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云南

云南

云南

来到云南,旅行者既可以流连于慵懒的丽江古城,探秘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亦可远眺高峻的梅里雪山,将身心融化于香格里拉的清澈中;还可徜徉在洱海的波光中,体验大理的宁静祥和;更可以参加泼水节的狂欢,零距离触碰到少数民族骨子里的热情与奔放……去云南自驾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这个季节是旱季,气晴爽舒适,适合去云南避寒。

宁蒗彝族自治县

宁蒗彝族自治县

丽江地区辖县,位于省北部,地区东北部,人口21.8万,面积6025平方公里,辖1镇15乡,县府驻大兴镇。 宁永干线公路过境。 年均温12.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913.9毫米。矿藏丰富,有金、银、铜、煤、锌、大理石、水晶石等。 工业以皮革、造纸、水泥、制砖等为主。农业以玉米、稻谷、荞麦、马铃薯等为主,盛产优质苹果等。副业以饲养牛、羊、猪等为主。有中等院校19所。 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泸沽湖。纪念地有烈士陵园。

了解更多>>

鸟道雄关

鸟道雄关

仲秋时节,浓雾、无月、刮东风之夜,凌晨1时左右,巍山弥渡两县交界处浓雾弥漫的隆庆关山垭口,铺天盖地的鸟儿盘旋打转,婉转嘹亮的鸣叫声响彻云霄。这是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的必经地,被人们称为“鸟道雄关”。 隆庆关是古代“西南丝绸古道”人马驿道的重要通口,海拔2700米,至今还保留着明代万历年间刻写的“鸟道雄关”石碑。鸟类专家们认为,这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最早、最古老的关于“鸟道”的记载。在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鸟道雄关”浓雾缭绕,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迷失了方向,它们相互碰撞,发出各种鸣叫声,形成“鸟吊山”奇观。 “鸟道雄关”森林植被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高大笔直的华山松林和绿茸茸的林地一望无际,身为探险旅游者的你,无论是躺在草地上,还是走在丛林间,都有一种“森林浴”的感觉。

了解更多>>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位于太华寺以南约一公里的公路上方,1989年7月7日落成。碑高9米,大理石贴面,底座刻有“赤子功勋”四个字,碑顶有一个当年的南侨机工荣誉纪念章图案。巍巍丰碑耸立在苍松翠柏之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3200多名华侨机工响应侨领陈嘉庚的号召,分批回国参加抢修滇缅路,运送国际上支援中国的抗战物资,共有1000余人殉国,为抗战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缅怀和牢记爱国华侨的这一段光荣历史,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集资修建了这个纪念碑。在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建造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墓地,也耸立着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这两座远隔千山万水,建立在不同国家的纪念碑,纪念的是同一件历史大事——66年前由马来西亚、新加坡的3200名华人子弟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奔赴中国抗日前线,到滇缅公路上开车修车,运送军用物资。这是海外赤子热血报国的见证,是两个国家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结成的链条,也是马星两地和中国云南友谊血浓于水的渊源。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日寇全面封锁了中国海上交通,滇缅公路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大动脉。当时,艰险的公路缺少车辆,更缺少驾驶和修理车辆的技术人员。危急关头,星马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同时组织了大批南洋华人子弟到中国,担负起滇缅公路的全部运输任务。

了解更多>>

南滚河国家及自然保护区

南滚河国家及自然保护区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南角的中缅边境中段,占地820公顷,是云南省5个国家及保护区之一,是云南省五类保护区中的第一类人带森林保护区。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这里属于热带雨林区,各种阔叶植物生长迅速,形成平衡的生态群落,植物种类繁多,有桫椤,董棕、见血封喉树、铁杉、铁力木、四数木等百余种,为各类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保护区内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云豹、金钱豹、长臂猿、灰叶猴、金丝猴、蜂猴、羚羊、白鹿、水獭、香猫、大蟒、巨晰和绿孔雀、犀鸟、悲胸鹦鹉、原鸡、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等数十种野生珍稀动物,还是白掌长臂猿地惟一分布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洲象和热带季雨林景观,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热带雨林保护区。是科考、探险、生态、观光旅游的绝好景点。

了解更多>>

南菇河旅游淘宝场

南菇河旅游淘宝场

瑞丽旅游淘宝场位于瑞丽市弄岛镇以西,距市区约35公里,占地60公顷。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宝石成矿带,沿清澈的南姑河绵延约10多公里的瑞丽旅游淘宝场,是宝玉石成矿中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以蕴藏红、蓝宝石而闻名中外。

