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运城盐池

运城盐池

盐池又名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盐池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盐湖。  盐池是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凹陷地带,逐渐形成湖泊。天长日久,水中的钾盐石灰石、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慢慢与早期淤积层结合,经过长期自然蒸发作用,盐类沉淀,结成了很厚的矿石层,形成了盐湖,它的开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   据传早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在夏天就开始捞采水池内蒸发的天然结晶盐。在汉代,运城盐池的盐就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据勘探,盐47万吨,白纳池的储盐量为14镁矾162万吨,硫酸镁98万吨,共计盐类储存量达8394万吨。   现年产食盐、硫化碱、元明粉等6个产品,总量为36万吨。池内呈井田格分布,盐硝如雪,景色壮观。长期以来盐池以它独有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人来此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盐池边有唐代建的池神庙,此建筑奇特,与盐池相映生辉。

了解更多>>

运城学院

运城学院

学院简介 运城学院是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的运城市。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运城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学为立校之基,走科研强校之路;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崇尚真理,涵养大气;立足运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国,突出应用,服务基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致力造就爱岗敬业、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院现有14个系,3个教学部,6个科研机构,5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经、法、教、理、工、管等7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互补,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举,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目前面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272名,成人教育在读生2524名。校园占地面积62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667万元,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应用数学被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图书馆藏50余万册,电子文献6300余种,中文期刊790余种,是山西省高校唯一的自动化建设甲级图书馆。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立足自我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全院811名在册教职工中,专兼职教师456人,其中高级职称15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5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省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为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积极围绕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培养、聘请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为青年教师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人才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模式,以大师带动一批教授和副教授,以教授和副教授带动一批青年硕士和青年骨干教师;加大教授、专家治校力度,让高级人才在治校决策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控。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结构模式,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改革思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在发展中适度扩大本科教育规模,逐步缩减专科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开展院级重点专业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3?5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院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学科建设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双新基地”建设,依托河东文化地域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注重科研的应用性和技术转化能力开发。河东文化研究中心、西游记文化研究中心、俗语研究中心、非公有经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取得显著成果,其中西游记文化研究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教材252部(本),辞书40余套,发表国家一级论文270余篇,二级论文2000余篇,20余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国家专利1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1项。目前正承担国家及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按照学科建设规划,力争在5年内,在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基础上,新增1?3个研究方向达到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标准。 学院重视国内外校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陕西师大、西安电子科大、西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乌克兰等国家有较强实力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关系,现正积极筹备与印度等国家的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以期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运城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以运城学院为基础尽快建设运城大学”的目标。为积极响应运城市委、市政府建设“教育强市”、“人才强市”的战略决策,学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第一步,加快迎评促建,在2008年前后,学生总数控制在1万人左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第二步,在2015年前后,学生总数控制在2万人左右,争取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授予点;第三步, 2020-2025年,学生总数控制在3万人左右,实现建成运城大学的战略目标。 运城学院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合格本科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更多>>

运城天鹅自然保护区

运城天鹅自然保护区

运城天鹅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河中游冬季候鸟的主要越冬栖息地。 据了解,运城原有天鹅越冬自然保护区和河津灰鹤自然保护区,新建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合二为一,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建成的保护区占地面积达到79800多公顷,规模超过山西省的莽河、庞泉沟等另外几处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新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将有约200多种候鸟在此栖息,这里将成为它们欢度寒冬的乐园。&

