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云南

云南

云南

来到云南,旅行者既可以流连于慵懒的丽江古城,探秘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亦可远眺高峻的梅里雪山,将身心融化于香格里拉的清澈中;还可徜徉在洱海的波光中,体验大理的宁静祥和;更可以参加泼水节的狂欢,零距离触碰到少数民族骨子里的热情与奔放……去云南自驾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这个季节是旱季,气晴爽舒适,适合去云南避寒。

仙人洞

仙人洞

长白山仙人洞位于抚松县城东南三公里的马鹿沟内,是集长白山、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河、仙人路、仙人峰“一山五仙”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仙人洞曲折幽深,神秘莫测。洞口处,古人所题“天然仙境”,刻有《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洞外建有一群古建筑庙宇,有“长白山如来寺”,“关帝庙”,“娘娘庙”,“钟鼓楼”等等。这里是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 仙人洞原名叫“文华洞”,大约形成于六亿年前,属于窝卷灰岩,是由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卷灰岩溶洞,洞内错落高低,奇特险峻,洞中连洞,上下相连。洞中大厅可容纳百余人。洞中岩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关帝庙和雷音寺,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仙人洞游集考古、惊险、猎奇于一体而著称。 千百年来,人们传说仙人洞颇有灵气,纷纷上香祈祷,使这里香烟缭绕,信徒不断。又对仙人洞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同时也生出一些悬念,成为仙人洞之谜。

了解更多>>

仙迹崖

仙迹崖

“仙迹崖”位于正面看为玉龙山数峰中右面最矮的那座雪峰之下,巨崖上面不远就是闻名的“雾路本更”,意为“雪山之腰带”。左面山坡称为“世日补”,意思是“山神坡”。木氏家族中最闻名的木增36岁时看到了盛世中的衰微之迹,他独自隐居雪山,到处漫游。传说他与山中飞禽走兽相知甚深,能识众鸟兽之语。一日,他率百兽千禽在此巨崖草甸上歌舞嬉戏,然后骑一红虎(或曰“白马”)腾跃过巨崖,遁入深山云雾中,从此不见踪影。崖壁上留下酷似一人骑虎的斑斑痕迹,后人称其为“仙迹崖”。后世曾有一云游僧紧傍巨崖筑庙修行,现断壁残垣尚存。因此此处又被称为“达巴吉次丹”(意为“和尚建房处”),“和尚义古”(和尚栖息之处)。

了解更多>>

西香格里

西香格里

西香格里向北延伸至扬子江(金沙江)畔,并与阿喜里接壤,包括了丽江雪山以西的扬子江(金沙江)河谷。最北端的村庄就座落在通往石鼓的马路边上,也就是沙坝。沙坝以东叫冷水沟,正好处在阿喜与香格里的交界处,冷水沟往西就是箐口塘,往南而不在扬子江河谷范围的其他地方为雄古(纳西语为许古),鲁瓦和竹彼。岔路口(一条由鹤庆通向石鼓,而另一条则从剑川通往丽江)以北,位于高原顶部的地区,普遍称之为落水洞,仍属香格里的地界,落水洞向岔路口以南延伸直至剑川的边界,最南的村庄则是螳螂坝,香格里南部的其它村庄包括律比山、天红、沐海坪以及甸尾(不要与剑川的甸尾相混淆)。

了解更多>>

西双版纳勐养野生蝴蝶饲养场

西双版纳勐养野生蝴蝶饲养场

从景洪沿昆洛公路朝昆明方向乘车约30公里,就到了勐养景区的三岔河。这里原先是观察野象的地方。1989年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成了中国大陆地区首座野生蝴蝶饲养场。 这是一个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蝴蝶观光区,每年3月中旬直到10月中旬,均有较多蝴蝶可供观赏。园内建造的圆型网室蝴蝶园中,各种热带、亚热带常见蝶类或飞舞其间,或栖息水池,或吸食花蜜,或交配产卵,或破蛹羽化,游人可以尽情观赏、拍摄。圆型网室蝴蝶园里,还从山里引植了马兜铃和其他蝶类幼虫寄生植物,多种成虫吸食的蜜源花卉已种于赏蝶道两旁。 目前,这里是西双版纳最理想的、交通也是最方便的赏蝶区。园中现有一座蝴蝶标本陈列室,除陈列标本外,还出售印有导游图的真蝶封塑纪念品。

