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云南

云南

云南

来到云南,旅行者既可以流连于慵懒的丽江古城,探秘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亦可远眺高峻的梅里雪山,将身心融化于香格里拉的清澈中;还可徜徉在洱海的波光中,体验大理的宁静祥和;更可以参加泼水节的狂欢,零距离触碰到少数民族骨子里的热情与奔放……去云南自驾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这个季节是旱季,气晴爽舒适,适合去云南避寒。

临沧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临沧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老山森林公园位于临沧县城郊25公里处,其风光在历史上曾为缅宁十佳之一,传说因为酷似五位仙人座以论道而得名。景区内山川壮观、奇石林立、密林入海、流泉飞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天象奇景可谓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五老飞瀑,情人谷,鹿恋湖,金竹林大叠水,五峰亭等,集雄、险、奇、秀、幽诸美学特征为一体,是大自然赋予的极佳旅游地。

了解更多>>

临沧地区

临沧地区

临沧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过去在今天的临沧地区民住着“百濮”部族。西汉属益州郡哀牢地。到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改土归流,设缅宁厅,隶属顺宁府。 临沧地区总人中有170多万人,共有8个县,即:临沧县、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其中沧源县和思茅地区的西盟县,是云南省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这两个县的佤族人口,占了全省佤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到临沧,值得一观的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内的神秘崖画。

了解更多>>

寥廓山森林公园

寥廓山森林公园

寥廓山原名妙高山,因其主峰高于周围其他山峰,史称“群山之长”。明代朱元璋于公元1381年派兵征讨云南,后平定云南全境,明军勒功寥廓山,改其名为胜峰山,与翠蜂、真峰合称“三峰耸翠”,为旧时曲靖八景之一。登顶寥廓山,可以将曲靖全貌尽收眼底。山中的寥廓公园是曲靖市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公园,园内有动物、樱花园、梅园、儿童乐园和和革命烈士纪念碑,还可以看到曲靖海拔最高建筑——靖宁宝塔。