了解更多>>

右玉县

右玉县

右玉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昌盛,久负盛名,至战国时设雁门郡以来,郡、县、卫、府更替不断,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境内古城古堡随处可见,烽火台沿山相望,古长城蜿蜒起伏,古桥古道清晰可辨。全县山物景点甚多,“风台揽胜”、“混元流碧”、“牛山孕璞”、“雷峰占雨”等景观,以其天然奇妙的特点引人入胜。而汉墓群、宝宁寺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馆藏文物颇多,其中相当部分属国家一级品。右玉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森林资源丰富,现人工造林面积已点总土地面积47%。1992年成为全省首批基本绿化达标县,被省政府树为全省林业十面红旗之一,有塞上绿洲的美称。置身右玉,登高远眺,蓝天白云,林海茫茫,茑歌燕舞,流水潺潺,山水辉印,天树一色,自然景观甚是壮丽。目前,县城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游人如云。 右玉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北部,阴山山脉尾脉,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四周环山,沟壑纵横,南高北低,山多川少。最高点红家山,海拔1975米。最低点杀虎口(苍头河出境处),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400米,地形轮廊似一宽大的阔叶,分为石山区、丘陵区、山丘间盆地区四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8%,平川点阵字库2%,有较大的山55座。主要西部有桦林山、雷公山,北部有马头山,东部有红家山,南部有马营山,中部有大、小南山。县城所在地梁家油坊海拔1340米。全县有河沟612条,其中有水的河沟251条。主河苍头河,属黄河水系,为黄河二级支流,年径流量10820万立方米,源于平鲁区,由南向北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本县境内干流长75公里,流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10公里以上的支流11条。南部的元子河,属海河水系,本县境内干流27公里,流域面积274平方公里。 右玉县的气候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温凉适宜,雨量集中;秋季降温迅速,气候凉爽。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40.4摄氏度。平均日温差15.4摄氏度,无霜期104天,降水量442.8毫米,风速2.7米/秒。

了解更多>>

永济市

永济市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围绕建设山西南部的绿色食品基地和园林式工贸旅游城市两大目标,永济市大力实施富民强市两大工程,按照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旅游造市、科教兴市、城建拉动、公路带动、电力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五大进程,使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2003年底,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37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1.7216亿元,同比降低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7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52.81%。农  业  近年来,永济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紧紧抓住全市五大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一是以忠民集团、强盛集团、晋美油脂有限公司三大企业为依托的棉花系列产品加工,带动了全市棉花种植业发展。其中忠民集团总资产达3.8亿元,年可加工各种油脂原料55万吨,籽棉8万吨,生产食用油8万吨,粕30万吨,锯齿棉30万吨,实现利税3800万元,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二是以粟海集团为依托的肉鸡系列产品加工,带动了全市肉鸡饲养业发展。该企业年可加工肉鸡2500万只,生产各种饲料13万吨,带动了周边20余个县(市、区)80余个乡镇3000多个农户从事肉鸡饲养,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肉鸡饲养、加工、出口一体化龙头企业,2001年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三是以十二大芦笋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芦笋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每年为农民提供收入8000万元,加工旺季可解决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从事芦笋加工生产。四是以鹳雀楼乳业和超人奶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全市奶牛养殖业发展。五是以东风牧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牧草工业,带动全市牧草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忠民集团、粟海集团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强盛集团、晋美油脂、中粮大宝、厦门国贸、华鑫五大省级龙头企业。受龙头企业的拉动,永济市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日益得到优化,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芦笋采笋面积8.5万亩,经济林面积16万亩,蔬菜面积4万亩,奶牛1200头,饲养肉鸡300万只,养殖水面1.2万亩,是全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工  业  永济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市管以上企业8家,三资企业6家,其它企业265家。依托农、电、铝、铁、药、纺、印、酒、化、材“十大潜力产品”,电力开发、电机制造、铝铁深加工、纺织印染、化工、制药、油脂加工、肉鸡加工、芦笋加工和乳制品加工“十大企业集团”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政府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工业园区带动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带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民营企业带动战略“六大战略”,围绕“三电”抓服务,围绕五园抓招商,围绕十大潜力产品跑项目,围绕三十个重点服务企业抓税源,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康意制药扩建项目、彩佳印染染整生产线等1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勤德诚纺织生产线、关铝集团12万吨碳素项目等10个项目将于2004年竣工,新入工业园区企业9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旅  游  永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文化遗址、宝寺名刹、名人故里、山川名胜多达140余处,是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的龙头。依托资源优势,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形成了以鹳雀楼为龙头的西线人文景观旅游区和以五老峰为龙头的东线自然景观旅游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首鹳雀楼于2002年9月实现主楼竣工开放;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五老峰开发四年,一期工程目前全面完成;唐开元大铁牛提升保护工程、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避暑胜地王官峪、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神医扁鹊庙等一批旅游景点都得到很好开发。世界情侣月已经举办了六届、五老峰登山节举办了两届。受旅游产业的拉动,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全市拥有5家旅行社、7家星级宾馆酒店、15家大型超市商场,旅游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城市建设  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的“五创建”目标,永济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占地80亩的樱花园建成对市民开放;市府西街开发道路工程全面竣工;河东大道主车道竣工通车;西厢路中段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名吃步行街竣工对外营业;300亩生态公园、果蔬批发市场、工业园区道路正在建设中;舜都市场、名品步行街、城市污水及资源化工程建设成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增强了城市现代化气息,合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市空气质量连年居于全省第一。

