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云南

云南

云南

来到云南,旅行者既可以流连于慵懒的丽江古城,探秘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亦可远眺高峻的梅里雪山,将身心融化于香格里拉的清澈中;还可徜徉在洱海的波光中,体验大理的宁静祥和;更可以参加泼水节的狂欢,零距离触碰到少数民族骨子里的热情与奔放……去云南自驾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这个季节是旱季,气晴爽舒适,适合去云南避寒。

王喆墓

王喆墓

在蒙自县新安镇南1公里黄栗树坡。圆形围石封土墓,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贡生,早年科举失意,在本乡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其门人王诺,尹宗梁,杨潞,王锡圭等皆以文学成名...

了解更多>>

万人冢

万人冢

位于下关老市中心的万人冢,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南留候李宓及阵亡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四面围着两道大理石围栏,占地约360平方米,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邓子龙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并刻成石碑立于墓前,1986年对古墓冢进行了修复,整个天宝公园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

了解更多>>

万家坝铜鼓

万家坝铜鼓

万家坝位于楚雄城南约3千米,原来是一片古墓葬群。1975年,文物工作者在这里组织了一次发掘面积33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79座,有大型墓13座、小型墓66座,出土青铜器1000多件,经放射性碳素测定,23号墓年代为公元前690年左右,当为春秋时期的墓葬群。
出土的青铜器中,最为珍贵的是5件铜鼓,显示了铜鼓产生的初期阶段所具有的原始性。鼓身仅有简单纹布,均属早期特征。经专家鉴定,万家坝铜鼓比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的铜鼓型制更为原始,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鼓。楚雄州的牟定、禄丰等县,都出土过万家坝型的铜鼓。
据考古资料证明,铜鼓源于作为炊具的铜釜,随着社会的发展,铜鼓的功能也变化,既是歌舞伴奏的乐器,也是祭祀和庆典活动的礼器,还被奴隶主用作召集部落的重器,所谓“击鼓山林,群蛮毕集”。随后逐渐演化成为显示奴隶主贵族财富和权威的礼器。由于铜鼓可以召集群众、号召群众和显示社会地位,全社会都把铜鼓视为珍宝。奴隶主们不仅生前不惜重价多方罗致,以积铜鼓愈多愈荣,而且死后还备大批铜鼓随葬。
万家坝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共计6枚,外形如铃,断面呈核桃状,纽似双角向外侧翘出,与中原地区的编钟不同之处,在于中原地区的编钟每套均为奇数。编钟本属中原奴隶主的庙堂乐器,用以明身份、标等级,万家坝编钟也具有同样性质,但造型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了解更多>>

万德寺

万德寺

万德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西南的小西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光绪、宣统年间重修。万德寺依山而筑,存六座殿宇,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混合结构,面阔13米,进深8米。万德寺内原存有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铜钟,现存石屏一中。万德寺花木繁茂,曲折有致。

了解更多>>

拓东体育中心

拓东体育中心

云南省拓东体育中心位于昆明市区东部,地处东风东路和拓东路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总占地面积73000㎡,是目前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和昆明市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场馆设施基本情况
主要场馆设施包括拓东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东外足球田径场和西外全民健身广场等。
1、所属体育馆始建于1958年,可容纳观众4500人,附属设施有健身房、篮球场、排球场。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馆即将进行大修改造。
2、拓东体育场始建于1957年,现设观众席41000个,场内为国际标准草地足球场和塑胶田径场地,有大型彩色图象屏、三色文字屏、电子计时记分牌系统及先进的广播音响、照明系统等配套设施,场地设施及功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可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
其附属场地东外足球场经过改造,建成了标准的草地足球场及跑道;近7000㎡西外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健身广场。
3、拓东游泳馆设有标准大池和一个小池,原为专业运动队训练、比赛场地。2000年8月经大修改造后,服务设施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已向社会全面开放。
二、主要工作业务范围
以为运动队服务、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为宗旨,充分利用场地设施,以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为主,不断开发、扩大经营服务项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贡献。
1、为运动队训练提供良好的场地服务,确保运动队的正常训练。

了解更多>>

驼峰航线飞机残骸

驼峰航线飞机残骸

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参观驼峰航线飞机残骸可从六库乘车到片马,全程180公里 。

了解更多>>

土司府

土司府

土司府就坐落在耀南村的半山腰上,占地4.2亩,由大院、花园、马厩三大建筑群组成,共有房间65间,布局新颖,造型独特,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更为奇特的是在哀牢山大山深处的这座土司府,大门的设计是中西结合的样式,为防火灾,建于宋代的土司府还想到了在院中建了消防水池,为取暖而建了取暖通道等。

