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喜欢吃糖的人
2018-03-19 19:26:20
德格印经院自创建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一直采用传统方式印制经典,从八十年代恢复印制经书至今,也基本保持了传统,其工艺相当复杂而考究。
喜欢吃糖的人
2018-01-19 06:35:57
德格版藏文经典是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各藏学研究中心收藏的最佳、最权威版本。藏区各地寺院和民众也将德格经典当作上品收藏、使用。不论印经院的人还是来买经书的人,他们都一致认为,手工传统印刷的经书,更符合宗教的规矩和需要。而且,德格印经院的工作从古到今都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从古到今,德格印经院每年的印刷时间都是从藏历的三月十五日开始,到九月二十日止。而且在开工和歇工时,,为印经院及经版、经书开光祈福,这更使德格印经院有了不同寻常的神圣性。
喜欢吃糖的人
2017-11-25 15:03:28
首先就是印版的制作。印版原材料一般选用附近盛产的花椒木、红桦木,锯成约半米长的节,再劈成四至五公分厚的板子,用微火熏烤烘干,再放到畜粪池里沤制,一年后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才成为胚板。然后,由书写员严格按照藏文书法标准直接反书于胚板上,或按印版大小,先书写在样纸上,经过严格校对,才将样纸反贴在胚板上,让字画渗印在胚板上,然后清洗掉样纸,就可以按字画刻版了。刻版工都是师徒相传,经过严格考核和训练,不仅刀法娴熟,而且要有很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版子刻出后还要认真校对,挖补改错,如错的较多,就要重刻。现在的刻板工大多是从西藏江达等地请来的,江达那条美丽的波罗峡谷出产最适合雕刻印版的花椒木,那儿几乎所有的男人自古就以雕刻经版补贴生计。他们每人都有一套大小各种规格的刻刀。据传,当年德格土司为了保证刻版的质量,以经版刻空的部分装盛金砂支付刻工的工钱,刻版越深越精细,所得的金砂就越多。版子刻好后,成批放到酥油锅中熬煮、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叫“苏巴”的植物根煮水清洗,晾干后才入库。这样制成的经版,坚实耐用,几乎没有变形或虫蛀的可能。从书写到版成,仅校对就要经过十二道,印刷完成后还要经过最后的几次检校。所以,德格印经院印制的经典在藏区享有极好的声誉,有“最标准的经典版本”之称。
喜欢吃糖的人
2017-12-29 20:00:19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长达二百三十年的时间里,印经院一直受德格土司和更庆寺的双重管理,经书等全部由僧人印制完成。位于印经院附近的萨迦派更庆寺,是德格土司最重要的家庙,印经院就隶属更庆寺管理经营,由院长、管家、秘书三人组成管理机构,,经管家会议决定人选,由土司任命,任期三年,卓有成效者可连任。印经院对印版、设备及工人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整套管理程序。印版雕刻完毕,需经院长验收合格后,才能分类上架。平时印版出入库都要签名登记。每年印刷结束,须将印版清洗干净,涂上酥油才能入库,严格防火、防潮、防虫。经典的印数也有一定控制,如《甘珠尔》一年只能印二十五套,《丹珠尔》只能印二十套。印刷原料就在本地采制。纸张由辖区内百多户固定造纸户提供,印版胚版、烟墨及其它原材料以支差敛赋的方式征集,像烟墨(用杜鹃树皮熏烧而成)一年的征集量就达六七千公斤。朱砂则由西藏和印度购进
喜欢吃糖的人
2017-12-31 18:03:02
德格印经院不同于其他藏传寺庙,经堂上方金轮两边是一对镏金孔雀,为土司权力象征! 印经院里面工作的场景,是不允许拍照的,其实工人们很友善,很高兴我们拍照,后来问过了才知道是GOVERMENT不让拍。 印版经过一段时间的印刷,就要作彻底的清洗。两个老者负责在一只用巨大的原木挖成的水槽里清洗印版。不少藏民带着瓶子来盛那清洗下的朱砂水,有的直接就喝起来。那对他们来说是能祛邪治病的圣水。在印经院门口,还有一个藏族老人出售“巴珠”,那是将印经院洗印版沉淀下来的颜料做成的一粒粒小小的丸子,前来买经、朝圣的藏民将之作为药品,据说每天早上服用,可治许多病。 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许多当地的藏民和更多风尘仆仆从别的地方赶来的信徒围着德格印经院转经朝拜,或进入院里对那些印版顶礼,或买上一些经书带回自己的寺庙和家里。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令人羡慕的宁和、超然以及幸福满足 首先就是印版的制作。印版原材料一般选用附近盛产的花椒木、红桦木,锯成约半米长的节,再劈成四至五公分厚的板子,用微火熏烤烘干,再放到畜粪池里沤制,一年后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才成为胚板。然后,由书写员严格按照藏文书法标准直接反书于胚板上,或按印版大小,先书写在样纸上,经过严格校对,才将样纸反贴在胚板上,让字画渗印在胚板上,然后清洗掉样纸,就可以按字画刻版了。刻版工都是师徒相传,经过严格考核和训练,不仅刀法娴熟,而且要有很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版子刻出后还要认真校对,挖补改错,如错的较多,就要重刻。现在的刻板工大多是从西藏江达等地请来的,江达那条美丽的波罗峡谷出产最适合雕刻印版的花椒木,那儿几乎所有的男人自古就以雕刻经版补贴生计。他们每人都有一套大小各种规格的刻刀。据传,当年德格土司为了保证刻版的质量,以经版刻空的部分装盛金砂支付刻工的工钱,刻版越深越精细,所得的金砂就越多。版子刻好后,成批放到酥油锅中熬煮、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叫“苏巴”的植物根煮水清洗,晾干后才入库。这样制成的经版,坚实耐用,几乎没有变形或虫蛀的可能。从书写到版成,仅校对就要经过十二道,印刷完成后还要经过最后的几次检校。所以,德格印经院印制的经典在藏区享有极好的声誉,有“最标准的经典版本”之称。 德格印经院自创建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一直采用传统方式印制经典,从八十年代恢复印制经书至今,也基本保持了传统,其工艺相