了解更多>>

西山区

西山区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西面,东濒碧波荡漾的滇池,与官渡区、呈贡县隔水相望,与五华区接攘,西邻安宁市、禄丰县,南连晋宁县,北接富民县、嵩明县。因境内有著名的西山风景胜地,故名之。辖四乡四镇和一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坝区面积占8%,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2%,人口32万,其中城镇人口万,驻区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校有200多家。 在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评估中,西山区位居第三,有5个乡镇名列全省百强乡镇之列,其中马街镇为全省第一镇。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2.2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总体财政收入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粮食总产量5.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174元,城镇职工平均收入7642元。 西山区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昆明市最具活力与生机的热土之一,这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到西山来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了解更多>>

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西部。东、东北、东南环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89.33公里。 佤族是一个崇拜太阳、崇尚木鼓、崇拜牛头、崇尚红色的民族,人们说:西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西盟佤山,地灵人杰,风光秀丽,民风纯朴。 立体气候照就了佤山绚丽的自然风景。境内有迷人的亚热带原始雨林,也有高寒山区清冽的风光。一座神气的山峰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块古朴的净土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婀娜多姿的勐梭龙潭,神奇美丽的佤山天地,雄伟壮观的娜妥坝瀑布,变换万千的佤山云海,构成了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了解更多>>

西畴县

西畴县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西洒镇,距省会昆明487公里。距处治州首府开化镇71公里。西畴是多民族杂居县,有壮、苗、彝、瑶、蒙古、汉等民族。    西畴县地处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呈狭长形,地势北部和中部高,东南、西南低,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西畴县是典型山区县,中南部属香坪山山区,北部为六诏山区。属红河水第。有大小河流12条。属亚热带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干、雨季分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早、倒春寒、冰雹、洪灾、涝灾。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壤、赤红壤、石灰岩土、水稻7大类。矿藏主要有铁、铅、锌、锑、铝土、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煤、锰、铜等。其中铝土、锑为中型矿。全县水能蕴藏量为20.24万千瓦,人均0.96万千瓦。多年平均径流量8.6亿立方米。西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于发展林业。 西畴县当年是滇桂黔边区游击根据地之一,如今是省水稻杂交制种基地。县城附近的仙人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人牙化石出土处。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是典型的心区县。西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于发展林业。主要树种有杉木、思茅松、云南松、香粹、椿树、核桃、板粟、油桐、油茶等以及各种阔叶树。有珍稀濒危树种华盖木、香莲、渺楞、云南七叶树等20多种。野生动物有岩羊、樟、狐、熊、猴、刺渭、野猪、穿山甲等。

了解更多>>

五华庵

五华庵

沿着宾川县城通往鸡足山祝圣寺的旅游公路,过鸡足山'灵山一会'大门,眼前山青谷翠,风光奇美,车过佛塔寺(又名尊胜塔院)、静闻精舍,山色更幽,泉声更静,不远处道路左侧,耸然而立一座小庵,这就是近年来修复的五华庵。   五华庵在鸡足山小龙潭上、龙泉庵左,为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5年),僧人如月募化修建。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僧德寿重修。五华庵四周苍松翠柏掩映,庭院虽然不大,但环境十分幽静。原佛殿仅供顷甸制作的汉白玉佛一尊,是释迦牟尼卧像,长1米余,置玻璃框内,姿态优美,神态安详,雕刻精致,玉质洁白晶莹,油润光滑,是山中珍贵的玉佛像。1952年、1963年,人民政府曾先后两次拨款对五华庵进行修建,但'文化大革命'时这座小庵也被毁。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五华庵,是在原旧址上由僧人常云化缘修理工建而成的。投资30多万元修建而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坐像、卧像各一尊,为汉白玉雕制。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奉着汉白玉雕制的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 在大雄宝殿两边,一侧供奉着地藏菩萨、祖坛,一侧供奉着面目慈祥的观音像和骑青狮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像。   五华庵为禅宗寺庵,取名'一花开五叶',或'一宗五支'、'一宵传五灯'的来源。这句话出自达摩祖师给慧可二祖的偈子。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成自然´。 五华庵因环境幽静、风光秀美,再加上就在旅游公路边,目前已成为游览鸡足山游人小憩的一个景点。