了解更多>>

薛仁贵寒窑

薛仁贵寒窑

在山西河津县城东10公里修村为唐代大将薛仁贵故里。薛仁贵(614-683),唐大将,名礼,龙门(今河津)人。出身农民,贞观时从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村东有一土岗,形似伏虎,名白虎岗。岗侧土窑传为薛妻柳氏寒窑遗迹。窑南有洞一孔,因薛仁贵征东时为白袍将军,故名白袍洞,内塑薛氏夫妇坐像两尊,乃乡人怀念而奉祀。村南汾河奔流,白虎岗东向2里百底村东侧,即当年薛仁贵汾河湾射雁处。&

了解更多>>

悬泉寺

悬泉寺

悬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8公里的阳曲县西凌井乡,景区由汾河二库专用公路和太古铁路进入,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分布着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也保存着历史文化明珠——千年古刹,是一处集"古、秀、悬、奇、险、野"特殊品位,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山石峥嵘,云雾空朦,在这里可领略到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山石崖洞、水瀑潭雾、林木花草、鸟兽鱼虫,还有桥栈塔坝、庙宇殿堂等人文景观。 千年古刹悬泉寺就座落在景区内的悬崖峭壁上,据碑文记载:"在唐、宋、元、明、清各代规模不同,兴衰不一。"另载:"宋咸平三年(1000)这里已成为旅游胜地,后晋王朱枫据为‘晋王府柴炭之地’明英宗八年(1433)成为‘晋藩国主香火院’明成化三年(1467)迫于民声返院还寺,归还民众。"悬泉寺上列岩崖石檐,下列百尺汾水,古人赞其曰:"鸟飞聚散,鱼跃沉浮,樵子担荷,渔翁垂钓,秀峰环绕,汾水引流,深谷建立,岩崖造修,恍如云梦,不啻瀛州。"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观音堂、七佛洞、龙王殿、罗汉洞殿堂,有神仙洞、仙人岛、平安壕、观音赐福、成仙洞、棒槌石、龙王洞、同心石、打儿窟等自然景点,还有一二层千米古栈道,悬泉滴水瀑布,石映山门,春花烂漫,云雾山峰,碧血红叶,雨帘珠屏等奇特景观更为游人赏心悦目,趣味无穷。 站在二层栈道顶部龙王洞山顶,汾河二库全景尽收眼底,湖面碧波荡漾,汽艇往复穿梭,驰骋遨游,更为游客增添了无限乐趣。山顶后的绿草坪,尤如仙人铺就的地毯。相对应的奇山怪石峥嵘险峻,趣味无穷。有的像狗熊,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乌龟......。 千姿百态,总让人有看不够的感觉。远处的山峰穿透云层,只露出层层叠叠的峰尖,置身此地恰似进入云飞雾涌的仙境,使游客留恋忘返,遐思万千......。