了解更多>>

梁河县

梁河县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州东北部。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邻,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经潞盈路122公里,经腾龙线160公里。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汉等民族。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占总人口的89.4%,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总人口的32.77%。 梁河属半山半坝县。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江和萝卜坝河,较大的坝子是遮岛坝、萝卜坝和勐养坝。境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养乡老芒东。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气温18.3℃,年均日照时数2385.5小时,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仅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天然资源丰富。有蓄积丰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药材类、芳香类、竹类等野生经济植物55科、101属、400多种,有锡、铁、硫、煤、铝、锌、铀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锡和煤的储量较大,有龙窝寨、热水塘等17处地热温泉,极具开发潜力。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十分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坝区傣族还处于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仍从属领主经济,景颇族还保持着较多的原始公社特点,只有汉族地区基本属于地主经济并兼有一点小规模的工商业,因而生产力十分低下,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加之土司、地主、粮商的剥削垄断和匪患横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贫困交加的苦难深渊中。 1950年5月,梁河解放。这标志着各民族进入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时代。从此,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梁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至1956年,经过禁种大烟、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梁河的经济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和发展。195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705万元增至1107万元,增长57%;粮食总产达4509万斤,比1949年增62%,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1957 年至1966年,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期间,全县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于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这样那样“不要钱”,生产上搞“大兵团”作战,既违背了经济规律,又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9年,粮食跌了200多万斤,加之搞“以粮为纲”,很多地方翻茶种粮,茶叶面积减少2696亩,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1962年以后,经过调整,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稳健向前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59 年增长2200万斤,茶叶发展到8561亩,增加4907亩。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也给梁河造下了严重恶果。直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956万元,财政收入仅189万元,“两个吃不饱”(农民粮食不够吃,梁河糖厂吃不饱)严重困扰着梁河经济的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贫困线上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改革 为发展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从县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战略和措施,调整生产关系,梁河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89年以 来,又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714万元,比1978年增长1.9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4元,增1.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82年,全县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20多年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项目,加快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全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4年,结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调的历史。1989年,全县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务院嘉奖。1991年,解决了“两个吃不饱”的难题。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桦为主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424万元,比1978年增长2.74倍;粮食总产38401n屯,增8.47%;甘蔗总产40万吨,增10.9倍;茶叶总产542.6吨,增1.23倍;肉类总产4180吨,增2.71倍;奶蛋、水产品有大幅度增长。全县粮食自给有余,肉奶蛋、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林业工作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致力于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化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破坏,使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 60.2%。水利工作围绕“两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资9951.6万元,完成各类工程595件,改 善灌溉面积8.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万人和36471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工业从无到有。解放前,梁河无工业企业,仅民间有零星分散的匠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轻工业为基础,蔗糖业、锡业为主导,有电力、机械、煤炭、林产品加工、制药、造纸、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17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从而根本改变了梁河历代以农为主的状况。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045万元,比增长22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解放前,梁河无公路,无电。电讯极其落后,仅曩宋和曩宋芒东有2处农村电话。经过50多年的建设,至2002年,全县通车里程已达764.63公里;县乡公路实现了柏油化和弹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电。特别是经过2001年至2002年的农电体制改革和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农 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明显提高,电价明显降低,每千瓦时平均电价降低了0.33元,预计全县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23万元。市内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农村电话实现了自动化;全 县电话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36.28部/百人, 农话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几年来,还相继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县油路、县城城区改造、第二水厂、农贸市场等建设工程,为今后梁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业平稳运行。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万元(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628万元和上划中央所得税228万元),增长20.5倍。各项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415.7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万元,增长93.56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76.82万元增加到29461万元,增384.6倍。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78年全县仅有乡镇企业117个。至2002年末,全县已有乡镇企业1904个,增长15.27倍,从业人员6696人,总产值10730万元,营业收入14130万元,上缴税金418万元。不但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2002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840户,从业人员2278人,注册资金1575万元;有私营企业42户,投资人数135人,雇工人数276人,注册资金3018 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梁河新的经济增长点。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九五”期间,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易地开发、扶贫攻坚乡、温饱试点村、科技示范村、部门挂钩等扶贫活动,共投入扶贫资金4044.3万元,使全县贫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万人降至2.2万人。 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有377项科技成果获部级和省、州、县科技进步奖(其中:部级5项、省级28项、州级163项、县级181项),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于1998年通过省级验收。梁河教育起步较晚。解放前夕,全县仅有小学39所,学生2013人,教师71人。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梁河的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1年成为全州第一个达标无盲县。2000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又得到国家教育部认定。2002年末,全县已有小学206所,教职工1137人,在校生17848人,入学率99.5%,巩固率99.51%;有完全中学1所,普通中学10所,共有教职-T 586人,初高中在校生11682人,初中入学率102.89%,巩固率99.02%: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32 43人,在校生377人;有幼儿园3所,专任教师26人;有乡村学前班73班,在园(班)幼儿1964人。文化领域硕果累累。南甸司署和李根源故里的保护和维护不断得到加强,并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河县志》和《梁河县地名志》分别荣获国家二等奖和省一等奖。2000年,梁河县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0%和94%。新中国成立之前,梁河仅有1所设备十分简陋的卫生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2002年,全县已有国家卫生机构12个,共有病床259张,有卫生技术员351人;63个行政村均有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18名:还有集体诊所1个,企事业卫生室10个,个体诊所11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和治疗网络。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昔日的“蛮烟瘴雨”之地,现已被文明、卫生、健康所替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落实,“晚生、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002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4%o。今日的梁河,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梁河50年的巨变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各项工作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梁河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梁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一个目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梁河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两大机遇;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意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企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四个重点”的“一二三四” 发展思路,努力奋斗,使梁河在新世纪大展宏图。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梁河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和投资,您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梁河盼望您的到来,梁河等待您的开发。愿您的发财带动我们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发展奠定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在梁河这块富饶美丽 的土地上,继续开拓奋进,创造梁河开放、民主、文明、灿烂的明天。

了解更多>>

傈僳族村寨

傈僳族村寨

进门三杯酒,还有同心酒、交杯酒。进傈僳族人家前,你先掂量一下自己的酒量吧。 福贡有一个傈僳族村寨,在那里可以进行一次充满民族风情的晚餐。进门三杯迎客酒,然后坐在火塘边吃风味独特的傈僳族手抓饭;席间,还可以与傈僳族少女一起共饮同心酒、交杯酒;吃完饭,还可以欣赏到傈僳族歌舞。

