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永乐宫

永乐宫

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同元代相始终。

了解更多>>

药林寺森林公园

药林寺森林公园

山西省药林寺森林公园位于平定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临阳涉县和207国道,北靠石太铁路和太旧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公园面积4000余亩,是平定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是油松和栎树,灌木有黄栌、刺梅等,园内有数十种飞禽走兽,是一个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的不受外界环境污染的动植物乐园。

了解更多>>

药林寺

药林寺

山西省药林寺森林公园位于平定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临阳涉县和207国道,北靠石太铁路和太旧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公园面积4000余亩,是平定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是油松和栎树,灌木有黄栌、刺梅等,园内有数十种飞禽走兽,是一个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的不受外界环境污染的动植物乐园。
据碑文记载:该公园地处药岭山上,其山中有一古寺曰清凉寺,后人对其山寺合一,故称药林寺。药岭山山势挺拔险峻,怪石嶙峋,山中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系腰,置身此地如人间天堂。站地山顶俯视全景,四季各异。春季是花的世界,万花迎春,百花争妍,竞相开放;一到夏季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的世界变为绿色的海洋,整个公园充满青春的活力;在收获的秋季,各种药材、野果累累,迎接主人的采收,漫山的树叶红绿相间,别具一格;冬季是最美好的景色之一,坚毅挺拔的劲松毅然如春,满山的绿色使您忘记这是严寒的季节,若一场大雪过后,莽莽林海身披银装,成为一片林海雪原。
在药岭山腰中有一巨石曰清凉石,石中凿一石洞,洞内雕大佛像菩萨及八仙过海、十八罗汉等几十余尊,洞顶雕有飞龙、花鸟图案,龙下有八角井一眼,井内有神水,龙倒影水中,犹如飞龙戏水。清凉石上还建有大佛殿,殿内大小佛像七百余尊,东西配古称伽兰殿、关公殿。 此外,园内还有蓬松、井沟泉、将台岭、一线天、待月石等多处景点,使您留连忘返。

了解更多>>

尧庙-华门旅游区

尧庙-华门旅游区

临汾市尧庙-华门旅游区位于临汾市城南4公里的尧庙村,因尧帝建都而得名,史称平阳,地处山西南部。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临汾市尧庙-华门旅游区是一个总面积三平方公里的颇具规模的旅游区。以尧都大道为中轴线,南北两侧占地一百多亩的尧都广场,分华表区、宫前区、观礼区和商业区,气势恢宏,文化深邃,使古老的尧庙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2004年,号称天下第一门的中国华门建成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是中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华门景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门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宽80米,高50米,超过法国的凯旋门,雄居世界第一。
尧都是全球华人五千年的血脉之根,历朝历代尊尧为文明始祖。

了解更多>>

尧陵

尧陵

尧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临汾古称平阳,因尧在此建都,故称尧都,城南有尧庙,城东筑尧陵,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0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2006年05月25日,尧陵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了解更多>>

阳泉市体育馆

阳泉市体育馆

阳泉市体育馆位于阳泉市南大街452号,1985年开工建设,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一座外观雄伟,造型别致,具有鲜明体育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在馆区内建筑有体育主馆、游泳馆、网球馆、室外多功能综合训练场、室外篮球场及全民健身路径等,它是阳泉市目前最大的集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体育馆主馆建筑面积7837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700人。
馆内配备有符合国家标准和比赛要求的比赛用木地板、灯光、音响、电子记分牌及中国CBA认证的液压升降篮球架等设施设备,可进行篮球、排球、网球、体操、蹦床、手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到目前为止,体育馆已举行了多次具有国际国内水平的体育赛事,极大的丰富了阳泉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在主馆内还可以进行各种大型文艺演出、群众集会,阳泉市每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就是在体育馆举行的。

了解更多>>

阳泉关王庙景区

阳泉关王庙景区

关王庙又名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腰。庙座西南朝东北,背山面阜,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个院落。建筑以关王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座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左右对峙,布局合理,并且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宋代及明、清木构建筑群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屡经修葺。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廊深一间,显得深幽肃静。四椽伏接乳头用三柱,阑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殿柱檐椽有卷刹。板门宽厚严实,窗为三棱直棂。平梁上蜀柱甚细,脊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檐角升起显著,歇山式殿顶举折平缓。宋代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设计独特,溢彩流光。整座建筑用材肥硕,平稳严密,层次分明,制作规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关王庙是鲁班爷显灵时建造的,庙成之后,正殿出现了“锯沫面柱”、“乱砍椽”、“里外尺寸一般大”之超人的建筑技艺。这个有趣的建筑传说,为关王庙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使人留连探讨,迷惑不解。
殿内塑像齐全,各具特色。关公的金面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关平英姿矫健,风度翩翩。周仓气势惊人,不怒自威。其他塑像衣冠楚楚,面姿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关王庙已经历了924个风雨春秋,是我国千万座关帝武庙中,保存最早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省、市、区先后拨出专款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保护,使其成为全国仅存的宋代关王庙。 古老绚丽的关王庙,显示了炎黄子孙精湛的建筑技艺,闪耀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了解更多>>