了解更多>>

五尺道

五尺道

一条古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了二千二百多年。   公元前250年,在稳定了对巴蜀的统治后, 秦孝文王开始经营巴蜀以南地区。李冰——就是那位因修筑都江堰而造福万民,遗荫千秋的蜀郡太守,又承担了开修僰人道的任务。 僰人道起自僰人道县, 溯横江而上,直抵传说中蜀帝杜宇的故乡——“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池泉水的千顷池”即后来的朱提、今天的昭通。石门若堵,绝壁如削,工程极为艰巨, 智慧的李冰想出了积薪烧岩的办法。 那时的横江沿岸,最不缺的就是树林。出了积薪烧岩的办法。那时的横江沿岸,最不缺的就是树林。采伐一片树林,堆积于坚岩之上,点燃一把火,烈焰腾腾、 火火熊熊, 大火炙烧过后,坚硬的岩石变得酥松脆弱,开凿僰人道的工程得以顺利进展。据常璩《华阳国志》记载,李冰积薪烧岩,坚硬的岩基上留下了赤、橙、黄、黑、紫的斑纹,从上游朱提江顺流而下的鱼类,都被倒映于江水中五彩斑斓的岩影吓住了, “至此而止” ,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又过了20多年,秦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略通云南,又派常頞把李冰修筑的僰人道向前延伸至建宁,全长达一千多公里。由于山高谷深,河川纵横,施工难度大, 道路宽仅五尺, 故称“五尺道”。   “汉兴,闭蜀故徼”。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又采纳唐蒙的建议,通夜郎, 置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 自僰人道直指牂牁江。”《水经注》 记述更为详细。”汉武帝感相如之言,使县令南通僰人道,费工无成,唐蒙南人斩之。乃凿山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二三丈。“史书上称这条道路为“南夷道”。期间,建置了朱提(今昭通)、堂琅(今巧家、会泽及东川一部)、存阝鄢(令宣威)、汉阳(今威宁)、南广(今盐津)等5县。 “五尺道”、“南夷道”枢纽的昭通成为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成为早期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昭通、鲁甸先后出土的“蜀郡千万”、“蜀郡成都”铁锄,“南夷长史”铜印,是秦汉之交昭通与中原、巴蜀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   隋造偏阁桥梁,史载语焉不详,大概只是对“五尺道”作了些修整的工作。唐贞元十年,南诏归唐内附,“其时,节度使尚书左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对“五尺道”又进行过较大规范的修整。清乾隆间,为舒缓铜运艰难,开浚关河航道,整修沿岸水步道,“五尺道”一线更成为滇东北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了二千三百多年, “五尺道” 上留下了历史前进的足迹。许多重大的事件在这里发生,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在这里演出,许多著名的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对世事盛衰的惊讶与叹息。公元225年,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大姓的叛乱后,经“五尺道”班师回成都。袁滋册南诏,更无疑是通朝聘。烟雨僰人道 深,麾幢汉仪盛。途经五尺险,水爱双流净。上国洽恩波,外臣遵礼命。离堂驻驺 仪,且尽樽中圣”。民族团结、民族和睦,史鉴昭昭,有石门关前的题名摩崖恒久 永存。元世祖至元年间,马可·波罗的云南之行也在“五尺道”上留下了他的足迹。 从威宁入昭通至大关,从大关骑行12天抵宜宾,这位意大利人对沿途所见“环墙之 城村甚众”,“其人形色虽褐而不白晰,然甚美,善战之士也”有极深刻的印象, 在他那部著名的游记中对所见所闻留有客观而美好的记录。明万历初,四川巡抚曾 省吾镇压川滇边区少数民族反抗苛政的斗争,写了一首《经石门道》,诗云:“石 门不容轨,聊舍东西徙。古木盘石下,寒流夹岩呼。路犹疑虎穴,村已通鱼洼。九 折宁非险,清时自坦途。”曾巡抚为镇压群众而来,心里是不会踏实的,“清时自 坦途”的祈愿不过是一种不安的情绪表达。 清末举人周楚留不在仕途, 无官身之 累,他在“五尺道” 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致。“老鸦滩畔水弯环, 铁索桥横第一 关。商贾尽多滇蜀客,人民不别汉夷闲。盐船乱接石头路,巡署斜撑市外山。笑我 自非题柱客,倒骑驴背且回还”。何等悠闲。大理赵藩走进“五尺道”的时候,还 在川南盐茶道任上,还没有题写成都武候祠那副千古绝唱的名联,但忧济元元之心 却不稍宽懈,见贩夫走卒负荷艰辛,便禁不住黯然神伤。“负铅人去匀盐回,筋力 唯供一饱材;汗雨频挥支柱立,道旁看尔心为哀。”   “五尺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过了二千三百多年。有不变的存在——唐袁滋题名摩崖,“皇木”晋京、京铜外远的碑刻,石门关前残留的39个深深的马蹄践踏的痕迹,不解之谜的僰人悬棺……。但更多的是日新月异变化的现实在谱写着新的历史:一条213国道彻底改变了“五尺道”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从昆明到宜宾,朝发而夕至,而正建设中的内昆铁路,将承载着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五尺道”走得更远。汉碑、晋墓、唐摩崖、过山洞遗址、马厂遗址、野石遗址、大龙洞、望海楼、清官亭、黄连河……一路走去,明光璀璨,物华天宝,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并为滇文化的繁荣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朱提文明,会让每一个巡游者感悟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