为人间天堂。去浙江自驾游最佳季节是每年3-5月和9-11月。
中国旅行社在雪窦寺西侧山坡。1934年,上海中国旅行社投资,建青砖灰瓦平房一幢,建筑面积438平方米,正屋有餐厅、客房6间,偏屋数间。1937年1月至9月,张学良被幽禁于此。是年9月22日失火焚毁,张被移居雪窦寺。1987年5月,政府拨款于原址复建,次年落成,内陈列张学良生平事迹图片。
了解更多>>
该村有千年的古树,树种20多种,几百棵古树环抱整个古村,有银杏、红枫、铁木、麻栗、马尾松、金钱松、向叶杨等。 还有千年以上的古姓、古池、古墓、古物、古庙等。莫家庙已有1200多年历史,而700多年前的古庙遗址碑石至今还在。 村中原有四只古塘,合并为一个天池,约有1000平方米湖面。该村的古墓中,还曾出土过5000多年前和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钱币。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旅游开发区。之江度假区位于杭城西南,南濒钱塘江, 北依五云山,为西湖和’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的最佳结合部。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之江度假区位于杭城西南,南濒钱塘江, 北依五云山. 联系方式:地址:杭州市南山路58号 位置:位于杭城西南,南濒钱塘江、北依五云山 面积:9.88平方公里 区内修篁滴翠、林木森森、景色秀丽、环境幽雅;登山远眺,西湖之静美、之江之壮丽,尽收眼底;沿江而下,可观赏冠绝古今的钱江潮;溯江而上,又可饱览“两江一湖”的湖光山色,为西湖和“两江一湖”风景名胜的最佳结合部。 入度假区的交通便捷。度假区距西湖仅 6公里,距市中心10公里,距杭州笕桥机场25公里,距铁路杭州站13.5公里,距上海—杭州高速公路接口处22公里。 之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市的滨江区滨文路,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成立浙江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浙江中医学院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市的滨江区滨文路,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正式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浙江师范大学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现校址。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现有初阳学院,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交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行知学院(独立学院)等16个学院52个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0000余人,研究生(含教育硕士)20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5000余人;在职教职员工2411人,专任教师1319人,其中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86人,副高职称教师53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学校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现有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是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资料室藏书226.89万册、电子图书75.64万册、中外文期刊7000余种;拥有实验室43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资产2亿多元,实验用房8.51万平方米。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等近40个国家的5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1997年,学校取得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并在喀麦隆建立了汉语培训中心。2004年获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资格,长期承担我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2004年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师范大学将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浙江(中国)花木城为适应环保、绿化这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国内对花木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由国际闻名设计师精心设计,结合中西文化,突出建筑个性和经营实用性,兼顾生活配套,园林景点等诸多设计理念和要求于一体而建造,是杭州市旅游景点之一。浙江(中国)花木城一期项目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二期项目占地400亩。各项基础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城区设置第一交易区、第二交易区、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块,共有近千个铺位。内设花卉、盆景、行道苗木、鲜切花、相关生产资料交易区,优良花木种苗栽培基地、并设有银行、工商、电信、植物检疫、24小时保安服务设施及餐饮、娱乐等综合配套服务区。
·学校概况 浙江海洋学院位于东海之滨的千岛之城??舟山市区,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国际港口城市宁波市和“海天佛国”普陀山。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浙江海洋学院。此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相继进(并)入。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学校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藏书10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6700万元;教职工1119人,其中专任教师58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32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人。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设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渔业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石化学院、医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分院等11个学院;开设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31个本科专业和捕捞学、海洋生物学2个硕士点以及若干个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职(专科)专业;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中试基地、舟山深水网箱养殖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所、渔业科学研究所、船舶与机电工程设计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等22家科研组织和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职工培训中心、船员培训中心、海洋管理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形势,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先后通过了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评估、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注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课外科技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全省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和文体表演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殊荣;参加社会实践形成的系列报告集《蓝色报告》得到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函肯定。毕业生追踪调查表明,学校近几年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当年就业率在98%以上。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面向地方经济,加大各项建设,培育特色与优势学科,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现有捕捞学、海洋生物学、行政管理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海水增养殖省级重点试验基地1个。学校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历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省部级奖64项,并发表、出版了一批高水平论著。目前,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级等科研项目348项,科研经费达3816万元。学校注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先后与20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近五年来,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137项,直接经济效益2.96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承担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与养殖示范”、“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大黄鱼规模养殖新技术开发”等国家“863”计划4个项目,为我国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渔民转产转业及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办学,走开放式办学路子。近五年来,学校与日本、俄罗斯、挪威、新西兰等20多个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浙江海洋学院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人文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教育先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要“高质量办好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正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和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以建设成为海洋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知识的创新基地、科教兴海技术的攻坚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为发展方向,加快实施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过渡,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海洋特色明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简称浙大城院,是中国首家由国家重点大学创办的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学院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合作办学。
浙江传媒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10月,198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0年2月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政府共管,以浙江省管理为主。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目前学校新老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区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新老校区占地859亩,总建筑面积40.64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校园功能齐全、环境幽雅,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学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的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学校现设有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等11个系和2个教学部,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等35个专业。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逾6000人。专任教师344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4%。学校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学校专业特色鲜明,仪器设备先进完善,已建成了先进和颇具特色的43个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如虚拟演播室、电编实验室、非编实验室、演播厅、音频工作站、广播直播室、MIDI制作实验室等。学校实验室配备了各类实验实训教学先进设备,目前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有4642台(套),总值达4174.96万元,生均8698元。学校还配备建设了校园有线电视网、千兆校园网、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广播电台和实验电视台。正在建设中的3万多平方米的演播大楼,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保证。学校图书馆具有鲜明的传媒特色和数字化特色。视听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书生之家数据库,以及SPRINGER 等外文原版期刊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已达近25万册,有中外报刊1300余种,音像资料10000余盒,已成为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与境内外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01年4月成立了外事办公室。2001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美影视专家高级论坛。2002年4月组团出访了澳大利亚,加入国际影视教育联络中心(CILECT);10月组团出访美国、欧洲等,考察访问了波士顿大学、塔芙兹大学、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与密苏里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开展师资培训与学生交流的备忘录。学校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广播电影电视学校、香港岭南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新西兰南海影视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影视学校、美国德克森大学和新加坡女子学校领导和教授的来访。同时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的联系,邀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学校的目标是最终建成一所精神风貌健康向上,道德情操文明高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文化氛围浓郁高雅,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工作高效、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综合性本科传播学院。联系电话:(0571)86832600学校地址:中国·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