了解更多>>

土锅寨

土锅寨

在云南新平县嘎洒镇神秘的哀牢山脚下,有一个仅10多户人家不到百人的傣族村,村里家家户户、祖祖辈辈烧制土陶,其中以土锅最为著名,“土锅寨”因此而得名。 制作土陶的泥土,是选用村前村后、田边地头的优质粘土,晒干以后经过舂细、筛净,除去泥中的石块杂质,再用水调和揉成泥团,便开始制作。制作时,左手握一块圆形的鹅卵石,右手拿一块木板拍打泥团,并将泥团打成所需要的形状,陶器上的端口用潮湿的布抛光,再用刻有木纹的木板拍打陶面,现出花纹,以增加陶器作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然后将制好的陶坯放置在阴凉处阴干,约两三天时间,阴干的陶坯用稻草、谷糠烧制就成了。土锅寨的制陶历史悠久,到底始于什么时候,寨里人谁也说不清楚,只说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傣族史诗中对傣族先民创造陶器过程的记录是 :“如今土做,也得晒干后,再用火烧它,使土变轻,装水水不吃,人用也好用,告诉你们吧!这叫做贡万(烧碗),这叫做贡莫(烧锅),这叫做贡蛊(烧盆)。”史诗记载:“从那个时候起,人学会了捏碗,人学会了烧锅,一代教一代”。土锅寨制作土陶有个特别的规矩,制陶技术传女不传男,传女儿和媳妇不传丈夫和儿子,为的是遭到不测的妇女能有一技之长,而不致求生无路。土锅寨做陶时间最长的当属刀拉爱老人。她18岁嫁到土锅寨,向婆婆学习制陶术,一做就是50多年。虽然没有文化,说不出更多的制陶技巧和道理,但是,从她制作的与众不同,颇能满足现代审美观的土陶制品上,可以看出她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一团普通的泥巴,经过她的双手,就可以变成形态各异、惹人喜爱的精美艺术品。因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方面 的成就,刀拉爱老人1999年6月被云南省文化厅收入《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一书。土锅寨的土陶制品知名度越来越高了,经常都有人来这里参观,经常都有人到寨子购买陶制品,真是“花香蝶自来”。

了解更多>>

通海秀山历史文化公园

通海秀山历史文化公园

玉溪秀山历史文化公园,位于云南玉溪通海县城南隅,峰顶海拔 2060 米 ,垂直高度近 200 米 ,辖区面积 7.6 平方公里,游览面积 15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 万余平方米。秀山历史文化公园是玉溪地区重要风景区之一。
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山坡上杉木展秀;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 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荣斗艳,各寺院中也是: 花木扶疏,苍柏森森,绿杉撑天。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 200 余副,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与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了解更多>>

通海曲陀关

通海曲陀关

曲陀关在今通海县河西以北30华里,是元代"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所在地,这是当时设立在滇南的最高军政机关。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帅阿喇帖木耳曾经驻治此地。景泰《云南图经》说:"曲陀关,一日万松营,河西县北20里,其顶平衍,中有甘泉38穴,400条岗环抱,茂林葱翠,南望山光水色,奇胜莫比。"明代天启《滇志》中也说:"元帅府,在县(河西)北三十里,夷名曲陀关,又日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皇庆、延民间人物繁盛,市肆辐辏",这说明距今700年以前,曲陀关确实是一个繁华的军事要塞。在曲陀关半山腰上,有口水井叫"马刨井",常年四季,喷珠吐玉,水源旺盛,清澈见底。传说当年忽必烈带领蒙古族大军征战来到这里,险峻的山道上荒无人烟,军困马乏,无水可饮,行军非常困难。正在无法可施的时候,忽必烈骑的高头战马在悬崖上扬蹄嘶鸣,马蹄不断地在地下翻刨,尘土飞扬,不一会儿,马蹄刨出了一个小凹塘,泉水滚滚而出,供人马饮用,这就是"马刨井"的来历。由于渴中得水,激励了军心,蒙古族的骑兵"日夺三关,夜占八寨",取得了胜利。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的曲陀关,开初是"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到元代末期,已升格为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代立在曲陀关的一块《都元帅办府修文庙碑记》说:"云南去京师万里,诸彝杂处,叛服不常,必威之以兵则久安而长治",这就是在曲陀关建立元帅府的目的。阿喇帖木耳老家原住蒙古,元至正二十年(1360的年)奉命调任云南"宣慰司总管",后来被特授为元帅府都元帅,他带领着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的"一十五翼"兵马镇守曲陀关,管辖着四境百户、千户及万户府。还倡导建立过学校,他老死于职守后,由他儿子檀袭其父之职为都元帅。檀从小英俊敏捷,长大后精于骑射,还特别爱好文学,常邀文人讲论经史。他在曲陀关建立卧龙寺、武安王庙,绿化驻地,在帅府周围种了许多松树,亲自种桃千余株,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许多文人学土到此观赏,被后世称为"帅府桃林"。元人在《曲陀关元帅府》的诗中吟道:"阳关形势扼新兴,百骑飞来如建瓴。三面山春通海白,一天风扫似峨青。朝廷里战三军乐,官府无私百姓宁。闻说元戎不好武,新诗吟满半山亭。"据《敕接宣慰司总管始祖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施》墓志讲:"缘大明肇兴,元祚祚以终,公尽节,谥忠勇。"檀可能是在与明军作战中寡不敌众,战死或者自杀的。悠悠往事70O年,曲陀关地名依旧,换了容颜。当时曾"为商旅辐辏之地",早在"明初废于兵燹"。现在的曲陀关是通海县河西镇的一个乡。全乡有关上、关营、甸苴坝、杜家营、河头、张家营、小寨等7个自然村,共680余户,3000多人。丛山峻岭之中种植了梨树、桃树、苹果、板栗、山楂等果木1000余亩。而元朝时代蒙古军队的后裔,则已经随着杞麓湖水的下降,迁到凤凰山下定居,他们就是现在的云南蒙古族,聚居在河西镇新蒙乡。曲陀关原有"帅府地"、"帅府桃林"、"卧龙祠"、"锁井"、"千户营"、"百户营"等遗址,但早已被开垦成田园。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