喜欢吃糖的人
2018-04-10 11:37:16
德格印经院在藏区闻名遐迩,它由藏文翻译成汉语的全称为“德格吉祥聚慧院”,由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六代法王却加•登巴则仁于公元一七二九年创建,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沟口,德格的汉译意思就是“善地”,这里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格萨尔的故乡。印经院坐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体建筑,建筑面积有五千八百八十六平方米,集寺庙和手工印刷工场于一体。南面大门两侧一楼一底,东、西、北三面有三、四层,中间是一长方形小天井,红墙黑饰,。一楼是经堂,二楼是库房,二十多万块经版就存放在二楼八个库房里,印工们就在库房、侧楼和回廊里工作。 德格印经院里的许多经版的历史比印经院还要早很多年。还在德格印经院创建之前,德格土司出资雕刻的印版已有一千五百多块。在德格印经院创建的早期(十八世纪初),印版总数已近十万块,其中的《甘珠尔》经过六十名书写员、十位编审师、四百多刻工的艰苦工作,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历时四年方才完成。到十八世纪末,印经院的经版已超过二十万块,仅《丹珠尔》的经版就达三万二千多块。十九世纪,德格土司的势力开始衰落,印版的刻制逐渐减少,处于维持状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格印经院又焕发了生机,它一边维修,一边对残缺印版和新版本印版进行刻制,,就马上取样来刻成新的经版,到1999年年中,已补刻和新刻印版近五万块,使印版总数达到二十七万块。印经院的全部印版分书版和画版两大类。画版数量不多,有“唐卡”画版、“坛城”(曼陀罗)画版和“隆达”(风马)画版几类,其它都是经书版。印版如按印制颜料的不同又分为墨印版和朱砂印版,其中大部分为墨印版,朱砂印版仅限于《甘珠尔》等少数经典。
喜欢吃糖的人
2017-12-05 07:36:48
德格印经院是一个十分神圣而又十分朴素的地方。和煦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撒下来,透过印经院的天井和一扇扇敞开的窗子,一声不响地射在那些活跃了几百年的数量达二十七万多块的木刻经版上。德格印经院所藏木刻印版包括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经典、众多高僧大德的毕生心血,以及藏文化中历史、科技、传记、天文历算、藏医学、语言文字等等典籍,规模宏大,几乎容纳了藏文化的所有精华。因而,德格印经院不仅以藏区最大最完备的印经院著称,更是藏文化的百科宝库,也是我们所知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手工木刻印版印制中心。
镜界王卫东
2017-12-22 16:07:04
上午参观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是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也是最有名气的印经院——太有名了。 晨曦中转经的人们,印经院后面有一所学校,教室墙上的科学家凝视着印经院的方向。 印经院附近的一处建筑,墙面的条纹图案很有现代感。其实这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标志性图案,也是因此该教派又被俗称为“花教”。据说三色分别代表“善、智、力。”
白玛
2018-02-23 13:15:28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
白玛
2018-04-09 08:27:49
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在此期间,人们可到印经院朝拜书版,称为“巴尔恰东”。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狼毒草的草根皮制成的,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生产出的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 这些印版在今天仍在使用着,德格人像百年前的先辈那样,继续承担着历史所赋予的责任。这里的匠人仍在采用最传统的印刷方式: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 图书馆界有句名言,“天堂便是图书馆般模样”。在我眼里,德格印经院无疑是天堂中的天堂了。走进昏暗的码放经版的库房,一股厚重而又陈年的酥油味混合着油墨香,扑面而来,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天堂的味道。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走进印经院昏暗的楼道,偶有阳光从藏式结构的顶射了下来,工匠们快速地印着经文,机械地重复着。精美的壁画和经架上数以几十万计的木刻经版看得我瞠目结舌,这世界上,这便是绝无仅有的了。 德格印经院建于公元1729年,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德格印经院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这使它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目前,在全国藏区发现的七部极为珍贵的《格萨尔王传》木刻本中,有六部为德格刻本。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