了解更多>>

丽江文峰寺

丽江文峰寺

文峰寺位于丽江古城西南端的文笔峰下,距离丽江古城8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藏名“桑纳迦卓林”,意为秘密宗教机关和幸福乐园的喇嘛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文峰寺的风景,被公认为丽江所有寺院之冠,现存主体建筑,大殿和二院僧房。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面阔22米,总进深20.2米,顶层屋顶为四角攒尖顶,形如四方亭阁,位于大殿最高层,殿内空间宏敞,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在文峰寺后面,文笔山的山腰处有一灵洞,洞旁建有静坐堂,是滇西北红教13个喇嘛寺的最高学府,当年各寺都派有一定水平的喇嘛教徒来这里学经深造,历时3年3月3日3时3刻,在此期间,与外人隔绝。据称佛门钥匙,存放于灵洞侧的一道岩缝中,藏族信徒每到鸡足山朝拜,都先到这里来叩拜,称为“借钥匙”,归来时往岩缝中放下1粒小石,以示送回。丽江文峰寺不仅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信俸佛教的民族中有较大影响,而且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佛教界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交通:到达丽江县城后,可乘出租车前往。

了解更多>>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玉龙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理座标为:东经99度23秒——101度31秒北纬25度59秒——27度56秒。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靠大理白族自治州,西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共69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办事处)。 全区幅员面积20600平方公里(计3090万亩),人均占有土地31亩,人均耕地1.56亩。人口密度51人/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为107.83万人,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族等2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61.5万人,占总人口的57.3%。主要少数民族有纳西族22.85万人,彝族19.54万人,傈僳族10.47万人,白族4.47万人,普米族1.49万人。 丽江是个“玉壁矗立”、“金川怀绕”的美丽而神奇的王国,现拥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单位各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旅游渡假区2个。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艳丽多彩,是一个高品位、多功能的旅游区,正朝着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国家旅游城市。

了解更多>>

丽江户外乐园

丽江户外乐园

丽江户外乐园是丽江第一家引进户外时尚体育运动的户外运动公司,是丽江人民休闲健身的乐园,也是西南大香格里拉区域高原时尚体育训练比赛基地。园内设有常规体育项目: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拳击等;引进了更多时尚户外运动项目:赛车、蹦极、人工攀岩、热气球、溜索、拓展、匹特搏彩弹射击、野外宿营等;同时乐园还有云梯攀爬、速降、天然攀岩、溯溪峡谷探险等多种游乐项目;还加设了许多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如狩猎、放鹰、骑马等。让游客在蓝天白云下更好的享受丽江的秀丽山水,民族风情,更好的领略户外运动的无限魅力,体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无限快感。 乐园是集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素质拓展、赛车拉练为一体的综合型运动乐园,项目独特新颖、种类丰富、配置合理,有专业的教练队伍,有良好地理条件和区位条件,毗邻雨丽江古城,抬头便能见到玉龙雪山,背靠幽险俊美的兴乐大峡谷,甚至你还可以在乐园里想象当年驼峰机场那些英雄们翱翔蓝天的英姿。在运动中享受青春的奔放,在蓝天白云下、在潺潺溪流声里拥抱快乐,拥抱欢笑,让你感受丽江户外乐园的与众不同。 乐园本着“宾客至上、卓越服务”的宗旨,为人客提供体贴入微、热情周到的服务,加之不断完善的设施设备、许多具有特色项目的开发,配之合理的价格,超值的享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了解更多>>