了解更多>>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失传了的音乐\",是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的。 《白沙细乐》纳西语叫\"伯石细里\",又叫\"别时谢礼\"。相传为\"元人遗音\",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革囊渡江\"到丽江,收到纳西族首领阿良的欢迎和帮助。为此,忽必烈在离开丽江时留下随军的一半乐师和乐谱给阿良作为谢礼,故名\"别时谢礼\"。另一种说法为创自纳西族民间凭吊战争亡灵的\"安魂曲\"。说法虽异,但\"白沙细乐\"所表现出的生死离别、怀念缱绻的感情却是一致的。相传\"白沙细乐\"原有12个调,现能演奏的只有8个调,分别是\"笃\"、\"一封书\"、\"三思及\"、\"美丽的白云\"、\"公主哭\"、\"跺磋\"、\"南曲\"、\"北曲\"等八章,其余均已失传。乐曲有笛、芦管、束古杜、筝、二簧、胡琴等。演奏时乐队人数不固定,以合奏为主,同时也有歌和舞,是纳西族的一种民间音乐。因曲调幽远深沉、凄凉伤感,故多用于丧事活动。 《丽江洞经音乐》是自元明以来从中原逐渐引入并植根于丽江的道教\"经腔\"音乐。它的珍贵在于奇迹般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丽江洞经音乐保留有《山坡羊》、《浪涛沙》、《柳摇金》、《水龙吟》、《步步娇》、《万年欢》、《漫五言》、《到春来》、《一江风》、《到夏来》、《到秋来》、《到东来》等22歌曲牌。乐器有笛子、芦管、琵琶、三弦、二簧、胡琴、云罗、小钹、小铃、摇铃等,可是乐队人数多或少,同种乐器可增减。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匀称,多用于婚、丧、祝寿等仪式。 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丽江县境内现有古乐演奏。近年来,纳西古乐演奏又成为丽江旅游的一个保留节目,深受旅客的喜爱。宣科先生领导大研古乐队还先后到昆明、广州、北京演出,并应邀到香港、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厅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纳西古乐还走出国门,1995年应邀到英国访问演出获得成功。1998年5月应挪威国王邀请到挪威参加卑尔根国际艺术节,引起了轰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东方音乐活化石\"。

了解更多>>

纳楼长官司署

纳楼长官司署

位于建水县南坡头乡加新村,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土副长官普氏的衙署,建于1937年。占地2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门前照壁高大,院场宽阔,两侧有石砌碉堡,署内有前厅、大堂、后院一字排列,两侧有厢房、耳房、书斋等,四周有土筑、石砌两道护墙,为滇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事的少数民族土司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娜姑镇

娜姑镇

娜姑镇位于会泽县西部,金沙江东岸,以礼河西岸。娜姑开发较早,自古以来就是滇、川经济、文化往来的 古道要冲地。现娜姑镇境内尚存有21处明清古建筑、12处古墓葬、数十块碑刻、人工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京运古驿道……

了解更多>>

木土司城堡遗址

木土司城堡遗址

自公元1253年开始,纳西族世袭土司木增就成为滇西北地区较大影响的纳西族首领,民间称其为“木天王”。木天王的统治势力一度渗入中甸、德钦、四川乡城、巴塘和西藏盐井、芒康等地。他为巩固统治,沿途修筑了许多兵城和寨子,小中甸城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屯兵城堡。 木土司城堡遗址位于小中甸乡联合村公所贡下村西侧。 小中甸作为迪庆境内较广阔而丰腴的藏区平原,是当年木氏土司屯田屯兵的一个好场所。同时,小中甸作为向藏区进发的第一道兵城,具有较强的战略优势,易攻、便守、利退。木土司当时在藏传佛教噶举派势力范围内修建城堡,也利于创造机会与噶举派高僧接触,推崇藏传佛教,利用藏传佛教对藏民的感召力,来实现对藏区的统治。 如今,面对在民国时期就显得荒废残破的木土司城堡,已难以想象当年的气势了。作为历史古遗址,却给人留下了一种悠久的时空感。城堡仅留残墙。为夯筑而成。墙向南设门,左边残墙内则有一对造型古朴大方的石猴。残墙高2米余,厚0.7米。废墟中有瓦片和鹅卵石铺成的路。遗址全长约1.5公里,宽约1公里。四周设有碉楼。其最高处的遗址至今仍依稀可见。

了解更多>>

木胜土岩画

木胜土岩画

1987年底,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东坝村公所所在地澄日村的硝厂洛、花吉足、你可见、白云湾4处发现了大量彩色岩画,这是滇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有关专家认为,渣日村北依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民族乡,东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奉科乡,南接丽江县大具乡,这些乡村都是纳西族聚居区,所以渲日岩画的发现无疑为研究纳西族地区社会历史及东巴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渣日岩画共有6个点,分布于渣日村南北两个方向。岩画大多呈茄红色,只有一处为蓝色,有关专家认为是用超红色赤铁矿扮画成。岩画直接绘制在金沙江边、半山腰和山顶上的青石崖壁上,整个崖壁呈崖厦状朝前倾。从江边到山顶的直线距离大约2000米,景象蔚为壮观。  岩画内容均为动物,其中可辨认的有岩羊、山羊、牛、马、鹿、野猪、虎等,以岩羊居多。多数动物头朝南方,也有极个别绘于南向动物图像之上的北向动物图像。画面简洁,线条较粗犷,但形象逼真,错落有致。最大的画面长23米,高4米,若真羊般贴立于崖上。显现天蓝色的岩画,分布较为引人注目。在3.4平方米的范围内,布满了绘制成的动物图案15个,有的只绘头部,图像互相粘连重叠。在岩画分布的6个点中,除上述天蓝色图像分布点外,有两个点绘有6—8厘米宽的弯曲线条,有一个点只用凿子把动物图像刻在石头上,并未上色;有一个点则因受崖顶石灰浆冲刷剥蚀,已模糊不清。  1995年,在香格里拉县东部洛吉乡木胜土的雷打牛子大片、岩不洛、居日岩不洛三处地方又发现了岩画,香格里拉由此成为云南省内岩画发现最多的地区之一,为研究香格里拉境内古人类活动状况提供了依据。 木胜土岩画无论内容,还是画法,几乎都与渣日岩画是一样的。岩画最高处达5.4米,最低处仅离地面30厘米。最大的画像是一头牛,分布于雷打牛子的大片岩画中,长达2.14米。最小的画像是一头仅有2寸长的岩羊像,分布于居日岩布岩画点中。本胜土岩画因长期的风雨剥蚀,大多已模糊,只有雷打牛子片的岩画点保存得较为丰富完整。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