了解更多>>

许家窑人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

位于大同城东北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1.5公里处。许家窑人遗址距今约10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了解更多>>

杏花村

杏花村

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 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名酒。 十里杏花村,古有12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厢烟雨、茶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一步一景,引人入胜。 杏花村有一口香泉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杏花村古井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了解更多>>

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 忻州师范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座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的温泉之乡??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经高速公路35分钟即可抵达省会太原。 近年来,在上级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应投资一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近几年积极自筹了2亿多元投入基本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地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从合并前原忻州师专等四校的普通专科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总共不到2500人,发展到目前院本部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83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000人,总计各类学生近万人的规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1%以上。 我院院本部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327.6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有17个教学系和3个教学部(中文系、外语系、政治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地理系、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艺术系、美术系、体育系、公共外语教学部、政教部、基础部),有2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近1100人,专任教师5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0多人。学院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千兆以太网),联通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系统、语音室、近代物理、物理化学、琴房、电脑绘画室、心理仪器测试室、地理实验室、计算机房、案例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设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党委机关报《忻州师院报》(半月刊)、文理综合版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图书馆藏书近80万册,期刊3300余种,另设有近3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和12个普通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学习,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化学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我院还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 我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为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完全中学,性质为公办民助。经省教育厅和学院党委同意,2005年4月18日,忻州市教育局下发“忻教字[2005]31号”文件,批准附中初中、高中均为十六轨制。目前,附中有教师180余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1%,国家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52人,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69%。2006年?2007年,附中将新增教师100名左右,教师总数将达到300人左右。目前,在校初、高中学生3000余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6年下半年开学,共投入6000万元,建成两栋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一个高标准餐厅,一座占地1000平米、藏书80万码洋的大型图书馆。目前,长度156米,局部7层、主体6层的教学楼正在施工,计划2006年夏天建成。教学设备方面,2006年下半年开学前,计划投资1000万元,届时将配置96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4个多媒体语音室,4个先进的计算机室,2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1000平米的现代化阅览室,校内联网的计算机将达到500台。设施齐全的新学生公寓可容纳4000个床位,按班容量不超过56人计算,可容纳学生5000余人。附中创办四年来,在上级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师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2004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市参加中考的362所学校中取得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三项综合排名第一名,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六项指标综合权重在全市参考的42所高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质高中教育学校。2005年参加中考的225人,总分515分以上的131人,有5人跻身全市前10名,优生率位居全市第一;参加高考的369人,达线146人,达重点线的58人,总达线数比去年翻了一番,达线数增幅率为全市第一。 学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五寨分院,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人、财、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均由学院统一管理,招生计划由学院编制,毕业证由学院发放。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把“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了中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包括农村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1997年以来,我院实施了“411工程”,组织师范专科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到贫困地区乡镇初中顶岗实习半年,进行支教扶贫和省情教育。至今已组织18批、近4500多名学生,到国定贫困县河曲县、五台县、静乐县、繁峙县以及原平市共5个县市的120多个农村初中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扶贫,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党委政府和顶岗实习支教扶贫学校的好评。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来我院考察时,高度评价“411工程”除具有直接支持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一现实意义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情教育、树立和巩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均有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山西内参》、《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411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院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建设和谐校园、节约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基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山西省模范单位”等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0多次,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级各类人才4万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85%以上成为扎根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为我省及地方教育、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事业呈现出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 自2002年5月起,我院在山西省高校率先组织开展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捐赠善款活动,至今已累计捐献1000人份造血干细胞和35万元善款,是我省捐赠人数最多、捐款数额最大的单位,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目前,我院正在抓住高教事业大发展的机遇,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全面深化教学等各项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力争顺利通过2007年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尽快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若干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明显师范特点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合格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为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为国家、山西和忻州市的基础教育、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