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云南

云南

云南

来到云南,旅行者既可以流连于慵懒的丽江古城,探秘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亦可远眺高峻的梅里雪山,将身心融化于香格里拉的清澈中;还可徜徉在洱海的波光中,体验大理的宁静祥和;更可以参加泼水节的狂欢,零距离触碰到少数民族骨子里的热情与奔放……去云南自驾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这个季节是旱季,气晴爽舒适,适合去云南避寒。

中甸

中甸

中甸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中习镇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距昆明700公里。全县总面积1133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余人。中甸高原地处中甸在雪山(也称沙鲁里山)南缘,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由西北向西南倾斜,金沙江环绕县境西南和东南,在南端形成万里长江,县城海拔3276米。中甸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近40,是云南的林区之一。从丽江到中甸,沿途皆可看到苍苍茫茫的大森林。春夏之季,满山遍野到处是杜鹃花、绿绒蒿花、报春花、龙胆花、百合花。中甸是云南著名的牧区,草地面积达100余万亩。在全省各县中,人均土地面积和林地、草地占有量都居第一,草场场地开阔,水草并茂,草质优良,民展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甸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宝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中甸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中甸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

了解更多>>

志舟楼

志舟楼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了解更多>>

指林寺

指林寺

指林寺原有一坊、一殿、一阁、二庑、二塔,现存正殿、二庑及碑坊。主体建筑有元代建筑风格,殿内还可以看到素描壁画二幅,绘有释迦牟尼佛及孔雀明王图,另有明景泰三年重修碑记,讲述建寺的历史。是云南迄今保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结构建筑之一,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芝云洞

芝云洞

游人带着汽灯、手电进入洞内,慢慢前行,不久就看见一厅在眼前,石钟乳、石笋、石柱玲珑剔透。光照壁影,如月穿晓岩,溪云接水,壁气侵寒,石光滴翠,清幽可爱。复前行,洞口狭窄,仅能通入,不一会,又有一个宏敞的大厅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厅内怪石奇峰,各呈奇观。更妙的是这些石钟乳击之有声,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洪亮悠远,有的雄浑辽阔。大厅左右还有许多小洞,高低宽窄,各有特点,洞套洞,似断实连,丰富、奇巧、令人叫绝。

了解更多>>

整控渡摩崖

整控渡摩崖

元代整控江摩崖,是云南省的一项重要文物。在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雅口区荒坝河勐况彝族傣族自治乡下勐况寨子东侧,澜沧江边不远处的一个石灰岩岩壁上。
从已辨认出来的字迹来看,《整控江摩崖》记述的是:大元壬午年,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打八百媳妇国的一起兵事。八百媳妇国在今缅甸东南部泰国北部青迈一带,与我国西双版纳有历史婚姻渊源关系。此事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元代云南地方史有重要历史价值。
整控江这一带,田野宽阔,物产丰富,傣家彝寨隔江相望;摩崖临江,山石多姿,行人过往有渡船。大江南流,气势磅礴,边陲风光秀丽,自然景色迷人。人们即可以从思茅乘车前往,也可以从西双版纳允景洪乘船沿澜沧江而上游览。《整控江摩崖》已被推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镇江王庙

镇江王庙

镇江王庙位于元阳县城北45公里鸟湾乡六蓬村东面红河岸边。镇江王庙自古以来是通往红河南北两岸交通要道。庙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全用石条,石板砌筑而成,面阔5米,进深4米,高2.5米。庙的顶部饰以宝顶,庙内有一石碑高1.3米,宽0.65米,上面浮雕着翻江倒海搏蛟捉蝎图,左右石桌上供奉身高0.70米, 石雕观音坐像。庙外面有一高大的石香炉,以供过往行人焚香祈祷。1991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镇公堂

镇公堂

镇公堂位于中甸县城旧城区,紧邻迪庆军分区,又称藏经堂,始建于清代。这是个汉藏合璧式的建筑群,与寺庙、峡谷、湖泊、雪山完全不同的是,中甸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一一镌刻。

了解更多>>

赵家大院

赵家大院

位于县城太和社区,座南向北,一进三院,由大门(班房)前厅(楼)、中厅(楼)、正厅(楼)、两厢十二耳六躲间组成,占地1800平方米。
赵家大院建于清·乾隆,为曾任内阁御史的通海人赵城所建。如今仍由赵氏后裔居住。大院深邃密移,不失书香门第风范。

了解更多>>

昭通僰人悬棺

昭通僰人悬棺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梦魇中便无法逃避悬棺的阴影。有这样一侧以轶闻:1933年,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秘,雇用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供考察、展览。未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死。翌年,一位大号熊廷权的赈灾的官员,公务之余,到省立二中参观,看了悬棺及棺木中遗骸,又询悉惨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对校长再三进言:"文王泽及枯骨,古人遗骸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校长只得将悬棺遗骸归葬。这位熊大人仍难以心安,又颤颤惊惊地写了一篇诔文:"霜凄凄兮露氵襄氵襄,风雨剥蚀兮日月迎将。翳何人兮骨骸坚强,胡不速朽兮恋此高岗。恶有报兮善有庆,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广大兮地厚无疆,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敬鬼神而远之。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的悬棺不说是绝无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就已知情况,盐津县的豆沙关、底坪、棺木岩、灵官岩,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地黄华,不下10余处;岩桩、岩墩、岩龛、岩沟、岩洞等各种悬棺葬的形式一应俱全。尤其是豆沙关悬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豆沙关悬棺在盐津县豆沙乡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紧傍213国道。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桥阁、唐开石门道,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豆沙关作为人滇的门户。"关津枢纽","南滇锁钥",名不虚传。关河北岸,"五尺道"贵迹、石门关古城堡、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册南诏题名摩崖,昭示着这里曾有过人文蔚起的繁荣。关河南岸,削壁腾立,参天而起,高达四五百米,悬棺就存放于绝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内。20世纪30年代调查有棺40多具,此后,或堕落入关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测者破坏,今仍存有10余具。远眺,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势将倾倒的绝壁的阴影中,尸棺累累,凌空悬置,确实会让人生出许多难以言喻的思绪,臆想出许多神魔怪异的故事。

了解更多>>

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

在建水县城西13公里团山村,建于清末,占地10000多平方米。房屋平面布局基本以建水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一组一进院和一组三进院的花园祠堂,是一组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式民居建筑群。房舍坐西朝东,门楼筑有防御工事,门内天井,过道连通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为花厅,梁檐及门窗雕镂精巧。前有青砖粉墙照壁。院内铺青石板,置花台。中院廊厦环绕,梁柱、门窗亦雕刻精巧。后院为“跑马转角楼”四合院。门外左侧为祠堂,庭院宽敞,中间有水池,池边梅花勾栏望柱雕镂精巧。
张家花园是一座私家花园,建筑规模虽不及朱家花园,风格与朱家花园不大相同,却也是很有看头的。朱家花园有江南之风,而张家花园则是典型建水传统民居。
一色的灰格子,给人很舒服的感觉。雕梁画栋、极富装饰性;雕镂精巧的花格门窗扇,古色古香,铺地,柱础、窗下坎墙、门垛和照壁很有特点,总之,多而不繁,艳而不俗、朴实而不呆滞,简单而不粗陋,具有建水民居的主要特点。张家花园在建筑而言规模在建水民居中可称第二位,就建筑质量、完好程度、文物价值则可称首位。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