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

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

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位于阳高县城东南方60里之古城堡周围,包括南梨园沟河东岸汉墓25个。两岸汉墓15个、古城堡北汉墓8个、古城堡东汉墓10个。

了解更多>>

阳城海会寺

阳城海会寺

海会寺景区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整个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九曲龙泉,绿水潺潺;擎天双塔,巍峨壮观;殿宇佛阁,古建丛集;池沼湖瀑,景观林立.历来为古泽州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诵经拜佛、读书讲学的名胜地。

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创建,初名郭谷院,因寺内泉名龙泉,唐昭宗改额“龙泉禅院”。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寺僧宗佑重修,改称今名。背依樊山,面临大川,佛殿、经堂计有六十余间。寺内有琉璃双塔对峙。一建于唐末,宋代重修,八角十级,高20米,每层辟有拱门,壁画满镶三排规整的小像,工艺精致,造型古朴。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角形十檐,十三层,高50米,底层方形,周匝置栏墙,上层辟门,斗拱支檐,八面镶置琉璃佛像和花纹图案,第十层置平座檐柱栏杆,构成美观楼阁。塔内有梯可盘旋而上,塔身饰以绿蓝色琉璃,色彩鲜艳夺目。

寺院创建于隋代,唐代已颇具规模。唐昭宗李晔先赐“龙泉禅院”,后宋太宗赵光义又“赦赐海会寺为额”。明清是寺院的鼎盛时期。

景区内先存古建有建于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的舍利塔;建于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65年——1568年)的如来塔。有重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的大雄宝殿。另外还有钟鼓楼、四大天王殿、药师殿、毗卢阁、十阎王殿、卧佛殿、观音殿、文武圣神殿。寺内先存古建体现了唐宋直到明清各个朝代的不同建筑风格,特别是被古建专家赞誉为“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塔高五十多米高,八角十三层,在第十层向外在支出一圈琉璃悬阁,游人可登塔在此凭栏眺望,一览太行美景。寺内著名的景观有“海会龙湫”、“流觞曲水”、“龙涎飞瀑”等。

寺内还有一处海会别院,为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张慎言读书讲学之所。明清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大学士、三位尚书、几十名进士、几百名举人,是当时阳城一所辉煌的书院。

寺内现存五代至清代的碑额近百块,其中不少名人的诗文和手迹石刻。寺内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海会寺既是古刹名寺,又是书院学府,也是风景名胜。<全国名胜大辞典>曾专列条目向海内外游人推荐

了解更多>>

羊市街

羊市街

原名西羊市,与东羊市隔南市街(今底解放路)相对而称。1958年太原市人民委员会在调整部分街巷名称时,将东羊市、按司街并入钟楼街,改西羊市为“羊市街”。
羊市街是太原市古老的街巷之一,宋初,此街一带属阳曲县之唐明镇。近30年来,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今羊市街一带在宋代即为羊畜交易之所,故名。其实,这种说法近似臆测妄断之言。因为,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23年),潘美所建的太原城,这里属子城的范围,而子城中尽为各类官署衙门、粮仓、武器库、监狱等等,根本没有什么“羊市”之址。而子城的消亡,大约是在宋金之际的太原保卫战之后。至于西羊市之名和街巷的问世,虽难以作准确的决断,但绝不会在金代之前,据推测似应在明代中叶或明之季年。
从现存的明初太原方志书中看,在记述太原城中“坊巷”的篇章和文字中,只字不见西羊市之名,甚至连一个相近的字眼也找不到。而在清代编纂的阳曲县志中却有“学院前街”即西羊市的记载。
学院前街,顾名思义,以地处学院之前而得名。所谓学院,乃学政之别称,是由中央派出掌握和监察一省之学务的最高长官,明代这里为提督学政署衙,是全省最高的学务长官衙门。清之季年,学院由此迁往上官巷,山西省的第一所实业学堂——山西中等实业学堂在这里创办。次年,此学堂则一分为二,以专科分家,通变为“山西工业学堂”、“山西商业学堂’”,开创了山西工业和商业专科学校的先河。而由于学院的迁出,“学院前街”之雅称,遂被西羊市之俗名取而代之。
羊市街的巨变,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30多年中。1955年,羊市街西段的打通改变了原来与西城墙丁字成形的封闭格局。1958年新拓解放路。第二年,太原市的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便在羊市街东口南侧问世,使百年的羊市为之一新。1982年,全晋遐迩闻名的豫菜馆“林香斋”,又以新结构、古式样的风格,拔地而起于羊市街东口北侧,与宽银幕电影院左右呼应。1988年“五一”之前,横跨解放路,沟通羊市街与钟楼街的宽银幕人行立交桥,又在该街的东口彩虹般地出现。这些巨变,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羊市街又焕发了新的青春,迅跑在太原城建规划的前列。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