李子箐之一——大石林

李子箐之一——大石林

沿着石林宾馆前的林荫小道,沿阶而下,步入“大石林”区,绕过石屏,只见朱德同志1963年留下的摩岩题刻“群峰壁立,千峰叠翠”八字赫然在目,它生动贴切地概括了当地景色,催动游人寻幽探胜的脚步。穿过曲折的壁间狭道,突然视野开阔,一片如茵草坪呈现在你的面前,四周石峰比肩屏列,拔地而起,如剑穿天,相对高度有的达三四十米。比起明媚秀丽的西子湖的温柔美来,这凛然威武、阳刚豪壮的石林的雄健美,自有一番激发人们向上的力量。无怪乎当地兄弟民族传说,石林是撒尼人民英雄的化身呢!前人题刻有“拔地擎天”、“天造奇观”、“群岩涌翠”、“头角峥嵘”、“云石争辉”、“异境天开”、“天下第一奇观”等等,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人们的感受和对它的爱慕。  沿着“林”间小路蜿蜒向东,仰见两峰同擎一巨石,似有欲坠未坠、千钧一发之感,行人须从危石下经过,不由得快步冲过。惴惴不安地回首相望,那危石竟丝纹未动,不由对“持重无言”的“南天砥柱”平添敬意。进至“且住为佳”处,有崖洞如厅似屋,下设石桌、石凳,栏外有树一颗,可以小憩纳凉,顺手拣一小石扣桌,这石桌会理然作响,不异古朴的钟声。这石壁上,有摩岩《石林歌》一首:  何处飞来怪石丛,盘根窦窍郁玲玩。  森森棱棱铁骑列,千门万户曲洞通。  崖窟层层锁玉关,羊肠鸟道苦难攀。  恍疑紫云天上落,五丁把住留人间。  危磴高峰真鬼斧,球琳琅泽奚足数。  中有一线清泉流,老藤穿壁苔痕古。  这诗中所说的“一线清泉”,在距石室不远处汇为狭长的剑峰地。四周石峰高耸,层层叠叠,密如刀丛;池中一峰突起,如利剑刺天;池色澄碧,如翡翠镶嵌山间。池周游廊迂回,石桥横跨。俯视剑池,天光云影,群峰秀色,尽纳湖底。  由地边小道攀援而上,提心吊胆,历艰履险登同崖,手足并用,小心翼翼过天桥,可达莲花峰顶。这莲花峰,雄踞剑池之滨,高出水面30余米,峰顶巨石横卧,石片上翘,簇成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素洁优雅的石莲花,终年不败,其生命力远非水中芙蓉可比。登上莲花峰顶,环顾四周,沟壑纵横,如无底深渊;群峰攒列,游人如坐刀山剑丛之上。往下一看,不免心惊肉跳,待扶壁下得峰来,心虽有余悸,但胜利的欢乐常溢心头。正如今人有诗所写:“攀登直欲夺天工,一顶凌云挚众峰;不是猛升挥汗水,何来双手抚晴空。”  从莲花峰底向东北行进,小道曲折深长,情景变幻无穷:忽而极狭通人,忽而洞顶漏光;忽见双鸟亲热渡食,忽见一对羔羊温驯依偎;忽见象踞高台,又见凤凰迎风梳翅;还有怪石立于道中,叩击不同的部位,就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这些奇峰怪石,精巧别致,妙趣横生,既是一件件独立的艺术杰作,又可连成一座内容丰富的艺术迷宫。无数的石径、石廊、石门、石洞、石桥,贯串其间,将它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游人漫步其中,只觉得奇景迭出,险象环生,峰回路转,异境大开,悉心观察,难突奥妙,常使人心动神驰,乐而忘返。  从东北回折,曲径起伏,隐见红亭摩云,攀援“天梯”,节节登高,几经曲折,便达“望峰亭”。凭栏远眺,层层峰林,莽莽苍苍,尽收眼底,它宛如一座圆形的城堡,中列万千铁骑,披坚执锐,整装待发。游人被襟当风,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从望峰亭向东北沿山路上坡,到外石林。与紧迫幽深的大石林相较,这里地势开阔,景观疏朗,林木葱笼,山风送爽,群鸟调啾。看,那观音默坐,似在颂经念佛;那骆驼骑象,似在山野将总;那母携幼子,悠游于途;那老僧低头漫步,若有所思;那书生赶考,马驮行李相随;还有那亭亭如盖的灵芝峰,宛若雨后蘑菇,挺生林间。这一座座维妙维肖、优美抒情的造型,构成了一幅背景广阔、清幽宁静的画幅,回旋着舒缓飘逸的乐曲。这里与大石林相比,景观上的一深一片,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游人精神上的一张一弛,彼此配合,十分协调。

了解更多>>

李子箐之二——小石林

李子箐之二——小石林

小石林紧靠石林宾馆西侧,与大石林紧密相连而又自成格局。这里林木青葱,地势平坦,间有桃、李、梅、杏、山茶,艳丽的花朵不时从崖间探出头来。几块草坪四周点缀着奇峰怪石,有的若天没屏障,壁立一方,有的若牛蹲兽伏,在林间静卧;有的若香菌丛生,万年不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圆形的碧池之旁,有一座石峰,顶端呈淡红,宛若一位身材苗条富有青春活力的撒尼少女。这勤劳美丽、风韵天然的少女造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当地人民亲切地将她称为“阿诗玛”。它唤起了人们对撒尼民族民间叙事长诗女主角阿诗玛的怀念。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